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上海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丨影像志:上海外滩的激荡70年

外滩,一直作为上海的象征出现在世人面前。外滩的东侧是浩荡的黄浦江和漂亮的外滩新堤岸,在这里,可以领略上海母亲河—-黄浦江的风采,远眺对岸浦东陆家嘴地区的新姿。外滩西侧矗立着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的中西建筑群,尽显“远东华尔街”风采。

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外国的银行、商行、总会、报社开始在此云集,外滩成为全国乃至远东的金融中心。20世纪,由于建筑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长,外滩出现了多层和高层建筑,式样五花八门,诸如英国古典式、英国新古典式、英国文艺复兴式亚细亚大楼(原上海冶金设计院)、上海总会(今东风饭店)、浦发银行大楼(原汇丰银行大楼)、恰和大楼(今外贸局大楼)等,还有法国古典式、法国大住宅式、哥特式、巴洛克式、近代西方式、东印度式、折中主义式、中西掺合式等,呈现世界各国建筑共存的局面。因而,北起苏州河外白渡桥,南至中山东一路金陵东路的这一片建筑群,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望外滩的70年,她的发展脚步承载了一个时代的记忆,之于上海,她的发展脚步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之于全国,她的每次改造都象征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外滩,是上海的精神象征,也是中国的金融名片。

伴着黄浦江的江声浩荡,外滩见证着70年来远东第一大港和新中国的复兴和繁荣昌盛。

一、外滩如何修炼成如今的旅游打卡胜地

外滩建筑风格_外滩历史沿革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

1957年6月17日,清晨,宁静江边,一位母亲领着孩子在花圃间散步,“万国建筑群”都已作为国营企业的办公大楼。过去外滩一带的混乱、嘈杂景象,再也没有了。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为 新华社 图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_外滩建筑风格_外滩历史沿革

1960年4月27日,沿黄浦江一带的外滩已成为绿树成荫、花草茂盛的“滨江公园”。

外滩建筑风格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_外滩历史沿革

1970年代末,上海外滩全景。

外滩建筑风格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_外滩历史沿革

1980年,当时中国最大的也是世界十大港口之一的上海港,已同世界五大洲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运输往来。1979年全港吞吐量达到8300多万吨。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_外滩建筑风格_外滩历史沿革

1982年,上海第一座人行过街天桥在延安东路外滩建成,1982年7月1日起开放通行,这座U形天桥,高5.2米,宽3.5米,三面桥身中跨度最大的一面为35.59米,每小时可通过四万余人次。

外滩建筑风格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_外滩历史沿革

1986年,上海外滩。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_外滩建筑风格_外滩历史沿革

1987年2月4日,进出上海港的客货轮为上海外滩夜色又增添几分瑰丽风姿。

外滩历史沿革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_外滩建筑风格

1992年4月18日,上海外滩进行了上海开埠100多年来最大的一次整修改造工程,总投资达1.3亿元。改造后的上海新外滩将向黄浦江心扩展数十米,沿江地带建有观光、商业、停车和绿化等各种设施。

外滩历史沿革_外滩建筑风格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

1993年1月,改造后,上海外滩观光台上的大理石艺术柱灯和街道欧式建筑交相辉映。

外滩建筑风格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_外滩历史沿革

1993年,上海外滩黄浦江边的人民英雄纪念塔雕塑正在抓紧施工。 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资料图

外滩历史沿革_外滩建筑风格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

1993年9月28日,上海外滩,上海市第一任市长陈毅同志的塑像在上海南京东路外滩落成。塑像高5.6米,为青铜材料制成。

外滩建筑风格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_外滩历史沿革

1993年11月20日,上海外滩,外滩观光走廊上设置32个半弧形悬挑平台,64只欧式方形庭园灯,8只花岗石艺术柱灯,与沿江的万国博览式建筑融为一体。

外滩建筑风格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_外滩历史沿革

1997年6月28日,上海延安路高架道路东段外滩一线建成通车,上海市最繁忙路段的交通拥挤得到缓解。整个延安路高架道路将于97年底全线通车。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_外滩历史沿革_外滩建筑风格

2000年12月30日,外滩观光隧道将在新世纪第一天投入运营。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_外滩建筑风格_外滩历史沿革

