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大宗商品

大宗贸易基础知识系列:大宗商品期货交易与现货交易的区别

一、什么是大宗商品

大宗商品,乃是可步入流通领域(非零售环节)、具备商品属性且用于工农业生产与消费、以大批量形式进行买卖的物质商品。

大宗商品通常涵盖金属商品、能源化工商品以及大宗农产品等类别。其中,石油化工、金属、煤炭能源等大宗商品,属于国家战略管控与调节的范畴,诸如动力煤、焦炭、铜等。此类商品的数量多寡,对国家战略方针的制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故而,这类大宗商品自上市交易伊始,便兼具商品与金融的双重属性。

农林类大宗商品属于非战略商品,包含糖、棉花、大米等。尽管这些商品在行业战略层面亦占据着重要地位,却并不会对重大国家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产生影响。然而,这些行业与民生紧密相连,一旦外资介入并掌控了这些行业,亦会对经济安全与稳定造成严重影响。例如前些年发生的“大豆产业沦陷”事件,便极具警示意义,令人深思。

大宗商品定义_大宗商品现货交易期货交易_原油现货交易规则

大宗贸易集装箱货船

二、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和大宗商品期货交易

大宗商品交易包括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和大宗商品期货交易,下面分别讲解。

1. 大宗商品现货交易

大宗商品现货交易方式,源自传统的现货贸易。其“现货”特性主要体现于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为“现货”价格。在交易进程中,合同的订立与转让价格皆为当日现货商品市场价格。

其二是“现货”交割。合同订立当日,交易方可申请实物交割,待交割配对成功后,便可即刻进行实物交割。

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大多为省级平台,国家级的现货交易平台仅有一家,即上海黄金交易所。

2. 大宗商品期货交易

大宗商品期货交易作为一种特殊的交易方式,其形成经历了从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到大宗商品远期交易,最后到大宗商品期货交易的复杂演变过程,它是人们在贸易过程中不断追求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与风险的结果。在现代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大宗商品期货市场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大宗商品远期市场共同构成既各有分工又密切联系的多层次的有机体。

3. 大宗商品期货交易与大宗商品现货交易的区别

大宗商品期货交易与大宗商品现货交易的区别如图所示。

原油现货交易规则_大宗商品定义_大宗商品现货交易期货交易

大宗商品期货交易与大宗商品现货交易的区别

1)交易的直接对象不同

大宗商品现货交易的直接对象是商品本身,有样品、有实物、看货定价。而大宗商品期货交易的直接对象是期货合约,是买进或卖出多少手或多少张期货合约。

2)交易方式不同

大宗商品现货交易一般是一对一谈判签订合同,具体内容由双方商定,签订合同之后若不能兑现,就要诉诸法律。大宗商品期货交易是以公开、公平竞争的方式进行交易。一对一谈判交易(或称私下对冲)被视为违法。

3)交易场所不同

大宗商品现货交易一般分散进行,如粮油、日用工业品、生产资料都是由一些贸易公司、生产厂商、消费厂家分散进行交易的,只有一些生鲜和个别农副产品是以批发市场的形式来进行集中交易。但是,大宗商品期货交易必须在交易所内依照法规进行公开、集中交易,不能进行场外交易。

4)交易的目的不同

大宗商品现货交易是一手钱、一手货的交易,马上或一定时期内进行实物交收和货款结算。大宗商品期货交易的目的不是到期获得实物,而是通过套期保值回避价格风险或投资获利。

5)结算方式不同

大宗商品现货交易是货到款清,无论时间多长,都是一次或数次结清。大宗商品期货交易由于实行保证金制度,必须每日结算盈亏,实行逐日盯市制度。

6)保障制度不同

大宗商品现货交易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的保护,合同不兑现即毁约时要用法律或仲裁的方式解决。期货交易除了国家的法律和行业、交易所规则之外,主要是由保证金制度为保障,以保证到期兑现。

7)商品范围不同

大宗商品现货交易的品种是一切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而大宗商品期货交易的品种是有限的,主要是农产品、石油、金属商品以及一些初级原材料和金融产品。

危中寻机,变中求胜!海通期货2025年度投资菁英会顺利召开

8月28日,海通期货2025年度投资菁英会在上海召开。本次菁英会以“危中寻机 变中求胜 大宗底部确立 ‘反内卷’主题掘金”为主题,特邀10余位重量级行业嘉宾发表精彩观点。

罗东原表示,2025年以来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展现出较强韧性,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反内卷”政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期货市场通过丰富品种体系、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罗东原特别提到,合并重组后的国泰海通资本实力显著增强,作为其旗下子公司,海通期货将坚持“客户至上”理念,提升产品创新、AI赋能等核心能力,致力于打造一流金融衍生品综合服务商。他呼吁行业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共同服务国家战略、防范市场风险,为中国期货市场发展谱写新篇章。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邵宇发表了《大国博弈和新质转型:宏观趋势和风险冲击》的主题演讲。

