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财富管理

券商打“佣金价格战” :投资者炒股更“便宜”

鏖战了十余年的券商佣金战,目前虽有进入末期的迹象,但新的战火正在如火如荼中,那就是“两融价格战”。

近日有报道称,有券商为争夺优质客户,对两融给出了4%的融资利率。更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有资金刚性成本的约束,融资利率低至4%,基本上已经是倒贴了。

当然,这个4%的融资利率,目前是针对高净值客户的;不过,现在已有券商开出低于6%的融资基准利率。

可能达到万分之1.5的佣金,低于6%的融资基准利率,炒股是越来越“便宜”了。不过,需要谨记的是,投资有风险。

两融价格战打起

实际上,目前网上开户的佣金费率已低至万分之2.5,而甚至有券商开出过万分之1.5。

去年秋天,国内某一线券商的一些营业部,给普通账户开出了万分之1.5的佣金费率,如果资金量达到一定程度,佣金费率甚至可以进一步下调至万分之1.2。当时,该券商大降佣金,是为了推广该券商的App客户端,以希望吸纳更多的普通投资者到App上。

佣金指的是证券商代理委托买卖成交后的手续费。目前券商要将相当于成交额万分之1.2的佣金上交,如交易所、投资者保护基金等,剩下的才是自己的收入。若券商给客户开出的佣金费率低至万分之1.2的话,只能覆盖到成本。

实际上,佣金战已经打了十几年,从最早的千分之3,一直降到现在普遍的万分之2.5。而现在,战火又烧到了两融利率上。

2017年年中,某券商将两融中的融资基准利率从8.35%下调为6.99%,成为全行业两融业务融资利率最低的券商。

紧接着,不少券商跟随,8%以上的融资利率开始下滑,大资金量客户的议价空间更大。有些券商为了获得更多的客户,直接将融资利率压低来吸引客户。现在,甚至有券商公开的两融利率已经低至6%以下。

券商未来之路:做财富管理

中金公司认为,经历了十年佣金战后,佣金战已进入入末期,当前低佣金抢占市场份额的商业模式将不可持续。券商在佣金战中盈利能力损失惨重,降佣只会进一步恶化行业的生态,只有当佣金率降至行业边际定价者的盈亏平衡点以下,致使全行业亏损时,佣金率才会迎来拐点。未来的经纪业务转型将势在必行,届时,销售多元化产品才能实现盈利的提升。在现金业务逐渐衰退之后,行业才能真正进入托管资产驱动的财富管理阶段。

安信证券认为,券商转型关键在于客户分层和提供增值服务。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券商拓展机构客户和高净值客户,开展财富管理业务,将弥补一般交易佣金率的下滑。

实际上,近几年券商行业盈利模式已经发生根本改变,从过去单纯依靠通道佣金的业务模式,转向以资本中介业务为代表的资本依赖性收入模式转变。

“湘财+大智慧”又有新进展,“AI投顾券商”或已不远

财联社9月24日讯(记者 林坚)“湘财+大智慧”又有新进展。

最新公告显示,湘财股份换股吸并大智慧的审计、尽调等工作已基本完成,进入关键阶段。包括公司与中介机构进一步完善本次交易的相关工作后,尚待双方董事会再次审议通过、双方股东(大)会批准及有权监管机构的批准、核准、注册或同意后,方可正式实施。

对于整体交易细节与业务整合的探究财联社最早在《下一个“东方财富”来了?湘财换股吸收合并大智慧五大解析》有过初步跟踪。湘财股份将向大智慧全体股东发行A股实施换股,换股比例为1:1.27;交易完成后大智慧终止上市并注销法人资格,湘财股份为存续公司并拟同步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配套募资不超过80亿元。

除了交易细节还有待披露,行业对于湘财财富管理转型能否“出奇制胜”谈论仍在升温,一方面对于A股第三家互联网特色券商的期待,包括“流量+牌照”模式将如何持续深化,“AI投顾券商”的定位将有何差异化打法;二是双方是否能带来超预期的协同反应。

业内预期,若能在用户转化、技术协同与合规管理上取得突破,湘财证券有望借此跻身中型券商前列。从现有信息来看,湘财证券已具备业务、资源、股权层面的基础条件,但协同效应的释放、治理机制的完善仍需、市场的时间检验。

“AI投顾券商”已现雏形,打法如何差异化?

