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夜盘交易

7品种“首夜”交易逾30万手 相关产业积极响应

3月29日21:00起,大连商品交易所(下称“大商所”)化工及玉米品种开启夜盘交易。当日夜盘小节运行平稳,各类投资者参与积极。截至夜盘小节结束,新增6个期货品种成交量30万手(单边,下同),玉米期权成交0.4万手。

据统计,当晚夜盘时段,聚丙烯和乙二醇成为继豆粕、铁矿石之后,成交量排名第三位和第四位的品种。具体来看,新增6个期货品种夜盘成交量分别为:乙二醇7万手、聚丙烯7万手、聚乙烯5万手、聚氯乙烯4万手、玉米6万手、玉米淀粉1万手,6个期货品种成交量合计30万手,持仓量合计246万手。当晚玉米期权共有6个系列、约230个合约挂牌交易,成交量为3627手,占标的成交量的6%,持仓量16万手。整体来看,新增7个夜盘交易品种价格有序波动,市场运行平稳。

降低隔夜风险,产业积极响应

大连良运集团粮油购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传辉指出,在夜盘交易机制推出之前,国内期货交易价格常常受欧美主要市场隔夜信息影响,白天开盘时出现跳空,国内企业往往面临猝不及防的损失。开启夜盘交易,通过延长交易时间覆盖国际市场的主要交易时段,可以使期货价格及时反映境外市场信息,让价格波动在时间维度上得到分散,也给了产业企业及时应对的时间,降低了国内企业的隔夜持仓风险。参与套期保值的企业能够利用夜间时段,更好地规避价格风险,也使我国期货市场价格形成更具有权威性。

浙江杭实能源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随着玉米临时收储政策退出历史舞台,境内外玉米价格的联动性增强,当前我国玉米进口数量也有逐步增长趋势。开通玉米相关品种夜盘交易能降低白盘开盘时的价格波动,也将增强玉米作为大宗农产品的国际化属性,对产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各类化工产业企业也积极响应夜盘交易。远大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烯烃事业部总经理戴煜敏表示,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紧密度、互动性不断提高,已成为全球商品期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链间产品的传导影响也在不断增强,上下游产品的互动作用明显。特别是来自境外的突发事件往往发生在国内的夜间,即使企业及时收到相关信息,以往受制于市场交易时间,也无法及时作出应对风险的措施。有了夜盘后,企业便可以在夜盘交易时间内,及时、高效的通过商品期货交易把风险降低甚至完全规避。

“目前境内外原油期货、PTA期货等均有夜盘交易,保持同类品种交易时间的一致性十分必要。”他说,开通夜盘交易,对于产业而言可以提速增效,加快产业纵向和横向的互动与融合。以乙二醇为例,主要是由原油裂解生产,原油价格对其有较大的影响。有了夜盘后可与境外原油、境内原油套保、套利操作,更利于产业客户的库存管理和利润管理。同时,乙二醇和PTA作为聚酯产业的两大原材料,是经济学上典型的互补品,两者间如套利这样的互动性交易更有利于形成聚酯原料的合理价格。可见,夜盘对乙二醇等品种的产业经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四联CEO廖承涛告诉记者,化工产业链是大宗商品里比较长的一个链条,PP,PE,PVC和上游的原油、终端的商品价格都有较强的连动,国内外经济形势、现货供需及物流等变化均对价格产生影响,因此化工品在夜盘时段会有较大波动,开通夜盘,根据实时价格配置生产计划和设计套保方案,对于企业风险管理和稳定经营十分重要。

与国际接轨,提升市场影响力

杨传辉指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许多国际知名的期货交易所为了满足投资者需求,相继延长了商品期货的交易时间,如纽约商品交易所和伦敦金属交易所均已基本实现全天交易;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在2012年5月将农作物期货的电子盘交易时间由每天17小时延长至每天21个小时;香港交易所在2013年4月推出了“期货夜市”,交易时间至晚上11点结束。随着我国各领域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国内外经济联系更加密切,顺应商品期货交易全球化潮流、开通更多品种的夜盘交易具有重要意义。

某深加工企业负责人指出,随着中国期货市场交易量的迅速增长,市场发展已步入“瓶颈”阶段。如何使我国期货市场在平稳运行中突破创新、与国际市场接轨已成为当务之急。借鉴国际经验,推出玉米等期货品种夜盘交易,有助于提升玉米产业链品种的吸引力,对期货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提高品种国际影响力具有积极的战略意义。

随着更多品种开展夜盘交易,相关产业链品种之间、同品种境内外之间的套利机会将增加。“夜盘品种套利关系完整性的提高能更好的满足市场投资需求,企业在资金管理、投资决策、交易机制等方面也可实现更有效的市场监控。同时,夜盘品种的增加可以进一步丰富投资者夜盘期间的投资策略,有利于促进多元化期货投资理财产品的发展。同时,中国价格将与国际市场价格互相影响、互相引导,有利于提升我国期货价格的国际影响力。”上述深加工企业负责人说。

