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中小企业

百亿非法外汇买卖案告破:地下钱庄、中小企业为赚钱,铤而走险

非法买卖外汇是一门铤而走险的生意。

10月28日,时代周报记者从东莞市公安局清溪分局获悉,近期该局破获一起地下钱庄非法买卖外汇案,涉案金额高达100亿元。

时代周报记者从多名外贸人士处了解到,地下钱庄的运作手法愈发隐蔽,涵盖境内与境外对敲、大额外币现钞流转与跨境携带、个人分拆结售汇与收付汇、以空壳公司为载体虚构投资贸易背景跨境汇兑、银行卡境外取现和大额消费套现等手法。

人民币汇率处“双向波动、总体稳健”的态势。在疫情防控、生产限电大背景下,加之外贸订单多为半年或一年的长期订单,价格难以临时更改,跨境外贸压力渐增。

压缩利润也要保住外贸订单,是不少企业的现实选择。

10月29日,一名跨境电商从业人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外贸利润甚至比内贸还低。我们没法提价,核心原因是产能过剩,外贸价格很难往上走。有些同行就算不赚钱也要接外贸订单。这么做,一来可以维持在电商平台的星级,也能享受退税优惠。”

微小的汇率波动,也可能缩减外贸企业本就微薄的利润。

10月31日,一家浙江义乌咨询公司的负责人李辉(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即使在银行兑换外汇,同一天外汇牌价也不同。有些中小企业无奈选择(地下钱庄)的路径,主要是为降低汇率波动导致的损失。” 李辉的公司专事为企业提供外汇兑换方面的信息咨询和交易服务。

百亿案背后

今年9月初,东莞市公安局清溪分局接到线索,一名叫郑某某的男子涉嫌利用他人银行卡,非法为他人兑换外汇、人民币,银行账户资金数额巨大,交易异常,疑似地下钱庄。东莞市公安局、清溪公安分局随即成立专案组,运用大数据平台分析大量账户信息,全力开展资金核查工作。

经查,郑某某长期盘踞在深圳、东莞一带,与多家进出口贸易公司、报关行等核心财务人员有密切接触,符合从事非法兑换外汇经营地下钱庄的活动特点。时代周报记者还了解到,郑某某此前在深圳华强北市场从事化妆品、电子产品等进出口贸易工作,接触了大量具有买卖外汇交易需求的企业和个体。

“一般出口企业收到外汇货款,需要办理一系列手续才能结汇。不法企业和地下钱庄嫌疑人联系,私下将外汇换成人民币,即企业将外汇转入地下钱庄嫌疑人提供的境外账户,地下钱庄嫌疑人再将对应的人民币转入企业提供的境内私人账户,进而完成交易。”东莞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地下钱庄非法买卖外汇案件_地下钱庄运作手法揭秘_中国银行外汇买卖

在这一案件中,郑某某收取外汇后,同步搭上具备大量外汇需求的进口企业的客户,反向操作,将境外账户的外币汇入这批企业的境外账户,完成境内外资金对敲闭环。

买卖金额大,佣金也可观。

“本案的嫌疑人非法获利约200万元。根据当日汇率浮动,基本上每100万元交易额,嫌疑人大概有2000元获利。” 东莞市公安局清溪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10月28日,一家广东跨境贸易公司财务人员赵立(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有些人为具有外汇需求的出口型企业与地下钱庄牵线搭桥,通过汇率差价赚钱。他们通过不同账户与位于香港的地下钱庄交易,同时利用国家对中小企业贸易出口的税收优惠,办理产品报税退关,进行资金转款。”

本案中,嫌疑人与广东、江西、福建、甘肃、山东、浙江、湖南、宁夏等地多个团伙互有交易、拆借作案,组成一个特大跨区域的犯罪网络。

9月底,东莞警方赴深圳抓获犯罪嫌疑人,捣毁2个作案窝点,现场缴获8台作案手机、7张涉案银行卡,同步冻结187个涉案账户,冻结约500万元金额。

“事实上,类似操作还有做出口贸易型企业用虚假单证、贸易合同汇款。或者真实信用证下的虚假贸易,合同手续齐全,但双方仅仅是资金划账,并无真实货品交易。”赵立补充。

“殊途同归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地下钱庄表面上未进行结售汇,通过海内外两个独立账户体系,完成资金转移,实质上通过地下钱庄这个背后主体完成了资金非法转移,是第三方及企业滋生走私、逃税漏税等违法活动的推手之一。”赵立透露。

中小企业动机何在?

