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金融开放

首家新设外资全资控股期货公司诞生

1月22日,摩根士丹利宣布其中国期货公司正式开业。

首家外资新设期货公司诞生_摩根士丹利中国期货公司开业_摩根大通期货期货

首家外资新设期货公司诞生

2025年1月22日,期货业迎来一则重磅消息:摩根士丹利宣布其全资子公司摩根士丹利期货(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摩根士丹利期货)正式开始展业,成为境内首家新设外资全资控股期货公司,这标志着国际金融巨头在华业务布局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资料显示,摩根士丹利期货是由Morgan Stanley(摩根士丹利)全资控股的外商独资期货公司。公司的主要业务范围为商品期货经纪。

摩根士丹利期货表示,在展业初期,公司将为客户提供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大连商品交易所和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的商品期货经纪服务。

摩根士丹利选择在此时成立中国期货公司,正是看中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

摩根士丹利亚洲首席执行官高浩灃(Gokul Laroia)对此表示:“这是摩根士丹利在中国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我们将继续构建我们业务全面一体化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更好地服务国内外客户。”

2023年5月24日,摩根士丹利获中国证监会核准设立摩根士丹利期货的批复。摩根士丹利期货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亿元,成为首批在国内全资控股期货公司的国际金融服务公司之一;2023年7月20日,摩根士丹利期货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再到2024年10月28日,中国证监会核发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2025年1月10日,大连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及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纷纷发布公告,批准摩根士丹利期货成为交易所期货公司会员,为其正式开业奠定了基础。

高管人员信息方面,摩根士丹利官网显示,摩根士丹利期货(中国)现任董事长为沈黎,总经理为白欣潼,首席风险官为Christopher Xu,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任国投安信期货有限公司风险控制部总经理,2007年7月至2015年12月任安信期货有限责任公司风控结算部总经理。

摩根士丹利透露,下一步,在获得金融期货经纪业务资格后,公司将申请成为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会员,提供权益类和固定收益类金融期货和期权品种交易的经纪服务。

看好中国市场

外资金融机构加速在华落子

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稳步推进高水平开放。

2020年1月1日起,我国宣布取消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有关主体可根据相关规定向证监会提交行政许可申请,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持有期货公司股权比例可至100%。

同年6月份,摩根大通期货股权变更获核准,成为境内首家外资全资控股期货公司。2023年5月份,摩根士丹利作为境内首家外资新设期货公司获批设立。

此外,瑞银期货、乾坤期货等外资全资期货公司及多家具有外资股东背景的期货公司近年来也积极布局在华业务,成为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的重要推动方,更加深化了境内外市场的合作与交流。

瑞银期货总经理李冬宇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我国期货市场流动性好、动能强劲,外资参与中国期货市场交易的需求旺盛。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期货市场的交易量在过去几年中稳步增长,中国期货业协会2025年1月7日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我国期货市场成交额619.26万亿元,同比增长8.93%,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市场有效客户数248.98万户,资金总量1.73万亿元,较年初分别增长12.86%和14.97%,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期货市场已上市期货、期权品种累计达到146个,覆盖农产品、金属、能源、化工、金融等多个国民经济重要领域,其中2024年当年新上市品种15个。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期货价格国际影响力日渐增强,外资金融机构加码布局中国市场,投入的是真金白银,彰显了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

中国银行发布2025年《人民币国际化白皮书》

6月6日,中国银行发布2025年《人民币国际化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依托全球化经营优势,中国银行以2200多家境内工商企业、近1100家境外工商企业和106家境外金融机构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评价和反馈为基础,编制发布《白皮书》,帮助市场主体全面了解人民币国际化进展,支持市场主体在跨境交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

中国银行人民币国际化白皮书_人民币国际化进展_银行外汇保证金业务

《白皮书》显示,2024年人民币国际化继续取得积极进展。

人民币的国际货币职能继续提升。绝大多数境内外市场主体表示将提升跨境人民币使用水平。境外工商企业使用人民币的意向提升更为明显,“走出去”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人民币使用水平进一步改善。持有人民币现金或金融资产的境外工商企业占比连续三年保持上升。调查结果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人民币货币职能稳步提升的趋势。

人民币国际化服务小微企业和外贸企业显现成效。企业问卷调查发现,进出口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更高的企业群体使用跨境人民币的意愿更为积极,小微型企业对人民币跨境使用的便利性表现出更高的认同。由于具有节省汇兑成本、规避汇率风险以及产品简单好用等方面的优势,人民币跨境使用获得外贸、小微企业更高的认同。

人民币区域化更加稳健扎实。调查发现,以东盟为代表的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工商企业作出积极反馈的比例明显好于整体水平。例如,在人民币的使用意愿、与中国境外的市场主体发生人民币收付、在对华贸易中优先使用人民币贸易融资、对推进多边合作的评价等方面,东盟企业的反馈均明显好于境外受访企业整体水平,反映出人民币区域化的基础更加牢固。

离岸市场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改善。更多境外工商企业反馈,其在当地能较为便利地获得所需人民币产品和服务,其中东盟、欧洲、拉美等地区提升较为明显。更多受访境外金融机构反映其客户对人民币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进一步增长。调查结果反映了离岸市场人民币产品覆盖面提升、需求扩大的良好态势。香港在离岸人民币网络中的枢纽地位较为稳固,在人民币跨区域收付中的份额突出,其他主要离岸人民币中心的人民币资金集散规模进一步提升,对离岸市场的支撑保障进一步增强。

多边合作势头进一步增强。超过九成境内外工商企业认同使用本币结算所具有的优势,八成受访企业对本币结算的便利性给予了较高认同。合计约37%的受访境内外工商企业认为,以人民币跨境使用为基础的多边合作有助于维护金融和贸易稳定,促进经贸投资便利化。超过四成受访境内外企业认为,在多边合作中,人民币发挥着建设性作用,有利于进一步发掘合作潜力。调查结果从不同侧面显示,多边合作势头不断增强,已成为境内外大多数企业的共识,人民币成为多边合作的重要纽带。

中国银行始终致力于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助力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2024年,中国银行境内外机构完成跨境人民币结算量逾43万亿元,同比增长31%;完成跨境人民币清算量1314万亿元,同比增长49%;办理个人跨境人民币结算1177亿元,同比增长134%,人民币跨境使用主渠道银行地位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中国银行将继续发挥跨境业务传统优势,以更优质、更全面的金融产品服务,为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贡献更大力量。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