此外,廖承涛指出,当前很多国际投行已通过背靠背的方式参与了大商所相关品种交易中,连续交易业务的发展将提升他们的交易热情,使他们的参与度更高、更充分,这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期货市场的规模和流动性。

大商所7品种“首夜”交易逾30万手 相关产业积极响应

中证网讯(记者 马爽) 3月29日21:00起,大连商品交易所(简称“大商所”)化工及玉米品种开启夜盘交易。当日夜盘小节运行平稳,各类投资者参与积极。截至夜盘小节结束,新增6个期货品种成交量30万手(单边,下同),玉米期权成交0.4万手。

据统计,当晚夜盘时段,聚丙烯和乙二醇成为继豆粕、铁矿石之后,成交量排名第三位和第四位的品种。具体来看,新增6个期货品种夜盘成交量分别为:乙二醇7万手、聚丙烯7万手、聚乙烯5万手、聚氯乙烯4万手、玉米6万手、玉米淀粉1万手,6个期货品种成交量合计30万手,持仓量合计246万手。当晚玉米期权共有6个系列、约230个合约挂牌交易,成交量为3627手,占标的成交量的6%,持仓量为16万手。整体来看,新增7个夜盘交易品种价格有序波动,市场运行平稳。

降低隔夜风险 产业积极响应

大连良运集团粮油购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传辉指出,在夜盘交易机制推出之前,国内期货交易价格常常受欧美主要市场隔夜信息影响,白天开盘时出现跳空,国内企业往往面临猝不及防的损失。开启夜盘交易,通过延长交易时间覆盖国际市场的主要交易时段,可以使期货价格及时反映境外市场信息,让价格波动在时间维度上得到分散,也给了产业企业及时应对的时间,降低了国内企业的隔夜持仓风险。参与套期保值的企业能够利用夜间时段,更好地规避价格风险,也使我国期货市场价格形成更具有权威性。

浙江杭实能源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随着玉米临时收储政策退出历史舞台,境内外玉米价格的联动性增强,当前我国玉米进口数量也有逐步增长趋势。开通玉米相关品种夜盘交易能降低白天开盘时的价格波动,也将增强玉米作为大宗农产品的国际化属性,对产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各类化工产业企业也积极响应夜盘交易。远大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烯烃事业部总经理戴煜敏表示,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紧密度、互动性不断提高,已成为全球商品期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链间产品的传导影响也在不断增强,上下游产品的互动明显。特别是来自境外的突发事件往往发生在国内的夜间,即使企业及时收到相关信息,以往受制于市场交易时间,也无法及时作出应对风险的措施。有了夜盘后,企业便可以在夜盘交易时间内,及时、高效的通过商品期货交易把风险降低甚至完全规避。

“目前,境内外原油期货、PTA期货等均有夜盘交易,保持同类品种交易时间的一致性十分必要。”他说,开通夜盘交易,对于产业而言可以提速增效,加快产业纵向和横向的互动与融合。以乙二醇为例,主要是由原油裂解生产,原油价格对其有较大的影响。有了夜盘后可与境外原油以及境内原油进行套保、套利操作,更利于产业客户的库存管理和利润管理。同时,乙二醇和PTA作为聚酯产业的两大原材料,是经济学上典型的互补品,两者间如套利这样的互动性交易更有利于形成聚酯原料的合理价格。可见,夜盘对乙二醇等品种的产业经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四联CEO廖承涛告诉记者,化工产业链是大宗商品里比较长的一个链条,PP,PE,PVC和上游的原油、终端的商品价格都有较强的连动,国内外经济形势、现货供需及物流等变化均对价格产生影响,因此化工品在夜盘时段会有较大波动,开通夜盘,根据实时价格配置生产计划和设计套保方案,对于企业风险管理和稳定经营十分重要。

与国际接轨 提升市场影响力

杨传辉指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许多国际知名的期货交易所为了满足投资者需求,相继延长了商品期货的交易时间,如纽约商品交易所和伦敦金属交易所均已基本实现全天交易;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在2012年5月将农作物期货的电子盘交易时间由每天17个小时延长至每天21个小时;香港交易所在2013年4月推出了“期货夜市”,交易时间至晚上11点结束。随着我国各领域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国内外经济联系更加密切,顺应商品期货交易全球化潮流、开通更多品种的夜盘交易具有重要意义。

某深加工企业负责人指出,随着中国期货市场交易量的迅速增长,市场发展已步入瓶颈阶段。如何使我国期货市场在平稳运行中突破创新、与国际市场接轨已成为当务之急。借鉴国际经验,推出玉米等期货品种夜盘交易,有助于提升玉米产业链品种的吸引力,对期货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提高品种国际影响力具有积极的战略意义。

随着更多品种开展夜盘交易,相关产业链品种之间、同品种境内外之间的套利机会将增加。“夜盘品种套利关系完整性的提高能更好的满足市场投资需求,企业在资金管理、投资决策、交易机制等方面也可实现更有效的市场监控。同时,夜盘品种的增加可以进一步丰富投资者夜盘期间的投资策略,有利于促进多元化期货投资理财产品的发展。同时,中国价格将与国际市场价格互相影响、互相引导,有利于提升我国期货价格的国际影响力。”上述深加工企业负责人说。

