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监管政策

外汇保证金

外汇保证金是金融衍生工具之一。它是以其一定比例的资金在外汇市场以各种货币为买卖对象,对汇率波动的方向,进行扩大百倍以至数百倍的增值交易的金融衍生品,外汇保证金也称杠杆式外汇。保证金外汇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

外汇保证金的优点和优势:1.采取保证金方式进行交易,充分利用杠杆原理做到以小博大。2.外汇保证金交易可以双向操作十分灵活。投资者既可以看涨也可以看跌,这样货币的汇率在一天之内会有一定的起伏,基于双向操作的原理,投资者不但可以在低价买入,高价卖出中获利;也可以在高价先卖出,然后在低价买入而获利。 这两个特点和期货交易非常相似。

根据意见信的内容,很多外汇保证金投资者制定了长期的外汇保证金投资计划,终止交易意味着交易计划被打乱,迫使部分外汇保证金投资者到境外保证金公司开户。

近期,多家财经网站对外汇投资者真实状况展开联合调查。截至昨日21:40,外汇通网站共收到2775份答卷,96%的外汇投资者表示了解外汇保证金交易;95.42%的投资者表示会采用保证金的形式进行外汇交易,2.09%的投资者表示不会采用保证金形式进行外汇交易;63.99%的投资者有超过半年的外汇保证金交易经验;69.41%的投资者愿意选择到境外保证金公司开户,28%的投资者选择不会。

中国银监会本次叫停外汇保证金业务却是非常正确的。我们知道,自从两年前民生银行(6.09,0.09,1.50%)等国内金融机构相继开展外汇保证金业务以来,国家监管部门从来没有对该项业务发放过“通行证”,更没有监管范例。什么是外汇保证金业务最大的政策性风险?那就是外汇保证金业务一直都没有被正名,随时有可能关闭——比如现在的清仓。而且,由于没有统一规范,于是造成各家金融机构各行其是,每个机构的操作平台都有一套独立报价系统,佣金及交易费用也各不相同,甚至在关键时间不报价、“滑点”,使投资者蒙受“不白之冤”。

银监会相关人士表示,近来,随着银行提供外汇保证金业务的范围越来越广,杠杆倍数越来越高,大都在10到20倍以上,有的甚至达到30倍-50倍,远远超过国际上银行普遍可接受的杠杆倍数,也超出了银行自身的风险管控能力;且银行并不能有效地识别和选择恰当的客户,未能充分评估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该产品的客户适合度;盲目放大杠杆倍数,降低客户准入门槛,进行不正当竞争。经初步了解,虽然银行因开办此项业务均能盈利,但目前投资者从事外汇保证金交易业务亏损的比例很高,当前80%甚至90%的投资者都处于亏损状态。这种参与者高损失、低盈利的概率状况已近似于“赌博”。

特点:

一、外汇保证金交易的市场是无形的和不固定的。所有交易都在投资者与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之间进行,没有类似证券交易所这样的专门机构;

二、外汇保证金交易不像期货一样涉及交割日、交割月的概念,它没有到期日。交易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无限期持有头寸,但需请算隔夜息差;外汇保证金交易业务,是可按一定的杠杆倍数将保证金金额放大,使实际交易金额超出保证金金额的外汇交易业务,外汇保证金既可以做空也可以做多。

二十年灰色生存 外汇保证金交易期待阳光

早在二十多年前,外汇保证金交易就进入中国境内,但它并没有得到监管部门的正名;到现在,这种交易形式在境内依然不被承认。但随着地下炒汇公司和境外外汇保证金交易平台大肆招揽客户,通过网上交易的渠道,中国境内炒汇群体规模已不容小觑。

投入1万美元,如果杠杆放大50倍,就能做实际相当于50万美元的外汇交易,方向做对了,价格如果变动2%,投资者就能收获1万美元,收益率为 100%,但是如果做错了方向,损失同样被放大50倍,1万美元将全部输掉。杠杆倍数再放大,相关联的各项也被同样放大。这样的资金使用效率引起了很多高风险偏好者入场——这就是外汇保证金交易,投资者原本总以为那个输掉的人不是自己,自己是可以赢更多的。

外汇保证金交易(也叫“外汇按金交易”),就是投资者以获取外汇交易盈利为目的,实际投资一定数量资金,作为交易保证金后,便可按一定的杠杆倍数将保证金金额进行放大,从而使实际进行的外汇交易的总金额超出投资者实际投资的交易保证金金额。

国内一家权威外汇机构的部门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中国境内一直对外汇保证金交易没有放开,但是市场又有这方面的需求,所以很多人转向一些境外的外汇保证金交易平台。但是,这些交易平台真假难辨,有的就是个皮包公司,除了外汇保证金本身这种交易的高风险外,很多黑交易平台致使投资者上当受骗的情况相当普遍,这样的事情在二十年间发生得太多太多。

多次叫停的历史

外汇保证金交易在境内屡禁不止。

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外汇保证金交易进入中国。由于这种交易的高杠杆风险致使投资者巨亏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在1994年8月,央行、国家外管局、证监会、公安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出《关于严厉查处非法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的通知》,禁止从事外汇保证金交易。这是可以查到的在中国境内第一次有关监管部门叫停该种交易。

在1997年证监会再次发出《关于坚决查处非法境外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的通知》,表示要严厉查处非法从事境外外汇按金交易。

最近的一次叫停是在2008年6月12日,中国银监会下发了《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办外汇保证金交易有关问题的通知》,叫停国内银行已开展的外汇保证金交易。当时开出这种交易的银行有交通银行、民生银行、中国银行等。直到现在,在交通银行的网站上,滚动播放的最新公告一栏,依然有该行在 2008年10月发布的有关停止该行外汇保证金交易品种“满金宝”的公告。