2001年10月16日,一批来自美国的游客被美丽的上海外滩吸引。随着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大批的海外游客纷至沓来一睹风采。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_外滩建筑风格_外滩历史沿革

2002年10月3日,国庆期间申城天气秋高气爽,街头巷尾涌动着欢度佳节的人流。在景色秀丽的外滩,无数游人在此流连忘返,尽情观赏浦江两岸的都市风貌。据上海市旅游管理委员会统计,2001年到沪旅游的中外游客达150余万人,与往年基本持平。

外滩建筑风格_外滩历史沿革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

2003年8月6日,正在施工中的上海外滩。为保持外滩原有的“万国建筑博览会”的风貌,上海“外滩一体化”工程正在逐步实施,一些与外滩建筑风格不协调的建筑将被陆续拆除。位于外滩中心段的钻石楼于8月初开始拆除施工。不久外滩步行观光道将实现南北贯通。

外滩建筑风格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_外滩历史沿革

2004年6月1日,外滩东风饭店,原为“上海总会”,有“东洋伦敦”之称,设计上仿效英国古典主义,也参照日本帝国大厦。三角形电梯是西门子公司制造,已有90余年的历史。 IC 图

外滩建筑风格_外滩历史沿革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

2008年2月23日上午,上海建工集团的挖掘机在“第一弯”上挖开路面。当日,外滩地区交通综合改造工程宣告全面展开。素有“第一弯”之称的上海延安路高架外滩下匝道于23日零时起禁止车辆通行并开始拆除。

外滩历史沿革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_外滩建筑风格

2008年4月6日,在拖船帮助下,驳船运载着上海外白渡桥南段桥面驶往黄浦江。当日上午,上海外白渡桥移桥工作正式开始。外白渡桥南段桥面在潮水上涨的情况下,借助驳船浮力被慢慢顶起,并在原地转向,由驳船运载从苏州河进入黄浦江,前往工厂进行维修。百年外白渡桥是上海外滩地区的标志之一,为配合上海外滩地区交通综合改造工程,外白渡桥整体移桥并进行修缮。修缮后的外白渡桥未来将重返原址。

外滩历史沿革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_外滩建筑风格

2009年7月9日,工程车辆正在外滩施工。上海外滩改造工程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外滩滨水区将被打造成上海最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整个改造工程预计将于2010年世博会开始前全部完工。届时,外白渡桥、外滩万国建筑群等传统上海滩风景与全新风格的外滩观光平台将形成上海世博会期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外滩历史沿革_外滩建筑风格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

2010年8月26日,几名游客正在修缮后的和平饭店大堂内参观。和平饭店北楼始建于1929年,原名沙逊大厦,1956年改名为和平饭店,1992年世界饭店组织将和平饭店列为世界著名饭店之一。

外滩建筑风格_外滩历史沿革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

2010年3月28日,上海外滩竣工崭新亮相。3月28日,经过建设者为期33个月的精心施工,上海市外滩地区综合改造工程全面竣工并向社会开放。此次外滩改造工程涉及外滩通道建设、滨水区改造、渗透墙建造、排水系统改建、公交枢纽和地下空间开发等六大工程项目。

外滩历史沿革_外滩建筑风格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

2011年3月13日,市民在上海外滩源参观。上海外滩投资集团宣布,经国家发改委审批同意,将发行9亿元公司债券,用于外滩源项目建设。这是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首只企业债券,将为外滩重塑昔日“金融第一街”注入活力。 据了解,外滩投资集团获批的首只公司债券简称“11外滩债”,为7年期固定利率债券,前5年票面年利率6.2%。

外滩建筑风格_外滩历史沿革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

2015年9月13日,上海外滩及浦西航拍。

外滩建筑风格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_外滩历史沿革

2017年,“外滩1号”亚细亚大楼。亚细亚大楼位于黄浦区延安东路外滩中山东一路1号,约1915年建造,是当时外滩最高的一幢建筑,且又取得中山东一路1号的门牌,故有很多人称它为“外滩第一楼”。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_外滩历史沿革_外滩建筑风格