此外,廖承涛指出,当前很多国际投行已通过背靠背的方式参与了大商所相关品种交易,连续交易业务的发展将提升他们的交易热情,使他们的参与度更高、更充分,这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期货市场的规模和流动性。

黄金期货夜盘

上期所广泛征求业内意见,将根据讨论结果修订相关计划

“黄金期货夜盘可能要推出了!”业内人士语带惊喜地透露,上海期货交易所召集相关机构开会,研究探讨黄金期货夜盘推出事宜。这意味着,“夜盘交易”已经正式提上了交易所层面的议事日程,并已付诸实际推动。

业内人士表示,黄金期货夜盘一旦成行,将成为内地两大证券交易所和四大期货交易所的首个夜盘交易品种,是内地正规证券期货市场进入“夜盘时代”的先声,可以为其他品种和其他市场起到试水作用。投资者有望在不远的将来真正融入全球24小时交易市场。

何时推出未明确敲定

据业内人士透露,上海期货交易所召集各家期货公司负责人座谈,研究探讨内地黄金期货夜盘推出事宜,并广泛征求期货公司意见。会上,上期所虽未明确敲定何时推出夜盘,但表示将根据期货公司的研究讨论结果修订相关计划。

“个人感觉能推出的可能性很大,”某参会的期货公司老总向记者坦言,“现在还需要一个准备的过程,在资金、风控等细节上要考虑周全。”

实际上,对于交易时间的问题,内地交易所早有所关注。在“第八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上期所理事长王立华就表示,将根据市场需要,探索研究黄金夜盘交易业务。昨日的会议,说明已由动议转化为交易所层面的实际行动。

据了解,内地黄金期货的交易时间是,每周一至五(节假日除外)上午9点至11点半,下午1点半至3点,每日总交易时间只有4个半小时。相比而言,外盘黄金交易时段充足。纽约黄金期货公开叫价的交易时间为北京时间20:20-01:30。而纽约还设有电子盘交易,时间是在每周一至五(节假日除外)上午 6点(北京时间)至第二天早上5:15。

“黄金夜盘推出,将是内地期货市场的一大创新之举。”业内人士表示,延长交易时间,也可以更好地帮助投资者规避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

细节还需反复推敲

据了解,内地期货交易所几年前就曾有过推相关品种夜盘的打算,但当时由于结算问题无法得到妥善解决,最终放弃推出。而证券市场的夜盘交易也迟迟未见动静。相反,在沪深证券交易所和四大期货交易所之外的一些交易市场,已经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夜盘交易。

参会代表也提出,如果夜盘只局限于黄金一个品种,期货公司在运营成本上将有压力。新世纪期货研究中心经理吴凌表示,“夜盘如果只为黄金期货这一个品种开的话,无论对交易所还是对经纪公司,成本都比较大,最好是几个品种一起开,那就比较合适。如果能够推出黄金的期权对冲黄金期货的隔夜风险,就更好了。”

上海金交所自5月31日起增开夜盘交易

上海黄金交易所周四(5月16日)下发通知,宣布将自5月31日起增加周五夜间交易时段,即所谓的”周五夜盘”。据金交所公布在官网上的通知显示,即将开通的周五夜盘交易时段从周五21:00开始,至周六凌晨2:30,并与下周一白天的交易合并作为一个完整的交易日,在下周一收市后进行集中清算。这对黄金期货夜盘交易将起到参考作用。

上期所6月25日开展夜盘模拟交易

上海期货交易所昨日公告称,为保证连续交易平稳上线运行,上期所决定对全市场在真实环境中开展“连续交易”模拟交易。本次模拟交易的品种为黄金和白银,模拟交易时间为6月25日至7月2日,周一至周五20:00至次日4:00,其中21:00至次日2:30为模拟交易连续报单时段;次日2:30至4:00为系统测试时段。由于新增连续交易时段为夜间交易时段,因此市场俗称其为“夜盘”。

在模拟交易期间,上期所将于7月1日开展全市场的应急演练,当日模拟交易开市时间另行通知。

模拟交易期间,上期所将在正常交易日收盘后将客户黄金、白银当日持仓和客户权益等真实数据导入模拟交易环境,客户可以在模拟交易时段按其真实持仓和资金状况进行交易,模拟交易数据在次日02:30模拟交易结束后清除。

交易开闸播报

据业内消息,上期所今日发布公告,黄金和白银连续交易(夜盘)自2013年7月5日开始运行。连续交易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的21:00至次日2:30,法定节假日(不包含双休日)前第一个工作日的连续交易不再交易。

黄金期货夜盘推出后将减少以前国内经常出现的隔夜跳空,价格连续时可以方便管理交易风险,期货交易费用是纸黄金、定投和T+D的十分之一左右,期货交易需要到期货公司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