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股东减持

美团超千亿解禁股悬疑:王兴是否选择花式托底 谁会落袋为安?

王兴不一样?

美团B类股票解禁_美团期权价值_美团创始人王兴减持态度

小米之后,第二只新经济同股不同权港股美团点评即将迎来解禁潮。

不到两个月后的3月20日,美团B类股票禁售期结束。这批股票总数量接近27亿股,以1月29日美团收盘股价47.5港元计算,这批股份的总市值超过1200亿港元。

根据美团招股书,该公司股票分为A、B两类。A类股票一股投票权相当于B股十票。三位创始人王兴、穆荣均、王慧文持有全部A类股票。换句话说,剩余所有股东,包括早期投资者、美团其他高管与员工、上市时基石投资者等所持股份均可在3月20日套现离手。

美团期权价值_美团创始人王兴减持态度_美团B类股票解禁

美团上市以来,宏观环境不佳,股价走势跌多涨少,1月29日收盘价较发行价下跌31%。这跌幅似乎已经远离了美团的基本面:截至2018第三季度,营收接近翻番,毛利润同比增幅超3成。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高达469亿元,粮草充足。

接下来的疑问是,账面财富缩水3成,公司前景和战斗力没变,股东会选择坚持到底还是落袋为安?

看看小米。1月9日半年禁售期结束时,跌跌不休的小米股价遭遇连番暴击,在雷军携主要股东强力承诺自愿再延长半年的情况下,当日下跌幅度仍超过6%,创下彼时的历史新低。压力之下,小米连续三次回购股票,耗资近2亿港元,终使股价稳在10港元上下。

美团会有类似动作吗?时间财经就此联系美团方面,询问有关回购及限售问题,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谁会落袋为安

美团由美团网及大众点评合并而来,进行过十多轮融资,股东众多。

美团创始人王兴减持态度_美团B类股票解禁_美团期权价值

两家公司在合并前均进行过多轮融资,合并后有过两轮融资。以融资时的估值对照如今的市值看,仅2017年最后一轮的投资者收益不佳——该轮融资时美团估值为300亿美元,仅比今日美团市值近低一成。

早期的投资者中多为私募基金,持股成本低廉。业内人士介绍,风投基金本身有盈利和年限要求,减持的可能性较大,受短期股价变动的影响较小。

美团B类股票解禁_美团创始人王兴减持态度_美团期权价值

目前美团持股结构中,腾讯为第一大股东,通过旗下两支基金持有美团约20%的股份,红杉为持股超10%的第二大股东,王兴则持有10%左右的A类股份,穆荣均持有3%左右的A类股份。

王穆两人合计投票权近60%,作为创始人减持可能性很低。腾讯作为美团的最大背景,必然也不再本次减持之列。

员工是另一个可能选择落袋为安的群体。一位美团前员工告诉时间财经,他周围持有美团期权的人,因为持股成本较低,卖出股票的意愿强烈。

美团招股书显示,2018年8月之前美团授出的购股权,最高成本不过5.18美元。美团上市时另有媒体报道,4614位除高管外的雇员将可以以最高不超过3.86美元的行使价行权8655万股,以12美元每股计算,平均每位雇员将能收获22.5万美元。

美团上市时共有5家基石投资者,包括腾讯、Oppenheimer、Lansdowne、Darsana及诚通基金,共获分配约15亿美元的份额,占新股发行规模的三分之一。考虑到基石投资者作为战略股东,通常选择长期持有,何况如今已经缩水三分之一,这批股东的减持可能性不大。

王兴不一样?

限售股解禁带来的股价下行压力,美团王兴会如何应对?

美团创始人王兴减持态度_美团期权价值_美团B类股票解禁

小米雷军的选择是承诺自愿延长限售期,且在股价触底后发起股票回购。此举虽未能是小米股价走向上行趋势,但止住了股价的进一步下跌。

美团会做类似选择吗?

从股价看,美团上市以来市值缩水30%,相比小米的超过40%,略微好看一些。但其目前的市值均低于上市前最后一轮一级市场融资的估值,“市值管理”的无形压力同样存在。

从资金看,截至2018第三季度末,美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469亿元,甚至还高于小米的359亿元。拿出几个亿出来回购,对自身影响不大。

剩下就看王兴的态度。与雷军在微博上与米粉亲切互动、在公开场合频繁露面乃至常见的友商口水仗不同,王兴的曝光度要低很多。

王兴的微博帐号也有超过600万粉丝,但其发言多在2015年之前,2016年以后的发言频率骤减到每年一条。王兴的个人社交媒体发言主要在他自己创办的饭否网上,发言频率高达一天数条,但多为云淡风轻的读书、交友与生活感想,罕有提及他的美团生意。

对股价的态度亦有区别。小米上市当日破发,雷军虽称“短期涨跌不重要”,但在当晚的庆功宴上,豪言“要让在上市首日买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资人赚一倍”。

王兴则要低调很多,在美团上市当日股价飘红之下,他发出的美团内部信中提醒“资本市场会有起伏,不需要太多关心短期的股价涨跌”。一位前美团中层亦向时间财经分析,“美团心大,不会太在意这种事”。

王兴曾在饭否上说“好棋手通常都知道并接受自己同时也是更大棋局里的棋子”,在处理美团股价波动这件事,他会是一个好的棋手还是棋子?(北京时间财经 李拜天)

首个“10送30”概念股公司被查 高送转是否匹配真实业绩?

