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2025年11月2日

国家外汇管理局详解如何提升上海跨境金融服务能级

新华社上海10月24日电(记者桑彤、刘开雄)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刘斌在10月23日至25日举行的2025外滩年会上表示,目前我国债券和股票市场规模均位居全球第二,并被纳入多个主流国际指数。境外主体持有的人民币金融资产规模已超过10万亿元,有效增强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刘斌介绍,2024年上海涉外收支总额达到4.9万亿美元,占全国总量的35%;2024年上海人民币跨境收付总额为3.1万亿美元,占全国业务总量的42%。这不仅是上海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的重要体现,更是中国金融体系深度融入全球市场的重要标志。

围绕如何进一步提升上海跨境金融服务能级,刘斌谈到,在近年来便利化措施的基础上,国家外汇局下一步的总体考虑可概括为:健全“更加便利、更加开放、更加安全、更加智慧”的外汇管理体制机制,结合上海发展实际,进一步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一方面,稳步扩大外汇领域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在推进过程中,我们将统筹好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项目高水平开放,以扩大金融市场开放为重点,便利外资金融机构来华投资兴业。”刘斌表示,同时,深化外汇市场发展,研究长期限、多品种、小币种等外汇市场发展问题,进一步支持外汇交易中心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功能与服务能力,同时推动金融机构优化汇率风险管理服务。

另一方面,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根据市场需求和我国实际,持续推进外汇管理改革创新,赋予诚信合规主体更高便利度。“我们鼓励在上海率先落地一些首创性、集成性的探索政策,包括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供更智能高效、安全便捷的外汇服务。”刘斌说。

此外,统筹好金融开放与安全的关系。刘斌指出,开放和便利都必须以安全为前提,尤其要加强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切实防范跨区域、跨市场、跨境的风险传递和叠加共振。

豆粕期权业务规则内容是什么?如何依据规则进行交易?

豆粕期权作为金融市场中重要的衍生工具,其业务规则对于投资者而言至关重要。了解这些规则并依据其进行交易,能够帮助投资者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控制风险。

豆粕期权的合约规则方面,它是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合约标的为豆粕期货合约,交易单位是1手(10吨)豆粕期货合约。报价单位是元(人民币)/吨,最小变动价位为0.5元/吨。合约月份与标的期货合约月份一致,交易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00 – 10:15、10:30 – 11:30,下午13:30 – 15:00,以及交易所规定的其他交易时间。

大连商品交易所豆粕期权合约规则_豆粕期权持仓限额_豆粕期权交易规则

行权规则上,豆粕期权采用美式行权方式。这意味着期权买方在合约到期日及其之前任一交易日均可行使权利。到期日为标的期货合约交割月份前一个月的第5个交易日。期权合约最后交易日同到期日,若最后交易日为法定节假日,则顺延至下一个交易日。

保证金规则方面,期权卖方交易保证金的收取标准有明确规定。一般来说,期权卖方交易保证金的收取标准为下列两者中的较大值:期权合约结算价×标的期货合约交易单位 + 标的期货合约交易保证金 – (1/2)×期权虚值额;期权合约结算价×标的期货合约交易单位 + (1/2)×标的期货合约交易保证金。

在了解这些业务规则后,投资者可以依据规则进行交易。投资者首先要对市场进行分析,判断豆粕期货价格的走势。如果预期价格上涨,投资者可以买入看涨期权;若预期价格下跌,则可买入看跌期权。在交易过程中,投资者还需考虑期权的时间价值。随着到期日的临近,期权的时间价值会逐渐衰减。

同时,投资者要合理控制仓位,避免过度投入资金。由于期权交易具有杠杆效应,虽然可能带来较高的收益,但也伴随着较大的风险。投资者可以通过构建期权组合策略,如跨式组合、宽跨式组合等,来降低风险,增加盈利的可能性。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豆粕期权业务规则对比表格:

规则类型具体内容

合约规则

标的为豆粕期货合约;交易单位1手(10吨);报价单位元/吨;最小变动价位0.5元/吨;合约月份与标的期货一致

行权规则

美式行权;到期日为标的期货合约交割月份前一个月第5个交易日

保证金规则

取期权合约结算价×标的期货合约交易单位 + 标的期货合约交易保证金 – (1/2)×期权虚值额与期权合约结算价×标的期货合约交易单位 + (1/2)×标的期货合约交易保证金两者较大值

总之,投资者在参与豆粕期权交易时,要深入理解业务规则,并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制定合理的交易策略。

影响市场重大事件:外汇局探索本外币一体化管理,实现“一套规则、一站办理”

|2025年7月23日 星期三|

NO.1 外汇局:探索本外币一体化管理,实现“一套规则、一站办理”

