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2025年7月31日

外汇局陕西省分局:为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提供便捷优质的金融服务

2022年以来,外汇局陕西省分局积极支持涉外经济主体汇率风险管理,印发《国家外汇管理局陕西省分局关于推进2022年陕西省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工作的通知》(陕汇管〔2022〕28号),积极落实“金融23条”,更加突出精准服务中小微外贸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帮助企业更好树立汇率风险中性意识,提升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能力。

截止2022年4月,全省外贸企业主动进行汇率避险金额44.68亿美元,同比增长98.83%,外贸企业外汇套保比率31.18%,较2021年底提高11.45个百分点,新增汇率避险首办企业33家,锁定了企业汇兑风险,帮助企业更好聚焦发展主业。

凝聚部门合力,推动汇率避险降本增效

引导企业更好开展汇率避险,进一步减少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外贸企业不利影响,是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稳定全省外贸增长、保市场主体的一项重要举措。针对部分中小微外贸企业由于收付汇时间不确定,无法承诺交割日期等因素导致企业“不肯办”,以履约盈亏与否来评价汇率避险效果导致企业“不愿办”等问题,外汇局陕西省分局建立“首办户”拓展名单,各银行机构将这些企业作为重点拓展对象,灵活采取逐企建档、逐企对接、定向辅导等方式,拓宽服务渠道,降低企业外汇套保成本和难度,“一企一策”服务“首办户”企业汇率风险管理。陕西辖内各家银行机构加大减费让利力度、提供汇率避险产品专项授信等措施,切实降低企业办理汇率避险业务的门槛和成本。部分银行机构下调期限在6个月(含)以内远期结售汇及人民币与外汇掉期业务的保证金比例,依据不同期限,由原先的4%下调至1.2%-3.5%。同时,创新外汇衍生业务履约保障形式,以债市宝、理财等形式质押办理人民币与外汇衍生业务,切实降低企业汇率避险资金成本。

丰富避险产品,优化汇率避险高效对接

提升汇率避险的成效,需要精准对接企业的汇率避险需求。外汇局陕西省分局推动全省银行机构创新人民币汇率避险金融衍生产品,指导各类企业合理运用汇率避险工具,增强汇率风险管理能力。在人民币远期、掉期、期权等传统汇率避险工具的基础上,根据市场主体的差异性、个性化需求,加大对新型汇率避险工具的开发和引进力度,逐渐形成更加多元、更加丰富的汇率避险产品供给,充分满足企业汇率避险需求。同时,引导全省27家银行机构、1130个网点进一步优化汇率避险业务办理流程和手续,拓展线上渠道,升级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汇率查询、产品咨询、业务办理等功能,提升企业办理衍生品业务的便捷体验感,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完善自律机制和发挥激励引导作用,指导全省外汇市场自律机制开展“中小微企业优质服务银行”评选活动,激励汇率风险管理工作表现突出的市场主体。收集整理典型汇率避险案例,及时推广各银行机构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提升汇率避险金融服务水平。

强化宣传引导,扩大汇率避险普及面

要企业开展汇率避险,必须要把汇率避险的方法教会、把汇率避险产品讲透。外汇局陕西省分局加强对企业的联合培训和政策宣传,陕西省内各中心支局(支局)积极联合银行机构举办形式多样的汇率风险专题培训,充分发挥自律机制统筹协调作用,突出汇率衍生产品推介和相关政策的宣传。同时,充分利用银行机构营业大厅、官方网站、企业微信群等载体,统一宣传标语,广泛宣传汇率风险管理知识,通过政策宣讲会、银企对接会等活动,开展汇率风险专题培训,切实增强培训内容的靶向性,对不同规模的企业、不同行业的企业开展针对性培训。

下一步,外汇局陕西省分局将建立政银汇支持企业汇率避险的联合工作机制,提升全省中小微外贸企业汇率避险能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稳定企业生产经营保增长,推动陕西涉外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银行的个人外汇账户可以进行外汇保证金交易吗?

