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生猪期货

关于生猪期货你需要知道的五个问题

关于生猪期货你需要知道的五个问题

12月11日晚证监会宣布将于明年1月8日正式在大商所上线生猪交易。至此,大商所在畜牧大宗期货上初步完成了产业链形态(大豆—豆粕—生猪)的布局。当前生猪产业市值近2.3万亿,年出栏量2019年低点也有5.4亿头,可以说是体量最大的畜牧产品期货品种。在美国,生猪期货是仅次于活牛期货交易量的第二大畜牧相关的期货品种。对于生猪期货来说,不仅仅是产业体系庞大,更多的是在交易活跃度上的优势,这也是期货品种可持续运行的保证。

目前生猪期货合约设计为全年6个交割月份(1、3、5、7、9、11),一手16吨(即一车),并且在交割管理上采取多元化交割方式以及前置化管理要求。早在今年7月份,大商所已经对生猪期货的正式运行开展了“仿真交易”测试,认为交易管理及合约规则与能够形成较好贴近,且对于自繁自养企业的交易套保需求也有较好的实现。那么生猪期货正式上市之后,又会对产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首先,生猪期货的上市能够熨平“猪周期”吗?

考虑到生猪自身的生长繁育特征所产生的产能周期性波动,是影响生猪价格的最重要因素。尽管官方对生猪产能监测的覆盖度越来越广,但农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其价格反馈机制与市场反应之间存在的时间差将不可避免。所以说,把猪周期类比为产能周期并承认其客观性,是认识这个的前提。那么可以认为,无论生猪期货是否存在,猪周期将始终不能被熨平,但可以在期货交易影响下平抑市场价格波动幅度,使市场价格通过期货交易得到充分发现,并进一步降低企业在周期波动中面临的市场风险

其次,哪些人会参与到生猪期货交易中?

除了投资机构和风险交易者,养殖、贸易、屠宰企业均可通过生猪期货进行套保。而生猪期货参与积极性最高的大概率是规模化养殖场和生猪屠宰企业这两大市场供需方。另外,传统的生猪经纪群体也有望能够整合形成生猪贸易方,逐步在贸易地区范围内形成区域性的生猪贸易集团,进而参与到期货市场交易中,进一步提高期货品种的活跃度和未来价格预期的发现功能。由于国内的生猪市场最早是以散养户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所以过去在交易上会存在生猪经纪作为中间撮合人连接养殖和屠宰环节。近年来尽管散养户数量不断减少,规模化养殖比例提高(目前国内规模化程度约在45%),但生猪经纪仍然存在并形成了具有区域性特征的生猪贸易环节。根据生猪产业发展的最新政策要求,国内对于中小养殖户将采取扶持保护政策,未来生猪市场将成为规模场和中小户有机结合的市场。而受到点对点调运,区域间调运政策限制下,期货的多元化交割方式,将有助于贸易环节活跃程度的增加。

第三,产业链中的期货工具如何运用?

在生猪产业链中最早使用期货工具的企业应该是早期的大豆和豆粕贸易,由华东江浙一带的合资油厂开始,逐步扩大到山东江苏河北地区的油厂,然后再到部分饲料生产企业。而常用的一种购销方式就是现货的基差点价+期货的套期保值,通过双边风险控制为企业降低了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并能够保障其在市场出现大幅变化时经营利润的稳定。所以可以预见,基差点价和期货套保都有可能成为生猪养殖、屠宰及贸易企业规避市场风险的手段,其中对于饲养一体化企业而言,还能够通过产业链上的期货品种,服务于企业的全流程风控。

第四,散户参与期货交易的机会如何?

根据现有合约征求意见稿中的内容来看,生猪期货一手合约为16吨,即一标准车的生猪体量。如果根据合约标准品平均体重来计算,交割一手生猪数量应该在133头至160头之间,按照12月11日生猪全国均价33元/公斤计算,一手合约价值在52.8万元水平,合约保证金为5%,一手合约买入为2.64万元。再加上期货公司的保证金,那么合约买入价格将比这一数值还要高出许多。这从合约价格上就对散户就提出了较高的入场标准,加上最小变动价位的5元/吨,那么一手合约的一个波动就是80元,对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要求也相对较高。由此可以认为,散户直接参与生猪期货的成本和风险都相对较大,需要做好充分的头寸控制和风险预期。

第五,屠宰企业的市场交易机会在哪?

生猪期货参与者中,屠宰企业作为生猪养殖的下游,其对于市场的定价话语权长期以来较弱,所以企业经常被动接受上游市场定价,且在消费不景气时还需要面对终端需求较差带来的亏损风险。对于屠宰企业而言,在生猪期货市场上的操作应该对标当前企业经营成本与生猪价格之间的关系来综合考量。既要以尽可能降低活猪采购成本为目标进行套期保值,又要做好成本利润关系核算,以实现企业最大利润为交易目的。

综上,生猪期货的上市对行业而言意义重大,作为最大的猪肉产品消费国,国内生猪供应形势的变动关系国计民生,如何最大程度上了解市场特征,规避价格波动的周期性风险,是企业最为关注的内容。充分掌握现货市场行情,预判未来走势,发现价格预期则是实现企业价值的关键所在。

