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改革开放

国家外汇管理局:加力推进外汇领域开放

在国新办1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李斌表示,2025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将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构建“更加便利、更加开放、更加安全”的外汇管理体制机制,在复杂环境下坚持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中防控好金融风险,更好支持稳外贸、稳外资,助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第一,出台更多外汇便利化政策。继续推广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重点是向之前受惠面比较小的地区和中小银行推广,从而让更多优质中小企业享受到减少单证、简化流程的便利。结合电商平台、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这些贸易新业态的特点,更好支持出口货款回流,简化物流、仓储、退货等外汇支付手续,提升外汇资金结算的便利化水平。

第二,推进外商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改革。目前,我国跨境直接投资已实现基本可兑换。国家外汇管理局正在研究取消外商直接投资前期费用登记、境内再投资登记,进一步提升外商直接投资资金汇兑便利,为外资企业在华展业兴业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第三,加力推进外汇领域开放。将优化对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的资金管理,简化境外上市外汇登记。适时上调科技型企业便利化融资额度,帮助科创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持续完善跨国公司资金池政策,便利跨国公司在境内外成员企业之间调配、管理资金,提高跨境资金运用效率,从而大幅节省企业财务成本。

第四,着力提升开放条件下的监管能力和风险防控水平。一方面,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体系,将和人民银行一起,加强外汇市场的逆周期调节和预期管理,坚决对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维护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另一方面,构建更加完备有效的外汇监管体系,保持对外汇违法违规活动的高压打击,维护外汇市场健康秩序。(记者 刘昊)

有韧性有活力 外汇市场平稳运行(权威发布)

国务院新闻办7月2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情况。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斌表示,今年以来,外汇市场平稳运行,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活力,表现好于市场预期。

上半年,我国涉外收支规模稳步增加,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跨境收入和支出合计7.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0.4%,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人民币在跨境收支中的比重达53%。跨境资金延续净流入,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跨境资金净流入1273亿美元,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净流入态势。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银行结售汇逆差253亿美元,1月结售汇为逆差,2—4月趋向基本平衡,5、6月转为顺差,企业、个人等主体的交易行为总体理性有序。同时,上半年外汇市场运行还体现出交易活跃、储备规模稳定等特点。

国家外汇管理局持续推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在扩大贸易便利化政策覆盖面、推进跨境投资和融资便利化、稳步拓展外汇展业改革成效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推进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和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将专精特新等中小企业纳入便利化政策范畴,上半年全国办理相关便利化业务7000多亿美元,同比增长11%。新增6家银行启动外汇展业改革,参与改革的银行达22家,参与银行共评定出一类客户2万多家,比去年末增加23%。对评定出的一类客户,这些银行无需逐笔审核单证,凭指令即可为其办理跨境收支业务,今年以来,办理该业务超2000亿美元。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人民币资产更具吸引力。“今年以来,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总体较为稳定。”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贾宁介绍,外资投资人民币债券规模上升,外资持有境内人民币债券存量超过6000亿美元,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外资投资境内股票总体向好,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目前境外投资者持有境内债券股票的市值占比约为3%—4%,受多重积极因素支撑,预计外资仍会逐步增配人民币资产。”贾宁说。

2022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在上海等4地自贸试验区的部分片区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之后又将部分试点政策扩大至北京、江苏等省份,近期一批创新政策将推广至更多自贸试验区。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司长肖胜介绍,一方面,进一步扩大跨境贸易便利化政策试点,包括支持银行优化新型国际贸易结算、扩大贸易收支轧差净额结算范围、便利经常项目外汇资金收付等5项政策,优化业务审核方式,减少单证要求,简化办理流程,支持企业更加便捷地开展跨境贸易。另一方面,进一步推进跨境投资和融资高水平开放,包括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外汇管理试点、外债登记由银行直接办理、融资租赁母子公司共享外债额度等5项政策,进一步丰富跨境投融资渠道,提高投融资效率。

下半年外汇市场走势如何?

李斌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外汇市场韧性不断增强3个有利因素将支持我国外汇市场继续保持平稳运行,人民币汇率有条件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23日 02 版)

加强外汇管理,发行外汇兑换券(1979年-1989年)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后,在外汇管理上遇到了不少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随着来华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同胞的日益增多,带入的外币大量增加,产生了如何管理的问题;一些沿海城市外币流通,造成混乱;一些专为外宾、华侨开设的商店,供应市场较为紧缺的商品,不少国内居民也去这些商店购买商品,致使市场供应紧缺的商品被套购牟利,影响了市场物价。

为了加强外汇管理,禁止外币流通,维护社会主义的金融秩序,同时根据改革开放的形势,参考外国的某些做法,国务院决定授权中国银行从1980年4月1日起发行外汇兑换券。

外汇券是一种含有外汇价值的人民币票券,不是一种货币,只能在指定的范围内于人民币等值使用,外汇券只是一种支付凭证。中国银行于1980年3月制定《中国银行外汇兑换券管理办法》。其主要内容有:外汇兑换券的面额分为100元、50元、10元、5元、1元、5角和1角七种,与人民币等值。短期入境的外国人员在指定范围内购买物品必须使用外汇券。外国人员在指定的外币代兑点兑换外汇券时,中国银行向顾客出具“兑换证明”;凭“兑换证明”,6个月内可以将持有的外汇券向中国银行办理转存人民币特种存款、外币存款等业务。

中国银行外汇券发行历史_外汇兑换券管理办法_中国银行外汇兑换

中国银行外汇兑换_中国银行外汇券发行历史_外汇兑换券管理办法

中国银行发行的外汇兑换券(1979年版)

中国银行外汇兑换_中国银行外汇券发行历史_外汇兑换券管理办法

中国银行外汇兑换_外汇兑换券管理办法_中国银行外汇券发行历史

中国银行发行的外汇兑换券(1988年版)

发行外汇券适应了改革开放的需要,从1980年到1989年外汇券发行量累计310亿元,在市场上流通的约有41亿元。外汇券方便了外国旅客,有助于增加非贸易外汇收入,便于计算外汇留成,有力的防止了逃套汇行为,打击了外汇黑市活动,总体来看收到了发行外汇券的预期效果。

但是也有少数地区因为缺乏经验,疏于管理,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广东、深圳、珠海等地的某些商店出售同一种商品,以港币、外汇券、人民币进行三种标价,外汇券和人民币不等值,出现了人民币被排挤的现象;外汇券的使用对象和使用范围未按规定办理,任意扩大,出现了外汇券黑市和逃汇、套汇现象。针对这种现象,相关部门组成专门小组,深入各地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历时两个月,发现了相关问题后,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加强外汇兑换券管理工作的报告》。后来经过采取一系列严密、严厉的管理措施后,外汇券的管理工作得到了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