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外资投资

影响市场重大事件:外汇局探索本外币一体化管理,实现“一套规则、一站办理”

|2025年7月23日 星期三|

NO.1 外汇局:探索本外币一体化管理,实现“一套规则、一站办理”

外汇局副局长李斌7月22日在发布会表示,外汇局与人民银行协作探索本外币一体化管理。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中体现本外币一体化思路,通过业务整合、流程再造和数据共享,实现“一套规则、一站办理”。对本外币跨境业务,实现数据标准、跨境规则的统一,降低银行账户开立、支付结算等业务的执行难度。无论是使用本币还是外币,在办理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债权债务业务的登记时,均可在外汇局或银行实现一站式办理,有效提高业务办理效率。

NO.2 国家外汇局贾宁: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贾宁7月2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总体保持稳定,外资投资人民币债券规模上升。目前外资持有境内人民币债券的总量超过了6000亿美元,处于历史较高水平。近期外资投资境内的股票总体向好,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扭转了过去两年总体净减持的态势,尤其是在5、6月份净增持规模增加至188亿美元,显示全球资本配置境内股市的意愿增强。

NO.3 国家外汇局李斌:我国外汇市场应对外部冲击能力增强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斌7月2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外汇市场韧性在不断提升,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增强。从宏观的层面看,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不断完善,汇率弹性增强,可以及时释放外部压力,促进供求平衡。从政策层面看,外汇市场积累了比较丰富的逆周期调节经验,也有丰富的政策工具储备,外汇领域监管效能在稳步提升,防范化解外部冲击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我们有信心、有能力继续维护外汇市场稳健运行。

NO.4 国家外汇管理局:受多重积极因素支撑,预计外资仍会逐步增配人民币资产

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贾宁2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未来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仍具有较稳定和可持续增长空间。目前境外投资者持有境内债券、股票的市值占比约为3%-4%,受多重积极因素支撑,预计外资仍会逐步增配人民币资产。首先,经济基本面稳健为外资投资中国创造了稳定宏观环境。其次,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为外资投资中国创造了良好政策环境。第三,全球资产多元化配置需求为外资投资中国创造了良好发展机遇。

NO.5 AWE2026将于明年3月中旬在沪举办,首设“消费电子先进科技展区”

7月22日,据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2026)透露,以“AI科技·慧享未来”为主题的AWE2026将于2026年3月12-15日在上海举办,展会首次采用“一展双区”模式,在往届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展区基础上,增设“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展区”,其中,商务合作区展区定位“消费电子先进科技展区”,将主要聚焦AI及算力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显示、机器人、无人机、新能源汽车及智慧家庭等前沿领域,集中呈现AI时代下消费电子领域的新质生产力。

NO.6 国家数据局副局长余英:指导合肥、成都等7个城市建设数据标注基地先行先试

7月22日,国家数据局副局长余英表示,将持续推进高质量数据集规范建设。国家数据局组织开展生态培育专项行动,重点包括三方面:一是征集推广高质量数据集典型案例,挖掘医疗、工业、交通等领域标杆实践;二是定期举办技术交流活动,深度研讨数据标注、合成及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方法论;三是搭建常态化供需对接平台,促进数据供给、技术提供与场景应用方精准匹配。同时,指导合肥、成都等7个城市建设数据标注基地先行先试。截至今年上半年,7个基地已建设数据集524个、规模超29PB,服务大模型163个。

NO.7 央行:截至2025年6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4.23万亿元

7月22日,央行发布2025年6月份境外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简报,截至2025年6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4.23万亿元,约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2.5%。从券种看,境外机构持有国债2.10万亿元、占比49.6%,同业存单1.15万亿元、占比27.2%,政策性金融债0.81万亿元、占比19.1%。6月份,新增1家境外机构主体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6月份,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现券交易量约为1.32万亿元,日均交易量约为661亿元。

NO.8 深圳:年内将有包括“在港上市的大湾区企业回深交所上市”等改革成果落地

自《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印发以来,深圳相关部门加强与中央部委的沟通,同时全面梳理相关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情况,充分了解企业的相关诉求。目前,主管部门已与中国证监会相关司局就资本市场支持深圳综合改革建立了常态化沟通机制,预计年内将有包括香港交易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照政策规定回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等一系列改革成果落地。

NO.9 国家数据局: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人工智能+”行动同向发力

国家数据局副局长余英7月22日在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国家数据局将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以制度创新释放数据要素活力,以设施建设保障数据流通共享,着力打造“数据标注+高质量数据集+模型+应用场景+市场化价值化”的闭环生态,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人工智能+”行动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NO.10 科创板开市六周年成绩单出炉,580多家“硬科技”企业上市

