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服务实体经济

五大期货公司掌门人发声!期货市场迎来发展新机遇

12月7日,第19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在深圳举行。

今年,中国期货行业迎来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举措,尤其是近期《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出台,为期货市场的未来发展明确了方向。

在期货经营机构高层论坛上,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中信期货董事长窦长宏、广发期货董事长罗满生、中粮期货总经理吴浩军、摩根大通期货董事长兼总经理潘凤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意见》出台的意义、对行业的深远影响以及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论坛由南华期货董事长罗旭峰主持。

政策红利释放,行业迎发展新契机

《意见》的发布被誉为期货行业的里程碑文件,其高规格、多部委联合署名的形式表明国家对期货市场的高度重视。嘉宾们一致认为,政策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期货公司的使命赋予了更高定位。

中粮期货总经理吴浩军认为,《意见》首次明确期货行业三十年的发展目标,分阶段提出夯实基础、激发潜力、全面提升的规划路径,为期货公司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国家战略提供了清晰指引。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而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则贯穿始终。

中信期货董事长窦长宏用四个关键词总结了《意见》的核心内容:“高度”“融合”“对外开放”“全过程监管”。期货市场不仅要优化自身功能,还需与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特别是在服务新发展格局、增强国家经济韧性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指出,《意见》提升了期货市场的功能定位,明确了“稳定企业经营、活跃商品流通、服务保供稳价”的目标。这些新要求不仅重塑了行业形象,也为期货公司未来三十年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服务实体经济,期货公司如何担起新使命

服务实体经济是期货市场的根本出发点,也是《意见》明确赋予期货公司的首要任务。嘉宾们结合各自公司的实践,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如何将服务实体经济落到实处。

吴浩军从实践出发,总结了服务实体经济的三大核心任务:一是确保实体企业平稳运行,二是促进商品高效流通,三是在国家保供稳价中发挥积极作用。“期货公司需要通过增强资本实力、提升专业能力、完善业务布局,以更高水平的服务能力回应行业使命。”

“期货公司的业务体系可以分为中介服务型、工具服务型和交易服务型三类,这些业务共同支撑了期货公司在价格发现、风险管理、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未来期货公司需要在风险控制和合规管理方面做到‘满分’,以确保行业长远健康发展。”马文胜说。

广发期货董事长罗满生提到,期货行业正在从服务传统产业向服务新兴产业拓展。通过为客户定制跨市场、跨期的风险管理方案,期货公司正逐步成为综合服务商,助力增强供应链韧性。以新能源行业为例,衍生品工具在助力企业稳定供应链、降低价格波动风险方面有着巨大潜力。

对外开放加速,国际化布局显现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期货市场的对外开放正成为重要议题。围绕如何实现更高水平的国际化,嘉宾们展开深入讨论。

罗满生回顾了广发期货作为国际业务先行者的经验。“公司早在2006年便通过CEPA框架布局香港市场,如今已在新加坡和伦敦设立机构。中国商品价格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为期货公司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良机。”

摩根大通期货董事长潘凤以外资视角分析了中国期货市场的吸引力。她指出,《意见》在QFII参与范围、金融期货开放等方面释放了明确信号,这为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市场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她还建议,未来中国市场应加大对国际投资者的推广力度,通过讲好中国期货故事,进一步提升全球吸引力。

此外,嘉宾们还探讨了国际化发展中的挑战。罗满生提到,国际业务不仅需要企业具备充足的资金实力和战略规划,还需高度重视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潘凤则补充道,国际化发展需要在法律法规、交易机制和跨境数据共享方面与国际接轨,为行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展望未来,窦长宏指出,尽管期货行业面临诸多挑战,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政策支持让他对行业未来充满信心,期货经营机构将在服务实体经济和推进国际化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随着政策细则的进一步落地,期货公司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迎来更大作为,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证监会期货监管司副司长王颖:期货市场发展质量再上新台阶 下一步重点做好丰富产品供给等五方面工作

8月20日,由郑州商品交易所、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主办,期货日报承办的2025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在郑州召开。中国证监会期货监管司副司长王颖出席会议并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国际经贸秩序深刻调整,不确定性成为全球经济关键词。历史证明,作为专业的市场化风险管理平台,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越多,期货市场独特作用愈发凸显。

今年以来,关税政策成为影响全球经贸秩序的关键因素,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剧烈。为助力实体经济稳健运行、更好应对外部风险挑战,期货市场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成效显著,市场发展质量再上新台阶。

一是期货市场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一方面,品种工具体系日益丰富。去年年底以来,国内期货市场新上市多晶硅、铸造铝合金、纯苯、丙烯等重要品种。截至目前,已上市商品期货和期权品种131个,可服务和辐射的国民经济领域更加广阔。另一方面,产业客户参与度持续提升。2024年全市场产业客户日均成交量同比增长12.2%,48个主要品种产业客户持仓量折合现货市场规模超2亿吨;参与套期保值的上市公司数量连续11年保持增长。

二是期货价格影响力持续提升。国内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套期保值、期现套利、含权贸易等多种形式被广泛采用,期货价格深度嵌入现货企业经营管理各环节;同时,一些品种日益成为国际贸易定价参考。期货市场对外开放路径不断丰富,豆油、橡胶等品种期货结算价授权业务接续“走出去”,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期货期权品种数量扩容至91个。

三是期货市场日益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一方面持续助力乡村振兴。“商储无忧”助力保障粮食安全,“保险+期货”助力农户稳收增收,创新探索了多种“保险+期货”与其他业态协同融合的助农新模式。另一方面深入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已上市的商品期货和期权中有84个工业品,占比64%,在当前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的市场环境下,为制造业相关市场主体稳定经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提供坚实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王颖认为,期货市场需要更加凝心聚力,坚守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的宗旨,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在推进强国建设中展现更大担当,作出更大贡献。下一步,中国证监会将围绕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做好以下几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持续丰富产品供给。推动液化天然气等重要能源品种上市,进一步完善商品指数体系,不断扩大期货及衍生工具覆盖面,更好满足市场风险管理需求。

二是坚定推进期货市场高水平开放。加快落实2025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一揽子重点举措,稳步增加特定品种以及合格境外投资者可参与交易的境内期货期权品种范围,着力增强境外客户参与我国期货市场的便利度。

三是不断深化市场服务。持续完善产业服务模式,引导龙头企业更好直接利用期货市场稳定生产经营,支持中小企业通过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产业服务商开展风险管理,持续改善企业开展套期保值的制度环境。

四是提升行业机构专业能力。结合当前外部环境特点,针对实体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切实困难,加大业务和产品创新力度,打造更加多元适配的风险管理工具体系,面向不同阶段、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产业企业提供个性化、精细化服务。

五是强化研究驱动发展。以中国资本市场学会成立为契机,充分汇聚各方研究合力,进一步提升期货市场研究能力,面向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需要,以及期货市场创新发展的前沿领域开展深入研究,为推动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研究驱动力。

王颖表示,本次论坛以“赋能实体经济助力强国建设”为主题,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强国建设的决策部署,以及当前期货市场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主线高度契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