Tag: 外汇市场

外汇市场走过“不惑”

正常的活动放缓了,咖啡杯一次次地被重新填满,留着齿印的三明治静静地躺在桌上,整个楼层好似重大比赛前的足球更衣室,表面上轻松,实则充斥着紧张和期待。投资者变得犹豫,在新闻播报之前决不敢做任何大动作。这不是电影片段,而是美国外汇交易大厅经常上演的真实一幕。

外汇兑换交易市场(Foreign Exchange,简称外汇市场)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市场。不过,却是诸多交易市场中最晚形成的,在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世界各主要货币均以黄金为基准,而不是彼此直接在公开市场进行交易。

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定以每盎司35美元的固定比率,确立了美元在世界金融体系的中心地位。在此后的几十年间,外汇市场显然是没有必要存在的,因为所有主要货币都盯住美元汇率,只能在特殊情况下才能改变,还必须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批准。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废止布雷顿森林协议,使美元脱离金本位,其他货币才得以更自由地对美元进行交易。

直到1973年,一个初期的外汇市场才逐渐发展起来,确定了一种货币相对于其他货币的价值。建立外汇市场是为了对冲外币风险,不过市场规模仍然很小,积极参与的企业主要是国际跨国银行,以及以出口为主的大型企业集团,比如福特汽车和通用电气公司等。

外汇交易和其他类型的金融市场是不同的。外汇交易商通常不拥有资产,而只是在投机下赌注:赌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即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通过买进和卖出一种货币,与其他货币交换。这也意味着,外汇市场是没有所谓牛市或熊市的:货币只可能时而趋强或趋弱。所以有些货币总是不断上升,而有些货币则总是持续下跌。

此外,外汇市场还有另一个重要的特点。在过去的20年间,全球贸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劲,加之全球股市的变动相比以往更加同步而行,因此汇率变化也不像过去那么极端,像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和瑞士法郎这些主要货币,在12个月内走强或趋弱的幅度,大约为5%或15%。

外汇交易员的世界可以说是马不停蹄、日夜不分、从不间断。对于股票市场而言,美国大公司的股票也可能在东京和伦敦交易,交易员知道必须等待纽约的交易时段,来获得微软或通用汽车最好的价格。同样在北美的交易时段,交易员也更愿意买进或抛售美国债券。在格林威治标准时间,他们则喜欢买进或卖出金属。而外汇是金融市场中唯一漠视时区、24小时进行稳定交易的产品。

这一“令人羡慕”的状态,充分反映了美元在世界上的特权地位,因为在外汇市场中,超过90%的货币交易对象是美元。例如,如果有人想把墨西哥比索兑换成捷克克朗,这两种货币很可能会先转换成美元,然后再转换回来完成交易。而且由于美元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新加坡和伦敦等全球货币市场,同样可以像纽约那样有效地运转。因此,在全美各地的交易大厅里,当交易员手上握有大笔资金,面临关乎输赢的关键时刻,交易大厅的嘈杂声是可以想象的。

约翰•泰勒是“FX概念”对冲基金的创始人,在纽约专门从事外汇交易,他管理着代表美国养老基金、捐赠基金,以及外国政府的大笔资金,所管理的外汇资金约为130亿美元,使其成为全球单一的、以押注外汇获利的最大公司之一。更确切地说,是对美元和其他30多种货币走势的投注。

全球外汇市场每天的交易量约为3.2万亿美元(是全球股市每天平均3000亿美元的成交量的10倍以上),一个月内货币市场的资金交易量,足以购买整整一年世界所有生产的商品和服务!

“FX概念”是一个活跃的交易者,因其杠杆作用,需要借钱来增加下注的规模,其影响力甚至远远超过其价值130亿美元的资产,因此,泰勒和他的公司尤其倚重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胜过了大多数的市场参与者,他的交易员随时都做好出击的准备,一旦美联储做出新的货币决定,他们便立刻采取行动,每天交易金额高达数十亿美元!