央广网北京8月6日消息(记者何源)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易事特8月3日晚间突然公告,公司因信息披露涉嫌违反证券相关法律法规、公司董事长何思模因涉嫌违反证券相关法律法规,已被证监会双双立案调查。记者注意到,在今年证监会刘士余主席痛批“10送30”乱象之后,易事特成为那一批“10送30”公司中首个被查者。

从上市以来,易事特几乎年年都有“高送转”,其中有两次10转10、一次10转4。去年11月,公司更是披露了“10转30”的超高比例转增方案,股价应声随之出现六个涨停。

也正是这个“10送30”的方案,让公司进入了重点监管的名单。8月3日晚间,易事特突然公告称,该公司因信息披露问题涉嫌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公司董事长何思模也被立案调查。

其实,早在今年4月,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表示,“10送30”的高送转方案在全世界也实属罕见,必须列入重点监管范围。当时,两市推出“10转30”送转预案的上市公司共有9家,除易事特之外,还包括南威软件、凯龙股份、合力泰等。随后,这九家公司集体大跌,部分送转比例较高的上市公司纷纷收到问询函,要求解释高送转与业绩是否匹配。

什么叫高送转?以“10送30”来看,通俗的讲,就是投资者手中的10股变成了40股。不过,“高送转”的实质只是股东权益的内部结构调整,对净资产收益率没有影响。公司股本总数虽然扩大了,但盈利能力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提升,股东权益当然也不会因此增加。

资深证券高级策略分析杨德龙表示,通过做低公司绝对股价,吸引更多投资者。并不增加股东权益,把它归为分红,不太合理。

因为“高送转”总是伴随着新股和次新股概念一起出现,所以往往被投资者看作是支持股价上涨的利好因素。这种不送钱只送股的数字游戏,多年来在A股市场一直广受中小投资者追捧。某证券投资基金经理林晶介绍,更多的参与者是投基金近和散户。由于散户资金规模小,会偏向于低价股,也会有追风的“羊群效应”。

开源证券高级策略分析师杨海分析,正是利用投资者这种心理,“高送转”已逐渐成为中小上市公司圈钱的一种手段。中小创企业为了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扩张股本,表面看利用资本公积金增大股本,目的不是为了给投资人创造资本回报,而是股本做大后多圈钱,快速再融资。

除此之外,上市公司往往倾向于把“高送转”作为配合大股东或内部人士减持的“灵药”。证监会官方网站,近日就挂出了一则上市公司动机不纯的“高送转”案例:2015年初,某公司发布“高送转”预案,称公司董事长等三位股东“积极回报股东,分享公司未来发展成果”,提出“10转20”的利润分配方案。同日,上述3位股东披露了减持计划,套现近20亿。虽然该公司股价应声大涨40%,但仅仅几天后,就发布了8亿元预亏公告,股价出现大幅波动,成为“高送转”误导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典型案例。目前,针对该公司的诉讼索赔标的已在8000万到1亿之间。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分析,一方面上市公司大股东肯定想减持,希望通过“高送转”诱导股民买单;还有一种情况,公司一定曾经做过定向增发,到了解禁期可以抛售,推出“高送转”方案,吸引散户买单,让定向增发的投资者可以顺利出逃。可以把“高送转”界定为股价操纵,如果上述两种情况存在,股价操纵就坐实了。

到目前为止,易事特还是第一个遭到证监会立案调查的“10转30”概念股。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到今年期间,在同行业中易事特的业绩增长幅度相对较高。主营高端电源装备与光伏产品,易事特2016年报净利润4.72亿元,同比增长69%。而同年电气设备行业龙头企业特变电工,业绩增长为16%。不过,也有公开资料显示,易事特在今年7月确实有大约13亿股发行前限售股解禁进入流通。

杨海提醒,与业绩不相匹配的“高送转”往往是股价炒作、股东减持的“重灾区”。在上市公司正式公告“高送转”预案时,投资者要重点关注公司“高送转”背后的真实目的,综合考虑公司发展战略、经营业绩等,分析“高送转”的合理性,避免盲目跟风。“凡是高比例送配的股票,往上填权的非常少,几乎凤毛麟角。这种情况股市在2000年前后,出现过大量公司股票填权,说明它在乎资本回报率。现在公司不重视资本回报率,所以就不填权了。有些就是被‘高送转’一除权长期套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