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诈骗

场外配资的法律风险

近几日,股市行情异常火爆,不少新股民跑步入场,多年老股民也急于加仓。随着行情向好,大量场外配资公司纷纷成立,参与场外配资的客户数量与资金规模迅速增长。沉寂许久的场外配资“东山再起”,受到监管机构的强力关注:2020年7月8日,中国证监会集中曝光了258家非法从事场外配资的平台名单;2020年7月11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在答记者问时,明确指出“严禁银行保险机构违规参与场外配资”。

那么,场外配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参与场外配资又存在哪些法律风险呢?

一、什么是场外配资?

所谓的场内配资或场外配资并非一个物理或空间场域的概念,而是以是否需要金融牌照或批准、是否接受金融监管作为区分标准。因此,券商融资融券业务系典型的“场内”配资业务,而民间借贷配资、P2P互联网金融配资则为典型的“场外”配资业务。换言之,场外配资就是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之外的“借钱炒股”。

《全国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以下简称九民会纪要)第86条从审判实践的角度定义了何为场外配资:“从审判实践看,场外配资业务主要是指一些P2P公司或者私募类配资公司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搭建起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融资业务平台,将资金融出方、资金融入方即用资人和券商营业部三方连接起来,配资公司利用计算机软件系统的二级分仓功能将其自有资金或者以较低成本融入的资金出借给用资人,赚取利息收入的行为。”

九民会纪要对场外配资业务的主要类型进行了介绍。而实践中,场外配资的配资方既有机构也有个人,开展业务的方式既包括互联网、APP、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平台,也包括线下的民间借贷,可谓五花八门。

二、场外配资的交易结构和交易模式

场外配资交易结构表现为“用资人提供担保品+配资方的强制平仓权”。从既往的市场实践来看,场外配资的交易模式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以配资方账户为交易载体,配资方拥有强制平仓权。在此种模式下,融资方借助配资方的证券账户和资金账户进行证券交易,取得该账户的密码和操作路径(如开通网上操作),并转入自有资金以及作为担保品的证券;配资方对自身的账户有监督以及最终操作的权限,从而能够观察担保品的充分性并行使强制平仓权。自然人之间的股票融资交易,或者民间配资公司、典当行等非金融机构与个人之间的股票融资交易,基本采此种模式。

2.以第三方账户为交易载体,该第三方拥有强制平仓权。此种模式通常发生在借助结构化证券投资信托、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等方式进行股票融资的场合。证券账户以特定信托计划或信托产品的名义开立,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对该账户进行监督,并拥有为一般委托人的利益进行强制平仓的权利。配资方作为信托的一般委托人,提供优先级资金并要求固定回报;融资方作为信托的次级委托人承担信托投资损失及全部剩余收益,同时作为信托的投资顾问拥有下单权。

三、场外配资的法律风险

(一)民事风险——场外配资合同可能归于无效

1.场外配资合同无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认定合同无效。但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规定的除外。”

2019年修订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证券公司为客户买卖证券提供融资融券服务,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并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2019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在第一百二十条则进一步规定:“除证券公司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证券承销、证券保荐、证券经纪和证券融资融券业务。”

九民会纪要第86条规定:“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除依法取得融资融券资格的证券公司与客户开展的融资融券业务外,对其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与用资人的场外配资合同,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证券法》第142条、合同法司法解释(一)第10条的规定,认定为无效。”

2. 场外配资合同无效的责任承担

根据九民会纪要第87条之规定,场外配资合同被确认无效后,责任承担方式如下:

a.配资方依场外配资合同的约定,请求用资人向其支付约定的利息和费用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b.配资方依场外配资合同的约定,请求分享用资人因使用配资所产生的收益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c.用资人以其因使用配资导致投资损失为由请求配资方予以赔偿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d.用资人能够证明因配资方采取更改密码等方式控制账户使得用资人无法及时平仓止损,并据此请求配资方赔偿其因此遭受的损失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e.用资人能够证明配资合同是因配资方招揽、劝诱而订立,请求配资方赔偿其全部或者部分损失的,人民法院应当综合考虑配资方招揽、劝诱行为的方式、对用资人的实际影响、用资人自身的投资经历、风险判断和承受能力等因素,判决配资方承担与其过错相适应的赔偿责任。