“AI投顾券商”已现雏形,这是湘财证券总裁周乐峰最新的理解,这是行业最关注的差异化打法所在,勾勒出公司在头部券商与新兴互联网平台竞争中开辟新空间的路径。周乐峰说,在行业整合浪潮下,中小券商的生存关键在于“特色化+科技化+资本化”三者平衡,而湘财与大智慧的合并,已让“AI投顾券商”的雏形显现。

目前,湘财股份仍持有大智慧9.66%的股权,系第二大股东,而早在10年前,湘财证券就获批开展“互联网证券业务试点”,并与大智慧合作打造了上海陆家嘴证券营业部。现任总裁周乐峰彼时正是该公司指派的负责人,当时该网点交易量仅1年时间便进入了行业前六,开户数突破26万户、资产近250亿元。

在2025第四届财富管理论坛暨财联社·华尊奖颁奖典礼上,他提到过,在当下券商财富管理的AI时代,AI领域的变化已与以往不同,中小券商需思考如何更好地拥抱AI,需要从两个视角思考并实现平衡:

一是从客户视角出发,要考虑为客户的财富增长服务,完成客户的需求;

二是从经营视角出发,特别是对于中小券商而言,重视调整行业毛利率、促进行业更好发展。

周乐峰认为,通过AI构建模型,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实现更精细化的客户分级分类。在AI能力的加持下,券商未来在客户分类方面的成本会大幅下降,细致颗粒度会大幅提高,同时也会降低未来投顾赋能的能力增长和应用门槛,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周乐峰曾公开表示,湘财证券需要通过科技手段突破中小券商的竞争瓶颈。大智慧作为国内老牌金融信息服务商,拥有超亿级注册用户和成熟的金融数据平台,技术能力可补足湘财证券在客户触达与数据分析上的短板,尤其是通过差异化竞争,在财富管理、智能投顾等细分市场抢占份额。

具体到“AI投顾券商”的差异化打法,核心在于湘财证券的“轻资产战略”与大智慧的“技术+流量”优势互补。复盘现有打法,湘财证券长期以轻资产运营为重心,依托金融科技积淀与财富管理先发优势聚焦差异化竞争,目前已推出百宝湘、湘管家、金刚钻、湘财智盈等系列应用软件,并形成同业领先的“2+3+N”专业交易服务体系,在传统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中构建了基础能力。

而大智慧作为国内领先的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提供商,核心优势在于千万级用户生态与技术壁垒,包括月活人数持续在线,在AI选股、量化工具等领域有着技术积累。

对于两者资源整合后,如何凸显“AI投顾券商”的定位与打法,已具有想象空间。

首先以投资顾问服务触达大智慧用户,增强客户粘性与服务收入;其次将大智慧付费客户转化为券商交易客户,增厚交易佣金收入;最后筛选高净值及活跃交易客户,推广融资融券、股票质押等信用业务,提升单客户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

这种“先投顾,后交易,再信用”的递进式打法,既避开了湘财在客户触达端的短板,也能充分发挥大智慧的流量与技术价值,形成与头部券商“重资产+广网点”模式不同的差异化路径。

AI+流量+牌照的协同效应如何发挥充分?

湘财股份此次合并大智慧的核心逻辑之一,在于通过“AI+流量+牌照”的资源整合打开盈利空间。从当前业务数据来看,湘财证券已具备一定的业绩基础,而大智慧的加入有望进一步放大业务优势,不过协同效应的充分发挥仍需时间验证。

财务数据显示,湘财证券近年资产规模及ROE总体呈现攀升态势。截至2024年末,公司总资产规模超过350亿元,2024年期间ROE达2.56%;证券业务已成为湘财股份的核心收入来源,2024年湘财股份证券板块收入16.50亿元,同比增长11%,占公司总营收比重约79%,而实业板块(含食品加工、防水卷材等)持续收缩,同期收入4.36亿元,同比下降24%,占比仅为21%,业务结构进一步向证券主业集中。

具体到证券业务内部,经纪业务、自营投资业务、信用交易业务构成三大支柱,其中经纪与信用业务是营收“压舱石”。

2024年,湘财证券经纪业务收入7.70亿元(若按湘财股份证券板块内部结构统计,经纪业务收入5.29亿元,同比增长18%,占证券板块收入32%),同比增长13.41%,毛利率20.34%,同比提升9.05个百分点;

信用交易业务收入4.09亿元(按湘财股份证券板块内部结构统计为5.02亿元,同比增长5%,占证券板块收入30%),融出资金规模72.72亿元,同比增长12.60%,收入跌幅较此前明显收窄;