据央视新闻报道,7月22日,科创板迎来开市6周年。6年来,科创板支持优质科技企业上市,IPO与再融资募集资金合计超1.1万亿元。截至7月22日,科创板累计支持炒580多家公司上市,IPO募集资金9257亿元,再融资募集资金1867亿元,总市值超过7万亿元。开市6年来,科创板成为国内“硬科技”企业上市的首选地。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八成。

QFII、RQFII获准场内ETF期权交易,外资可参与期货期权品种拓展至100个

外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投资又有新进展。

6月18日,证监会发布公告称,经商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将从2025年10月9日起允许合规境外投资者( 包括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即QFII和RQFII)参与场内ETF期权交易,交易目的限于套期保值。

界面新闻注意到,目前,上交所期权市场已挂牌上证50ETF期权、沪深300ETF期权、中证500ETF期权和华夏科创50ETF期权、易方达科创50ETF期权,深交所挂牌了沪深300ETF期权、中证500ETF期权、创业板ETF期权、深证100ETF期权,共计9个场内ETF期权品种。

本次放开外资参与场内ETF期权交易,将对国内ETF市场交易有哪些影响?

某银行系ETF基金经理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这个举措有望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场。增加了一个可参与的投资品种,对于QFI( QFII和RQFII合并后的统称 )来说是获得了更多的交易工具,也显示了我们更加开放的态度。而对于ETF市场来说,QFI的参与或将为ETF市场带来更多增量资金,丰富投资者的结构,有助于提高场内的流动性。”

“随着外资的流入,ETF产品的创新和发展有望加速,可以进一步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资产配置需求。此外,QFI的专业投资能力和风险管理经验,也能有助于国内ETF市场向更加成熟、理性的方向发展,提高市场整体定价效率。”某券商系ETF基金经理补充道。

事实上,在美国、中国香港等地,指数期权交易的活跃度极高,且近年亦有提升之势。

根据官方披露,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旗下四大期权交易所2024年全年累计成交38亿张合约,日均成交量达1495万张,连续第五年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整体专有指数期权产品线全年累计成交10.3亿张合约,日均成交量410万张;标普500指数期权(SPX)全年成交7.842亿张合约,日均成交量310万张;波动率指数期权(VIX)全年成交2.092亿张合约,日均成交量83万张。

此外,近年该交易所推出的标普500指数期权零日期权(0DTE)交投极速增长,成为了引导频繁参与期权交易投资者的明星标的。

根据港交所数据,2024年,香港交易所衍生产品市场(含期货及期权)的日均成交量达157万张合约,较2023年增长16%。去年9月,港交所推出了每周恒生科技指数期权,11月推出了涵盖腾讯、美团、比亚迪等头部企业的每周股票期权,其成为了相关证券价值发现的契机之一。

从成熟市场的经验来看,股指期权交易能有效将市场的投机性交易行为引导至期权市场,减少抛出证券的动机。同时,在市场面临极端情况时,对冲交易能分流极端交易的拥挤度,从而避免因流动性枯竭导致熔断性市场风险的出现。

在期权市场高效扩张的同时,美国ETF的保有规模也不断提升。根据波士顿市场研究公司Cerulli Associates的数据,去年11月,美国ETF总资产规模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

上述券商系ETF基金经理对界面新闻表示,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提升,境外投资者在中国市场的参与度有望进一步提高,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

今年以来,中国证监会已经先后放宽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商品期货、商品期权的限制,此举旨在持续拓展合格境外投资者可投资范围,发挥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的优势和吸引力,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特别是配置型资金运用适配的风险管理工具,有利于提升外资机构投资行为的稳定性,促进其对A股的长期投资。

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5陆家嘴论坛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提及,近期将加快落实2025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一揽子重点举措。其中包括发布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方案,进一步优化准入管理、投资运作等安排;将更多产品纳入外资交易范围,尽快将合格境外投资者可交易期货期权品种总数拓展到100个。

昨日晚间,上期所、郑商所、大商所等3家商品期货交易所同步公告将进一步扩大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商品期货、期权可交易品种范围。

界面新闻记者统计发现,此次上期所新增开放了6个品种,即天然橡胶、铅、锡期货和期权;大商所新增了4个期货期权品种,即乙二醇、液化石油气期货和期权;郑商所的增设品种也有6个,包括玻璃、纯碱、硅铁期货和期权。3家商品期货交易所合计增加了16个品种合约。

此前,QFI参与商品期货、期权交易品种总数达到了75个,随着交易品种的放宽,QFI可参与品种已达1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