3.相关案例

山东省五莲县人民法院(2019)鲁1121民初3012号民事判决书中,法院认为“赵天宇、王斌双方签订合作协议,约定合作进行证券投资,王斌将资金出借给赵天宇,赵天宇进行股票操作,王斌赚取利息,该协议实际为场外配资合同。……本案赵天宇、王斌均不具有证券公司资格,其签订的场外配资合同为无效合同。场外配资合同被确认无效后,配资方依场外配资合同的约定,请求用资人向其支付约定利息和费用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用资人以其因使用配资导致投资损失为由请求配资方予以赔偿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本案中,王斌出资1000万元,赵天宇向王斌转账150万元,均应视为股票投资款。平仓后资管账户资金数额1075.997987万元,王斌作为配资方不能因场外配资合同获取利息和费用,用资人也不能因使用配资导致投资损失要求配资方赔偿,因此王斌应将剩余的75.997987万元返还赵天宇,对剩余损失赵天宇应自行承担。赵天宇支出的律师费3万元要求王斌支付,于法无据,不予支持。综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一百四十二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十条规定,判决:一、王斌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返还赵天宇投资款75.997987万元;二、驳回赵天宇的其他诉讼请求。”

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9)浙01民终2274号民事 判决书中,二审法院认为,“股票融资服务属于国家特许经营的金融业务,应当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陈晓与刘妙燕签订的《借款协议(股票)》为场外股票融资合同,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的规定,属无效合同。无效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无须解除,本院对陈晓变更后的第一项诉讼请求即解除合同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合同无效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双方订立《借款协议(股票)》后,并未实际进行股票交易,刘妙燕应返还陈晓支付的保证金和预付的利息,并赔偿资金占用损失。原审法院判决刘妙燕按照年利率4.75%向陈晓赔偿损失,并无不当。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刘妙燕并未将股票融资款项提供给陈晓占有使用,故陈晓无需向刘妙燕承担资金占用损失。”

(二)行政风险——配资方和用资人均可能受到行政处罚

1.配资方可能被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

2019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违反本法第一百一十八条、第一百二十条第一款、第四款的规定,擅自设立证券公司、非法经营证券业务或者未经批准以证券公司名义开展证券业务活动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一百万元的,处以一百万元以上一千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二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对擅自设立的证券公司,由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予以取缔。”

2.用资人可能受到责令改正、警告或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场外配资中,用资人往往会借用配资人自有的证券账户或配资人提供的第三方证券账户,进行证券买卖。

2019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五十八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规定,出借自己的证券账户或者借用他人的证券账户从事证券交易。”

该法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违反本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出借自己的证券账户或者借用他人的证券账户从事证券交易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刑事风险——配资方可能涉嫌非法经营或诈骗

2019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配资方可能涉嫌非法经营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三)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的,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

场外配资,极有可能被认定为系“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业务”,进而涉嫌非法经营罪。

2.配资方可能涉嫌诈骗罪,用资人有被骗的风险

实践中,场外配资还存在“虚拟盘”的情形。即配资方提供的账户,根本没有券商接口;投资者下单根本没有报入场内,即没有真正买入股票或者期货,只是在配资平台提供的账户上显示持仓。有的配资方会恶意与用资人对赌,导致用资人被强制平仓产生损失;更有甚者,有的配资方会在收取用资人缴纳的保证金(入金)后,卷款潜逃或挥霍一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根据前述法律规定及相关法学理论,诈骗罪的逻辑结构是:行为人基于非法占有目的——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被害人陷入认识错误——被害人被骗“自愿”将财物交付给行为人或行为人指定的第三方——被害人受损。