他表示,当前全球正面临大国博弈加剧、全球化进程断裂的深刻变局。我国需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推动科技自立和产业升级,通过金融改革、人民币国际化、共建“一带一路”等多重策略扩大对外开放,内部需要修复政府、企业和居民资产负债表,推动杠杆转移和结构性改革,同时应对各类风险,在开放与安全之间寻求平衡,构建新发展格局。

弘则研究董事长、首席宏观商品分析师王沛对国内宏观形势和大宗商品市场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王沛认为,6月以来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并非短暂调整,而是基本面“见底”的信号。铜价走势受LME库存影响,橡胶价格上涨同时受海外需求和库存变化驱动,钢材价格需等待出口利润回升,焦煤和动力煤价格受库存偏低支撑。整体来看,国内流动性反弹与海外制造业回暖共同支撑商品价格,原油中枢下移有助于缓解全球通胀、改善经济预期,但对油价形成压制。大宗商品价格中长期会保持涨势,但品种间走势分化。

海通期货研究所总经理助理顾佳男作题为《挖掘“反内卷”主题投资机会》的主旨演讲。

顾佳男认为,此轮“反内卷”政策相较于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呈现更为温和的特征,主要受三重因素制约:一是产能过剩已从传统行业扩散至新能源领域,政策需兼顾就业稳定与技术迭代的平衡;二是需求端缺乏类似2016年的强刺激政策支撑,当前PPI持续负增长与消费疲软制约了商品价格弹性;三是供给收缩采取行业自律与标准倒逼等渐进式手段,避免了过去“一刀切”政策带来的剧烈市场波动。需聚焦受益于产能出清的红利型股票,重点关注现金流充裕、分红稳定的炼化龙头企业,以及供需重构下大宗商品的结构性投资机会。

海通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资产管理部主管,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胜祖对海外资产配置和投资机会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他认为,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通胀持续回落,中美经济走势成为关键变量。欧美央行已进入降息周期,货币政策由紧转松。中国经济具备韧性,也面临多重挑战,政策有望加码。资产配置上,看好美股、日股及亚洲投资级债券,建议在A股和港股市场上采取“哑铃型”策略,选择兼顾高股息与科技成长的投资标的。美元走弱利好港股,亚洲美元债估值合理、收益率具有吸引力,是分散投资风险的重要选择。

海通期货研究所权益以及新能源组负责人许青辰、能化组组长杨安、航运组负责人雷悦分别对当前股指、原油、航运市场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许青辰认为,很多投资者将股指期货价格看作市场对指数未来走势的预期,认为“深贴水”与“牛市”是冲突的,实际上本轮IC和IM“深贴水”更多是股指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变化及缺少套利者导致的。在A股市场显著过热之前,可能一直保持“深贴水”与“牛市”并存的状态。

杨安认为,“欧佩克+”增产计划将在2025年带来68万~96万桶/日的实际供应增量,加剧全球原油市场供应过剩压力。EIA及IEA均预测2025年四季度至2026年原油供应过剩幅度超200万桶/日,油价可能承压下行至50美元/桶。需求表现疲软,印度、美国和中国消费增长乏力。在供需失衡的背景下,需求旺季结束后油价面临较大的下行风险。

雷悦认为,中美贸易摩擦反复触发“抢运—停滞”脉冲式贸易波动,并外溢至欧线等其他航线,导致中国产成品出口节奏紊乱。传统淡旺季周期趋于弱化、突发事件和政策不确定性导致全球供应链更加脆弱。在这样的情况下,构建以航运高频数据为核心的多维监测体系非常重要,可以通过航运高频数据精准捕捉贸易动态。

在圆桌讨论环节,多家公募、私募的投资精英就“衍生品在资产管理及资产配置中的运用”展开深入讨论,分享了衍生工具在风险对冲、收益增强和资产配置优化方面的实践经验。

提及衍生工具在资产配置中的作用,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量化投资部副总经理李自悟表示,作为天然的风险对冲工具,期货、期权等衍生工具在资产管理中的主要目标是提升整体收益率并降低可承受范围内的风险。

上海子午投资合伙人夏南表示,这就像爬雪山时必须做好的“绳索保护”,虽然会减缓速度,但避免了致命跌落。例如通过期权构建非对称结构,锁定下行风险的“气囊指数增强”策略就是很好的案例,可满足机构“强进攻、硬防守”需求。事实上,在去年微盘股风险事件中,就有机构通过“气囊”结构抵御资产价格波动风险,验证了衍生品在极端行情中的风险管理价值。

在资产配置中适当加入衍生工具,不仅可在极端行情中控制风险,还可丰富策略维度,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风险偏好。北京涵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产品总监庞小强提醒道,衍生工具自带杠杆属性,一旦失控可能导致重大损失。在风险超出模型预测范围时(如2008年金融危机、“负油价”事件等),含有衍生工具的产品可能面临更大风险。“因此,利用衍生工具进行资产配置时,相关机构首先要做到敬畏市场,明确能力边界。”庞小强说。

通过本次菁英会,海通期货为投资者提供了宝贵的市场分析和投资方向指引。未来,海通期货将继续坚持专业与开创精神,恪守“勇担责任、矢志创新、追求卓越” 的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服务各类投资者的能力,助力市场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