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散户

谁在入市A股

8月20日,上证指数续创近十年新高。连日来,A股波动走高,总市值首次突破百万亿元,A股三大股指也均创下近年新高。

有观点指出,本轮慢牛、长牛行情趋势确立。但目前也只有部分资金搭上了这轮行情的车,吃到了“肉”。其中,在年内监管明确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的背景下,二季度末险资权益投资比例同比大幅提升。上半年,外资也扭转了过去两年净减持趋势,大举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最新私募备案规模和存续规模较2024年末也均有所增加……

相较之下,当前仍有部分个人投资者对此轮行情持观望态度,北京商报记者从公募内部人士处了解到,最近市场热度的确明显升温,部分主动权益类基金遭受一定的赎回,但也有被动指数产品规模和份额都出现了明显增长。另据业内人士分析,还有部分投资群体踏空本轮行情。

险资权益投资比例提升_期指持仓创新高 中国证券报_A股市场牛市行情趋势

多方资金入市

交易行情数据显示,8月20日,上证指数续创近十年新高,最高触及3767.43点。截至当日收盘,上证指数报收3766.21点,涨1.04%,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报收11926.74点、2607.65点,分别涨0.89%、0.23%。A股连续6个交易日成交额超2万亿元。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指出,本轮牛市行情趋势已经确立。“与2015年大牛市相比,这一轮行情会走得更远。这次不是快牛、疯牛,而是一轮慢牛、长牛行情,这也是大家一直所期待的,投资者都期待A股市场能像美股那样出现10年的慢牛、长牛。”

那么,谁是推动本轮行情的增量资金?综合当前市场观点来看,险资、外资、散户、私募均在入市。

外资方面,国家外汇管理局在7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扭转了过去两年净减持趋势,其中5月、6月净增持规模增至188亿美元。目前境外投资者持有境内债券、股票的市值占比约为3%—4%,受多重积极因素支撑,预计外资仍会逐步增配人民币资产。

私募方面,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存续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达20.86万亿元,新备案规模1074.27亿元,分别较2024年末的19.91万亿元、701.49亿元增长4.77%、53.14%。可以看出,私募备案规模和存续规模也在持续增加。

市场热度和投资者情绪的持续高涨,也推动了杠杆资金加速入场。两融方面,当前融资余额已突破2万亿元,创2015年7月以来新高。截至8月19日,两融余额约为2.13万亿元,其中沪市两融余额约1.08万亿元,深市两融余额约1.04万亿元。

险资股票投资创新高

作为“投资长钱”的重要代表,险资动向备受市场关注。当前A股上市公司陆续披露2025年中报,险资二季度的重仓股和调仓换股情况陆续出炉。北京商报记者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梳理发现,截至8月20日记者发稿,共有150只个股被险资重仓持有,主要聚焦于通信、交通运输、制造业板块等。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突破36万亿元,达到36.23万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人身险公司和财产险公司股票投资余额和占比均处在历史高位。

今年以来A股呈现“慢牛”行情,作为典型的“耐心资本”,险资如何投资?可根据险资持仓情况窥见一二。

当前正值A股上市公司中报密集披露期,北京商报记者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梳理发现,截至8月20日,共有150只个股被险资重仓持有,包括中国联通、中国电信、金融街、南玻A、海航科技、华菱钢铁等,聚焦于通信、交通运输、制造业板块等。

部分上市公司尚未披露中报,未能得见险资持仓全貌。不过,从险资上半年举牌情况也能看到险资调仓动向。从举牌情况来看,今年险资主要布局在以银行、公用事业、能源、非银金融为代表的高股息个股。险资举牌的个股中,银行股尤其受青睐,并且多为H股。具体来看,年内险资已经举牌7家银行股,举牌次数达到14次。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银行股、通信股等股票普遍具有高股息特性,这反映了险资“稳健优先”的配置策略。在当前市场利率低位徘徊的环境下,险资提升高股息标的配置既可获取稳定分红,又能缓冲债券收益率下行的影响。这与行业人士所说的“基础配置做稳,风险资产做优”的投资思路一致。

