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财富管理

投行业务逆周期增长显韧性,广发证券2024年净利润突破96亿

3月28日,广发证券发布2024年度报告。过去一年,是我国经济转型、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面对充满挑战的宏观形势与深刻变化的行业格局,广发证券坚守“功能性”定位,切实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各项工作稳中向好,主要经营指标位居行业前列,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71.99亿元,归母净利润96.37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广发证券积极回报投资者,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分配现金红利4元,以现有股本计算共分配现金红利30.42亿元,占广发证券归母净利润的31.57%。若加上此前2024年中期分红,全年合计分配现金利润总额达到38亿元,占全年归母净利润的39.46%。

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背后,是广发证券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领域的精准发力。正如董事长林传辉在年报致辞中所言:”我们正经历着资本市场'1+N政策'落地生根的关键时期,唯有坚守主责主业,强化功能属性,才能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核心业务多点开花:财富管理转型提速 投行逆势突围

广发证券财富管理板块展现出强劲韧性,全年代销金融产品保有量跨越2600亿元大关,同比增幅达22%。沪深股票基金成交额突破23.95万亿元,同比增长近三成;融资融券余额增至1036.86亿元,市场份额提升至5.56%。值得关注的是,境外金融产品销售净收入、保有量及多市场交易佣金均实现同比增长。依托4600余人的专业投顾团队(母公司口径连续三年行业第一),广发证券持续巩固财富管理护城河,代销非货币公募基金保有量稳居行业前三。

投资银行业务逆周期增长势头显著,股权承销金额86.66亿元,市场份额逆势攀升。港股IPO承销14单,美股IPO实现零的突破,香港市场股权融资排名跃居中资券商第四。债务融资方面,全年主承销债券665期,金额达2963.22亿元,同比增长21%;中资境外债承销规模突破110亿美元,稳居行业前列。并购重组业务主导完成5单百亿级交易,彰显投行硬核实力。

资产管理板块龙头地位稳固,控股子公司广发基金管理规模突破1.2万亿元,参股的易方达基金规模超2.3万亿元,剔除货基后分别位列行业第三、第一。私募子公司广发信德聚焦硬科技赛道,三季度管理规模突破175亿元。境外投资平台广发投资(香港)围绕高端制造、TMT等领域布局,多个项目登陆港美股市场。

交易及机构业务持续领跑,作为场外衍生品一级交易商,为上交所、深交所800余只基金及全部ETF期权提供流动性支持。私募产品发行规模达9007亿元,FICC多策略业务稳步扩张。公募基金托管规模跃居行业第五,机构客户服务网络持续完善。

以投资者为本:锤炼全业务链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广发证券坚持以投资者为本,通过锤炼全业务链、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对个人投资者、机构客户、企业客户等不同客群的服务质效,并以良好的发展成果回馈投资者。

在个人投资者服务领域,公司加速向买方投顾转型,代销非货币公募基金保有规模稳居行业第三。截至2024年12月末,公司拥有全国356家分公司及营业部,实现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全覆盖,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九市网点数及覆盖率居行业首位,并首批获得跨境理财通试点资格,深化跨境财富管理布局。

机构客户服务方面,广发证券凭借卓越研究能力连续斩获证券时报、新财富等主流评选奖项。其股票研究覆盖境内28个行业993家A股公司及海外169家上市企业。2024年,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主线,举办“聚焦新质生产力”“固本培元”“预见2025”等大型策略会,搭建上市公司与机构投资者交流平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并首次在香港举办投资策略会,重点服务海外机构投资者。

企业客户服务上,公司构建产业投行服务体系,持续督导44家挂牌企业中“专精特新”占比达84.09%。债券业务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主承销科技创新债券110期(344.79亿元)、绿色债券18期(56.31亿元)及乡村振兴债券5期(11.19亿元),债券执业质量评价获A类评级。

此外,公司紧密围绕国家产业政策、金融政策、区域发展政策指导方向,践行“一个广发”展业模式,主办新质生产力并购论坛、广东资本市场并购联盟成立大会等多个大型并购主题活动,致力于构建并购业务生态圈,为客户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服务,促进资产资本有序循环。报告期内,公司产业研究院持续打造产、学、研、投、融生态,赋能各业务板块发展,为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定与产业规划提供研究支持,探索与重点科研高校建立产业孵化转化合作机制,发挥“科技-金融-产业”的桥梁作用。