近期,警方破获了多起类似案件。

10月1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与公安机关在甘肃联合破获一起特大地下钱庄案件,涉案金额高达756亿元。10月29日,媒体报道上海公安机关破获全国首例利用游戏点卡非法换汇案,手法新颖,涉及金额高达250亿元。上述案件均涉及外汇买卖,都意在通过非法外贸买卖撬动汇率套利空间。

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1-2月和4-5月,人民币对美元分别升值1.3和3.1个百分点;而3月和6月,因受美国通胀预期升温和减少购债信号的释放,汇率下调了1.5和1.6个百分点。 自9月以来,美国货币政策转向预期加强,美元指数上升,同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窄幅波动,稳定在6.46左右水平。

中国银行外汇买卖_地下钱庄运作手法揭秘_地下钱庄非法买卖外汇案件

不少大型企业为对冲外汇波动风险,加大外汇衍生品交易力度。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王春英称,2021年上半年,企业利用远期、期权等外汇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的规模同比增长94%,该数值高于同期银行结售汇增速69个百分点,推动企业套保比率升至22.8%。

不过,中小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手段、工具和能力都较为有限。

10月18日,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表示,1月至9月我国进出口额创历史同期新高,进出口、出口、进口金额分别为28.33万亿、15.55万亿和12.78万亿元,均创历史同期新高。从增速看,进出口、出口、进口同比分别增长22.7%、22.7%和22.6%,也都是10年来最高水平。

同期,银行系统的结售汇业务增速却低于进出口增速,两者不完全匹配。

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2021年前9月银行累计结汇12.04万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10.8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44%、11.94%。

王春英介绍,2021年前三季度,衡量结汇意愿的结汇率(即客户拿到外汇后卖给银行的规模和客户涉外外汇收入)之比是66.9%,比去年同期略升2个百分点。

“企业需要在报关行买额度来结汇。近期目前咨询开户的人越来越多,结汇额度的需求量也越大,供需失衡。每万美金结汇额度手续费从去年的10元,涨到现在近300元,预计后期还会涨。”李辉透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表示:“疫情和限电对跨境贸易企业产生一定影响,但总体看,我国出口表现优于进口。因疫情防控,海外进口商品尤其食品冷链检测较为严格。出口贸易则主要受制于海运费用暴涨。”

“现阶段,供应链不畅,全球市场依赖‘中国制造’。由于出口贸易强于进口贸易,稳健贸易形势使得人民币信心增强,表现强势。而连续贸易赤字的美元等外汇,汇率继续走弱。”盘和林说。

在此背景下,部分企业铤而走险借助地下钱庄进行非法外汇买卖。

东莞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不法企业大多为了简化经营程序,节约人工成本,甚至逃避国家海关、税务机关监察,本身已构成违法行为,最终案件的查证数额将移交人民银行作为处罚依据。”

非法外汇买卖危害有多大?

非法买卖外汇破坏金融市场秩序,危害金融安全与稳定。

“对个体和组织来说,跨境非法买卖外汇的行为本身就构成扰乱市场秩序,必然减少国家外汇储备,影响国家正常金融秩序,严重干扰外汇管理的有效性和合法汇率的稳定性,一经核实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的。”上述东莞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外汇管理条例》规定,私自买卖外汇、变相买卖外汇、倒买倒卖外汇或者非法介绍买卖外汇数额较大的,由外汇管理机关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金额30%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违法金额30%以上等值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国家外汇管理局管理检查司副司长肖胜指出,地下钱庄的存在,事实上在金融监管体系之外形成了非法外汇交易市场与非法跨境流动通道,绕开了我国外汇管理的“防火墙”,严重影响金融监管的有效性,破坏国家经济金融秩序。