加载全文

生猪期货四周年:企业防风险 中小农户保收益

我国首个活体交割期货品种——生猪期货,自2021年1月8日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以来,市场运行稳健,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功能日益显现,在服务生猪养殖行业企业和广大养殖户应对猪周期影响、稳定生猪养殖收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国已经形成大型生猪产业企业积极认识并利用期货工具、中小养殖户积极参与“保险+期货”项目的态势。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部分龙头养殖企业结合自身养殖成本开展套保,提前锁定远期养殖利润或避免亏损进一步扩大,从而将更多的精力聚焦到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等方面。

成交持仓稳步增长

大商所数据显示,上市四年来,生猪期货成交持仓持续增长,市场承载力大幅加强。2024年,生猪期货总成交量1647.3万手、日均持仓量15.9万手,分别同比增长22.7%和22.6%。

交割方面,生猪期货交割仓库类型多样、交割能力充足、分布范围较广。目前,生猪交割区域包括22个省(区、市),覆盖我国主要重点生猪养殖区域,共有16家集团交割库(下设49家分库)和6家非集团交割库。

在保持市场平稳运行的同时,2023年,大商所下调了生猪期货的交易保证金、手续费标准,拓宽了合约交易限额,为产业提供了更多的流动性。

2024年,大商所继续调整优化措施,特别是紧密追踪现货市场变化,5月适时调整生猪期货地点升贴水,将从LH2505起实施;8月,上市了生猪期权,在期货的基础上为产业提供了更多样的风险管理工具和套保选择;9月,贴近现货贸易习惯,在原有称重方式的基础上,在交割中引入整车过磅称重方式,有效提高交割效率。

市场功能获得广泛认可

据介绍,企业参与方面,目前已有3000余家产业客户参与生猪期货交易。规模排名前20的生猪养殖企业中,有19家参与生猪期货交易、13家成为大商所交割库,产业客户持仓占比达到30%。

“其中,有400多家企业申请套保资格,行业龙头包括牧原股份、中粮家佳康、德康农牧等均参与套保。此外,保险公司也积极承接农户的价格风险,采用‘期货+保险’的模式为养殖户做相关风险管理。”东证衍生品研究院农产品分析师吴冰心表示。

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出栏409万头,在全国猪企中排名第14位。从2021年生猪期货上市开始,公司便一直在关注生猪期货。2023年7月,永新畜牧正式获批生猪非集团交割库,2023年11月开始首次参与期货套保。当时猪价整体偏弱,部分养殖单位面临年底冲刺的任务,整体出栏压力较大,根据春节后猪价的行情预判,综合分析生猪期货挂牌合约价格情况,永新畜牧通过卖出生猪期货合约对2024年2月预计出栏的生猪进行了价格锁定,经过期货端及现货端综合评价,达到了预期套保效果。2024年9月,永新畜牧完成广西首单生猪期货交割。从2023年11月首次参与至今,永新畜牧一直在循序渐进地推进期货套保业务,除生猪期货外,后续还在饲料端开展了玉米和豆粕品种的套保。从观望到首次交易、交割,再到现在持续渐进开展套保业务,永新畜牧的参与历程具有典型性。

中小养殖户参与方面,在产业企业通过直接参与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的同时,广大中小养殖户也在通过“保险+期货”来锁定饲料成本及生猪出栏价格。一方面,养殖户向保险公司购买生猪目标价格保险,由保险公司对生猪价格进行保障,“兜底”生猪养殖价格;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向期货子公司买入生猪场外期权进行再保险,最终形成风险分散、各方受益的闭环,帮助中小养殖户间接参与生猪期货市场,实现小农户和期货大市场的对接。通过“保险+期货”,养殖户可以建立科学的生产和收入预期,从而有序扩大生产规模、投入生产资料,同时在遭遇价格下跌风险时,也可以通过补偿资金保障养殖的连续性。2021-2024年,大商所共支持开展生猪“保险+期货”项目634个,涉及现货量1300万头,已结项的项目累计实现赔付6.53亿元,惠及农户2.64万户次,覆盖河南、四川、湖南等养殖大省。

据悉,生猪期货市场功能和“保险+期货”开展效果得到了多地地方政府的认可,近年来广西、陕西、湖北、重庆等地政府均明确发文对生猪“保险+期货”给予资金支持。

助力企业穿越行业周期

不少企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生猪期货及期权的上市为企业对冲价格风险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特别是企业在穿越行业周期时,资金相对紧张,期权能够减少企业资金占用,同时实现对冲价格风险。

新湖期货农产品研究员孙昭君表示,生猪期货自上市以来,期现货价格走势紧密相关,二者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生猪期货的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日益显现,也越来越多地被产业客户运用到企业养殖经营当中,以稳定养殖收益、指引产能规划。2024年8月,生猪期权上市,进一步为生猪产业链企业提供了更加完备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更加精细灵活的避险策略。

牧原股份董秘秦军表示,2021年,大商所生猪期货上市交易,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生猪期货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这对缓解价格波动起到了重要作用。2023年,生猪套保为公司养猪带来的头均增益超过90元。“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借助期货衍生品工具,为产业创造持续稳定的经营环境,真正的核心在于服务产业,所有业务场景都应立足于产业需求。”

德康农牧市场部总监张向明介绍,公司高度重视“两本一冲”,即合理规划资本和成本,同时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进行风险对冲,以降低市场行情波动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多年来,公司在期货领域的探索不仅限于传统的期货套保,更涵盖了期权、期现交易,甚至延伸至场外的一口价交易等多种金融衍生工具的利用。此外,公司还高度重视并坚持利用生猪价格保险这一避险工具,有效降低了价格波动对经营的影响。(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