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风险

被妖魔化的雪球,成为股市暴跌的替罪羊!

最近股市暴跌,雪球成为了热词!先是“淡定汤总”200万本金灰飞烟灭;随后网传女星江疏影因雪球爆仓而去了申万宏源总部,被工作室辟谣。

障碍式期权_雪球化结构产品_奇异期权雪球产品

雪球到底是什么,让人谈”雪”色变?

雪球化结构产品是一种奇异期权

奇异期权,顾名思义就是比较奇特的期权,要比常规的欧式或美式期权更加错综复杂。

上网一查,奇异期权至少包括8种类型,一看就头大!

这8种类型分别是打包合约、非标准化美式期权、复合期权、任选期权、障碍期权、回顾期权、呼叫期权和亚式期权,而雪球属于障碍期权!

什么是障碍期权呢?

障碍期权是指在其生效过程中受到一定限制的期权,其目的是把投资者的收益或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一般分为即敲出期权和敲入期权两类。

奇异期权雪球产品_雪球化结构产品_障碍式期权

而雪球产品既有敲出期权,又有敲入期权。

敲出是指合约终止,每月只有一个观察日,例如每月1日或者第一个交易日。只有这一天的收盘价超过敲出价,才能触发敲出。此外,前两个月为封闭期,不观察敲出。

敲入是指看发行人的跌期权生效,每个交易日都是观察日,没有封闭期的限制。任何一天的收盘价跌破敲入价,触发敲入。

雪球化结构产品_奇异期权雪球产品_障碍式期权

根据汤总对话截图,再结合其他信息,推测出这款雪球产品的全貌:

与中证500指数挂钩,期限两年,年化票息12%,上涨5%触发敲出,下跌25%触发敲入,4倍杠杆。

障碍式期权_奇异期权雪球产品_雪球化结构产品

投资者如果购买了雪球产品,将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1、 没有触发敲出和敲入,就持有到期,拿回本金,获得12%的票息。

这是最好的结局!

2、触发敲出,合约终止。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之前是否触发敲入,也能拿回本金,并获得相应持有期限获的票息。

持有3个月,就获得3%的票息;持有半年,就获得6%的票息。

3、 触发敲入,看跌期权生效,投资者就要承担市场风险

承担市场风险未必就是亏损,又分为三种情况:

1、敲入后又触发敲出,处理方法同上。

即合约终止,投资者按照持有期限获得相应的票息。

2、 敲入后没有触发敲出,持有到期。

如果到期后收益率高于0,投资者就拿回本金,没有票息。

3、敲入后没有触发敲出而持有到期。

如果到期后的收益低于0,投资者承担所有损失。

奇异期权雪球产品_雪球化结构产品_障碍式期权

为什么雪球产品火了起来?

前几年,A股出现了一波赛道股“小牛市”,但好看不好做。四五千只股票,真正能够持续上涨的比例并不高。

个股不好做,很多人选择了买基金,于是出现了若干只百亿规模的爆款基金。

但有人担心基金太热了,很可能买在最高点或者次高点。

而雪球产品能够契合了这部分人的需求:

1、最好的结果就是指数波动不大,不触发敲出和敲入,拿满全部的票息。

当时很多发行券商开出的年化票息高达20%以上,很有吸引力。

2、次优的结果就是指数大涨触发敲出,投资者少赚一点,但能滚动投资。

例如3个月就敲出,投资者拿到3~5%票息继续投资。利滚利,就像滚雪球,这也是雪球产品名称的来源。

3、最差的结果就是指数大跌,投资者承担全部损失。

但这种结果和直接买入指数基金产品一样,并没有放大,除非加杠杆。

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除了第三种最差的结果外,雪球产品相当于承担的一定的踏空损失,以获得较高的固定收益。

这对高净值人士很有吸引力:1000万的本金,年化20%的票息,就是200万!

事实上,雪球产品的门槛确实很高,个人投资者认购起点为100万。

只要不加杠杆,即使发生了最坏的结果,就像汤总那款产品两年亏损26%,也比绝大多数投资者同期直接投资股票和基金少亏很多。

那么,券商是怎么运作雪球产品的呢?

以汤总购买的雪球产品为例,运行区间为“5%~-25%”,每5%为一个区间,对相应的股指期货进行高抛低吸的网格交易。

当雪球临近敲入的时候,券商会被动降低对冲头寸仓位,也就是卖出相应的股指期货,对期货市场产生抛压,不会涉及股票现货市场。

当然,期货市场的踩踏将对股票现货市场有一定的心理作用,但不是直接作用。

更何况券商的雪球产品发行期比较分散,敲入点位不尽相同。

因此只有持续大跌,才会造成期货市场的踩踏。

如果股票现货市场持续大跌,首先爆雷的是融资盘、设有止损线的私募基金、信托计划、场外配资等加杠杆的股票产品,雪球的间接影响反而是较小的。

从券商的角度看,雪球产品相当于从投资者那里借了一笔钱投资股指期货,同时用票息向投资者购买看跌期权。最大的风险在于股指波动幅度太小,没有足够的盈利空间;其次就是承诺的年化票息太高。

为什么会妖魔化雪球呢?

