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2025年10月13日

中巴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一文解读

5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巴西中央银行签署了《中国人民银行与巴西中央银行人民币/雷亚尔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中巴双边本币互换续签规模为1900亿元人民币/1570亿巴西雷亚尔,协议有效期五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什么是央行间双边本币互换?

央行间双边本币互换是一种融资安排,一国央行可以用自己的货币置换另一国货币,以此获得对方货币流动性,一般用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等目的,到期后再相应换回。

中巴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有什么作用?

2013年,中巴两国首次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人民币互换资金规模为1900亿元。近年来,中巴经贸关系日益密切,中国连续15年保持巴西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巴西也是中国在拉美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续签协议有助于深化两国贸易往来,促进人民币在巴西及拉美地区使用。

中巴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是全球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近期美国推行对等关税背景下,中巴两国加强货币合作,将向市场释放两国携手共进、团结合作的积极信号,有助于增强市场信心、维护区域和全球金融稳定

我国与多少国家和地区签署了互换协议?总规模有多大?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人民银行与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陆续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多年来,双边本币互换在维护全球金融稳定、提供流动性支持、支持双边贸易和投资等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中国人民银行累计与42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过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目前有效协议共32份,基本覆盖了全球六大洲重点地区的主要经济体,互换协议总规模合计4.3万亿元人民币。

央行工作论文:应注重对信托、金控等非银金融机构风险监控

中证网讯(记者 彭扬)中国人民银行17日发布题为系统性金融风险溢出效应研究的工作论文。该论文认为,有效识别系统性风险在不同的金融市场上,在不同类型的机构之间如何传播和扩散,对有效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提高宏观审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认为,金融系统的网络结构会随着风险发展而变化。对比金融系统网络的初始状态、信用风险冲击下和流动性风险冲击下的结构可以发现,金融系统的网络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信用风险冲击下其聚类系数大幅攀升、平均路径长度缩小,金融系统网络的小世界特征凸显,但在流动性风险冲击下系统网络特征呈现出不同于信用风险的变化,金融系统的结构随着风险的加深处于不断变化中。这个重要结论即可有效解释系统性风险的非线性变化和系统性风险传染关系的动态变化特征。因此,针对不同阶段的金融系统风险要采取不同类型的风险防控措施。

论文指出,不同类型的风险传导方式和冲击效力不一。从情景模拟来看,信用风险传染呈现链式反应的特征,风险传染路径主要存在于资产负债关联密切的机构之间,可以通过日常监管捕捉和发现,当风险爆发后可采取阻隔风险源,切断风险传染路径的方式防控风险传播。流动性风险的传染则是瞬时在多个节点(金融机构)同时爆发的网状式传播,风险爆发的面较广,且金融机构的同步行动易造成合成谬误,将使风险放大或二次扩散至系统内其他机构。风险的隐蔽性较高,突发性较强,日常风险防控的难度较大。因此,监管部门应树立动态监管、多维度监管的理念,对系统中重点区域、圈层进行动态评估,适时转换监管重点,及时将风险控制消灭在萌芽状态。

论文强调,在系统性风险爆发时,银证之间是主要的风险传染渠道。在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冲击下,银行业与证券业之间的风险联动特征均较为明显。近几年,随着资管、债券发行承销和同业等多种业务使银行业与证券业之间联系越发紧密,宏观审慎监管应尽快覆盖到此类机构,建立日常监管协调和协作机制。

此外,非银金融机构抵御风险能力较弱。论文提出,信托业作为资金供需方的中转枢纽,在刚兑尚未完全打破的情况下,极易受到资金供需双方的风险传导影响;金控集团由于机构之间的关联交易频繁,股权结构复杂和风险隔离措施匮乏等多种因素,导致其风险抵御能力较低。因此,应注重对信托、金控等非银金融机构风险监控。

中巴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进一步深化金融战略合作

中巴进一步深化金融战略合作。

2025年5月13日,在两国元首的见证下,中国人民银行与巴西中央银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1900亿元人民币/1570亿巴西雷亚尔,协议有效期五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央行间双边本币互换是一种融资安排,一国央行可以用自己的货币置换另一国货币,以此获得对方货币流动性,一般用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等目的,到期后再相应换回。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人民银行与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陆续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中巴两国在2013年首次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人民币互换资金规模为1900亿元。中巴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是全球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近期美国推行对等关税背景下,中巴两国加强货币合作,将向市场释放两国携手共进、团结合作的积极信号,有助于增强市场信心、维护区域和全球金融稳定。

此次中巴两国央行在两国元首见证下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是中巴深化金融战略合作的重要体现,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发展两国关系,携手构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续星球的中巴命运共同体。

近年来,中巴经贸关系日益密切,中国连续15年保持巴西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巴西也是中国在拉美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续签协议有助于深化两国贸易往来,促进人民币在巴西及拉美地区使用。

2025年初香港金管局基于与中国人民银行的常备互换协议启动人民币贸易融资流动资金安排,用于支持香港银行向企业提供人民币贸易融资,香港银行使用积极。业内人士还表示,在中巴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下,巴央行可使用人民币互换资金支持双边贸易。从过去实践看,中国人民银行也会继续完善跨境人民币使用政策,为两国经营主体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投资结算提供便利、友好的环境。

多年来,央行间双边本币互换在维护全球金融稳定、提供流动性支持、支持双边贸易和投资等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截至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有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基本覆盖了全球六大洲重点地区的主要经济体,算上此次与巴西央行协议,互换协议总规模合计约4.5万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