2018年12月20日,上海,灯光改造后浦西外滩万国建筑群的夜景灯光。

外滩建筑风格_外滩历史沿革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

2019年2月11日,上海。从海关大钟俯瞰城市,大钟见证着城市的日新月异。上海海关大楼是1891年拆除旧屋,于1893年建成的一座英国建筑师设计、浦东川沙匠人杨斯盛主持建造的3层砖木结构的英国哥特式楼房。1925年又拆除旧屋重建,于1927年底落成,即现大楼。 视觉中国 图

外滩历史沿革_外滩建筑风格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

2019年6月9日,上海,航拍华灯初上的上海外滩景观,长长的灯光犹如一条金龙飞舞。

二、外滩——中国名片和国际金融街

外滩建筑风格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_外滩历史沿革

1955年,苏联莫斯科“小白桦树”舞蹈团团员在上海外滩参观。

外滩历史沿革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_外滩建筑风格

1956年,由切库罗夫海军中将率领的苏联舰队在1956年6月20日到达上海。苏联舰队包括“德米特里·波日阿尔斯基”号巡洋舰和两艘雷击舰。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_外滩历史沿革_外滩建筑风格

1958年,以巴卢库上将为首的阿尔巴尼亚军事代表团于1958年10月17日抵沪。图为代表团团员们在肖华上将陪同下在上海外滩一带参观游览。

外滩历史沿革_外滩建筑风格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

1959年10月12日,以意大利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吉罗拉马·里·考西同志为首的意大利共产党代表团人员,1959年10月上旬在上海参观访问。

外滩建筑风格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_外滩历史沿革

1964年10月7日,凤凰牌小轿车在上海外滩行驶。上海汽车制造厂、上海内燃机配件厂和上海汽车底盘厂等数十家中小型工厂,通过生产大协作试制出一批凤凰牌小轿车。

外滩历史沿革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_外滩建筑风格

1983年9月8日在天安门点燃的“振兴中华”火炬到达上海后,点燃了上海市一百支火炬。图为上海市的火炬接力队伍行经上海延安东路外滩时的情形。

外滩建筑风格_外滩历史沿革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

1987年4月8日,卡尔松首相夫人在上海外滩看到当地市民打太极拳时,不禁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外滩历史沿革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_外滩建筑风格

1994年6月,荷兰银行上海分行在上海外滩原荷兰银行旧址开业。荷兰银行1903年曾在上海开设办事处。曾经威震远东的上海金融业,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各类金融机构迅速发展,金融业务大大拓展。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_外滩历史沿革_外滩建筑风格

1995年7月1日零点,上海市人民政府的牌子被摘下并随市府机关迁至人民广场。这是上海市重建外滩金融一条街,实现外滩楼群功能转换的一个大举措。

外滩历史沿革_外滩建筑风格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

1996年12月12日,当日,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入住上海中山东一路12号(原市政府大厦)。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_外滩建筑风格_外滩历史沿革

2002年10月30日,坐落于上海外滩的上海黄金交易所正式开业。它的运行为我国黄金从计划走向市场提供了规范运作的平台,标志着我国由货币市场、证券市场、保险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组成的主要金融产品的交易市场全部建成。

外滩建筑风格_外滩历史沿革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

2010年4月30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大型灯光喷泉焰火表演点亮百年外滩。

三、有接轨国际的时尚,也有市井生活

外滩历史沿革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_外滩建筑风格

1964年4月20日,上海外滩一带,每天早晨都有成批的青年人练习长跑。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_外滩历史沿革_外滩建筑风格

1974年6月26日,外滩,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外滩建筑风格_外滩历史沿革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

1984年,上海自行车三厂的“青年服务队”的青年们,新春佳节放弃休息,来到上海外滩为过往行人义务修理自行车。

外滩建筑风格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_外滩历史沿革

1986年,首届环球火炬接力跑中国地区火炬传递及接力跑,11月8日在上海举行。

外滩建筑风格_外滩历史沿革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

1993年5月9日,首届东亚运动会开幕前夕,上海外滩的绚丽夜景吸引了众多游客。这是上海农业银行职业学校的女学生在化妆准备拍照。

外滩建筑风格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_外滩历史沿革

1993年9月30日,一位比利时人利用假日在上海外滩一展绝技,换取一些小费。

外滩建筑风格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_外滩历史沿革

1994年,星期天,一所私立学校学生到公园、商店、公共场所与国外旅游者交流。这是学生在上海外滩背着“小翻译”英文字红带,为国外旅游者咨询、指路。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_外滩建筑风格_外滩历史沿革