“通信行业具有显著的估值优势,有研究表明,与全球可比的主要电信运营商相比,中国运营商股息率更高、估值更低。这种性价比优势为险资长期持股提供了良好的安全边际。”曾刚补充表示。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推出一系列政策,包括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等。在政策利好、险资增厚投资收益需求等因素的作用下,保险资金正在加快入市步伐。

根据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发布的监管指标数据,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突破36万亿元,达到36.23万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人身险公司投资于股票的资金运用余额为2.87万亿元,占比8.81%;财产险公司投资于股票的资金运用余额为1955亿元,占比8.33%,均处在历史高位。

今年4月,监管部门还提高了险企的权益投资比例上限,最高可达到50%,一些头部保险公司权益投资实际占比距离监管上限仍有不小空间。“考虑到金融监管总局已开展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上调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上限,险资未来仍有较大增仓空间。”曾刚表示。

有分析人士预测,全年险资权益配置比例有望提升约2个百分点,这将带来数千万级别的潜在增量资金。

巨量资金在路上,未来哪些板块有望获得险资加仓?曾刚认为,银行、通信、公用事业等高股息率板块仍将是险资的“收益压舱石”。银行股因其高股息特性将继续受青睐,尤其是H股银行股。同时,对于一些具有长期成长性的行业,险资也可能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布局。

“总体而言,险资作为‘长钱’代表,其投资动向将继续以稳健收益和长期价值为核心,在权益投资比例稳步提升的同时,持续优化资产配置结构,为资本市场提供更多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曾刚总结道。

险资权益投资比例提升_A股市场牛市行情趋势_期指持仓创新高 中国证券报

散户观望居多

散户方面,虽有投资者在近期加速入市,但若从新开户数据和新发基金销售数据来看,还有部分个人投资者仍处于观望状态。

上交所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今年以来,A股投资者账户新开户1456.13万户,基金开户166.59万户;其中7月A股股票账户新开户数量为195.4万户,环比增长19.29%。可以看出,居民储蓄正在加速向资本市场转移,形成持续的增量资金来源,但对比今年2月、3月连续300万户左右的新增开户,以及2024年10月超680万户的新增开户而言,数量仍相对有限。

中金公司分析师林英奇也指出,存款定期化趋势在2023年以来首次出现拐点,体现出居民定期存款、银行理财等固定收益产品到期并未续投,成为潜在的入市资金。7月上交所开户数量相比5月增长26%,但与2024年10月的高点仍有一定距离,散户还未出现大规模入市。

若从8月新基金发行情况来看,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0日,仅有82只新基金成立,单月成立数量低于前5个月,且发行份额也在年内暂时垫底,仅为588.24亿份。换言之,基金新发也尚未升温,部分基民仍在观望。

华南某公募内部人士就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最近市场热度的确是明显升温,但传递到基金公司的产品销售等各个业务环节上,情况还是有所分化的。

“主动权益类基金净值回升,但也出现了一定量的赎回,这主要是因为前几年市场下跌、净值下挫,影响了投资者对主动权益产品的信心;按照过往经验来看,如果市场持续上涨,后续大概率还会有增量资金入场。但被动指数产品规模/份额都出现了明显增长,或许也是因为投资者对指数产品在牛市中的上涨锐度比较认可,同时也是因为对ETF产品投资者相对更有经验一些,或许会借助指数产品做一些波段操作。”上述内部人士补充道。

某中型公募市场部人士则表示,其所在机构线上销售渠道近期权益类产品销量有一定的提升,也有赎回的操作,主要和投资者买入时点、投资目标、盈亏情况包括风险偏好的不同有关。

沪上某公募内部人士也提到,投资者申购热情还是有所增长的,一些具体的二次首发或对绩优产品的营销也有一些成效。不过,因为公司不敢大力推权益产品,因此也未形成爆发式增长。获利赎回的情况则并不明显,前期亏损回本的基金,整体规模、份额还是增长为主,也不排除一些“换手”。

林英奇表示,从超额储蓄、定期存款到期和存款活化视角测算,居民存款潜在入市的资金规模约为5万亿—7万亿元,可能高于2016—2017年、2020—2021年两轮股市上涨的行情中存款入市的规模,但实际入市情况取决于宏观经济、政策预期、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

北京商报记者也从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关注到,近日有基民欢呼“终于回本了”,同时也坦言“回本就跑”,还有基民则表示“尚未回本”。前述华南某公募内部人士也直言:“部分主动权益投资者此前确实被伤到了,回本就跑了;不过市场再涨一段时间,或许大家又入场了……”