责任担当新维度:将社会责任融入发展战略

作为资本市场”老字号”券商,广发证券将社会责任融入发展战略。科技金融方面,设立6只科创产业基金,为42家科技企业提供1470亿元融资;发布11份绿色能源研究报告,承销绿色ABS项目147亿元。绿色金融版图持续扩大,自有资金投资绿色债券近60亿元。

养老金融创新提速,发行24只养老目标基金,规模达69亿元。数字金融领域落地43个AI大模型应用,场景覆盖智能投顾、风险控制等核心环节。在乡村振兴一线,累计投入公益资金2267万元,广发公益基金会累计捐赠超3亿元,惠及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

同时,公司坚守“金融报国、金融为民”的理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ESG治理水平提升上,公司加强集团全面风险管理,严守合规经营底线,提高投资者保护和股东利益回报水平,综合实现每股社会经济贡献值4.29元,连续多年被纳入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系列。

未来,广发证券将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求发展,在拥抱科技革命的大潮中求发展,在创新变革中求发展,奋力谱写建设国际一流投行的崭新篇章!

营业部最多的几家券商,都在撤网点都有新布局,券商对分支机构布局正做新的“加减法”

财联社6月30日讯(记者 王晨)近年来,券商营业部的撤并却在持续深化。证券行业营业部“减法革命”背后,是单个线下网点高运营成本与数字化渠道单客服务成本的悬殊对比,在行业佣金率持续下行下,传统高投入低产出模式已难以为继。

“过去三年,我们或许是行业内裁撤网点最多的机构之一,累计关停50余家线下网点。”作为线下网点最多的券商,银河证券执委会委员刘冰曾公开表示,“公司摒弃了过去‘填补城区覆盖空白’的扩张逻辑,转而聚焦‘单点做强’:每个网点都必须‘做大做强’,真正实现为客户创造价值,为企业创造价值。”

事实上,并非银河证券,全行业来看,近两年也有其他网点排名靠前的券商在大量撤并营业部,例如国投证券等。

银河证券的案例是行业典型缩影,西部证券发布的2024-2026年分支机构规划方案同样具有代表性,方案明确提出“动态优化”策略:在财富管理需求旺盛、公司具有区位优势或网点空白的经济发达地区增设营业部,或升级现有网点为分公司;对连续三年亏损且扭亏无望、区位设置不合理的分支机构坚决撤并。

银河证券营业部_财富管理转型网点战略_券商营业部撤并

这都揭示出,券商营业部的撤并非盲目撤退,而是战略转型的关键一步。核心逻辑在于降本增效,在财富管理转型的大背景下,券商亟需将资源向高附加值业务倾斜。物理网点缩减,正伴随着服务半径扩展,一场以客户价值为核心的营业部战略转型正在证券行业全面铺开。

与此同时,一些券商增设了功能性网点,有的券商则增设分支机构,还有一些分支机构也被赋予新的使命。

赋予分支机构新使命与新定位

物理收缩的同时,券商赋予留存及新建网点前所未有的清晰定位与更高期许,营业部正从交易终端向价值枢纽迭代。

分支机构成为财富管理转型中枢。“财富管理转型”“买方投顾”当下已成为所有券商的共识。券商营业部将财富管理作为核心转型方向,从传统的以经纪业务为中心,即主要依靠交易佣金收入,转向以客户需求为驱动的财富管理模式,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资产配置方案、投资顾问服务等,注重客户资产的长期保值增值,以提升客户粘性和综合收益。

分支机构是科技赋能载体,服务模式向数智化跃迁。一方面,券商将大量基础业务迁移至线上,完善线上交易、开户、咨询等服务平台,提高客户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降低对线下网点的依赖,完成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通过大模型、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客户精准营销、投资分析与风险控制等功能,向智能化迈进。这一战略同样是行业共识。

中信建投普惠数智中心实践颇具代表性,在数字化高效手段精准触达下,中信建投将许多无效客(资产低于1万元)已转变成有效客户,目前已新增3.7万有效户,通过服务增加1000多亿资产,客户及营收仍归属原来的营业部。

东吴证券也提出了新意十足的规划:通过数字人技术打造“AI特色营业部”,实现营业部数字员工7×24小时在线接单、智能应答及高效处理客户问题。借助这一创新模式,客户可随时获得业务咨询、开户办理、投顾建议等一站式服务,大幅提升了客户体验和服务连续性。

东方证券打造“东方展业”平台,以数据应用为内核,将数字化赋能贯穿展业全流程,为营业部员工和投顾人员提供数字化展业工具,提升服务效能。在东方赢家APP实现了高质量和个性化的金融服务,触达大量长尾客户。同时,“东方一柜通”革新业务营运模式,提升流程化处理程度和智能化业务受理节点,支持业务通办等功能。

