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市场规模

2023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竞争愈加剧烈,自主品牌市占率大幅提升「图」

一、汽车零部件行业概述

1、分类

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汽车零部件种类繁多,从生产工艺区分包括铸造件、锻造件、冲压件、注塑件等,其中采用锻造工艺制造的汽车锻件一般用于承受冲击或交变应力的工作环境,在汽车行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锻造是指在加压设备及工(模)具的作用下,使坯料或铸锭产生局部或全部的塑性变形,以获得一定几何尺寸、形状的零件(或毛坯)并改善其性能的加工工艺。

2、发展历程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起步较晚。起步阶段为整车带动零部件发展,技术水平低,进入21世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汽车产业迅猛发展,并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国,带动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经营规模持续扩大及产业配套日益健全,并发展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的重要供应集群中心之一。

二、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背景

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保障和支持汽车行业发展。随着“新四化”趋势的快速发展,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未来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国家出台的新能源汽车利好政策将使得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促进汽车产业能源结构转型升级,为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潜力预测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三、汽车零部件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

汽车产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和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产业链长,关联度高,消费拉动大,资金、技术和人才密集等特征,在制造业中占有很大比重。我国的汽车零部件行业正是伴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汽车零部件上游行业主要包括钢铁、有色金属、电子元器件、塑料、皮革等。汽车零部件中游行业包括发动机组和电子控制系统属于汽车核心零部件。下游行业包括汽车整车制造厂商、汽车4S店、汽车修理厂、汽车零部件配件商和汽车改装厂等。

2、下游行业

2012年至2017年,我国汽车销量从1931万辆增长至2888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实现了8.38%。2018年起,由于购置税优惠政策的全面退出、宏观经济增速回落、中美贸易战以及消费信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销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2018年、2019年,我国汽车销量同比分别下降2.77%和8.23%。得益于我国宏观经济和出口市场超预期的回暖、新能源车零售的超强回暖以及国内陆续出台政策刺激汽车消费。2021年、2022年我国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79%和2.25%,2023年上半年汽车销量为1324万辆,其中乘用车销量为952万辆。

四、汽车零部件行业现状

1、市场规模

汽车零部件行业为汽车整车制造业提供相应的零部件产品,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目前,在汽车产业核心技术快速演进和供应链格局重塑的大背景下,我国汽车零配件行业稳步发展。2017年至2022年我国汽车零配件市场规模从3.7万亿元增长至5.4万亿元,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有望达7.8万亿元。

2、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收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及汽车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2012年至201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由2.22万亿元增长至3.88万亿元。2017年至2020年,在汽车整体市场滑坡、新能源汽车补贴下降、排放标准逐渐升高等因素影响下,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产值增速短期内有所波动。随着我国新能源车零售的回暖,2022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产值相对2021年上涨3.16%,收入达4.20万亿元。

3、相关企业数量

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主要集中在传统零部件领域,如发动机、变速器、底盘等,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如电池、电机、电子控制系统等,国内企业也逐渐崭露头角。2020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相关企业已经突破10万家,2022年我国汽车零部件相关企业注册量达到了21.42万家,预计2023年将达到25.2万家。

4、出口金额

目前,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要由欧美、日本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主导,发展中国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综合实力相对有限。随着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全球供应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步增强,2021年和2022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分别为755.68亿美元和810.8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3.71%和7.31%,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市场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五、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格局

1、竞争格局

随着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格局正在快速发生变化。从我国汽车零配件行业企业竞争集群来看,宁德时代、华域汽车以及潍柴动力在市场竞争力和盈利水平上都具备一定的优势,其中,宁德时代2022年营收达3285.94亿元,同比增长152.07%。

2、重点企业

潍柴动力成立于2002年,其业务涵盖了动力总成(发动机、变速箱、车桥、液压)、整车整机、农业装备、智能物流等,是中国较早生产柴油机的厂家之一。2022年潍柴动力在全面提升各细分市场占有率、稳固市场龙头地位的同时,加大研发投入,夯实科技创新能力,以发动机热效率为代表的重大成果再次震撼世界。2023年上半年潍柴动力营收实现了52.35亿元,其中动力总成、整车整机及关键零部件营收达443.40,占总营收的41.78%。

华经产业研究院通过对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海量数据的搜集、整理、加工,全面剖析行业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典型企业的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行业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帮助企业了解行业当前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4-203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潜力预测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预见2025:《2025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宁德时代(300750);华域汽车(600741);潍柴动力(000338);福耀玻璃(600660);均胜电子(600699);奥联电子(300585);广汽集团(601238);宁波华翔(002048)等

本文核心数据:汽车零部件行业规模、竞争格局、发展前景预测等

产业概况

1、定义

汽车零部件在通常情况下是指除汽车机架以外的所有零件和部件,机架也可以算是部件,不过与零部件不是同一个概念。其中,零件指不能拆分的单个组件;部件指实现某个动作(或:功能)的零件组合。部件可以是一个零件,也可以是多个零件的组合体。在这个组合体中,有一个零件是主要的,它实现既定的动作(或:功能),其他的零件只起到连接、紧固、导向等辅助作用。