市场上涨行情已确立

那么,市场是否还会继续上涨?此轮行情趋势是否已明朗?不少业内人士对此持肯定态度。

“如果A股有效站稳3731点,而且股市日均成交额保持在2万亿元以上,那么基本上处于牛市行情。从技术层面来看,均线处于多头排列状态,特别是日线周线级别的多头排列形态,则牛市特征明显。只要市场不出现显著缩量状态,同时没有改变多头排列的趋势,那么股市牛市状态依然健康,没有发生恶化迹象。A股如果有机会步入4000点,可能会以行业板块轮动为主,之前滞涨的价值股可能出现补涨行情,但近期大涨的题材股、科技股可能会出现明显分化。”财经评论员郭施亮评价道。

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也认为,目前的行情具备牛市格局,但还处在牛市初期阶段。此轮行情将会以震荡上行的慢牛状态延续牛市行情。

那么,除了前述入市资金和观望群体外,有没有踏空此轮行情的?王红英认为,踏空行情的群体或是前期一些传统周期股的投资群体,以及一些海外中小机构等。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此轮踏空的群体也可能是前期清仓的机构投资者,由于熊市思维未切换等,导致踏空此轮行情。另外,重仓红利、地产等板块的投资者,也可能错过算力链主升浪。

王红英表示,从中国经济基本面来看,增长态势良好,融资融券余额也保持在2万亿元以上的历史最高水平,多个交易日成交额也超2万亿元,因此可以看出,中国股市的牛市特征是相对客观的,未来也会呈现出稳健上涨的趋势。建议悲观的市场观望者及时调整思路,跟上A股这一波牛市行情。

杨德龙也提醒道,当前市场趋势已确立,开始加速上行,建议投资者要战胜贪婪,不要加杠杆,也不要盲目追高,应做中长期布局,用时间换空间,实现资产的稳健增值。

每个成功交易者必须掌握的8大图表形态

看不懂K线形态的散户只能当韭菜。

年初某港股投资者在双顶形态出现时误判趋势加仓,结果三天亏损40%,这种惨剧每天都在全球市场重复。

K线形态识别_楔形整理形态目标位_散户避免被割韭菜

K线图本质是市场情绪的可视化语言,比如2021年比特币从6万暴跌前出现的头肩顶形态,与2023年GameStop轧空行情的旗形整理异曲同工,都是主力资金在图表上留下的摩斯密码。

K线形态识别_楔形整理形态目标位_散户避免被割韭菜

识别图表形态其实是反人性博弈。

散户避免被割韭菜_楔形整理形态目标位_K线形态识别

行为经济学证实,散户常把楔形整理误判为趋势反转,这种现象源于确认偏误的心理陷阱。

华尔街量化机构早已建立形态识别算法,2022年摩根大通被曝利用三角形突破模型提前2小时预判原油暴涨,这揭示手工交易者必须掌握视觉模式识别才能生存。

K线形态识别_散户避免被割韭菜_楔形整理形态目标位

美林证券2023年报告显示,掌握5种以上核心形态的交易员,年均收益率比普通投资者高出237%。

散户避免被割韭菜_K线形态识别_楔形整理形态目标位

实战中最容易被忽略的是形态失效预警。

2020年原油宝穿仓事件前,原本的矩形整理突然出现成交量异常放大,这本该触发止损机制。

散户避免被割韭菜_K线形态识别_楔形整理形态目标位

真正专业的做法是结合布林带收窄程度判断三角形突破概率,用MACD柱状图斜率验证头肩底形态的可靠性。

K线形态识别_散户避免被割韭菜_楔形整理形态目标位

日本渡边太太群体发明了蜡烛图三色标记法,用不同颜色区分有效突破和假突破,这种方法在2024年黄金行情中成功规避了73%的陷阱。

别被那些花哨的技术指标迷惑。

散户避免被割韭菜_楔形整理形态目标位_K线形态识别

2022年特斯拉股价在形成标准旗形时,RSI指标显示超买但形态指引继续上涨,最终股价如期突破。

散户避免被割韭菜_K线形态识别_楔形整理形态目标位

记住,任何形态必须配合趋势背景解读,就像在撒哈拉沙漠里看云图,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同样云层预示着截然不同的天气变化。

那些能准确识别三重底形态的投资者,在2023年抓住了港股科技板块近80%的反弹幅度。

炒Meme股算什么?主导美股的散户们看上了外汇交易,杠杆高达500:1!

