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人民币汇率

重磅利好!人民币强势回归,汇率创11个月新高

人民币汇率强势表现_人民币升值周期分析_出口 结汇

2025年10月,人民币汇率迎来强势表现。

10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0968,较前一交易日调升27个基点,收复7.10关口,创2024年11月以来新高。年内,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累计上涨超900点,在岸、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幅度双双突破2%。这轮升值由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引发市场对人民币是否开启长期升值周期的热议。

此次人民币汇率走强有突破意义。10月15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单日调升26基点报7.0995,自2024年10月下旬以来首次升值至7.10关口上方。同时,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升值,在7.12-7.13区间波动。

内外因素共同助推

本轮人民币汇率的强势表现得益于内外因素的协同支撑。

从外部环境来看,美国经济衰退风险显著加剧,劳动力市场表现持续低迷,促使美联储重新启动降息周期。9月18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至4%至4.25%,这是美联储2025年的首次降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在鲍威尔发表讲话后,市场对于美联储10月降息25个基点的预期概率近乎100%。受此影响,美元指数承压下行。截至10月15日17时45分,美元指数报98.8482,日内跌幅为0.21%,年内整体贬值幅度接近9%,这为非美货币的升值创造了有利空间。

从内部因素来看,国内经济呈现出温和复苏的态势。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0%,这是近19个月以来涨幅首次回升至1%。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解读称,除了受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走低的影响之外,我国各项宏观政策的效果持续显现,部分行业的价格出现了积极变化。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9月份,得益于消费潜力的释放、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市场竞争秩序的持续优化,物价延续了修复态势。这些积极变化为人民币汇率提供了基本面的支撑。

人民币汇率强势表现_人民币升值周期分析_出口 结汇

此外,A股市场呈现出强劲态势,吸引国际资金再度回流中国资产。财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指出,自今年以来,中国A股的强劲表现吸引了全球资本涌入,外资增配中国股票等资产直接提升了对人民币的需求。并且,中国出口展现出超出预期的韧性,贸易顺差为汇率提供了基本面支撑。同时,市场对国内经济的悲观预期得以修正,政策环境渐趋稳定,增强了人民币资产的长期吸引力。

长期升值周期开启?

随着人民币贬值压力有所缓解并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升值态势,市场开始热烈讨论人民币是否已经开启长期升值周期。兴业研究外汇商品部首席研究员郭嘉沂在《人民币汇率:不一样的升值周期》一文中指出,自2014年人民币汇率开启双向波动以来,已经经历了两轮完整的升贬周期,目前正处于第三轮升值周期。不过,本轮的升值幅度明显小于前两轮。

此轮升值周期主要是由美联储实施宽松政策导致美元汇率和利率走弱所驱动。同时,国内货币政策并未收紧,人民币转变为融资货币,以及贸易战引发的对冲需求等因素,致使人民币在本轮升值周期中的幅度相对较小。

郭嘉沂认为,美国此轮需求下行期或许会延续至明年上半年,因此仍会有多次降息操作,从而使美元流动性持续保持宽松状态。不过,明年下半年美国有可能进入第三库存周期的需求回升期,届时需警惕市场交易美元流动性收紧的情况。因此,从现在到明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大体上仍处于此轮升值周期内。

伍超明指出,基于当前的内外环境,人民币处于长期升值周期开端的可能性在增加,但“双向波动”将成为未来的常态,而非单边升值。他分析称,中长期汇率走势的根本决定因素是经济基本面。目前,美国正步入长达8-10年的金融周期下行期,而我国正处于下行期的底部阶段,未来有望进入上行期,这种经济基本面的相对优势变化,为人民币汇率提供了最为坚实的支撑。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同样预计,人民币或许已开启长期升值周期,其形成趋势性拐点具备多重支撑因素。一方面,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贸易韧性显著凸显。中国对非美地区的出口增长,有效对冲了对美出口的下滑态势。与此同时,企业结汇意愿增强,推动外汇净流入规模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持续提升。A股估值的修复与外资的配置需求形成了“股汇联动”效应,加速了人民币升值预期的自我实现。

汇率稳定可期

双向波动仍是主旋律

尽管市场对人民币的长期走势持乐观态度,但专家普遍认为,汇率稳定依旧是主基调,双向波动将成为常态。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负责人日前指出,展望未来,我国宏观经济基本盘稳固,国际收支有望维持自主均衡,中长期汇率稳定具备坚实基础。然而,汇率的影响因素是多元的,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保持汇率弹性,强化预期引导,防范汇率超调风险,维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人民币升值周期分析_出口 结汇_人民币汇率强势表现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从整体情况来看,近期在美元指数震荡上行、全球外汇市场波动加剧的过程中,人民币走势呈现稳中偏强的态势。9月末,国家发改委宣布加快推进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这表明稳增长政策适时加大力度,有助于增强外汇市场的信心。此外,近期国内股市持续上扬、外资加速流入,这不仅带动了结汇需求的增加,也改善了外汇市场的情绪。