在“FX概念”的工作人员,脑海里不存在汇率变动是随机或不可预测这样的概念,他们坚信过去的资讯必有其宝贵的价值,甚至有些看似矛盾的信号,也可以指示一种货币未来的发展方向。

例如在2006年,在“FX概念”决定买入美元、卖出日元之前,便有一个模型分析美国和日本之间的利率关系,另一个模型将研究这两种货币历来的交易价格,第三个模型切割、分片观察日元兑美元的交易波动量。经过综合分析之后,最后才决定购买美元,卖出日元,因此大赚了一票。

洛神站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及货币市场

外汇2.jpg

2008年下半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根源在美国抵押贷款市场。21世纪头十年,美国抵押贷款市场受当时低利率的支撑而迅速发展,导致泡沫出现,但风险被低估,这在许多经历了长期而持续的单边趋势的市场中经常发生。美国抵押贷款市场的泡沫最终在2007年破灭,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美国抵押放贷机构破产,之后是与这类金融机构有关联的银行陷入困境。

对美国和全球金融系统来说,不幸的是,世界上的投资者和银行开始囤积现金以备不测,而且对借贷方和其他银行紧缩借贷,导致2007年年中出现所谓的“信用恐慌”。缺乏借贷迅速导致证券市场崩溃,因为恐惧感胜过谨慎,对现金的追逐导致其他资产(主要是证券)被大肆抛售。2008年9~10月全球范围内各证券市场的跌幅高达25%~90%。

具体到货币市场,因为银行间借贷美元,澳大利亚储备银行、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和其他主要中央银行建立所谓的信贷互换,美国的中央银行借出大量美元,与其他中央银行交换其货币,向全球市场提供流动性,这是为稳定市场的临时举措。

2008年10月11日,危机肆虐极盛,G20国家的首脑大力发声,抛出计划对抗金融危机。该计划涉及成百上千亿美元的新支出,以避免全球经济萧条,而且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官方利率同步大幅下调。

尽管有世界各地中央银行和政府的齐心支持,但因为市场弥漫普遍性的风险规避情绪,导致非主要货币贬值严重,资金从边缘货币回流至主要金融中心。比如,澳元/美元汇率未能免于金融市场动荡的冲击,在3个月的时间里因普遍的风险规避情绪,和其他次级和第三级货币一起下跌了40%。

2008年下半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全球外汇市场交易量10年来的快速增长趋势暂时反转,澳储行估算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年初的交易量下降了25%。外汇交易量的下降与2008年的跨境投资急剧下降同时发生,因为从国际层面说,银行相互间对交易另一方的风险担忧增强,也就是说担忧对方的破产风险以至于不能履约。同时进行的对冲基金持续去杠杆化,在当时次债问题困扰美国银行系统的背景下,导致非美银行难以获得美元融资。

杠杆头寸的拆仓潮和国际性风险催生单边市场走势,这些资金流要高于以往,国内和国际证券市场的下跌幅度就体现了这一点,市场价格出现“缺口”,这在大型交易被银行间市场消化时往往如此。

外汇市场交易量下降,汇率走势也越发动荡,但不能将这种现象与市场功能出现问题联系起来。事实上,在整个金融危机期间,相比大多数其他市场,外汇市场功能发挥得更好。不过有一点很明显——大型银行和金融机构的风险规避情绪导致流动性减少,银行间买卖价差增加了2~3倍,市场受到流动性匮乏的冲击,促使中央银行(如澳储行)干预数次以测试并平复各自的外汇市场。

承认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发挥的角色很重要。尽管一些参与者认为中央银行通常颇具侵入性,但在金融危机这种情况下,市场成为单边趋势,中央银行扮演着确认市场价格和使流动性稳定的角色。

要补充的很重要的一点是,从21世纪头十年里的金融危机发生以来,进入2011年,外汇交易量已经回到并超过危机前的水平,这一迹象表明所有市场以后可能表现得更好。

周三ADP登场前夜:1.1477是底还是纸?一场就业数据或让欧元再穿底

汇通财经APP讯——周二(11月4日),欧元兑美元北美时段于1.1500下方交投。早前上探在1.1530一线被迅速压回,随后有效跌破1.1500这一心理关口,日内低点一度触及1.1477,过去五个交易日累计回落约1.5%,显示美元在宏观与情绪两端仍占优。