虽然二十年间监管部门多次叫停这种交易,但是这种交易形式却一直有生存空间。

“外汇保证金交易是零和游戏,你和对手盘进行买卖,赢亏各有一个人。而在交易当中,真正能赢钱的人也就是20%到10%,80%以上的人群是亏损的。这是规律,赢家是少数。”在一家银行工作的外汇资深人士对记者说。在2008年银监会叫停银行从事这项业务时就称,虽然银行因开办此项业务均能盈利,但目前投资者从事外汇保证金交易业务亏损的比例很高,当前80%甚至90%的投资者都处于亏损状态。这种参与者高损失、低盈利的概率状况已近似于“赌博”。

境内外汇交易现状

虽然监管者在政策上从未允许开办外汇保证金交易,但是外汇保证金交易却并没有因为叫停而销声匿迹。没有准入制度,也没有相关的管理办法出台,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境外外汇保证金交易平台不忍放弃中国市场这块肥肉。

在百度上输入“外汇保证金交易”和“外汇保证金交易平台”,相关词条多达上百万条,而且排在前面的几乎都是目前活跃在外汇保证金交易市场的各大境外外汇保证金交易商,这些平台在一些大型的外汇网站上打出广告,来招揽境内客户。

当国内的银行被叫停从事外汇保证金交易后,很多人转到地下外汇交易平台和境外外汇交易公司,这两个平台是目前境内投资者的选择渠道。采访中记者发现,目前,中国境内一个由境外合法的外汇交易商、境内外汇代理商、外汇经纪人、外汇网站以及非法的地下外汇保证金交易平台等组成的“炒汇市场”蓬勃生长。

“如果真要是到一家正规的境外外汇保证金交易平台开户也算是幸运,这种情况下最大的风险就是投资本身的高杠杆风险,对任何投资者都是平等的;但如果到一家地下炒汇公司,这个公司不受任何监管,就是个无牌无照的黑公司,投资者所做的交易可能不是和对手交易盘做,而仅仅是被这家公司所操纵,最终结果可想而知。”招商银行高级金融分析师刘东亮对记者说。

有人说,在日本家庭主妇可以在家里进行炒汇,这指的是外汇保证金交易。那么在中国,当监管部门对外汇保证金交易下禁令的时候,合法的外汇交易都有哪些呢?根据上述文中提到的那位外汇机构部门负责人对记者的介绍来看,对于个人客户来说,更多的选择是和银行进行的实盘(即1:1倍的无杠杆)交易;而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则可实现人民币兑相关的外汇币种交易以及外汇兑外汇的交易,不过交易主体都是机构投资者,这个投资群体相对专业和成熟,交易目的明确,对交易后果能有所预见和承担,当然这些交易也不是杠杆交易。

一位境外外汇保证金交易商的代理人对记者表示,自从银监会叫停银行业的外汇保证金交易后,这几年一些银行在外汇保证金交易的技术准备方面已经有所改善,如果银监会允许,很多银行都能有条件开出这项交易。

记者采访当年曾推出外汇保证金交易的交通银行看到,这家银行当前还有“外汇宝”和“满金宝”这两种外汇交易品种。不过,虽然“满金宝”在设计上是杠杆操作,但是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的交易只是1:1倍的实盘交易,不再允许杠杆。曾经推出外汇保证金交易业务的中国银行目前的外汇交易有18种货币对,同时还有远期外汇价格交易,品种相对丰富。

期待在阳光下

二十年多年禁而不绝,必有其内在原因。采访中记者发现,许多外汇投资者期待着境内外汇保证金交易能够在监管下“阳光化”生存。

国际清算银行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4月份全世界一天在外汇市场的交易量就达到4万亿美元,这个市场的交易量变得越来越大,去年同比增长 20%。“就外汇市场本身而言,这是一个统一的市场,流动性非常好,相对而言比较公平,价格被操纵的情况非常少见,几乎没有人能够操纵价格。”作为业内人士,上述外汇机构部门负责人讲述了他对这个市场的看法。他说,一些境外机构正利用网络迅速占领境内市场,同时在这个市场上还有些不合法的公司也在生存着,由此引发许多让投资者血本无归的事件,但因为这种交易不受法律保护,亏损的投资者投诉无门。

“外汇保证金交易不是洪水猛兽,它只是一种高杠杆的交易模式,在国内做这种交易的群体基本都是做过期货期权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上海一家投资公司的负责人郭先生对记者说,如果中国境内能够对这个市场进行规范管理,让黑交易平台彻底离开这个市场,没有生存的空间,让正规的银行或交易平台来做,杠杆设置做出最高限制,应该就不会像目前这么混乱。

据了解,外汇保证金交易在国外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交易形式,也是合法的。它本身是高杠杆投资工具的一种,在2008年银监会叫停银行外汇保证金交易的时候,在答记者问环节,对于外汇保证金业务在中国未来的发展,银监会的原则是:“业务创新能够健康开展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业务创新的风险管理能力与风险控制能力,同时还必须能够正确评估我国市场的成熟程度、广大投资者对风险的理解能力与风险承受能力,以及在风险充分揭示的前提下,投资者对‘买者自负’理念的认同程度等。”

同时,对于要从事外汇保证金交易业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具备的条件提出了具体要求。银监会其实并没有把外汇保证金交易的口子完全关掉,银监会表示,“在暂停银行经办该项业务的同时,银监会将继续根据审慎监管的原则,会同外汇管理等部门,进一步研究对此业务的风险监管,在各方面条件成熟时,研究推出新的统一规范管理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