前述通过“虚拟盘”场外配资的情形,完全符合诈骗罪的逻辑结构,因而极可能涉嫌诈骗罪;相应地,用资人也存在被诈骗的风险。

3.相关案例

(1)场外配资方涉嫌非法经营罪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2019)豫0105刑初1633号刑事 判决书中,法院认定的事实为:“2015年8月份,被告人缪克淮注册成立温州同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非法进行股票、期货配货的业务,后其与被告人赵硕成立的平顶山市金支点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经营此项业务。

2014年4月份至今,被告人赵硕、左文垄、郭慧晖在平顶山市开办平顶山市金支点科技有限公司,雇佣被告人代晓琪为该公司财务风控人员,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组织业务员通过微信、QQ、发名片等方式拉来需要做股票、期货配资的客户,非法进行经营、期货交易。

2017年9月,被告人刘浩在郑州开办河南硕瑞软件科技有限公司,雇佣被告人支怡泊为公司业务主管。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在郑州市金水区未来路未来花园C座304房间以河南硕瑞科技有限公司的名义,组织数名业务员通过微信、QQ、发小名片等方式拉来需要做股票、期货配资的被害人刘某1、王某、高某1、韩某、桑某等十人,后将客户资金全部由平顶山市金支点科技有限公司转给温州吉择电子商贸公司非法经营、期货交易的业务。

经审计,被害人入金总计1433225元;被害人提某者收到退款总计661508元;配资后数额为12937350元。”

法院认为:“被告人缪克淮、赵硕、左文垄、代晓琪、郭慧晖、刘浩、支怡泊违反国家规定,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物品,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非法经营罪。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缪克淮、赵硕、左文垄、代晓琪、郭慧晖、刘浩、支怡泊犯非法经营罪成立,依法予以支持。”

(2)场外配资方涉嫌诈骗罪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法院(2019)苏0206刑初19号刑事判 决书中,法院认定的事实为:“2017年11月份至2018年9月份间,被告人来俊丽为获取经济利益,成立谷城金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购买软件搭建虚拟期货交易平台,接入资金通道,以杨某的名义开设资金托管账户,该账户实际由被告人来俊丽控制使用。被告人来俊丽让被告人来圣棋(被告人来俊丽的弟弟)担任业务主管,负责业务,监督业务员工作;让被告人凃加慧担任后勤主管,负责考核员工上下班及采购公司用品;招聘了被告人刘冬、韩思遥、余辉、饶虎虎等人作为业务组长分组负责业务。被告人来俊丽准备了话术单,给员工培训具体工作内容和流程,以及恒指等业务上的话术,并给业务员发放若干手机、微信号、QQ号用于业务员与客户联系,让业务员冒充“中金公司”投资顾问,通过上述微信、QQ骗取他人信任,以帮助炒恒指期货为由,通过虚假出资、配资加杠杆、高频交易、吃客损等方式,诱导被害人胡某等人入金1928396元,骗取被害人胡某等人1778647元。”

法院认为:“被告人来俊丽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建立虚拟期货交易平台,以做恒指期货为名,骗取被害人钱财,其他被告人明知公司没有经营期货的相关资质,仍按照被告人来俊丽的要求,冒充“中金公司”的投资顾问,通过发送假的盈利截图,骗取被害人信任,诱使被害人入金,并明知公司的所谓配资系被告人来俊丽等人通过后台修改数据操作而非真实配资,仍谎称帮助被害人配资,并跟客户声称交易下单后资金流入国际期货市场;被害人系在受蒙蔽欺骗的情况下,误以为进入实盘操作,才选择入金,在虚拟平台上操作显然违背被害人从事期货交易的本意;被告人通过让被害人反向操作、高频操作、配资加杠杆等方式达到非法占有被害人钱财的目的,故各被告人的欺骗行为与被害人损失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本案中,被害人的资金通过被告人来俊丽搭建的虚拟期货交易平台接入的资金通道,直接进入被告人来俊丽设立的私人账户中,受其个人控制,客观上非法占有了被害人的钱财。综上,各被告人的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四、场外配资的其他风险