自营投资业务则呈现高速复苏态势,2023-2024年同比增速分别达1552.25%、22.62%,以固定收益产品投资为基础的业务模式逐步见效。

从资源互补角度看,“AI+流量+牌照”的协同是看点。牌照方面,湘财证券具备齐全的证券业务资质,尤其在投顾领域经验丰富,合并后湘财可为大智慧提供牌照加持,使得投顾业务再度启航;流量方面,大智慧的千万级月活用户可直接拓宽湘财的客户基础,客户运营能力有望将流量转化为实际营收;AI技术方面,大智慧的AI选股、量化工具与湘财证券的投顾服务、交易系统结合,可提升服务效率与客户体验。

“国有背景+市场化机制”的治理优势如何体现?

除业务层面的整合外,湘财股份“民营+国资混合持股”的股权结构,也成为市场关注公司治理优势完善的重要维度。衢州、浙江国资委入股后,公司形成了独特的股权架构,试图在“国有背景”与“市场化机制”之间找到平衡,为证券业务发展提供支撑。

在股权结构安排方面,此次合并不会导致湘财股份控制权发生变更。新湖控股持有湘财股份24.13%的股份,衢州发展作为新湖控股的一致行动人持有湘财股份16.24%的股份。新湖控股为湘财股份的控股股东,黄伟为湘财股份的实际控制人。

交易完成后,湘财股份总股本将增至51.53亿股,控股股东新湖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由40.37%降至22.4%,但实际控制人黄伟地位不变。大智慧控股股东张长虹及其一致行动人将持有湘财股份17.28%股权,并承诺不谋求控制权。

此前,衢州、浙江国资委的入股,使湘财股份形成“民营+国资”混合持股的股权结构:一方面,公司仍保留民营资本控股的属性,作为少数由民营资本控股的券商上市主体,在业务决策、市场响应等方面具备灵活的市场化机制,例如在与大智慧、益盟股份、Wind等互联网平台的合作中,能够快速推进业务落地。

另一方面,国资背景的加入为公司带来资源与资金支持,改善此前大股东资金链问题对业务的制约,同时在合规风控、业务拓展(如参与地方国资项目、获得政策支持等)方面提供助力。

从业务层面看,这种治理优势已开始逐步落地。从治理优势的具体体现来看,“国有背景+市场化机制”的结合,可在三个层面为湘财证券提供支撑:

资金层面,国资的加入拓宽公司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为湘财证券扩大客户保证金规模、拓展融资客户群体等业务提供资金保障;

资源层面,衢州发展作为地方国资平台,帮助湘财证券对接地方政府项目、企业客户资源,尤其在服务区域经济、开展机构业务等方面形成优势;

合规层面,国资背景提升公司在监管沟通、合规经营方面的能力,契合当前证券行业强化合规风控的监管导向。

证券行业整合的创新案例如何参考?

行业案例也为这一协同模式提供了参考。东方财富作为“互联网+券商”模式的代表作,2024年营收规模达116.04亿元,同比增长4.72%,以“东方财富网”为核心构建互联网财富管理生态圈,通过客户资源优势支撑经纪、信用业务增长,并自研“妙想”金融大模型深化“AI+金融”布局。

湘财股份与大智慧的吸收合并,看似是“流量入口+牌照业务+科技赋能”的路径,但与东方财富“自有平台+全产业链”模式不同,湘财更多强调与外部平台的深度整合,这一差异也决定了协同效应的释放节奏与东方财富存在区别。

投行业务逆周期增长显韧性,广发证券2024年净利润突破96亿

3月28日,广发证券发布2024年度报告。过去一年,是我国经济转型、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面对充满挑战的宏观形势与深刻变化的行业格局,广发证券坚守“功能性”定位,切实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各项工作稳中向好,主要经营指标位居行业前列,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71.99亿元,归母净利润96.37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广发证券积极回报投资者,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分配现金红利4元,以现有股本计算共分配现金红利30.42亿元,占广发证券归母净利润的31.57%。若加上此前2024年中期分红,全年合计分配现金利润总额达到38亿元,占全年归母净利润的39.46%。

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背后,是广发证券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领域的精准发力。正如董事长林传辉在年报致辞中所言:”我们正经历着资本市场'1+N政策'落地生根的关键时期,唯有坚守主责主业,强化功能属性,才能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核心业务多点开花:财富管理转型提速 投行逆势突围

