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零成交

主题:期货僵尸品种零成交之谜

主题:期货僵尸品种零成交之谜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9月24日 07:08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微博

“零成交”值得深思

据中国期货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铅、燃料油(4931,5.00,0.10%)、线材(3669,-63.00,-1.69%)、硬麦、普通白小麦(2550,-20.00,-0.78%)和黄大豆(4879,34.00,0.70%)二号期货品种的年内成交量、成交额和持仓量占整个市场的比例几乎为零。

“从过去经验看,我们上市一个品种就能活跃一个。但为什么在当前市场氛围这么好的背景下,还有接近零成交的品种呢?”有业内人士质疑说。

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分析认为,一个期货品种能否活跃,最根本的原因是要看它能否满足实体企业的需要。对于上述零成交现象,他认为具体原因如下:一是现货产业链发生了变化,缺乏实体企业的保值需求,如燃料油。反之,一旦现货产业链需求回升,期货市场就会活跃,如焦炭期货。二是合约设计不符合现货流通业的标准,合约大小不能满足包括中小企业的需求。三是交割方式不符合现货物流走向。四是从交易规则的角度看,无法有效吸引流动性的提供者——投机商的进入。如最小点位、手续费和保证金水平等。

“这需要我们在设计合约的时候要更加科学,而不是简单地认为,只要能上市就一定会活跃,只要能争取一个品种就算成功了。”同时兼任郑州商品交易所品种委员会主任委员的马文胜表示,最根本的原则是立足服务实体企业,发挥期货市场功能,而且能够适应流动性的提供方和买方的需要。

五矿期货总经理姜昌武认为,现货市场的市场化程度较高,生产、贸易企业积极参与,期货市场就会活跃。例如铜、大豆和PTA(7694,-90.00,-1.16%)等。此外,合约设计还要与现货市场相匹配,帮助贸易企业规避风险。“2010年以来,国际市场几乎都在发展迷你合约,我们却在放大合约;全球都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我们却在降低效率,提高成本。”他说,期货高门槛将许多现货企业挡在了外面。

“退市”与否分歧大

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广发期货总经理肖成认为,有上市制度就应该有退市制度,而且退市之前应先有清晰标准。比如,如何从数量、时间以及功能发挥等角度来定义零成交。“应借鉴证券业,在退市之前有相应的风险警示制度等。”他表示。

姜昌武也赞同肖成的看法。他认为,品种不活跃,自然就应该退出。但交易所应该通过细致调研,探讨原因,寻找症结所在,尽量采取措施改进。否则的话,说明这个品种确实不适合做期货交易,应该退出市场。

中国期货业协会常年法律顾问于学会则表示,“期货市场的退市制度与证券市场完全是两个概念。”他说,上市公司退市将涉及到大量债权、债务以及股东的其他权利义务关系。“上市公司由绩优股变成垃圾股,股民实实在在是受损了。”而期货品种实际上就是交易所挂出来的一个交易标的物,没有人做也无所谓,无非是在屏幕上占了一块儿地方。

他还表示,“退市实际上没人去做,交易所完全可以自己决定,不挂牌就行了。因此,退市实际上并不存在。”

湘财祈年期货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刘仲元认为,证券是资产,是一种有价凭证,期货标准合约是一个交易符号,没有人交易,也不会影响到谁,因为它不属于谁的资产。

还有专家表示,每个期货品种的上市都是经国务院批复、会同多个部委商议,一般不会退市。即便退市,也应该走与上市一样的程序。记者查阅自2007年4月15日起施行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二章第十三条获悉,期货交易所办理部分事项,应当经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其中包括上市、中止、取消或者恢复交易品种。

东证期货总经理党剑认为,从发展的角度看,没有必要引入退市制度。从国外经验来看,期货品种一般存在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即便被淘汰没有交易量,也不是说就让该品种退出市场。

马文胜认为,目前上市的品种都是很好的品种,当下面临的不是退市而是要改进的问题。它和证券不一样,证券公司是一个企业,经营不善就应该退市,而期货品种代表一个行业,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风险管理工具,为什么不活跃,是因为设计上存在不足,需要我们改善设计,以服务国民经济的需求。

引入竞争是关键

抢频道、占资源,交易所错位竞争不利于市场发展?支持与反对退市制度的双方辩论开始升级。

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采用备案制的国外交易所,可以根据自己需要上市某新品种,交易所之间竞争充分。而国内品种创新基本上是统一安排,交易所之间错开上市品种,还没有形成竞争体制。因此,一家交易所上市某个品种没有成功,退出之后,其他交易所就可以重新引入。从这个角度来分析,缺乏退市制度实际上是保护垄断,造成资源浪费。

“退市与否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推进交易所之间的竞争,如果有竞争,交易所就会想方设法让这些品种去活跃。”有专家指出。

但对于促进交易所的竞争,刘仲元坦言“很难”。他说,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交易所遍地开花,竞争过度,后来就有了不成文的规定:一个品种只能在一家交易所上市。

上述专家进一步指出,其实交易所也有自己的考虑,每上市一个新品种,需要经过调研、论证,最终征求各部委意见等,可以说投入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在目前的体制下,最重要的是占着频道。“只要我占着,其他交易所就无法指染。”这位人士说,相比之下,盘活一个死掉的品种可能容易多了。

但交易所有没有动力下工夫令这些品种起死回生?党剑认为,每个交易所都希望自己的品种活跃起来,这一点无可怀疑。然而,科学地看,每个品种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在一段时间供需不稳定,期货市场交投会活跃。但随着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的日益成熟,现货市场供需平衡,价格也趋于稳定,到一定阶段,该品种可能会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日本的红小豆期货就是例子。

适时改进是共识

金鹏期货公司总经理喻猛国提出,不实行退市制度,但可以赋予交易所更多权力,鼓励上市更多的期货品种。一家交易所只能上市一个品种,确实限制了交易所之间的竞争。

但有人反驳说,不同于国际市场,我国处于新兴加转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期,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如果多个交易所同时上市同一个品种,会出现多个价格。期货市场只有一个定价中心,那么以谁的价格为权威呢?所以,最终可能起不到价格发现的作用。“这不像体育比赛,有冠军、亚军和季军之分。”这位人士表示。

喻猛国则认为不存在这个问题。“权威价格的形成,可以由消费者和投资者来决定,他们觉得哪个市场透明、公开、价格合理,就可以把这个作为权威价格。这也是市场化的思路和举措。”他表示,更何况市场化条件下也很难形成两种价格,因为存在跨市场套利交易,价格之间不可能差距太远。

喻猛国表示,退市与否不是问题的关键。重要的是交易所要有义务和责任去改进和完善。“就像生孩子一样,生之前确实要注意很多事项。然而,生出来之后即便有缺陷,总不能就不要了吧?”

他说,豆粕(4013,-29.00,-0.72%)期货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以前交易不活跃,后来交易所通过调研和论证,按照各方实际需要改进厂库交割,豆粕期货开始日趋活跃。如果按照上述逻辑,不活跃就退市,现在也不会出现豆粕这个“明星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