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中小微企业

国家外汇管理局:企业要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 理性看待波动

今天(7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服务企业管理汇率风险,是外汇局一项重点工作。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外汇局将持续引导银行建立汇率风险管理服务长效机制,加强对中小微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

今年上半年,外汇局持续拓展政府部门、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三方合作渠道,继续探索优化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的成本分担机制。对在调研中,中小微企业反映汇率避险成本的问题,外汇局鼓励银行减费让利,继续指导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免除中小微企业避险保值衍生品使用,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的手续费,通过各种方式降低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成本。同时,外汇局支持银行利用大数据,提升中小微企业衍生品授信的便利度。

王春英表示,在前期的调研中,看到不少企业对于汇率风险中性的认识在增强,能够比较好地使用衍生产品工具管理汇率风险,比较严格地执行套保操作,科学评价套期保值效果。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 新闻发言人 王春英:无论市场形势如何变化,我们都希望企业牢固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理性看待汇率波动,聚焦主业,杜绝汇率投机,这些始终都是涉外企业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我们也会和银行、相关政府管理部门一起努力,采取多种措施帮助企业既有能力、又有条件管理自己的汇率风险。(央视)

【汇率避险经验】——中小微企业篇

企业:我们公司一直运用持币观望逢高结汇策略,但近期汇率双向波动加剧,这招变得不灵了,即期结汇汇率经常低于订单的换汇成本,汇兑损失不少,该如何应对呢?

银行:首先我们要明白汇率是不可预测的,持币观望、择机操作的实质是赌汇率走势,可能会有一时的“收益”,但中长期看很难保证企业的经营利润不被汇率波动侵蚀。在当前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常态下,合理运用外汇衍生产品进行套期保值,可以有效帮助企业锁定经营利润。

案例1:路遥方知马力,套保策略日久必见成效

A企业主营竹、木、藤、瓷器、玻璃等工艺品加工销售,主要出口欧美地区,月均收汇约200万美元,平均收汇账期3-6个月。

由于缺乏汇率风险管理机制和专业管理人员,企业出口收汇在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中经常承受较大汇兑损失。银行基于企业2020年3月-2021年2月共计23笔、金额合计2345万美元的历史收汇数据,量化测算办理套期保值和未办理套期保值两类情形下企业汇兑损益差异:在未办理套期保值情形下,企业外汇应收账款受汇率波动影响产生较大损益变动,2020年3月-2021年2月累计产生汇兑损失422万元;在采用远期结汇套期保值工具情形下,企业锁定汇兑收益45.24万元,且该收益不受期间即期汇率变动影响。

基于银行的测算,企业认识到持续套期保值策略对中长期财务稳健的改善作用,并于2021年2月与银行签订了10笔、金额合计1570万美元的远期结汇合约,期限为3-11个月,将未来出口收汇的汇率锁定在6.5086-6.6024,规避了未来收汇现金流的汇率风险。

企业:听起来不错,我们以前也利用外汇衍生产品做过套期保值,有的单子赚了,但也有单子亏了,好像做不到稳赚不赔啊。

银行:办理外汇衍生产品业务不是帮助企业从未来的汇率波动中获利,而是锁定既有的成本与收益。不能简单将单笔外汇衍生产品的履约价格与交割日即期汇价进行比较,来衡量套期保值的盈亏损益。从实际案例看,持续的套期保值策略有利于企业实现中长期财务稳健管理目标。

案例2:汇率升跌不足惧,成本锁定心乃安

B企业主营香料、香精出口,年出口额近500万美元,与境外交易的主要结算币种为美元,账期约1个月。2018年上半年,因美元贬值,企业美元收入承受一定汇兑损失。该企业开始意识到汇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逐渐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基于以保值而非增值的汇率风险管理目标,在银行的指导下选择使用远期结汇工具根据出口订单分批锁定汇率。

2018年6月-2021年5月,B企业共办理176笔、近1200万美元远期结汇业务,其中,99笔远期结汇的交割日已锁汇汇率高于交割日当日即期市场汇率,77笔低于交割日当日即期市场汇率,三年来累计获得27万元汇兑收益。尽管汇率套期保值未能实现100%“获利”,但企业对汇率波动进行主动管理,并根据自身特点及实需原则运用衍生品工具锁定汇率,降低了汇率波动对主营业务以及企业财务的负面影响,实现达成预算、提升经营可预测性等目标。

企业:看来持续运用外汇衍生产品套期保值总体效果不错,如果在此基础上运用复杂产品择机交易,这样避险效果会不会更好?

银行:我们主张使用简单的套期保值产品,不建议企业过多使用复杂组合产品。另外,建议保持稳定的套期保值策略,切不可因汇率短期涨跌或个人主观判断,贸然改变原本适合企业的套期保值策略,否则可能会陷入更大的风险中。

企业:那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套期保值策略呢?