广发证券财富管理板块展现出强劲韧性,全年代销金融产品保有量跨越2600亿元大关,同比增幅达22%。沪深股票基金成交额突破23.95万亿元,同比增长近三成;融资融券余额增至1036.86亿元,市场份额提升至5.56%。值得关注的是,境外金融产品销售净收入、保有量及多市场交易佣金均实现同比增长。依托4600余人的专业投顾团队(母公司口径连续三年行业第一),广发证券持续巩固财富管理护城河,代销非货币公募基金保有量稳居行业前三。

投资银行业务逆周期增长势头显著,股权承销金额86.66亿元,市场份额逆势攀升。港股IPO承销14单,美股IPO实现零的突破,香港市场股权融资排名跃居中资券商第四。债务融资方面,全年主承销债券665期,金额达2963.22亿元,同比增长21%;中资境外债承销规模突破110亿美元,稳居行业前列。并购重组业务主导完成5单百亿级交易,彰显投行硬核实力。

资产管理板块龙头地位稳固,控股子公司广发基金管理规模突破1.2万亿元,参股的易方达基金规模超2.3万亿元,剔除货基后分别位列行业第三、第一。私募子公司广发信德聚焦硬科技赛道,三季度管理规模突破175亿元。境外投资平台广发投资(香港)围绕高端制造、TMT等领域布局,多个项目登陆港美股市场。

交易及机构业务持续领跑,作为场外衍生品一级交易商,为上交所、深交所800余只基金及全部ETF期权提供流动性支持。私募产品发行规模达9007亿元,FICC多策略业务稳步扩张。公募基金托管规模跃居行业第五,机构客户服务网络持续完善。

以投资者为本:锤炼全业务链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广发证券坚持以投资者为本,通过锤炼全业务链、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对个人投资者、机构客户、企业客户等不同客群的服务质效,并以良好的发展成果回馈投资者。

在个人投资者服务领域,公司加速向买方投顾转型,代销非货币公募基金保有规模稳居行业第三。截至2024年12月末,公司拥有全国356家分公司及营业部,实现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全覆盖,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九市网点数及覆盖率居行业首位,并首批获得跨境理财通试点资格,深化跨境财富管理布局。

机构客户服务方面,广发证券凭借卓越研究能力连续斩获证券时报、新财富等主流评选奖项。其股票研究覆盖境内28个行业993家A股公司及海外169家上市企业。2024年,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主线,举办“聚焦新质生产力”“固本培元”“预见2025”等大型策略会,搭建上市公司与机构投资者交流平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并首次在香港举办投资策略会,重点服务海外机构投资者。

企业客户服务上,公司构建产业投行服务体系,持续督导44家挂牌企业中“专精特新”占比达84.09%。债券业务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主承销科技创新债券110期(344.79亿元)、绿色债券18期(56.31亿元)及乡村振兴债券5期(11.19亿元),债券执业质量评价获A类评级。

此外,公司紧密围绕国家产业政策、金融政策、区域发展政策指导方向,践行“一个广发”展业模式,主办新质生产力并购论坛、广东资本市场并购联盟成立大会等多个大型并购主题活动,致力于构建并购业务生态圈,为客户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服务,促进资产资本有序循环。报告期内,公司产业研究院持续打造产、学、研、投、融生态,赋能各业务板块发展,为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定与产业规划提供研究支持,探索与重点科研高校建立产业孵化转化合作机制,发挥“科技-金融-产业”的桥梁作用。

责任担当新维度:将社会责任融入发展战略

作为资本市场”老字号”券商,广发证券将社会责任融入发展战略。科技金融方面,设立6只科创产业基金,为42家科技企业提供1470亿元融资;发布11份绿色能源研究报告,承销绿色ABS项目147亿元。绿色金融版图持续扩大,自有资金投资绿色债券近60亿元。

养老金融创新提速,发行24只养老目标基金,规模达69亿元。数字金融领域落地43个AI大模型应用,场景覆盖智能投顾、风险控制等核心环节。在乡村振兴一线,累计投入公益资金2267万元,广发公益基金会累计捐赠超3亿元,惠及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

同时,公司坚守“金融报国、金融为民”的理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ESG治理水平提升上,公司加强集团全面风险管理,严守合规经营底线,提高投资者保护和股东利益回报水平,综合实现每股社会经济贡献值4.29元,连续多年被纳入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系列。

未来,广发证券将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求发展,在拥抱科技革命的大潮中求发展,在创新变革中求发展,奋力谱写建设国际一流投行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