在银行的个人外汇账户中,通常是不被允许进行外汇保证金交易的。

外汇保证金交易是一种具有较高风险的金融交易形式。银行在个人外汇业务方面,主要侧重于满足个人合理的外汇储蓄、兑换、汇款等需求,以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和个人资金的安全。

银行外汇保证金业务_银行个人外汇账户外汇保证金交易_个人外汇账户用途对比

银行对于个人外汇账户的管理有着严格的规定和监管要求。这是因为外汇保证金交易涉及到杠杆操作,可能导致投资者在短时间内面临巨大的损失。为了保护普通投资者的利益,避免不必要的金融风险,银行一般不会开放个人外汇账户进行此类交易。

与外汇保证金交易不同,个人外汇账户的常见用途包括:

外汇储蓄:个人可以将外汇资金存入账户,获取一定的利息收益。

外汇兑换:根据个人的需求,在规定的额度内将一种货币兑换为另一种货币。

跨境汇款:用于向境外进行合法的资金转移,如支付学费、生活费等。

以下是一个对比表格,展示个人外汇账户常见用途和外汇保证金交易的区别:

项目个人外汇账户常见用途外汇保证金交易

风险程度

较低,主要受汇率波动影响

很高,杠杆操作带来巨大风险

目的

满足个人正常外汇需求

追求高收益的投机行为

监管要求

相对宽松,符合外汇管理规定

严格监管,多数银行不允许

收益稳定性

较为稳定,利息收益明确

极不稳定,收益取决于市场波动

总之,银行的个人外汇账户旨在为个人提供合法、安全、稳定的外汇服务,而外汇保证金交易由于其高风险性和复杂性,并不在个人外汇账户的业务范畴之内。投资者如果有进行外汇保证金交易的需求,应当选择受到严格监管的合法合规的专业交易平台,并充分了解相关风险和规则。

600余家非法外汇保证金网站被处置

跨境金融服务不可“无照驾驶”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讯 记者陈果静报道:在日前举办的2018第二届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上,国家外汇管理局总会计师孙天琦介绍,外汇局已处置非法外汇保证金网站600余家。

孙天琦介绍,在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机制下,外汇局处置非法网络交易平台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关闭572家非法外汇交易网站。二是整改清退18家非法外汇交易网站(删除网站中有关外汇交易内容)。三是约谈16家非法外汇交易网站(承诺整改,删除相关外汇交易内容)。四是3家移交公安机关。孙天琦强调,我国目前尚未开放外汇保证金交易,我国境内所有提供外汇保证金交易的均为非法。

外汇保证金,也称外汇按金,一般指客户投资一定数量的资金作为保证金,按一定杠杆倍数在扩大的投资金额范围内进行外汇交易。根据1994年《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安部关于严厉查处非法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的通知》规定,未经批准,任何机构擅自开展外汇按金交易,属于违法行为;客户(单位和个人)委托未经批准的机构进行外汇按金交易,也属违法行为。

孙天琦介绍说,境外一些国家,如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美国等国家已开放外汇保证金市场,允许符合条件的机构开展外汇保证金交易,但也对此实施较严格的监管,包括须申请牌照方可经营、限定杠杆率、严格机构准入管理、严格客户适当性管理等监管要求。

近年来基于互联网的非法外汇保证金业务趋于活跃,一些境外网站向我国境内非法提供外汇保证金业务。孙天琦说,一种模式是,境内机构“披洋皮”在境外设立网站返程向境内提供跨境金融服务。

另一种模式是,境外平台通过互联网跨境在我国境内开展外汇保证金交易,在我国境内乔装打扮为培训公司、咨询公司等,在我国拓展市场,突破我国关于禁止开展外汇保证金交易的规定。有些“外汇交易平台”自称持有境外监管部门颁发的牌照,杠杆率可达到一比数百甚至上千。

“非法外汇保证金交易严重损害消费者、投资者利益。”孙天琦表示,互联网虽然无国界,但是金融牌照必须有国界,跨境金融服务不可“无照驾驶”。同时,要在双边和多边层面,加强国际监管合作,探索形成全球最佳监管标准,防范监管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