银行:首先企业要核算订单的换汇成本,设定套期保值的目标汇率区间和止损点位,根据市场汇率情况确定套期保值比例;其次,找到适合自身的套期保值策略,并长期坚持。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帮助企业真正有效管理好汇率风险。

案例3:保持策略不动摇,久久为功见实效

C企业为制鞋企业,年均进出口额约5500万美元。2015年8月后,人民币汇率有所下行,管理层暂停了此前对出口订单锁汇的做法,在签订新订单时选择了不锁远期汇率而持币观望择机结汇的策略。然而2016、2017年人民币汇率双向宽幅波动,该企业对2016、2017年换汇成本核算分析后发现,部分订单的外汇收入即期结汇汇率低于其换汇成本,产生一定损失。

2018年以来,管理层调整企业财务决策,对汇率风险进行管控,根据订单的换汇成本,设定大致目标汇率区间和止损点位。订单签约时,若远期汇率落在目标区间内,则全额锁定订单远期汇率;若远期汇率未达目标区间,则先锁50%订单金额,其余部分在1-3个月内锁定。在此期间触及止损点位,则立即锁定风险敞口。近三年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6.1-7.3之间波动,但均未对企业的经营造成重大影响。

外汇局广东省分局推动多向发力 助企低成本解决套保难题

为帮助中小微企业降低管理汇率风险的成本,外汇局广东省分局积极指导辖内中心支局、推动银行持续发力,研究出台降费让利措施、优化业务办理流程,让企业切实享受便利、优惠、低成本的政策红利,有效引导企业树立风险中性意识、尝试外汇套保业务。

——“一担双免”解企业套保挤压资金流动性之忧

外汇局肇庆市中心支局积极推动政策性担保公司与银行合作创建汇率避险机制。银行根据与担保公司签订的担保合同,在额度和期限范围内,为企业循环办理免保证金的远期结售汇业务,实现一次担保,就可根据企业实需免保证金、免担保费办理汇率避险,既满足外贸企业汇率避险需求,又消除保证金占用流动资金顾虑,受到了外贸企业的好评。2022年7月18日,肇庆高新区融资担保公司根据肇庆某五金公司实际需求,与其签订了一份期限1年的远期结售汇保证金担保合同,授信担保额度为10万元人民币,可用于循环办理最高280万美元的免保证金远期结售汇业务。当日该企业便在中国工商银行肇庆分行顺利办理了一笔10万美元的免保证金远期结售汇业务。

——降费期权解企业套保“第一步”之难

近期,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在辖内开展“2022年小微企业汇率避险专项活动”,对于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只需支付少量的费用即可办理买入期权业务,该举措有效吸引部分小微企业尝试管理汇率风险。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推出中小微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保值业务方案,为初次办理此项业务的中小微企业减免交易费用,助力企业熨平汇率波动的风险敞口,降低企业汇率避险成本。上述银行的措施获得企业的认可,如辖内某废旧物资回收有限公司年进口业务量超过5000万美元,日常与海外客户结算以即期购汇为主,未使用衍生品管理汇兑敞口,面对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企业想寻求规避汇率风险的产品,在了解到银行推出的优惠期权方案后,迅速达成意向,签约额1000万美元,减免交易费用13万元人民币。截至6月末,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和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为近600家中小微企业减免费用近800万元人民币。

——“市值轧差管理”解企业套保“盈亏”之困

目前,银行衍生业务保证金一般按照单笔合约独立缴纳的模式,有些客户按照订单合同逐笔申请套期保值,有些客户根据订单签订时间将套保合约分散在不同的时间段,因此在同一时点,可能出现有些合约保证金充足而有些合约保证金不足的情形。按照单笔合约独立缴纳的模式,保证金充足的合约不需要追缴保证金,保证金不足的合约需要足额追缴保证金。为帮助企业降低套保成本,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提出“按市值轧差管理保证金”,将客户分散的合约归集起来,轧差计算评估市值,合并计算客户保证金,在客户不同合约间进行保证金调剂,取有余以补不足,从而节省客户保证金。

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不断优化完善前期研发的交易系统,增加客户保证金轧差管理功能。该模式主要面向信用等级满足要求且在该行无欠款及违约的客户,客户只需与银行签订保证金管理补充协议,即可实现整体持仓市值净额动态管理,切实体验降成本减“脚本”的双重实惠。“按市值轧差管理保证金”模式自投入后就受到该行企业客户的好评,截至目前,有4家企业办理了按市值轧差管理保证金,涉及远期交易合约42笔。

下一步,外汇局广东省分局将继续做深做细做实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工作,引导银行发挥好服务市场“主力军”作用,全面提升对企业汇率避险便利化水平,降低企业套保成本,帮助企业更好地运用套期保值工具规避汇率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