外汇局副局长李斌7月22日在发布会表示,外汇局与人民银行协作探索本外币一体化管理。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中体现本外币一体化思路,通过业务整合、流程再造和数据共享,实现“一套规则、一站办理”。对本外币跨境业务,实现数据标准、跨境规则的统一,降低银行账户开立、支付结算等业务的执行难度。无论是使用本币还是外币,在办理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债权债务业务的登记时,均可在外汇局或银行实现一站式办理,有效提高业务办理效率。

NO.2 国家外汇局贾宁: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贾宁7月2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总体保持稳定,外资投资人民币债券规模上升。目前外资持有境内人民币债券的总量超过了6000亿美元,处于历史较高水平。近期外资投资境内的股票总体向好,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扭转了过去两年总体净减持的态势,尤其是在5、6月份净增持规模增加至188亿美元,显示全球资本配置境内股市的意愿增强。

NO.3 国家外汇局李斌:我国外汇市场应对外部冲击能力增强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斌7月2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外汇市场韧性在不断提升,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增强。从宏观的层面看,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不断完善,汇率弹性增强,可以及时释放外部压力,促进供求平衡。从政策层面看,外汇市场积累了比较丰富的逆周期调节经验,也有丰富的政策工具储备,外汇领域监管效能在稳步提升,防范化解外部冲击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我们有信心、有能力继续维护外汇市场稳健运行。

NO.4 国家外汇管理局:受多重积极因素支撑,预计外资仍会逐步增配人民币资产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贾宁2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未来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仍具有较稳定和可持续增长空间。目前境外投资者持有境内债券、股票的市值占比约为3%-4%,受多重积极因素支撑,预计外资仍会逐步增配人民币资产。首先,经济基本面稳健为外资投资中国创造了稳定宏观环境。其次,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为外资投资中国创造了良好政策环境。第三,全球资产多元化配置需求为外资投资中国创造了良好发展机遇。

NO.5 AWE2026将于明年3月中旬在沪举办,首设“消费电子先进科技展区”

7月22日,据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2026)透露,以“AI科技·慧享未来”为主题的AWE2026将于2026年3月12-15日在上海举办,展会首次采用“一展双区”模式,在往届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展区基础上,增设“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展区”,其中,商务合作区展区定位“消费电子先进科技展区”,将主要聚焦AI及算力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显示、机器人、无人机、新能源汽车及智慧家庭等前沿领域,集中呈现AI时代下消费电子领域的新质生产力。

NO.6 国家数据局副局长余英:指导合肥、成都等7个城市建设数据标注基地先行先试

7月22日,国家数据局副局长余英表示,将持续推进高质量数据集规范建设。国家数据局组织开展生态培育专项行动,重点包括三方面:一是征集推广高质量数据集典型案例,挖掘医疗、工业、交通等领域标杆实践;二是定期举办技术交流活动,深度研讨数据标注、合成及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方法论;三是搭建常态化供需对接平台,促进数据供给、技术提供与场景应用方精准匹配。同时,指导合肥、成都等7个城市建设数据标注基地先行先试。截至今年上半年,7个基地已建设数据集524个、规模超29PB,服务大模型163个。

NO.7 央行:截至2025年6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4.23万亿元

7月22日,央行发布2025年6月份境外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简报,截至2025年6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4.23万亿元,约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2.5%。从券种看,境外机构持有国债2.10万亿元、占比49.6%,同业存单1.15万亿元、占比27.2%,政策性金融债0.81万亿元、占比19.1%。6月份,新增1家境外机构主体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6月份,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现券交易量约为1.32万亿元,日均交易量约为661亿元。

NO.8 深圳:年内将有包括“在港上市的大湾区企业回深交所上市”等改革成果落地

自《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印发以来,深圳相关部门加强与中央部委的沟通,同时全面梳理相关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情况,充分了解企业的相关诉求。目前,主管部门已与中国证监会相关司局就资本市场支持深圳综合改革建立了常态化沟通机制,预计年内将有包括香港交易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照政策规定回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等一系列改革成果落地。

NO.9 国家数据局: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人工智能+”行动同向发力

国家数据局副局长余英7月22日在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国家数据局将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以制度创新释放数据要素活力,以设施建设保障数据流通共享,着力打造“数据标注+高质量数据集+模型+应用场景+市场化价值化”的闭环生态,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人工智能+”行动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NO.10 科创板开市六周年成绩单出炉,580多家“硬科技”企业上市

据央视新闻报道,7月22日,科创板迎来开市6周年。6年来,科创板支持优质科技企业上市,IPO与再融资募集资金合计超1.1万亿元。截至7月22日,科创板累计支持炒580多家公司上市,IPO募集资金9257亿元,再融资募集资金1867亿元,总市值超过7万亿元。开市6年来,科创板成为国内“硬科技”企业上市的首选地。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