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国债期货

美国加息落地,国内惊魂一天:A股下跌,人民币大贬,首见国债期货跌停,都说见世面了

美联储加息25基点_t1706国债期货_国债期货跌停

国债期货跌停_t1706国债期货_美联储加息25基点

加息、货基赎回、委外缩减、美元指数狂飙、人民币大贬、基本面暂时企稳…市场终于从脆弱变成崩溃,然后是国债期货跌停,再紧接着是止损盘的恐慌和踩踏,今天的下跌幅度是近几年罕见的,今天终于见识了市场似乎要崩溃的样子。

很多金领都表示要Mark一下——-职业生涯难忘的一天。也有研究员苦中寻乐:作为年轻研究员,没见到1995年的327国债期货事件,见到这个也算见世面了吧!

如果你身边有朋友是做债的,最近吃饭聚餐就不要和他AA制了,你请他吧。有时间多陪陪他,理解他、包容他,最重要的是和他聊天时,千万不要提起这几天债市的行情。如果他想去楼顶、河边等地方,请紧密陪伴。

今天对国债期货是个黑暗的日子。开盘不久,5年期和10年期国债期货双双跌停。随后,央行逾千亿净投放驰援资金面,债市恐慌一度有所缓解。但午后,债市又开启了狂跌潮,最终国债期货收盘接近跌停。

国债期货跌停_美联储加息25基点_t1706国债期货

两年的债牛行情成就了一批金领,今年10月前债市一路走牛,惹得隔壁做股票的兄弟很是羡慕。然而,突如其来的债市调整,让一些高配长久期利率债的机构苦不堪言,债基产品回撤、赎回加剧,对做债的来说,这个冬天实在有些冷。

美联储动真格,国债期货首现跌停

与股市不同,债市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还是比较陌生,但如果你装了金融类软件的APP,最近一定经常看到诸如“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创新高”、“国债期货暴跌”之类的消息。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一波凌厉的调整有些出乎意料。

今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将基准利率调升25个基点,从0.25%-0.5%上调至0.5%-0.75%。此外,联储的最新经济及利率预期显示,联储预计2017年将加息3次,比原预期多1次,该消息犹如一记闷棍敲向债市,引发市场加速下跌。

国债期货开盘大跌,5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F1703、TF1706跌停,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F1703、TF1706跌停。

5年期国债期货走势

t1706国债期货_美联储加息25基点_国债期货跌停

10年期国债期货走势

美联储加息25基点_国债期货跌停_t1706国债期货

利率债成为重灾区。12月15日,反映债市预期的五年期和十年期国债期货早盘大幅低开下挫,盘中一度跌停,为上市以来首次。其中,十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收报94.555元,下跌1.81%。拉长周期看,11月至今跌幅已经超过6%。现券市场同步下跌。对债券来说,这样的跌幅已相当可观。

周一的债市暴跌仍历历在目,对此,海通证券姜超认为,第一个解释是担心通胀大幅上升。第二个解释是担心汇率贬值。但真正的原因应该是流动性收紧。

“无论债市股市,都和流动性密切相关,但不同的是债市反映的是金融市场的整体流动性,而股市主要反映的是自身的流动性。代表金融市场流动性的指标主要是回购利率,此前11月底的银行间7天回购利率最高到过3.5%以上,比8月份的低点上行了100bp,意味着流动性出现了明显的收紧。但是最近两周7天回购利率已经降至2.6%,貌似流动性有所改善。

但我们发现,3个月回购利率目前高达4.3%左右,而此前一直在2.8%左右。而从现在往后看3个月将跨越元旦和春节,而元旦后面临换汇压力、春节有居民提现压力,都是对流动性的考验,这就使得跨年资金极不便宜。这说明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结构出了问题,高度缺乏跨年资金。”姜超指出。

赎回加剧,类股灾踩踏效应显现

债市调整本身并不可怕,令人担忧的是类股灾的踩踏效应正在显现。

坊间传言做债机构近期交易违约事件频发,而这些风险事件的背后是流动性枯竭的阴云,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对债市预期恶化,近期各类债券基金赎回正在加剧,公募债基首当其冲。

有公募债券基金经理向券商中国记者哭诉基金赎回量骤增,压力山大。做债的在金融行业里算是小众,动辄上亿的生意让这个圈子逼格相当高,眼下形势却急转直下。

“大部分公募债券基金,受伤厉害。尤其是转债基金,这一波至少15%-20%的跌幅。因为此前股市向好,他们买入了较多的可转债产品所致。”某公募基金人士表示,本轮债市调整背后的大背景是央行主导的去杠杆。但金融机构最初没有对此加以足够重视,以至于慌不择路。下一步,流动性仍面临外流压力,主要是2017年初个人居民5万美元换汇额度释放。

不过,该人士认为,基金赎回9、10月份已经展露苗头,对于客户结构单一的基金来说,赎回压力不大。现在1年期CD(大额存单)收益率在4%以上,可以一定程度满足保险资金的匹配需求。由于险资被要求限制进入权益类市场,所以险资对固收市场有一定支撑作用。这一波流动性压力,是阶段性的,不太可能有雪崩出现。

