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乡村振兴

外汇活水润沃土 乡村振兴谱新篇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省分局(以下简称广东省分局)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精准落实到行动上,以政策为引、服务为纽、创新为翼,紧紧围绕涉农经营主体外汇服务需求,积极架设粤企对接全球市场的桥梁,助力“农企粤货”乘风破浪、出海远航。

推政策:保驾护航,铺就乡村外贸“成长路”

便利化政策是乡村产业出海的“方便门”。广东省分局指导辖内各地市分局联合多部门打出“政策直达+精准服务”组合拳,通过召开政策宣讲会、组建企业服务团队等方式,让惠企政策从“纸上”落到“地上”,为乡村外贸注入成长动能。在揭阳,由“外汇局+银行”组建成的外汇专业服务团队定期上门对接揭阳市育秀实业有限公司等涉农企业,跟踪便利化政策落地效果,收集新的服务需求,通过“政策直达+汇银联动+科技赋能+产业带动”模式,助力公司成长为年出口额近千万美元的“乡村外贸”标杆,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稳定增收。

为了让涉农企业懂政策、用政策,韶关市分局联合当地农业农村局、商务、海关、税务等部门,通过政策宣讲会、银企座谈等方式开展农产品出海政策指导,深入乳源、翁源等县域,走访涉农企业,通过“一企一策”定制服务,让一系列外汇便利化政策涌向田间地头。为助力农企“出海提速”,阳江市分局开展了“一对一”专班服务,针对出口申报、网银结汇等外汇业务进行全方位辅导,让广东漠阳花粮油有限公司等当地龙头农企享受到外汇个性化服务,大胆迈出“第一步”。

稳生产:精准滴灌,擦亮粤货甄选“金名片”

生产稳则产业兴,产业兴则乡村旺。为保障涉农粤企平稳生产,广东省分局指导辖内各地市分局联合银行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积极为涉农企业化解汇率风险、纾解资金压力,让乡村产业在出海路上“轻装上阵”。惠州市杰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营回收乡村废弃动植物油、餐厨垃圾,加工生产并出口绿色环保生物柴油等,惠州市分局针对该企业出口信用证占比高、资金周转快的特点,联合金融机构深耕调研,量身定制“跨境金融+乡村产业”服务方案,指导企业使用电子单证提升跨境资金结算效率,运用出口福费廷等贸易融资业务提升资金回款效率,助力企业年销售额突破20亿元。

汇率波动曾是涉农外贸企业的隐忧,湛江市分局为解决广东国美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汇率风险、流动资金压力大等困境,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及财务结构特点,指导邮储银行湛江市分行为企业设计了一套“美元存款+外汇套保+国内信用证”组合产品,该项综合服务既有效解决了企业跨境贸易和融资中的痛点,又发挥了金融创新与产业链协同效力,助力企业实现风险管控与资金高效运作。

乡村振兴的根基在产业,外汇服务正助力乡村特色产业打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针对中山石岐鸽、脆肉鲩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山市分局创新“外汇政策+特色金融”模式,指导银行推出“脆鲩富农贷”“腊味贷”“生鱼养殖贷”“石岐鸽全产业链贷”等贷款产品,通过“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活体抵押”模式,将养殖规模、出口订单等数据转化为授信依据,解决农户押品不足难题。推动银行依托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企业跨境信用信息模块,了解企业进出口收付汇情况,为水产出口企业提供“出口U汇贷”专项额度。同时,鼓励银行创新推出“汇率避险+贸易融资”组合服务,有效锁定汇率成本,让实打实的红利为涉农企业产业发展“稳预期”。

畅结算:降本增效,激活乡村经济“微循环”

结算效率直接关系企业资金周转与农户“钱袋子”,广东省分局指导辖内各地市分局积极推动外汇便利化政策落地见效,加速资金回笼反哺乡村产业发展。清远市分局指导中国银行清远分行针对蒙牛乳制品清远有限责任公司“未办理名录登记”和“传统外汇收款流程复杂、审核时间长”的诉求,成立专项服务小组,主动对接企业财务团队,指引其通过手机银行“线上名录登记”功能,足不出户完成外汇业务名录登记资质办理,较传统模式提速90%。同时,指导银行在充分展业的基础上,为企业提供了“免审单、直入账、事后查”的全自动化收汇服务,企业只需在交易前向银行报备贸易背景承诺函,后续正常收汇时系统会自动完成款项划转,无需人工干预,显著提升了企业资金运作效率。