一股散户投资者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涌入传统上由专业人士主导的高风险外汇市场,他们数十亿美元的集体押注,让人联想到此前的“Meme股”狂热,但其内在的零和博弈属性和高杠杆特性,可能带来更为严峻的风险。

2025年上半年,根据数据提供商Finance Magnates,散户投资者日均在外汇市场投入约6000亿美元,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8%。若剔除市场已相对稳定的日本,该交易额同比增幅高达51%,与五年前相比更是激增174%。

尽管6000亿美元在全球日均7.5万亿美元的外汇市场中仅占一小部分,但这笔由业余投机者构成的庞大集体押注,已足以引起警惕。

与Meme股和加密货币投资不同,外汇市场是一个纯粹的零和游戏,一方的盈利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亏损。当散户交易者面对可能是华尔街专业交易员的对手时,高杠杆工具进一步放大了潜在的亏损风险。

这一趋势的背后,是特朗普政府贸易战引发的汇率剧烈波动、社交媒体上“金融网红”兜售的投资策略,以及线上课程普及等多重因素的推动。

然而,专业人士警告称,散户想在这个市场持续盈利极为困难,其高风险性质对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构成了严峻挑战。

杠杆的诱惑与陷阱

外汇交易对散户的核心吸引力,正是其高杠杆特性,而这也被业内人士视为最大的风险所在。

通过被称为差价合约(CFDs)的金融工具,散户交易者可以用少量本金撬动巨额交易。

即便在监管最严的国家,个人投资者也能获得高达20:1的杠杆。而在塞舌尔等监管相对宽松、许多国际经纪商注册业务的地区,杠杆率甚至可以达到500:1。

然而,高杠杆是一把双刃剑。今年美元的突然暴跌就让许多押注者措手不及,即使是专业人士也难以预料近期的市场动荡。

据欧洲证券和市场管理局(ESMA)强制披露的信息显示,在所有资产类别中,绝大多数零售交易者都在亏损。研究机构全球总监Steven Hatzakis表示:

人们以为自己会因此致富,但通常事与愿违。胜算并不在他们那边。

散户外汇交易的新版图

从地理上看,散户外汇交易的热潮正在全球蔓延。

日本曾是散户外汇交易的中心,由于其长期接近零的利率和低迷的股市,投资者将日元储蓄投入澳元、巴西雷亚尔等外币以寻求回报。

分析人士称,日本是全球唯一一个散户群体规模大到足以影响本国汇率走向的主要市场。

然而,如今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世界其他地区,如越南、印度和墨西哥等地。相比之下,这股热潮在美国则较为平淡,因为当地不允许散户交易差价合约,且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使得民众普遍不太关注外汇汇率。

尽管增长迅速,但与股票市场相比,散户外汇交易的规模仍然较小。某个差价合约经纪商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散户外汇交易量仅为股票交易量的13%,但同比增幅超过了30%。

“金融网红”崛起与专业知识的代价

社交媒体上“金融网红”的兴起以及线上课程普及,是推动散户参与外汇交易的另一股力量。

这些自称“大师”的人在Youtube和X等平台积极推销自己的专业知识及课程,吸引新手客户。个人投资者Greer对此持批评态度,她认为:

有些人在自己还没学透的时候就急着去教别人。

与选择网红导师不同,Greer选择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前伦敦金融城交易员作为自己的教练,他曾在瑞银集团和高盛任职。

在专业指导下,Greer的生活变得紧张而充实。她每天会收到大量交易提醒,即使在与法律客户会面时,她也会焦急地等待间隙,以便查看图表并调整自己的头寸。

她表示,自己热爱技术和经济分析,也享受着押注成功时带来的“多巴胺快感”。Greer承认有时会感到不堪重负,但她不想放弃:

我在这上面花了很多钱和时间,我一定要做成。

她表示:

现在这就是我所做的一切。好吧,不全是。我还在做那份无聊的法律工作,但只是为了付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