首先,股市大跌必须找一个替罪羊!股指期货、T+0、量化交易等都当过,这次轮到了雪球。

真正的原因大家心知肚明,但不方便说。

其次,有的销售人员把雪球说成是固收类产品,误导了投资者。

原因可能是自己也不懂;也可能就是单纯的坏,为了业绩故意为之!

购买外汇理财产品需警惕三大风险

购买外汇理财产品风险_外汇风险提示_外汇理财产品设计复杂

导航分站便民

外汇理财产品设计复杂_购买外汇理财产品风险_外汇风险提示

当前位置:>生活日报>财富周刊购买外汇理财产品需警惕三大风险

在欧洲央行上月出人意料地发出加息信号后,市场普遍预计,其将于4月初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宣布加息,同时境外多家央行近期也已先后启动升息步伐。对于手中持有外汇的市民来讲,尽管境内银行外汇储蓄并未同步加息,但稳健收益型外汇理财产品却迎来利好,越来越多的市民利用此类理财产品分享更高收益率,多家银行近期也都有颇具吸引力的产品推出。

但是也有理财专家表示,当前银行推出的外汇理财产品越来越多,外汇理财产品设计也越来越复杂,普通投资者很难看懂。对此,理财专家提醒,投资者购买外汇理财产品一定考虑到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尽量不要购买设计复杂、不能准确判断风险的外汇理财产品,特别需要警惕以下三大风险。

一是市场风险。一些银行推出的外汇理财产品与汇率市场、黄金市场等挂钩,约定如果相关市场指数在事先划定的区间内波动,就可以按实际运行天数得到一个较高的收益率。理财专家说,一般情况下,汇率市场要比黄金市场的波动幅度大很多,因此投资者选择挂钩黄金指数的外汇理财产品更为稳妥。

二是汇率风险。有些银行推出的外汇理财产品完全与汇率挂钩,对于一些跨币种结构性外汇理财产品,投资者应警惕汇率风险。

三是收益风险。不少外汇理财产品宣传的预期收益率其实是3年甚至是5年的总收益率,而且外汇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只是一个估计值,不是最终收益率。因此,投资者购买外汇理财产品需要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不要对理财产品的收益预期过高。(北京商报)

本版主要新闻

网络炒汇骗局卷土重来 有投资者两天损失逾20万元

“别人都是被鼓动并上当受骗,我是自己主动送上门的,轻信网络炒汇,现在肠子都悔青了。”浙江温岭市的金先生在短短两天时间里被骗了20余万元,说起自己近期的遭遇,金先生很后悔。

近期,海内外汇市交易受到关注,网络炒汇欺诈卷土重来。虽然监管部门已多次明确表态,“一切网络炒汇平台(包括国外的合法炒汇平台)在我国境内均不合法”,但还是有不少投资者会对“低投入,高回报”的诱惑心动,令诈骗分子有机可乘。

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郭利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提醒广大投资者:参与网络炒汇,不仅违法,而且面临较大资金风险。不仅有被认定委托合同无效致投资款无法追回风险,而且,炒汇平台多注册在境外,其在国内多无经营实体或可供执行财产,导致最终无法实现有效追偿。所以,为了维护自身权益,投资者应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通过合法途径进行外汇交易,远离非法外汇交易。

网络炒汇之风再起

《证券日报》记者从浙江省台州网警巡查执法处了解了前述金先生的遭遇。今年10月16日晚上8时许,家住温岭石桥头镇的金先生急匆匆跑进石桥头派出所,他告诉民警,自己微信中不知什么时候有一位备注名“林蕾蕾”的好友,“她经常在朋友圈里发赚到钱的消息,每天的收益看上去还挺诱人的。”金先生表示,10月15日上午,他便主动联系了林蕾蕾。

随后,林蕾蕾在微信上发来一个链接,让金先生下载一个叫“swissquote”的专门炒外汇的App。下载后,金先生看到App中显示了很多国家货币的汇率及比特币等信息。接着,林蕾蕾又给金先生发来“程序员”的QQ号。当晚他就被程序员拉进了相关QQ群,群里还有另外两名群友,程序员让他先存3万元到指定的账户,然后帮他进行投资,赚到钱后再收取15%的服务费。一心想着发财的金先生便通过自己的银行卡将第一笔3万元转了过去。