抛开法律风险不谈,场外配资行为本身,通常就伴随着高额风险:

一方面,场外配资本质是一种借贷行为,基本都需要承担配资平台的高额利息;很多配资方还有隐藏的其他费用,包括隔夜费、递延费等,年化利率甚至能达到100%,非常吓人。

另一方面,场外配资的杠杆动辄1:4,有的甚至高达1:12,高杠杆之下,行情小小的波动就可能触发强制平仓,导致用资人的本金全军覆没,血本无归。

五、结语

股市有风险,配资需谨慎。场外配资风险高,请尽可能远离场外配资,切忌侥幸参与,以免遭受财产损失。如因参与场外配资被骗,请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宜春警方披露一起非法经营国际期货案

一个具备独特功能的“期货交易App”平台,由操控者导入国际期货行情数据后,吸引投资者通过平台炒国际期货,而投资者多数处于亏损状态,投入的资金则进入了不法分子的口袋。1月5日,宜春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向新法治报记者独家披露了一起利用国际期货行情数据非法经营国际期货案。

在办理这起特殊的非法经营案中,该支队对所有非法代理商进行全链条打击,捣毁了一个非法经营期货平台的跨省犯罪团伙。据统计,该团伙累计非法招揽1200余名客户投入资金开展国际期货交易,非法经营额达2亿余元。

炒“期货”亏损1000万余元

2022年2月,陈小球(化名)来到宜春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报案,称他使用的一款App存在巨大风险隐患。

“陈小球报案时称,经朋友小赢(化名)介绍,他下载了一款名为‘盈某某’的期货App。小赢向陈小球推荐时说,该平台与正规期货平台的行情指数完全一致,通过该平台进行国际期货交易,只需要2000余元保证金以及100余元手续费就可以交易一手。”宜春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民警郭袁斌告诉记者,通过正规期货平台交易一手需要2万余元的保证金、手续费,“盈某某”App平台大大降低了保证金的投入,投资者很容易被诱导下载并使用。

据了解,在小赢介绍“盈某某”App后,陈小球对比了正规期货平台的行情指数,发现确实如小赢所说,两个平台的行情指数完全一致。随后,陈小球便在“盈某某”App上进行国际期货交易。然而,在短短1年时间内,陈小球亏损了1000万余元。这时,陈小球才意识到,该平台极有可能涉嫌非法经营,遂报警。

宜春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接到报警后,立即成立专案组开展侦查工作,很快捣毁了一个以贾某为首的非法经营团伙。

开设虚假期货平台牟利

专案组对“盈某某”App平台进行深入调查发现,该平台是由个人研发的。经查,2019年起,犯罪嫌疑人贾某等人在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专门找游某研发了具备国际期货交易、分仓管理账户、清算提取等功能的“盈某某”期货交易App。依托该App,贾某等人在全国不断发展下游代理商和客户,引导客户注册会员,绑定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号等进行出金、入金,并将客户资金放大15倍至20倍,在该平台设立强行平仓线。

“简单来说,设立强行平仓线是指在特定的投资交易中,为了控制风险而设定的一个阈值。当投资资产的价值下降到触及这个阈值时,交易平台会采取强制平仓的措施,以避免更大损失。”郭袁斌介绍,在该平台中,背后操控者将客户资金放大,其实就是拉高杠杆。

据介绍,该平台导入国际期货行情数据,以进行美原油、美黄金等外国期货交易。客户只要在“盈某某”App交易一手,贾某等人便可抽取60元的交易手续费。

“例如一个客户交易一手138元的期货,除去平台抽取的60元,剩下的便是介绍该客户的上线所得。”郭袁斌告诉记者,贾某等人不断发展代理商,而代理商引导客户通过该App交易,赚取佣金。