近年,外汇管理部门与公安机关连续开展打击地下钱庄专项行动。肖胜此前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2020年以来,外管局配合公安机关破获地下钱庄案件150余起,查处交易对手案件3000余起,行政罚款超8亿元。

监管日趋严厉,措施也更为立体。

10月2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江门市中心支局发布一则个人行政处罚决定书,黄某因倒买倒卖外汇被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0.18万元,而处罚款高达19.67万元,罚金超过违法所得100倍。

10月29日,国家外汇管理局通报10起外汇违规案例,个人最高罚款金额接近540万元,且处罚信息纳入央行征信系统。

肖胜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强调:“下一步,外汇局将进一步加大对地下钱庄的综合整治力度,加强渠道管控,督导银行、支付机构等进一步落实相关的展业原则,封堵地下钱庄资金通道,维护好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零保证金”支持中小企业“汇率避险”,上合示范区再推一项金融创新产品

“零保证金”支持中小企业“汇率避险

“上合·汇保通”汇率避险产品发布,为外贸企业办理远期结售汇提供便利降低成本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上合示范区再推出一项金融创新产品。5月25日上午,“上合·汇保通”汇率避险产品发布会在胶州宾馆举行。据悉,上合示范区管委会出资3000万元设立代偿补偿资金池,联合担保公司、商业银行形成业务闭环,为中小型企业办理远期结售汇提供“零保证金”“零担保费”支持,降低企业成本,不断提升上合组织国家间贸易便利化水平。

外贸企业从签订合同到收付汇,往往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周期,汇率双向波动有时也给企业经营带来汇率风险。“上合·汇保通”业务旨在通过政策引导,建立普惠性、便利性的汇率避险业务模式,业务风险由上合示范区管委会出资3000万元建立的公共资金池、胶州市盛宇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和合作银行按比例承担,为与上合组织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经贸活动的中小微企业办理远期结售汇避险产品提供“零保证金”“零担保费”担保支持。

据介绍,“上合·汇保通”业务相比于市场上同类汇率避险产品具有明显优势。首先,财政支持力度大,上合示范区管委会负责出资设立“上合·汇保通”业务代偿补偿资金池,专项用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代偿后的补偿和担保费补助,首期入池资金3000万元。其次,惠及企业面广,本业务服务对象为胶州市辖区内注册的、从事外贸业务的中小微企业。此外,业务操作极具便利性,充分利用现有金融市场汇率避险工具,引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提供履约担保解决保证金缴存问题,授信期内担保额度循环使用。

会上,上合示范区管委会、胶州市盛宇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与中国银行青岛胶州支行、中国农业银行胶州支行等6家商业银行业务签约。当天下午,青岛农商银行胶州支行为青岛美特鑫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办理首笔“上合·汇保通”业务,预计可为该企业节约45万元的汇率避险保证金。

“示范区将积极探索中小微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帮扶机制,将更多符合条件的中小外贸企业纳入‘上合·汇保通’汇率避险服务范围。”上合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孟庆胜表示,示范区将进一步推动金融开放创新,探索“信用上合”跨境信用示范平台以及QDLP、QFLP试点等金融制度创新案例,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为外贸企业发展赋能,不断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助力外贸企业更好地开拓上合组织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自启动建设以来,示范区积极打造“智创上合”制度创新品牌,目前已落地实施35项富有上合特色的改革创新举措,初步形成“四便利一领先”的富有上合特色的制度创新框架体系。今年,示范区又开展30项制度创新事项,涉及国际物流、现代贸易、金融开放创新等7个方面。

另外,中国银行“百场万企”金融产品宣讲活动在会上同步启动,中国银行青岛市分行、青岛海关、中国信保山东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就稳外贸系列政策及产品进行宣讲,活动期间将举办100场以上稳外贸活动,直接服务和覆盖1万家以上进出口企业。(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锡复春 通讯员 王沛沛 李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