另有业内人士爆料,某公募股债混合产品由于重仓30年国债,本轮回调超过20%,一个月的下跌等于今年白干了。现在的大规模赎回有点类似股灾的情况,毕竟早点赎回能够减少亏损。

股债汇三杀下央妈出手稳定市场

除债券市场大跌外,股市、汇市今日同样表现不佳,A股继续回落,在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破6.93,呈现股债汇三杀的局面。

为了稳定动荡的市场,央行再度出手。上午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450亿元逆回购操作,其中包括1400亿元的7天期、450亿元的14天期以及600亿元的28天期,中标利率分别为2.25%、2.40%与2.55%。15日有5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和5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央行当日在公开市场实现净投放资金1450亿元。由此,也结束前一天的连续三日零净投放。

有机构人士证实,央妈同时还进行了窗口指导。相关部门向一些大行要求:

1、当日早盘国债期货跌停,非银机构融资困难。央行表示早盘国债期货受多重因素影响跌停,非银机构融资出现困难。从央行监测和非银机构反映的情况来看,商业银行对非银机构的资金融出持续收缩,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近期债券市场的非理性波动。

2、央行将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保证银行流动性需求。央行表示将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满足银行的流动性需求,公开市场操作一级交易商应主动承担货币政策传导和稳定市场的责任,自身的缺口和市场的融资需求均可向央行申报。

3、央行要求银行不要收缩对非银机构的融资。为维护市场稳定,央行要求一级交易商不要主动收缩对非银机构的正常融资规模。

盘点国内的债市资金

债市在国内金融市场体量庞大,国内债券投资者以金融机构为主,银行是其中大头。根据普益标准数据,2016年三季度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约为27.1万亿元,较2015年年末的存续规模23.67万亿元增长了14.49%。从资金投向看,债券和货币市场在总规模中占比超过7成。不少银行今年债券投资比例有所增加。其他机构如保险公司、券商也会在债券上持有较多头寸。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参与债市主要通过债券类基金。据WIND数据显示,截止12月14日,各类债券型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为1.47万亿元,货币市场型基金资产净值合计4.7万亿元,这两类对利率敏感的公募基金占比达到68%。

债券类私募近年来规模发展迅速,不过由于债市门槛较高,占比仍在少数。据朝阳永续数据显示,债券私募基金约占全市场的8.7%。

“现在还看不到太多转机,这个趋势还在恶化,资金还在收紧。春节之前应该没有新增资金进来,过完年新的换汇又开始了。年底大家想出业绩,还在死扛,但按照现在的估值来卖肯定是卖不掉了,过了元旦可能有集中退出的风险。这有点像去年股市在熔断前的状况,

大家都不看好,但是仓位还比较高。”有机构人士忧心忡忡的表示。

不过,博道投资认为,债市暴跌之后,往往就是大机会的来临。恐慌的背后,应该看到实质相应应对,才能坚定信心,守得云开见日月。美国加息步伐太快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从而影响明年真实的加息进度,预测差会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房地产和高债务率基本绑架了国内货币政策,国内加息的概率不大,对比贷款利率,目前债市收益率非常具有吸引力。未来随着情绪稳定,资金将重回债市。

券商中国是证券市场权威媒体《证券时报》旗下新媒体,券商中国对该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国微信号页面输入证券代码、简称即可查看个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输入基金代码、简称即可查看基金净值。

债市“熊平”之后或“熊陡” 积极防御增厚收益

无论是资金供需持续收紧引发市场利率持续上升,还是货币政策基调转向收紧,债券收益率持续走高已经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实。从当前市场形势分析,债券收益率上行和国债期货持续下跌将在可预见的12月份延续,正如同此前经济“慢变量”持续累积引发债市大幅度回调一样,利空因素的缓解同样也是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步瓦解的。而债券收益率持续上行同样提供了另一种投资思路,同时也蕴含了未来可能的投资方向。

首先,收益率曲线或从当前的“熊平”转向“熊陡”。由于资金利率抬升压低了金融机构融资加杠杆配置债券的套息空间,导致债券资产在资金利率持续上行的情况下普遍被抛售,尤其是在资金供需紧平衡的情况下,金融机构普遍选择抛售资产回笼流动性增强资金备付。11月29日债券市场暴跌就是发生在银行等金融机构抛售债券回笼流动性的当口。从逻辑上看,受资金利率持续抬升影响最大的是协同性更强的1年至5年期短端债券收益率,而10年期长债收益率则主要是受市场情绪冲击较大,在此情形下,债券收益率曲线形态已经从10月份前后的“牛陡”转化为当前的“熊平”,即前期短端收益率下行幅度大于长端收益率下行幅度转化为当前的短端收益率上行幅度大于长端收益率上行幅度。鉴于债券短端收益率波动率更高的“熊平”格局,投资者可利用5年期国债期货和10年期国债期货组建“做多10年期国债期货、做空5年期国债期货”的“做平收益率曲线”跨品种套利组合,其中5年期国债期货头寸应重于10年期国债期货头寸。跨品种套利组合是一种防御型策略,相比于单维度的做空,更好地规避了强劲反弹的高波动率风险。在此防御组合构建之后,我们还需考察未来收益率曲线形态的变化。从逻辑上看,短端收益率抬升会持续传导直至长端收益率充分反映了合理的期限定价,因此在“熊平”之后长端收益率或将更大幅度上行,收益率曲线将从“熊平”进一步切换至“熊陡”,即长端收益率上行幅度大于短端收益率上行幅度。从收益率曲线形态变迁来看,债券收益率熊市状态将延续且进阶到陡峭化的阶段。