第二天上午11点左右,程序员要求金先生加仓,说“存得多就赚得更多”。于是,他将第二笔5万元转到对方指定的账户。不料,到了下午3点,程序员告诉金先生,这笔交易出现了亏损,要补仓41344元,金先生没有多想就进行了第三次转账。然而没过多久,他就又被程序员要求补仓79137元。但是,此时的金先生手头已经没钱了,只好向自己的亲戚借钱转了过去。

“到了晚上8点左右,程序员让我继续转账,我仔细一算,这两天下来自己还一分钱都没赚到,就已经投进去了200481元,这才感觉有点不对劲,”金先生在向警方描述案情时说,他马上试图联系“林蕾蕾”,却发现怎么也联系不上,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被骗了。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10月26日,有微博网友爆料,近期频频被推荐所谓网络炒汇,其家人对此深信不疑,沉迷其中,甚至不惜贷款去投资外汇,并不断在亲戚中发展下线。根据该网友提供的信息,被推荐的炒汇平台为Price Markets UK,是一家受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FCA)监管的国外外汇平台。根据其提供的公司备案号,记者在FCA平台上进行核实,确有该公司的监管信息。但是,根据规定,海外持牌外汇交易平台也不能在我国境内开展上述交易。而且,这种“拉人头”的经营模式更与以往网络炒汇诈骗中常见的“套牌公司”手法相似。

微博网友的爆料引起了很多人共鸣,在评论区,“我亲戚被网络炒汇骗了几十万元”“我同学一直向我推荐,说一年赚一倍,我很无语”“我妈妈也被骗子洗脑,坚信投入5万元、稳定月收入2000元”……

记者注意到,在部分社交平台,有网友借助吹捧自己的“炒汇战绩”间接推荐交易平台。网友Rain(化名)表示,“7月6日入金10000美元,截至9月30日净盈利19208美元,不到3个月收益率192.08%。”记者随后联系了Rain。在交谈中,他声称自己是某量化交易平台的用户,并向记者展示了他最新“战绩”:截至10月25日已盈利24000美元。虽然他声称自己仅是用户,却十分积极主动地向记者推荐该交易平台,并发送多份平台资料文档及宣传PPT。当记者询问其是否了解网络炒汇的合法合规性时,他甚至声称,“在中国炒外汇一直都是合法合规的,外汇保证金交易一直都是允许的,只是不允许国内开设交易平台而已。”

六大套路须提防

实际上,Rain的上述言论漏洞百出,他所谓的“高收益”“合法合规”等都是让众多投资者血本无归的“陷阱”。而金先生遭遇的则是典型的欺诈。

此前,国家外汇管理局河北省分局已明确指出,“境内个人除按相关规定通过境内银行进行外汇实盘买卖外,不允许以任何方式直接参与境外市场的外汇买卖。通过境外代理商的形式进行炒汇,属于境内个人境外投资行为,目前国家没有放开境内个人境外投资的限制。”国家外汇管理局2019年在通报非法网络炒汇案例时也明确表示,境内监管部门未批准任何机构在境内开展或代理开展外汇按金业务。

今年6月份,国家外汇管理局河南省分局发布《警惕“网络炒汇”诈骗》,其中总结了网络炒汇的骗术特征,包括:一是虚构境外背景,自称取得境外监管资质,强调国外炒汇平台的合法性、权威性;二是号称专业人士操盘,宣称资金由投资专家、大V操盘,专业人士打理,及时止损;三是利用投资者对外汇知识的不熟悉,向其宣传似是而非的所谓外汇理财技巧;四是人拉人发展下线,类似传销,通过亲友、熟人等关系发展介绍他人参与炒汇,自己从中抽取佣金;五是以高收益、高回报率为诱饵,宣称投资回报丰厚,甚至“躺着也能挣钱”;六是人为制定对赌交易规则,如放入资金后一定时间内不许提现等,貌似公司在规范运作,实则为“爆仓”时卷钱跑路创造条件。

“我们接触的很多违法炒汇案例中,不法分子多借助网络媒介,伪装成境外金融机构、自称受多国金融监管、使用正规交易软件、低成本起投,以类似传销手法,大肆鼓吹其外汇投资平台‘高收益、低风险’,吸引投资者入局,通过误导下单,私下对冲等欺诈手段,骗取投资人资金。这类平台名为炒汇,多数实际无任何外汇交易,资金最终流入地下钱庄或参与非法交易。另外,即便有部分平台将投资人资金投入到真实的外汇交易市场中,但多数并未取得金融主管部门许可,仍涉嫌非法经营。”郭利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