分支机构客户运营向集约化转型。全行业来看,经纪业务都面临着同一痛点,即对海量长尾客户的服务往往难以全面覆盖,与此同时,分散式的渠道运营导致效率低下,资源难以整合。

多家券商将“长尾客户”收归进行集约化运营,由线上运营团队通过科技手段统一服务,涵盖投顾内容生产、电话销售、在线服务等,以释放线下营业部服务压力,降低服务成本,实现业务的集中化、规模化管理。

国泰海通成立青浦分公司就是典型案例,将互联网业务从“分散经营”转向“集中运营”,通过统一管理、专业化分工,大幅提升互联网获客水平。分公司持续强化互联网生态合作,通过集约经营减少关键环节漏损、提升渠道流量实时转化率,实现互联网渠道获客份额领先,做大客户规模。

光大证券通过“同城集约化运营”合并低效网点,同步改造智能化服务场景,强化移动端“金阳光APP”的生态建设,将资源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高净值客户服务,同时也提升了对长尾客户的线上服务效率,以科技手段替代部分线下服务功能,实现零售客户集约化运营转型。

分支机构向特色化和专业化迈进

一是设立或完善特色、重点网点。券商通过设立特色化、专业化网点,打破同质化竞争,形成差异化服务壁垒。例如,在聚焦细分客群与产业赛道方面,针对高净值人群聚集区域设立财富管理中心,提供跨境资产配置等高端服务;围绕区域产业特色布局,如在科技园区设立“科技金融营业部”,提供IPO辅导等一体化服务。在打造功能型特色网点上,设立“机构业务服务中心”,为私募等机构提供交易、托管等服务;依托自贸区政策布局“跨境业务网点”,开展海外资产配置。

银河证券摒弃了过去“填补城区覆盖空白”的扩张逻辑,转而聚焦“单点做强”。银河证券还实施先锋计划,打造旗舰营业部、精品网点试点。

申万宏源则按照地域特点,发挥地域优势,在传统优势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地精细化网点布局,在北京河北等地新设战略网点,服务专精特新企业,支持科创金融等国家政策。

东方证券通过新设立一批分公司,进一步完善公司组织架构,充分释放分公司的功能价值。东方证券相关负责人指出:“此前因未设立分公司,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总部层面的战略规划与执行指令向营业部传递的效率。此次成立分公司,一方面能够补全公司组织架构体系,另一方面分公司可作为区域枢纽,发挥行政管辖职能,更精准地向营业部传达总部战略意图,并对执行过程进行有效监督,从而形成从总部到分公司再到营业部的高效管理闭环。”

二是实施客户分层与精细化运营,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对客户进行分层管理,针对不同层次的客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为高净值客户配备专属的投资顾问团队,提供个性化的资产配置方案和高端增值服务;对于普通客户,通过线上平台和标准化的服务产品,满足其基本的投资需求。

山西证券分别建立了针对大众客群、富裕+及高净值客群和机构客群的分级分层服务体系,每个层级的客群匹配不同的打法。在大众客群运营方面,山西证券实行总部集约运营,依托客户标签,70家分支机构、80多名员工参与联动,实现数智化运营模式。针对富裕+及高净值客户这部分客群,构建了“八星客户服务体系”,总部部门强化科技、产品和业务赋能,分支机构通过强化客户陪伴,采集客户需求,同时结合数字化营销场景强化业务绑定。

湘财证券通过AI大模型构建丰富的客户分级分类模型体系,基于持仓收益为客户定制策略。同时借助AI降低客户分级分类成本,将传统高成本、粗颗粒度分类模式升级为精细化模型。此外,对客服中心与客户通话文本进行语义分析和意图洞察,将结果转化为标签贴到员工企业微信和工作流,帮助投顾精准了解客户需求。

东吴证券依据客户资产状况、风险偏好、行为习惯等关键要素,开发了600多种客户标签,完善客户画像体系。针对不同客户群体打造了多个服务品牌,如面向零售客户的“秀财”“秀盈投顾”“秀智投”,以及针对高净值客户的“秀享”服务品牌,为投资者提供覆盖投资咨询、交易工具及资产配置的全方位服务。

三是多元化业务发展,加强业务协同。除了传统的经纪、投顾业务外,积极拓展融资融券、金融产品销售、机构业务、跨境业务等多元化业务,丰富收入来源,降低对单一业务的依赖。促进营业部与公司内部其他部门(如资管、投行、研究等)之间的协同合作,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综合金融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同时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