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雪球

被妖魔化的雪球,成为股市暴跌的替罪羊!

最近股市暴跌,雪球成为了热词!先是“淡定汤总”200万本金灰飞烟灭;随后网传女星江疏影因雪球爆仓而去了申万宏源总部,被工作室辟谣。

障碍式期权_雪球化结构产品_奇异期权雪球产品

雪球到底是什么,让人谈”雪”色变?

雪球化结构产品是一种奇异期权

奇异期权,顾名思义就是比较奇特的期权,要比常规的欧式或美式期权更加错综复杂。

上网一查,奇异期权至少包括8种类型,一看就头大!

这8种类型分别是打包合约、非标准化美式期权、复合期权、任选期权、障碍期权、回顾期权、呼叫期权和亚式期权,而雪球属于障碍期权!

什么是障碍期权呢?

障碍期权是指在其生效过程中受到一定限制的期权,其目的是把投资者的收益或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一般分为即敲出期权和敲入期权两类。

奇异期权雪球产品_雪球化结构产品_障碍式期权

而雪球产品既有敲出期权,又有敲入期权。

敲出是指合约终止,每月只有一个观察日,例如每月1日或者第一个交易日。只有这一天的收盘价超过敲出价,才能触发敲出。此外,前两个月为封闭期,不观察敲出。

敲入是指看发行人的跌期权生效,每个交易日都是观察日,没有封闭期的限制。任何一天的收盘价跌破敲入价,触发敲入。

雪球化结构产品_奇异期权雪球产品_障碍式期权

根据汤总对话截图,再结合其他信息,推测出这款雪球产品的全貌:

与中证500指数挂钩,期限两年,年化票息12%,上涨5%触发敲出,下跌25%触发敲入,4倍杠杆。

障碍式期权_奇异期权雪球产品_雪球化结构产品

投资者如果购买了雪球产品,将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1、 没有触发敲出和敲入,就持有到期,拿回本金,获得12%的票息。

这是最好的结局!

2、触发敲出,合约终止。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之前是否触发敲入,也能拿回本金,并获得相应持有期限获的票息。

持有3个月,就获得3%的票息;持有半年,就获得6%的票息。

3、 触发敲入,看跌期权生效,投资者就要承担市场风险

承担市场风险未必就是亏损,又分为三种情况:

1、敲入后又触发敲出,处理方法同上。

即合约终止,投资者按照持有期限获得相应的票息。

2、 敲入后没有触发敲出,持有到期。

如果到期后收益率高于0,投资者就拿回本金,没有票息。

3、敲入后没有触发敲出而持有到期。

如果到期后的收益低于0,投资者承担所有损失。

奇异期权雪球产品_雪球化结构产品_障碍式期权

为什么雪球产品火了起来?

前几年,A股出现了一波赛道股“小牛市”,但好看不好做。四五千只股票,真正能够持续上涨的比例并不高。

个股不好做,很多人选择了买基金,于是出现了若干只百亿规模的爆款基金。

但有人担心基金太热了,很可能买在最高点或者次高点。

而雪球产品能够契合了这部分人的需求:

1、最好的结果就是指数波动不大,不触发敲出和敲入,拿满全部的票息。

当时很多发行券商开出的年化票息高达20%以上,很有吸引力。

2、次优的结果就是指数大涨触发敲出,投资者少赚一点,但能滚动投资。

例如3个月就敲出,投资者拿到3~5%票息继续投资。利滚利,就像滚雪球,这也是雪球产品名称的来源。

3、最差的结果就是指数大跌,投资者承担全部损失。

但这种结果和直接买入指数基金产品一样,并没有放大,除非加杠杆。

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除了第三种最差的结果外,雪球产品相当于承担的一定的踏空损失,以获得较高的固定收益。

这对高净值人士很有吸引力:1000万的本金,年化20%的票息,就是200万!

事实上,雪球产品的门槛确实很高,个人投资者认购起点为100万。

只要不加杠杆,即使发生了最坏的结果,就像汤总那款产品两年亏损26%,也比绝大多数投资者同期直接投资股票和基金少亏很多。

那么,券商是怎么运作雪球产品的呢?

以汤总购买的雪球产品为例,运行区间为“5%~-25%”,每5%为一个区间,对相应的股指期货进行高抛低吸的网格交易。

当雪球临近敲入的时候,券商会被动降低对冲头寸仓位,也就是卖出相应的股指期货,对期货市场产生抛压,不会涉及股票现货市场。

当然,期货市场的踩踏将对股票现货市场有一定的心理作用,但不是直接作用。

更何况券商的雪球产品发行期比较分散,敲入点位不尽相同。

因此只有持续大跌,才会造成期货市场的踩踏。

如果股票现货市场持续大跌,首先爆雷的是融资盘、设有止损线的私募基金、信托计划、场外配资等加杠杆的股票产品,雪球的间接影响反而是较小的。

从券商的角度看,雪球产品相当于从投资者那里借了一笔钱投资股指期货,同时用票息向投资者购买看跌期权。最大的风险在于股指波动幅度太小,没有足够的盈利空间;其次就是承诺的年化票息太高。

为什么会妖魔化雪球呢?

首先,股市大跌必须找一个替罪羊!股指期货、T+0、量化交易等都当过,这次轮到了雪球。

真正的原因大家心知肚明,但不方便说。

其次,有的销售人员把雪球说成是固收类产品,误导了投资者。

原因可能是自己也不懂;也可能就是单纯的坏,为了业绩故意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