1994年5月25日,上海部分市民在外滩广场上又跳起了当年老妈妈、老大姐欢迎解放军入城时跳的秧歌舞,庆祝上海解放45周年。

外滩建筑风格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_外滩历史沿革

1994年5月27日下午,45对新人来到上海外滩新建的人民英雄纪念塔下,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集体婚礼,以此来纪念人生的这一灿烂瞬间,因为这天是上海解放45周年的纪念日。这也是45年来第一次在外滩举行集体婚礼。

外滩建筑风格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_外滩历史沿革

1994年6月21日,上海外滩陈毅塑像广场举行的“美的旋律音乐会”,参加演出的主要是业余文艺团体。从1993年下半年起,在上海市委和市政府的倡导下,迅速兴起有数以万人参加的广场文化活动。许多公园、广场、街头成了琴、棋、书、画爱好者的天地。在外滩,定期举办的各类格调高雅的文艺活动,已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完整结构,为新外滩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氛围。

外滩建筑风格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_外滩历史沿革

1995年6月10日,上海外滩举行了别开生面的家庭健身器械演示会,展示的十多种健身器械供游人练习。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_外滩建筑风格_外滩历史沿革

1997年6月5日,经过改造后的上海外滩,增添了绿地和游人活动场所,每天清晨,都有不少居住在附近的老人到这里晨练、聊天。

外滩历史沿革_外滩建筑风格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

2001年3月26日,清晨的上海外滩聚集着无数晨练的人们。

外滩建筑风格_外滩历史沿革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

2002年10月3日,伊拉克男孩阿卜杜拉在上海外滩展示球技。从一年前开始喜爱足球的阿卜杜拉此次随父母到上海旅游,恰遇几个中国孩子在玩足球,他忍不住上阵小试,不俗的球技引得游人称赞。

外滩历史沿革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_外滩建筑风格

2002年11月11日,上海外滩,9名参加上海网球大师杯赛的选手身着唐装在开幕式上向媒体致意。

外滩历史沿革_外滩建筑风格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

2004年7月31日,参赛摩托艇风驰电掣奋勇争先。当日,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上海站比赛在黄浦江开锣。来自世界各地的12支队伍22条摩托艇参加为期两天的比赛。为确保赛事顺利进行,比赛期间黄浦外滩景观水域封江。

外滩历史沿革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_外滩建筑风格

2006年5月3日,参赛选手经过上海外滩。当日,首届环沪港国际自行车大赛在上海揭开战幕,比利时车队选手格特以2小时57分34秒获得首赛段第一名。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_外滩建筑风格_外滩历史沿革

2007年7月16日,几位年轻人在上海外滩脚蹬“弹跳高跷”表演。

四、外滩金融带 董家渡华丽转身

外滩历史沿革_外滩建筑风格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

1989年4月9日,上海十六铺客运码头。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_外滩历史沿革_外滩建筑风格

董家渡地区的棚户区,上海董家渡是上海开埠以来最早形成的城区之一,拥有上海现存最早期的天主堂和上海最早的会馆。 上海城市记忆空间研究院 图

外滩建筑风格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_外滩历史沿革

2004年10月10日拍摄的外立面改建一新的上海新外滩商厦。近日,位于上海中山东二路15号的新外滩商厦完成外立面改建工程,卸去玻璃幕墙,重现欧洲古典建筑外观。该工程是上海市还原南外滩古典风貌规划方案中被列入整治范围的七大建筑之一。

外滩历史沿革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_外滩建筑风格

2007年11月,外滩通道延安东路以南工程主体结构施工开工,工程将一直持续到2009年底。随着外滩通道的建设,外滩将逐步“变脸”。

外滩建筑风格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_外滩历史沿革

2008年12月9日拍摄的黄浦江畔新建成的“老码头”夜景。随着上海外滩综合改造工程顺利进展,有着140年历史的十六铺客运码头地区的老厂房如今变成了上海一个新的时尚休闲消费场所,成为上海新的时尚地标。

外滩历史沿革_外滩建筑风格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

2011年3月31日,工作人员在位于上海黄浦江边的人造沙滩上打开遮阳伞。 近日,一片金黄色的“人造沙滩”亮相上海南外滩,并正式对外开放,供市民和游客在黄浦江边享受日光浴。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_外滩建筑风格_外滩历史沿革