在茂名,罗非鱼产业链企业正面临出口收汇“单笔金额小,笔数多、结算流程相对复杂”的共性问题。茂名市分局指导辖内银行用好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政策,顺利推动8家罗非鱼出口企业纳入高水平试点优质企业,占茂名市高水平试点优质企业比重为57.1%。今年1-7月,罗非鱼产业链企业合计办理跨境贸易高水平便利化业务994笔,金额1.1亿美元。单证审核的简化以及高效的收汇效率,保障了龙头企业向养殖农户支付货款的及时性,显著缓解了农户的资金周转压力,政策与服务的叠加效应充分显现。

广东省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展望未来,该局将继续践行外汇为民的理念,厚植外汇服务的独特势能,用心探索外汇支持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新路径,为“粤货出海”持续注入绵绵不绝的“外汇动力”。

新华解码丨培育增长点、拓展新空间,权威部门解读促进农产品消费新部署

新华社北京7月29日电 题:培育增长点、拓展新空间,权威部门解读促进农产品消费新部署

新华社记者胡璐

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等十部门日前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按照优化供给端、创新流通端、激活市场端的政策思路提出一系列新举措,顺应农产品消费新趋势、新特点,着力从变化中培育增长点、拓展新空间。

如何看待并落实这些新举措?在2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有关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解读。

优化绿色优质产品供给

“当前农产品消费更加注重品质化、个性化,消费者对品牌农产品以及新式饮品、功能性食品等加工产品需求快速增长。”农业农村部副部长江文胜说,针对这些趋势,实施方案提出优化绿色优质产品供给,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生产结构,发展优质特色农产品和服务。“十四五”以来,新认证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3.6万个,认证数量较“十三五”末增加70%,涵盖米面油、肉蛋奶、果菜茶、水产品等品类。每年向社会提供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物总量超过2亿吨,2024年绿色食品销售额达6097.8亿元。

江文胜表示,农业农村部将从扩总量、促优质、拓渠道等方面继续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具体包括加大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力度;大力推广应用绿色有机标准、绿色防控等技术,提高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技术水平等。

食品工业上游承接米面油、肉蛋奶、果菜茶等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下游拉动着人民群众的日常饮食消费。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李强表示,将重点围绕加快生物技术应用、打造特色食品产业集群、扩大食品消费等三方面持续发力,提升食品工业供需适配性,促进农产品消费提质升级。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膳食结构的营养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

对此,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雷刘功说,将研发推广营养健康食谱,提升营养健康公共服务,并会同相关部门深入推进“健康饮食 合理膳食”专题科普,积极开展“减油、增豆、加奶”和“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水产品摄入”宣传,引导城乡居民调整饮食习惯和食物结构,让老百姓能够会选、会吃、吃出健康。

丰富农产品消费场景

到草莓园进行“沉浸式”采摘、武夷山茶农直播古茶树认养……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仅关注农产品品质与安全,也关注社交属性、精神文化等需求。实施方案提出,丰富农产品消费场景。

雷刘功表示,将按照实施方案部署,会同相关部门大力拓宽农产品消费渠道、丰富消费场景。如引导各地广泛开展绿色优质农产品进商圈、进街区、进景区等主题活动,组织产地溯源直播、美食品鉴,提升消费体验感和获得感;充分利用展会聚集效应,推动形成以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为引领、行业性展会为骨干、综合性展会为重点支撑的多层次产销衔接、消费促进平台矩阵等。

“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既能激活乡村资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又能促进城乡要素流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塑造消费新场景、拓展消费新空间的重要途径。”江文胜说。

2024年,我国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近9000亿元,成为旅游业场景创新、业态融合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一批新的网红村走入大众视野,营造新消费体验、培育新消费业态。

江文胜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强化金融政策支持,推进农业与文、旅、体、教深度融合,发展科普研学、非遗与农副产品加工体验等新业态,带动更多特色农产品、道地食材地产地销,并深入挖掘乡村资源,融入现代要素创新内容形式,创新“村字号”文体活动,扎实推动乡村游购一体发展。

提升城乡消费设施水平

我国是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每年仅生鲜农产品消费规模就高达10亿吨。农产品流通水平直接影响消费品质。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一级巡视员张祥介绍说,近年来商务部加快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截至2024年底,支持建设各类农产品冷链设施近2000万立方米。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5.8%。

雷刘功表示,“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部聚焦“最先一公里”,持续推进产地冷链物流网络建设。实施中央财政冷链项目,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新增库容超过9800万立方米。推进冷链重要节点建设,并推动产地市场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优化产地冷链物流设施网络,强化全链条协同融合,为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提供有力保障。”他说,正在研究制定“十五五”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发展规划,重点就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预冷设施、产地冷链集配中心以及产后处理能力建设作出部署,并完善冷链技术服务体系。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江文胜说,将强化部门协同和社会协同,发挥地方主体作用,有力有效促进农产品消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