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欧佩克

“欧佩克+”拟12月起小幅增产

当地时间11月2日,石油输出国组织及其盟友(“欧佩克+”)召开线上会议,决定自12月起小幅提高原油产量,包括沙特阿拉伯在内的8个成员国将在12月每日增产原油13.7万桶,增幅与10月和11月一致。

“欧佩克+”还宣布,将在2026年第一季度暂停进一步增产,以应对市场波动和季节性需求变化。其在声明中表示,欧佩克+仍在有序推进此前设定的减产退出路径,同时对未来增产保持谨慎态度。暂停进一步增产的主要考虑是“季节性因素及市场平衡需要”,并重申其对全球经济前景及市场基本面的积极判断。

本轮决定出台之际,国际原油市场刚经历了一个高度波动的月份。受供应增加及宏观经济前景不确定等因素影响,油价在10月一度接近五年来的低点。而近期美国针对俄罗斯两家大型石油公司的新制裁一度推高油价。

制裁消息公布后,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短暂上涨约5美元,但投资者普遍预期俄罗斯原油出口将通过替代渠道重新分配,涨势未能持续。截至10月底,布伦特原油每桶报约65美元;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约61美元,年内累计跌幅约15%。

“‘欧佩克+’确实在‘眨眼’,但这是一次有计划的‘眨眼’。”能源咨询机构Rystad Energy地缘政治分析主管豪尔赫·莱昂(Jorge León)表示,“‘欧佩克+’意在通过暂缓增产维护价格稳定,强化成员国团结,并为评估制裁对俄罗斯供应链的影响留出空间。”

本次增产符合市场普遍预期。分析人士指出,俄罗斯在会议前已释放出不反对小幅增产的信号,显示其希望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维持政策协调,避免市场误读。

自2023年起,“欧佩克+”实施了一系列减产措施以稳定油价。首轮减产规模约为每日165万桶,随后部分成员国又自愿额外减产每日220万桶。后者已提前一年完全解除,而前者的退出正在循序推进。

业内人士指出,欧佩克的策略正逐步从“稳价优先”转向“稳价与份额兼顾”。一方面,欧佩克希望巩固价格底线;另一方面,也在寻求夺回因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巴西和圭亚那等新兴产油国崛起而流失的市场份额。同时,强化对部分超产成员的约束,保持整体纪律性。

但这一策略也引发了对供应过剩的担忧。国际能源署(IEA)在10月报告中预计,本季度全球原油供应将平均每日过剩约370万桶。摩根大通的分析亦给出相近估算,为每日约360万桶。

“欧佩克+”计划于11月30日再次召开部长级会议,届时包括沙特阿拉伯、俄罗斯、伊拉克、阿联酋、科威特、哈萨克斯坦、阿尔及利亚及阿曼在内的八个主要产油国将重新评估市场供需状况及2026年产量安排。

市场分析认为,随着北半球冬季取暖需求上升以及对俄制裁影响逐步显现,未来数月油价波动性仍将维持在高位。“欧佩克+”如何在“价格底线”与“市场份额”之间取得平衡,将直接影响2026年全球油市格局。

为降低库存 沙特减少对美国石油出口量

为降低美国原油库存量,加快供需平衡,沙特已三年来第二次大幅削减其运往美国的原油总量。

每周三公布的EIA库存数据,是各石油分析师和交易商的重要研究对象。因为尽管这些数据存在一定缺陷,但依然揭示了石油供需变化的最新情况,并影响着全球原油贸易决策和原油价格。

美国港口的原油进出口变化,会对美国原油库存水平产生重大影响。在今年5-6月,由于受疫情影响美国石油需求下降,再加上沙特自身石油产量增加,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出现有史以来的最快增长。

在3月20日-4月24日的五周内,库存量以每日210万桶的速度增加,并在6月第一个星期创下了历史新高。而现在,沙特显然已经决定,是时候采取行动减少美国几近爆满的原油库存了。