2011年7月27日,游客在上海外滩“沙滩泳池”游泳避暑。“沙滩泳池”位于南外滩老码头人造沙滩内,游客可以一边戏沙游泳,一边享受浦江两岸美景。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_外滩建筑风格_外滩历史沿革

2013年10月20日,上海黄浦区董家渡拆迁全貌,与浦东陆家嘴现代建筑形成鲜明对比,不久的将来,新的董家渡将是高楼林立。 IC 图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_外滩建筑风格_外滩历史沿革

2014年4月6日,拆迁中的董家渡。随着上海南外滩地区的全面开发,董家渡地区正在经历上海最大规模的旧区动迁改造,见证百年上海的董家渡地区正在慢慢消失,届时一个新南外滩地标将在此诞生。 IC 图

外滩历史沿革_外滩建筑风格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

2019年6月10日,上海,黄浦区中山南路100号金外滩国际广场内展示的“绿地外滩中心”整体沙盘模型。2019年5月8日,绿地集团正式对外公布董家渡项目定名为“绿地外滩中心”。2月份,绿地集团宣布作价121亿元接手中民投董家渡项目。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20万平方米。该项目位于外滩金融集聚带,该区域与隔江相望的陆家嘴金融城共同承载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一城一带”城市空间规划重点布局。 IC 图

外滩建筑风格_外滩历史沿革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

未来,外滩区域全新定位将释放更大能量,承载更多元的功能。外滩金融聚集带核心区域董家渡金融城将成为区域功能迭代的标杆。

黄浦江奔流入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外滩始终勇立潮头,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6年前,第一笔个人外汇买卖在外滩成交

上海身处改革开放前沿,一向领风气之先,勇于尝试创新的“头啖汤”。市民金融嗅觉灵敏,不仅盛产股民,还集聚大量“汇民”。对“汇民”来说,1993年12月1日是个重要的日子,境内首个个人外汇买卖业务在上海诞生,第一笔成交发生在外滩中山东一路23号的中行上海市分行营业部。个人外汇买卖业务的推出,使上海与国际金融市场的接轨更进了一步。“外汇宝”这个好记的名字从此不胫而走。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_上海个人外汇买卖历史_上海外汇宝诞生记

位于中山东一路23号的中国银行

1“外汇宝”在上海呱呱坠地

20多年前,陈道明主演的电视连续剧《上海人在东京》红遍大江南北。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上海兴起了第一波留学潮。出国的青年中有很大一部分“巴拉巴拉”东渡日本,其余去了欧美等地。他们纷纷将省吃俭用积攒下的外汇寄回或带回国内。从无到有,上海家庭持有的外汇数量快速增长。

手里的外汇多起来了,怎么保值增值着实费思量。当时除了储蓄并无其他较好的投资渠道,想投资B股受到身份限制,兑换成人民币又无法兑回。习惯于勤俭节约的上海市民,最擅长钱生钱,让效用最大化。民间涌动着巨大的外汇理财投资需求,怎样合理安排和引导呢?

机遇来了。1993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准许国有商业银行开办个人外汇买卖业务。这为国内银行经营个人外汇买卖业务提供了政策支持。听闻好消息,国内的银行纷纷行动起来,谁都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中国银行作为曾经的外汇专业银行,更是铆足了劲,一心想拔下头筹。上海市分行汇合相关部门当即组织员工认真学习文件,深入调研市场,设计实施方案。数月后,首个个人外汇买卖业务——“外汇宝”在上海呱呱坠地。

2个人外汇实时交易开始

第一笔个人外汇买卖业务成交当时是什么情形?谁是见证人?凭着第一天交易买卖凭证照片上的经办人印章,终于找到了当时的柜员沈晓勤,她现在是中行上海市分行营业部副总经理。