王青判断,短期内人民币仍会维持偏强运行态势,接下来需重点关注美元走势以及人民币中间价的调控力度。后续人民币汇率依旧会以稳定为主,总体将延续与美元反向波动、波幅相对较小的运行格局,快速升值或大幅贬值的风险均不大。

从政策层面而言,中国货币政策秉持以我为主的原则,兼顾内外均衡。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发布会上着重指出,全球金融市场对美联储此次降息已有充分预期,市场反应相对平稳。中国的股票、债券、外汇等主要金融市场同样保持平稳运行。

实际上,近年来我国外汇市场呈现出较强的韧性,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维持基本稳定,这为我国自主实施货币政策、稳定金融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综合来看,在当前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民币汇率呈现出稳中偏强的走势,不过未来仍会保持双向波动的特性。随着我国经济基本面不断改善、货币政策维持稳健,以及外汇市场韧性增强,人民币汇率有望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从而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环境。

出口 结汇_人民币汇率强势表现_人民币升值周期分析

报告显示:上半年我国外汇市场表现出较强韧性和活力

人民网北京10月1日电 (记者杜燕飞)国家外汇管理局9月30日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5年以来,我国外汇市场顶住压力保持平稳运行,表现出较强韧性和活力,市场预期和交易理性有序,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2941亿美元,继续处于合理均衡区间。货物贸易保持韧性,国际收支口径的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服务贸易更加活跃,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服务贸易逆差同比收窄13%。投资收益向好,我国对外投资收益、外资在华投资收益同比分别增长13%和7%。

《报告》指出,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逆差与经常账户顺差形成自主平衡格局。2025年上半年,境内主体各类对外投资有序、活跃;我国吸收各类来华投资向好,股权性质的来华直接投资保持增长,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外资投资境内债券总体稳定。2025年6月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分别超过11万亿美元和7.2万亿美元,对外净资产为3.8万亿美元,较2024年末增长16%。

展望下一阶段,《报告》认为,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提升宏观政策效能,稳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将继续为国际收支平稳运行提供坚实支撑。预计经常账户继续保持合理均衡水平,跨境双向投融资有望稳中向好。

其中,在跨境双向投融资方面,《报告》认为,我国国内市场广阔、供应链完备,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产业以及服务业对外资的吸引力增强,有助于稳定利用外资规模、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境内企业将继续拓展全球生产布局,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并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对外直接投资预计继续增长。

同时,我国已建成比较齐全和有深度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产品丰富、流动性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不断完善,为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创造更加便利的政策环境;人民币币值稳定,人民币资产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比较独立的收益表现,可以更好满足全球资产多元化配置需求。

此外,2025年9月美联储下调政策利率25个基点,未来可能继续降息,境内外融资利差收窄有助于推动企业从境外借款回升、对外提供贷款平稳增长。

“外汇管理部门将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建立健全‘更加便利、更加开放、更加安全、更加智慧’外汇管理体制机制,切实维护外汇市场稳定和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报告》表示。

报告显示:上半年我国外汇市场表现出较强韧性和活力

人民网北京10月1日电 (记者杜燕飞)国家外汇管理局9月30日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5年以来,我国外汇市场顶住压力保持平稳运行,表现出较强韧性和活力,市场预期和交易理性有序,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2941亿美元,继续处于合理均衡区间。货物贸易保持韧性,国际收支口径的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服务贸易更加活跃,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服务贸易逆差同比收窄13%。投资收益向好,我国对外投资收益、外资在华投资收益同比分别增长13%和7%。

《报告》指出,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逆差与经常账户顺差形成自主平衡格局。2025年上半年,境内主体各类对外投资有序、活跃;我国吸收各类来华投资向好,股权性质的来华直接投资保持增长,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外资投资境内债券总体稳定。2025年6月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分别超过11万亿美元和7.2万亿美元,对外净资产为3.8万亿美元,较2024年末增长16%。

展望下一阶段,《报告》认为,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提升宏观政策效能,稳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将继续为国际收支平稳运行提供坚实支撑。预计经常账户继续保持合理均衡水平,跨境双向投融资有望稳中向好。

其中,在跨境双向投融资方面,《报告》认为,我国国内市场广阔、供应链完备,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产业以及服务业对外资的吸引力增强,有助于稳定利用外资规模、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境内企业将继续拓展全球生产布局,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并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对外直接投资预计继续增长。

同时,我国已建成比较齐全和有深度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产品丰富、流动性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不断完善,为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创造更加便利的政策环境;人民币币值稳定,人民币资产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比较独立的收益表现,可以更好满足全球资产多元化配置需求。

此外,2025年9月美联储下调政策利率25个基点,未来可能继续降息,境内外融资利差收窄有助于推动企业从境外借款回升、对外提供贷款平稳增长。

“外汇管理部门将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建立健全‘更加便利、更加开放、更加安全、更加智慧’外汇管理体制机制,切实维护外汇市场稳定和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报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