非法经营额达2亿余元

“贾某等人使用的这款App接入了国际行情数据,实时模拟国际期货市场,而客户投入的实际资金并未进入境外期货市场。贾某等人与客户形成对敲模式,赚取客户亏损的资金以及手续费。”郭袁斌介绍,贾某等人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期货业务,涉嫌非法经营罪。

为了捣毁这一非法期货交易平台,专案组决定从该平台交易数据入手,深挖背后隐藏的犯罪嫌疑人。通过对该平台后台数据和涉案资金流向进行研判,专案组梳理出来自全国多地的非法经营代理商50余名。据统计,截至案发,该团伙累计非法招揽1200余名客户投入资金开展国际期货交易,非法经营额达2亿余元,非法获利2000余万元。

2023年4月,专案组在河北唐山将贾某抓获。同年9月,宜春公安经侦部门提请公安部经侦局发起云端数据协同,针对涉及全国12个省市的50余名非法代理商开展打击行动。截至目前,已有40余名非法代理商因涉嫌非法经营罪被公安部门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2024年9月,贾某因犯非法经营罪被宜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650万元。

“此类非法经营境外期货犯罪严重危害境内投资人财产安全,扰乱了期货管理秩序,而且易产生叠加危害。”郭袁斌介绍,不法分子利用私自开发的交易平台逃避我国行政部门监管,未经批准擅自经营期货交易业务,严重破坏境内期货市场管理秩序。

警方提醒,社会公众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远离非法境外期货投资活动,在开展期货交易前要擦亮双眼,应了解、查询其是否为合法经营机构,辨明业务资质情况。合法经营机构在开展宣传推介时会按要求提示风险,不会承诺最低收益。

【典型案例】洪某源、张某发、彭某明等61人利用期货交易平台诈骗案

【编者按】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7起检察机关依法追诉诈骗犯罪典型案例。其中洪某源、张某发、彭某明等61人利用期货交易平台诈骗案,系利用期货交易平台实施的新型诈骗犯罪,现转发该典型案例,供投资者学习,提高防范意识,远离虚假期货投资交易平台,谨防上当受骗。

2017年9月起,被告人洪某源、黄某龙、吴某嘉等平台方分别搭建BNP、RBS、Kentcarlyle、TRADEMAX等虚假期货投资交易平台,嫁接于MetaTrader4交易软件,设A、B两个交易通道。A通道连接真实期货交易市场,B通道为封闭的交易通道,平台方可根据代理商要求修改后台数据,投资人的“入金”钱款进入平台方或代理商控制的公司、个人银行账户。被告人张某发、彭某明等平台代理商从洪某源等人处购买上述平台,招募业务员,发展下级平台代理商,要求业务员以微信虚拟定位、虚构“白富美”身份、发送虚假盈利截图等方式,诱使客户在平台投资。并使用B通道交易,通过设置高杠杆规则、诱导高频交易等方式使客户亏损,骗取客户交易损失及手续费。从2017年8月至2018年5月案发,张某发等人利用BNP、RBS、TRADEMAX平台骗取37名被害人共计1047.1万余元,被告人彭某明等人利用Kentcarlyle平台骗取64名被害人共计295.4万余元。

2018年11月22日,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检察院根据不同平台和代理商层级,以诈骗罪分7案对洪某源等61名被告人提起公诉。2019年8月23日至9月6日,松江区人民法院对7起案件一审判决,全部采纳指控意见,以诈骗罪对被告人洪某源等11名平台方和代理商负责人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至十年不等,并处剥夺政治权利和相应罚金;对被告人刘某豪等42名业务员判处有期徒刑七年至一年四个月不等,并处罚金;对被告人王某萍等8名参与时间相对较短、涉案金额较小的业务员判处一年至八个月不等有期徒刑,适用缓刑,并处罚金。部分被告人提出上诉,二审维持原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