沈晓勤回忆说,1993年她在分行营业部的丙种储蓄科工作,丙种储蓄指国内居民外币储蓄。“外汇宝”推出前,两种外币之间兑换,先要按照牌价折合成人民币,再以人民币为媒介折算成另一种外币。银行沿用外汇管理局外汇兑换人民币牌价不是实时变动的,一般是前一天纽约市场外汇的收盘价。有了“外汇宝”,个人外汇实时交易的时代开始了,业务初期一天内波动一大就调整牌价,之后与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基本同步。早上看东京市场,下午欧洲市场开市,晚上纽约市场相对价差波动较大。按照国际惯例,个人外汇买卖业务采用做市商制度,交易费用采用点差而不是手续费。

“第一笔个人外汇买卖业务,我记得很清楚,”沈晓勤说,“40来岁的男性客户,一早拿了10万日元来换成美元。”她惊讶的是,当时绝大多数市民并不知晓“外汇宝”是什么,第一天来的客户明显很有投资意识。当天柜台前没有排队,大新闻就这样静悄悄发生了。

“外汇宝”的第一单,迈出了外汇业务改革的一大步。也就是那时起,居民手中500美元以上或等值外汇,可以通过交易兑换成其他外币,避免汇率风险,更好实现保值增值。

3外滩“隔壁邻居”的大喜事

1993年,上海金融业在改革开放中迅猛发展。金融电子化进程加快,上海农行电脑普及率达80%—90%,上海工行实现了全行ATM的通存通兑和证券交易资金的自动清算业务。上海信用卡发行和使用已初具规模。共有7家外资银行获批在上海设立了分行。截至1993年底,上海的外资金融机构已达26家。

驰名中外的外滩金融街,见证着上海向国际金融中心迈进的脚步。首个个人外汇交易业务在外滩的中行开办几个月后,“隔壁邻居”15号迎来一件更大的喜事,标志着我国外汇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94年4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正式成立,就在外滩的15号。当时的报纸新闻这样记载:“由国家外汇管理局设立的这一全国外汇交易中心试运行半个月来,每个交易日产生一个人民币与外汇交易的中间价。我国实行新的外汇管理体制以后,人民币汇率根据前一天市场交易价格并参照国际金融市场情况确定,据此,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每天产生的中间价,已成为人民币汇率的价格基础。专家认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设立在沪,表明了上海已成为人民币汇率的‘发源地’,并向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迈进了一大步。”

4“汇民”对牌价变动敏感

在银行的营业大厅,对外汇牌价变动最敏感的一定是“汇民”。每当汇率大幅波动,外汇柜台前人头攒动。沈晓勤回忆道,1995年,日元对美元汇率暴涨到79。以往的中位值在100-108,之后最低时跌到140左右。那时,早上一开门,“汇民”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柜台领号,到下午2时半号就领完了,一直要做到晚上7点才全部完成。持有日元的市民,在高位换成美元。一波漂亮的操作,辛苦挣来的财富又“长”出了一大块。

上海外汇宝诞生记_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 外滩_上海个人外汇买卖历史

中山东一路23号 中国银行内的外汇数据显示屏

中行在上海推出“外汇宝”后不久,交通银行也上市了同类产品。利用外汇的利率差和汇率差,通过买卖取得收益,从而使广大市民手中的“死钱”变“活”,并且实现保值。进入2000年以后,市民手中外汇的投资渠道不断拓宽,B股市场也对境内居民投资者开放了。

2002年12月19日,中国银行在境内率先推出首个个人外汇期权交易产品“两得宝”,将私人大额存款与期权投资相结合,使客户实现定期利息和期权收费权益的“双赢”。2003年6月10日,个人外汇投资新品“期权宝”上市,成为个人外汇期权产品领域的又一创新。2003年11月18日,个人黄金实盘交易业务——黄金宝在境内率先试点推出。

现在,随着留学和出境游成为寻常事,老百姓手里的外汇品种越来越丰富。以“外汇宝”交易的货币对为例,从最早的4种发展到40来种。金融开放的大门逐步敞开,老百姓受益良多。

金海岸工作室 谈 璎

上海侦破利用虚拟外汇投资平台诈骗案 涉案金额近亿

meta trader4骗局微信_炒外汇投资骗局_虚拟外汇投资平台诈骗

图为警方抓捕犯罪嫌疑人。

“炒外汇”,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投资项目,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然而对于大多数的老百姓而言,相比股票、基金等传统投资项目,这仍是一个较新的领域。正因为民众对该领域的认知有限,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百姓向往高回报的心理以及对网络投资平台的“一知半解”,设计圈套骗取投资者的钱财。