众所周知,石油库存过剩会拖累油价,而这种效应在美国最为明显。

这也是沙特将目光聚焦在美国身上的原因。早在三年前,沙特就采取过减少供应的类似做法。当时,由于美国首次页岩气热潮导致全球石油库存暴增,欧佩克成员和10个非欧佩克盟国(包括俄罗斯和墨西哥)一致同意从2017年初起每天减产166万桶,以降低石油库存——这就是欧佩克+诞生的故事。

然而,尽管欧佩克八年来首次减产,但由于减产执行率较低以及美国石油产量上升,全球石油库存仍在不断增加。

时至今日,熟悉的剧本再次上演,库存危机再次爆发,终于迫使沙特再次急剧减少对美国的石油出口量。5月和6月,沙特几乎每天都有满载原油的油轮抵达美国墨西哥湾和西海湾,有时甚至一天不止一艘。然而到7、8月,如下图所示,这一数字已减少到一周一至两艘。

5月份沙特驶向美国的油轮数量激增,将美国从沙特进口的原油数量短暂地接近六年新高,从而推动了石油库存的增长。但这种情况只是昙花一现,7月最后一周美国从沙特进口的石油总量仅为19万桶/日,是十年来第二低的单周水平。

原油策略师Julian Lee认为,这一数据在未来几周可能还会进一步下降。根据彭博油轮追踪数据,目前沙特仅有6艘运载900万桶原油的油轮将驶向美国港口。从波斯湾到美国任何主要石油港口需要大约六周时间,意味着这可能就是到9月中旬沙特运抵美国的全部石油。

而在那之后,情况也不太可能改变。在制定9月官方原油售价时,沙特大幅下调了面向欧洲客户的价格(该市场主要竞争对手为俄罗斯),并小幅下调了面向亚洲买家的价格。但沙特对美国的原油价格仍保持不变,与上月持平。

这样一来,沙特就能确保其面对美国市场的竞争对手时不至于毫无还手之力。毕竟美国石油需求的复苏已经停滞,对于沙特来说,减少供给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通过再一次减少对美国的石油出口,沙特希望能重现2017年下半年的成功。当时油价从6月中旬44.82美元的低点,上涨51%至年底的67.87美元。

毫无疑问,沙特和美国的领导人都希望油价能从当前水平上升,因为沙特的预算仍十分依赖于石油收入,而美国页岩行业急需更高的油价以支撑该行业的复苏。不过,Lee认为,除非疫情对石油需求的影响能有所缓解,否则沙特在2020年可能将面临更多挑战。

涨?跌? 国际油价趋势到底是什么?(国际观察)

经过5周连续上涨后,上周五原油期货从今年高位回落。油价涨跌与供需脱不开干系。而欧佩克等传统石油大国与页岩油产业蓬勃发展的美国之间的利益博弈则是重要推手。这场事关国际能源格局的争夺战究竟将如何演绎?

议论纷纷 观点迥异

在连续多个交易日上涨后,国际油价17日回落。不过,整体而言,在过去的一周,国际油价依然保持了上升态势。事实上,在过去5周的连续上涨中,国际油价涨幅已经达到25%,从3月18日的44美元上涨至4月17日的56美元,创下了自2014年6月以来的按周计算最长时间的上涨纪录,并使得油价重新回到了2015年1月的水平。

国际油价接下来的走势将如何?各方观点迥异。

4月14日,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了其最新的《2015年能源前景预期报告》。EIA判断,国际石油价格已经见底。EIA预计,2015年布伦特原油均价将为每桶56美元,2020年将涨至90美元每桶。而2015年纽约原油价格则会上涨至83美元每桶。EIA还预测,随着经济转向高速增长,2040年,国际油价将涨至240美元每桶。

惠誉原油和天然气研究主管亚历克斯·格里菲斯也认为,从基本面来看,80美元/桶的油价将是比较合理的。随着页岩油产量放缓,今年晚些时候原油价格将有相对比较快速的复苏。