基本面分析:美元弹性仍在,欧元动能有限

本周美元延续坚挺,即便美国10月ISM制造业PMI降至48.7(前值49.1,预期49.5),制造业已连续第八个月处于收缩区间,新订单指数回升至49.4(前值48.9),就业分项升至46.0(前值45.3),但均仍低于50这一荣枯线。数据给出了“增长疲弱、就业偏软但未恶化”的复杂信号:一方面,制造业拖累没有边际改善到改变政策路径;另一方面,衰退风险并未显著上升,美元的避险与利差支撑并未被根本削弱。

美联储官员口径并不一致。旧金山联储主席Daly强调通胀压力仍在,需要保持“适度限制性”;芝加哥联储主席Goolsbee同样把重点放在通胀,而非劳动力市场放缓。与之相对,美联储理事Stephen Miran认为当前利率偏紧。利率互换与联邦基金期货的定价也出现微调:市场对12月再度降息的押注由一周前的逾90%降至约67%,使美债收益率与美元指数在高位附近获得支撑。换言之,“再降息更快更深”的预期降温,直接削弱了欧元反弹的利率想象空间。

欧洲方面,欧元区HCOB制造业PMI终值确认回升至50.0(前值49.8),技术上迈回荣枯线,但更像“停滞而非扩张”。结构性拖累仍在,订单与产出改善缺乏持续性。欧洲央行方面,在此前利率按兵不动之后,短期内释放新的政策线索概率不高。相比之下,美联储“继续观察而非快速放松”的市场共识更能实质性支撑美元。因此,基本面层面,汇价短期仍承受来自利差与风险偏好的双重压制。

与此同时,美元指数在高位出现温和回落,但下行尝试受限。风险规避情绪尚未消退,而对12月进一步降息的押注回撤,抵消了制造业数据偏弱对美元的负面作用。结合美国政府停摆导致的统计空窗,JOLTS职位空缺与工厂订单缺席,使市场把更多注意力投向周三的ADP就业。若就业仍具韧性,将进一步巩固“慢降息、长停留”的路径,继续对欧元不利。

技术面:

从30分钟K线观察,汇价在1.1530附近的反弹被迅速否决,随后跌破1.1500形成明确的下行突破,盘中最低触及1.1477后才有回抽。目前价格回到1.1492,仍位于1.1500下方的“阻力转支撑”之下,说明空头对短线节奏仍具掌控力。

MACD显示DIFF约-0.0007、DEA约-0.0004、柱状图约-0.0006,整体仍在零轴下方,动能为负,但柱体长度较前期收敛,提示下行动能边际减弱、存在技术性反抽需求。RSI(14)约38.86,位于50下方但未触及极端超卖,配合价格对1.1477的快速回收,构成“弱势中的短线修复”。综合判断:1.1500构成首要阻力,上方依次关注1.1530/1.1533与1.1540的叠加供应区;下方即时支撑为1.1477,若再度跌破,空头将尝试扩展至更低的流动性密集区;若站回并稳于1.1500之上,才可能打开对1.1530—1.1540区间的回测窗口。

市场情绪观察:

情绪面呈“谨慎偏避险”。权益市场波动率偏高、风险资产的风险溢价未实质收敛,美元在避险与利差双因素作用下仍具底气,市场对欧元反弹选择保持怀疑。围绕美联储口径的分歧短线加大了波动率,但共识仍倾向于:在核心通胀尚未令人信服地回落前,政策不会快速由“限制性”切换为“宽松性”。这使得“逢高谨慎、反弹卖压重”的交易框架仍主导欧元兑美元的日内与日内延展。

ADP就业成为本周首个能改变节奏的催化剂;若就业韧性超预期,空头市场情绪可能再获动量;若明显走弱,美元获利了结与头寸回补可能引发欧元的技术性反扑。情绪的不对称在于:空头的延续需要数据确认,然而多头的发力也需要站回关键位(1.1500)才能聚集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