记者26日获悉,上海公安机关近日捣毁了一个利用虚拟外汇投资平台实施诈骗犯罪团伙

2018年5月下旬,长宁公安分局天山路派出所接被害人陈阿姨报案称:其于2017年9月通过朋友介绍,结识一自称“外汇交易专家”的人员何某(女,53岁),并根据何某推荐,在网络平台“MetaTrader 4”上开户,后通过该平台投入资金15万元(人民币,下同)。此后,何某通过花言巧语说服陈阿姨,获得了其代理操作的委托,并收取约1.5万元的佣金。

陈阿姨本以为这桩委托省心省力,坐等收钱即可。可令她没想到的是,刚刚才过了一个月,便收到噩耗,何某发来的短信称:“由于投资失误,陈阿姨的15万元全部亏损,一分不剩。”

陈阿姨纳闷了,即便是投资失误,也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输的“精光”。于是,陈阿姨来到了天山路派出所报案。起初,民警还以为这是一起普通的投资失败案例,但在向何某通话了解情况后发现事有蹊跷。原来,何某此前通过地铁口散发的金融广告找到了一家外汇券商公司,并结识了该公司行政主管陈某。随后,经陈某介绍,何某在该公司注册并投入了18万元用于“炒外汇”,但不久后投资失败全部亏空。何某心有不甘,于是她便找到了陈阿姨,想通过代理赚佣金的方式减少损失。可何某在自身没有能力进行外汇操作的情况下,毅然和陈阿姨协商了代理投资外汇的相关事宜,已经属于隐瞒事实的情况了。更可疑的是,连续两次近33万元的投入,在如此短时间内消耗殆尽,确实令人费解。

接报后,长宁分局迅速成立专案组开展调查。为了尽早弄清案情,专案组兵分多路,一路对被害人提供的资金账户流向进行调查梳理,另一路则对广告上印发的券商公司情况开展排摸。经过初步调查,专案组发现这极有可能是一起虚拟投资诈骗案件,存在多处疑点。一是民警发现被害人的账户资金最终流入的是一家新能源科技企业,该企业没有相关经营证券投资的资质。二是民警查询该公司注册信息及人事架构,了解到从公司法人朱某、CEO钱某再到技术、财务总监均为亲属关系,且CEO钱某曾有过金融犯罪记录。三是民警通过对该公司资金流向的梳理发现,所有投资人的资金均被汇入到同一个资金池账户,并且有近1亿元的资金被用于购买了金融理财产品。也就是说,所有投资者的钱并没有实际的用于外汇投资交易,而是在“体内循环”。这一重大发现,让专案组基本断定这是一个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虚拟投资的诈骗团伙。

2018年7月3日,专案组经过前期排摸,确定了几名犯罪嫌疑人居住点后,兵分多路同步实施抓捕行动,一举将犯罪嫌疑人朱某、CEO钱某等团伙成员6人抓获归案,缴获作案使用的手机10余部、银行卡10余张。

到案后,民警连夜开展审讯工作,经过梳理分析,基本理清了该诈骗团伙的作案手法。该团伙利用名下公司扮演“虚假券商”身份,并在国外开发的一款名为“MetaTrader 4”的网络平台上开设账户。随后,通过广告营销等手段进行宣传招揽投资者,并以公司在境外有正规金融牌照为幌子让客户觉得在公司投资是有合法保障的,并在广告介绍中特意放大投资杠杆(1:400,正规券商为1:200以内)来吸引投资者关注。

在积累了客户资源后,该团伙利用“MetaTrader 4”平台原有的A通道(live通道,实际交易通道)和B通道(DEMO通道,模拟操作通道),将所有投资者的资金全部纳入到虚拟交易池中,他们则通过后台数据观察每一位投资者的操作手法,对于“懂行”的投资者,他们会将其放回到真正的市场中。而对于“半瓶水”或者“盲操”的投资者,他们则利用赚取高额手续费以及以虚假购买的做法来对投资者逐渐平仓,一步步吞噬投资者资金池内的钱款。

目前,犯罪嫌疑人朱某、钱某等6人因涉嫌诈骗罪已被批准逮捕。何某因隐瞒事实、参与诈骗活动,亦被批准逮捕。 (记者 李姝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