不过,悲观的声音也不少。

英国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杜德利近日警告称,油价可能维持在低位数年时间,而且他对油价快速反弹没有信心。

花旗集团的欧洲能源研究部门负责人赛斯·克莱曼也向投资者发出警告称,不要把大量资金投入到石油基金中去,原因是油价上涨的走势不太可能持续下去。不过,他也指出原油市场会在今年找到一个“平衡点”。他预计,这个“平衡点”对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来说是在每桶60美元到70美元之间,对纽约原油期货来说则是在每桶55美元到65美元之间。

局势变幻 涨跌起伏

分析普遍认为,上一轮油价大跌的主要原因在于国际石油供需不平衡。美国页岩油产量大幅增加,而欧佩克等传统产油国为了保住市场份额坚决不减产,导致国际市场的石油供远大于求。

有分析就“剑”指美国,从2008年开始,石油开采商将美国的原油日产量从500万桶提高到去年12月份的930万桶。美国几乎占据了全球原油的全部增量,也导致了供应过剩的局面,拖累油价去年重挫50%。

此轮油价上涨的背后依然是供需层面的变化。国际能源署15日发布的报告指出,受益于全球经济向好,该机构将其对2015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量的预测上调9万桶至9360万桶。

与此同时,美国能源公司开始减产。EIA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周美国日均原油产量减少2万桶至938.4万桶。而且,尽管商业原油库存增加130万桶至4.837亿桶,较去年同期高8960万桶,但是增幅却低于预期。

此外,贝克休斯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3日当周,美国油田钻井数已经连续18周下降。贝克休斯表示,美国石油钻井机数量已经降至2010年最低水平,意味着产量峰值即将到来。

当然,地缘政治因素也推动了油价上涨。也门局势急剧升温,尤其是红海重要港口的亚丁港战火激烈,导致国际市场对中东地区的原油出口预期出现波动。

与此同时,美国最近一期非农数据低于市场预期,迫使美元指数自4月14日开始出现连续4个交易日回调,累计跌幅达2.03%。

利益博弈 争夺主导

国际油价的此轮波动被普遍解读为页岩油等新兴行业对传统产油业的挑战,也就意味着以美国为代表的页岩油大国与沙特等欧佩克传统产油大国在国际能源领域的一次对抗。

如今,美国页岩油的钻井数量已经开始减少,美国的原油产量也在降低。相比较而言,欧佩克国家仍然没有显现出原油产量下降的信号。事实上,上个月OPEC原油产量增加了81.18万桶/天,至3079万桶/天。单单沙特的产量就增加了65.88万桶/天。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在这场争夺战中,传统产油大国已经赢了。

据EIA数据显示,2014年OPEC成员国共获得了7300亿美元的石油出口收入,较2013年下滑了11%,创下2010年来最差表现。其中沙特收入占到了OPEC总收入的1/3。更糟糕的是,许多欧佩克成员正在艰难度日,比如委内瑞拉正在经历“滞涨”煎熬,尼日利亚向美国出口石油的数量正接近于零。欧佩克内部“减产”的声音也一直存在。

反观美国,情况似乎很乐观。尽管钻井平台数量大幅下降,但石油产量维持高企。而且,分析指出,如果油价反弹至60美元,油气公司将做出反应,重新开动钻探设备。

EIA预测2015年美国日均原油产量为1252万桶,这一产量将超过1970年所创下的历史最高纪录。而除了创下新的历史纪录外,原油日产量突破1000万桶也将意味着美国在石油日产量上将有可能超越沙特,和俄罗斯位列全球第一。EIA还预测,在2028年之前,美国将终结能源净进口时代。

在这场事关国际能源格局的争夺战中,究竟谁会胜出?6月5日欧佩克将召开今年的首次会议,而6月30日,全球石油储量第三、欧佩克第四大产油国伊朗的回归悬念也将揭晓。这场争夺战究竟将如何结局,国际油价又将如何跌宕起伏,犹未可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