图表1:汽车零部件的分类

2、产业链剖析:产业链涉及领域较多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上下游产业主要是指其相关的供应和需求产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提供原材料的市场,包括钢铁、有色金属、电子元器件、塑料、橡胶、木材、玻璃、陶瓷、皮革等。中游汽车零部件种类样式丰富,其中发动机组和电子控制系统属于汽车核心零部件。下游包括汽车整车制造厂商、汽车4S店、汽车修理厂、汽车零部件配件商和汽车改装厂等。

图表2: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结构

汽车电子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主要包括立讯精密、中天科技、长盈精密等集成电路、半导体以及钢铁等制造商;下游整车制造企业主要包括吉利汽车、比亚迪、长城汽车、宝马、奥迪、奔驰等国内外汽车制造商。

图表3: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生态图谱

行业发展历程:经历了从仿制生产到技术研发和转型升级过程

我国汽车零部件起步较晚,1956年开始随整车制造进行仿制生产,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启动汽车零部件相关技术研发,开启了汽车零部件技术攻关和技术转化的探索。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不断改进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在技术水平和生产管理水平上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形成了一批颇具实力的零部件制造企业。2001年我国加入WTO,我国部分零部件制造企业开始进入了整车厂全球采购体系,2016年以来,相关政策也陆续出台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提供支持,行业步入转型升级期,开始更加聚焦于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制造,总体目标是产业链、供应链基本实现安全可控。

图表4: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历程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加持,推动技术突破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的相关规划注重促进高端汽车零部件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突破,推进汽车零部件相关产业的研发。我国汽车零部件相关规划如下表所示:

图表5:截至2025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规划汇总

行业供给现状:企业布局业务类型众多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企业中,各企业聚焦于不同细分市场,如宁德时代聚焦于电池系统、福耀玻璃主要聚焦于汽车零部件玻璃技术环节。2023年汽车零部件行业代表性上市企业产量情况布局如下:

图表6:2023年汽车零部件行业代表性企业产量情况

行业需求规模: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1、汽车保有量

近年来,我国汽车销量居高不下,推动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根据公安部公布数据,2012-2024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呈现上升趋势。2024年中国汽车保有量为3.53亿辆,同比增长5.06%。

图表7:2012-2024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及增长(单位:亿辆,%)

2、汽车后市场

根据AMR披露的信息,2023年,全国共有4S店23500家,占全国维修业户总数的5%。

图表8:2023年中国汽车4S店与汽车修理厂数量(单位:万家)

3、市场规模

随着汽车市场规模扩大和全球化采购迅速增长,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供应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品类齐全、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我国已深度融人全球供应链体系,成为重要的生产和供应基地。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的数据,2020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营业收人为3.63万亿元,整车和零部件比例接近1:1,相较汽车工业发达国家1:1.7的整零比例,我国零部件产业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根据历年零部件营业收人占汽车制造业营业收人的比例(稳定在45%左右),结合统计年鉴公布的汽车制造业营业收人情况,2023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突破了4.5万亿元。初步统计2024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为5万亿元。

图表9:2016-2024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规模(单位:万亿元,%)

注:本报告数据选用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编写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年报(2021)》的数据,最新数据公布至2020年,2021-2023年规模结合历年零部件营业收人占汽车制造业营业收人的比例(稳定在45%左右)进行测算得出;2024年数据根据过去几年的增长率情况进行初步统计得出。

行业竞争格局:竞争格局呈现出较为分散的状态

从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企业竞争集群来看,宁德时代、华域汽车以及潍柴动力在市场竞争力和盈利水平上都具备一定的优势,福耀玻璃在盈利水平上处于第一梯队。

图表10: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企业战略集群状况

根据《美国汽车新闻》公布的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结合代表上市企业公布的数据,宁德时代、华域汽车和潍柴动力等龙头企业在收入上占据领先地位。相比之下,均胜电子、福耀玻璃等企业也展现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尤其是在特定领域的深耕细作。而一些较小规模的公司,如奥联电子和广汽集团,其汽车零部件业务收入相对较低。整体来看,行业内龙头企业的收入规模优势明显。

图表11:2024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代表上市公司汽车零部件产品营业收入情况(单位:亿元)

2024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约为5万亿元,结合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要企业的相关业务收入数据计算获得,2024年宁德时代作为汽车零部件的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在6%左右;华域汽车和潍柴动力的市占率也达到了2%以上。

图表12:2024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份额情况分析(单位:%)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发展趋势:高技术、绿色环保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未来将聚焦智能化、电动化和绿色环保转型。企业需加大在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自动驾驶技术上的研发,推动智能化发展;同时,推进轻量化材料和节能工艺的应用,以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在全球化布局上,提升海外市场竞争力,加强质量控制和品牌建设,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图表13: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2、发展前景:汽车零部件行业将保持稳健增长

受益于国内外整车行业发展和消费市场扩大,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未来几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快速增长期将结束,更加趋向于稳健发展。根据过去几年中国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的规模增长情况,预测2025-203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7%,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7.5万亿元。

图表14:2025-203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容量预测(单位:万亿元)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