其次,债券收益率上行至关键点位或导致国债期货最便宜可交割券从短久期切换至长久期。2015年10月之后由于债券收益率持续下行,5年期和10年期债券收益率先后下破3%,导致5年期国债期货和10年期国债期货CTD(最便宜可交割券)从长久期切换至短久期,持续近一年之后,债券收益率的上行或导致反向切换再次发生。从定价机理上说,由于国债期货均是以3%作为虚拟标准券的票面利率,也就意味着当市场利率涨到3%以上时,国债期货由长久期现券定价,而市场利率位于3%以下时,则由短久期现券定价。截至12月1日,5年期和10年期国债期货分别收盘于99.785元和98.185元,也就意味着国债期货当前的CTD券已经切换至更长久期的可交割券,由此则带来根据不同久期现券进行“做多收益率”的投资组合,一般来说,“多短久期券、空国债期货”是国债期货看跌期权,“多长久期券、空国债期货”是国债期货看涨期权,“多中久期券、空国债期货”是国债期货跨式期权。由于国债期货价格与收益率变动趋势相反,因此国债期货看跌期权也即收益率看涨期权,国债期货看涨期权也即收益率看跌期权。由于当前国债期货定价标的券种是长久期可交割券,因此国债期货与短久期可交割券之间的基差将持续扩大,对于缺乏做空工具的现券市场而言,“多短久期券、空国债期货”的策略组合不仅是一种套期保值策略,更是一种“收益率看涨期权”的多头部位。然而需要警惕的是,国债期货看跌期权/收益率看涨期权同时也可视为收益率曲线增陡交易策略,“做多收益率看涨期权”依赖的是收益率水平平移变动,而“收益率曲线增陡”交易策略则依赖的是曲线斜率变动,后者不仅包含了收益率整体的方向性变化,而且还包含了波动幅度变化,在短端利率的上行幅度或将大于长端利率的“熊平”的曲线状态下,短久期现券价格的下跌幅度或大于国债期货价格的下跌幅度,由此导致“做多收益率看涨期权”策略组合的市场表现或许不尽如人意。

再次,债券收益率持续上行带来“多近空远”跨期套利机会。根据净基差角度的定价机理,若不同合约间国债期货理论价差出现了较大偏离,即可视为出现了跨期套利机会。若远月合约净基差小于近月合约净基差,即近月合约贴水大于远月合约贴水,则跨期价差为负,操作上应“多近月空远月”;若远月合约净基差大于近月合约净基差,即远月合约贴水大于近月合约贴水,则跨期价差为正,操作上应“多远月空近月”。由于国债期货市场经常将净基差视为合约交割期权的价值,因此若银行间质押回购利率等资金利率持续上涨压缩债券持有收益,则远月合约贴水较之近月合约收窄,此时最佳策略应是“多近月空远月”,对应于国债期货则是“多TF/T1703、空TF/T1706”。

在市场格局已经发生显著变化之时,持续追问导致变化出现的影响因素的意义已经不大,此时更应该思索站在目前的时点最好的行为策略应该如何,我们认为且不论当前的影响因素是否会逐步消退、债券收益率是否已经上行到抄底债券的最佳时机,仅就目前的债券下跌风暴来说,采取积极的主动防御型投资策略或可既能规避风险,又能增厚投资收益。(王洋)

李小加:港交所有意再度引入国债期货合约

9月22日,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在“人民币定息及货币论坛2020”上透露,港交所有意再次引入国债期货合约。

事实上,港交所曾于2017年引入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试点计划,是首个以试点形式,在离岸市场以中国政府债券为标的的期货产品。这一计划于2017年底暂停。

据了解,当时的国债期货成交量不大,两张上市合约“HTF1706”及和“HTF1709”在挂牌首日合计成交不足300张合约。之后1709的日均成交亦不足100张,日均持仓仅为约350张。

李小加表示,衍生产品对固定收益及货币市场尤为重要,当完成一系列亚洲区内市场相关的衍生产品后,计划再次引入国债期货合约,并会确保香港是中国国债期货产品的首个境外市场。

李小加坦言,在美联储的带领下,各国央行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导致美元泛滥,持续推高资产价格。虽然美元仍在全球市场占主导地位,但市场对未来单纯依靠美元系统的疑虑不断增加,中国应把握机遇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他指出,固定收益及货币是现代金融市场的基础所在,也定义了各大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并非最大的美元中心,固定收益业务都由美国、伦敦等市场占主导。中国内地在岸的固定收益市场规模已经很大,但主要是一个内部的封闭市场,以人民币为中心。“作为人民币唯一的离岸中心及连接美元的地方,有信心香港成为下一个全球的固定收益中心。”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