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移动支付

境外来闽人员畅享“丝滑”支付

东南网9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永珍 陈旻 通讯员 何晨韵) “中国移动支付真便利!”8日,第二十四届投洽会开幕当天,来自斯洛伐克的卢卡斯由衷地表示。

初来厦门,卢卡斯发现很多人都使用手机App付钱,希望自己也能用持有的维萨信用卡方便地扫码付款。他下榻的酒店正好有专设的支付服务咨询台,在志愿者帮助下,他用支付宝完成绑卡操作,马上在吧台扫码付款买了杯咖啡。

外卡刷卡、外币兑换、外卡取现、移动支付绑定、零钱包兑换……今年投洽会期间,厦门市机场、码头、国际会展中心以及重点涉外酒店等地,处处可见支付服务咨询台、ATM、货币兑换点、金融服务车等,让世界各地来宾体验“丝滑”的支付服务。

记者从人行福建省分行获悉,今年3月以来,福建立足区位特色,聚焦重要场景、人群和环节,加快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的支付服务体系,为境外来闽人员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支付服务,支付服务便利性明显提升。

银行卡受理环境更完善。截至8月末,全省3.2万户商户可受理境外银行卡(以下简称“外卡”)刷卡结算,较年初增长80%。其中,可受理外卡的重点商户约1.56万户,较年初增长192%。8月份,全省外卡刷卡交易笔数和金额分别较年初增长61%和69%。省内银行99.6%的ATM机具可支持外卡取现,较年初增长53.81%。

现金支付渠道更畅通。全省银行累计投放现金“零钱包”超59.79万个,其中出租车行业发放6.94万个。全省2898个银行网点支持外币兑换,226个外币自助兑换机和外币兑换机构有效覆盖机场、码头、酒店等,较年初增长67.41%。

重点场景多元支付。在机场、码头、动车站等“来闽第一站”,以及旅游景区、核心商圈等人员集散地重点配齐支付服务设施。全省5A级景区、旅游休闲街区、离岸退税商店等涉外场景内,规模商户已实现外卡受理全覆盖。全省主要动车站内品牌重点商户受理外卡,人工售票窗口支持POS机外卡刷卡和现金购票。

台胞侨胞畅享支付。针对福建省入境人数中台胞人数过半的情况,创新推出专属移动支付产品。多家银行试点推出“福旅通卡”移动支付服务,境外来闽人员凭基础个人信息,即可在线申卡、充值并绑定主流移动支付App,在境内消费场景便捷使用扫码支付功能。

我省还打造金融服务特色网点,为中沙古雷乙烯项目、“鼓岭缘”中美青年交流周活动和2024世界沙滩排球职业巡回赛(平潭站)等重大国际活动提供多语言支付服务。

支付宝牵手美企:这次将在美国无处不在

这一次,两家抢滩的是美国支付市场。

本周,蚂蚁金服宣布,支付宝与美国支付业务巨头FirstDataCorp已达成合作协议,支付宝用户可以在FirstData服务的400万个美国商户内使用支付宝购物。

从商户支持度上看,与FirstData合作,将使得支付宝在美国与苹果公司的ApplePay处于同一水平上。

目前,ApplePay可以在美国450万个场所使用。

对此,支付宝北美总裁SouheilBadran表示,“与FirstDataCorp的合作,将让支付宝在美国市场变得无处不在,也为支付宝未来进入更多的国家带来了希望。”

而就在一周之前,腾讯也宣布与美国硅谷移动支付平台Citcon建立联盟关系,双方将携手推动微信支付进入美国市场。

目前,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份额总和超过90%。

微信支付 外币_ 微信支付美国市场拓展 CITCON _支付宝美国市场合作 FirstData

美国移动支付落后中国一个数量级

在美国,移动支付的普及程度远不及中国。

据艾瑞咨询于今年2月发布的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去年中国的移动支付规模是美国的50倍

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交易总额达到38万亿元人民币(约合5.5万亿美元),是前一年的3倍;而美国2016年的移动支付交易总额仅为1120亿美元,较前一年上涨了两倍。

微信支付 外币_支付宝美国市场合作 FirstData _ 微信支付美国市场拓展 CITCON

中美移动支付规模增长趋势及预测:浅红色为中国,深红色为美国,白色区域为预测值

英国《金融时报》对此评论称,中国移动支付发展得如此蓬勃,主要是因为线上购物和互联网金融服务的爆炸式增长。

此外,还因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信用卡渗透率相对较低,而其他支付方式的繁琐使得二维码支付方便快捷的特点充分凸显,再加之巨头平台的推动作用,我国移动支付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

支付宝出海

事实上,早在两年前,支付宝就已经走出大陆,迈进台湾市场。

当时,支付宝与玉山银行达成合作,使得支付宝用户在台湾可以享受到与大陆同样的支付体验,这一举措给在台湾出差、旅游的大陆用户带来极大方便。

支付宝在台湾夜市

之后不久,支付宝发微博称,将走出国门、迈向海外市场。

2015年,蚂蚁金服投资印度Paytm公司,利用蚂蚁金服和支付宝让印度用户获得移动金融服务;

 微信支付美国市场拓展 CITCON _支付宝美国市场合作 FirstData _微信支付 外币

咖啡店顾客正在使用蚂蚁金服投资的印度Paytm进行支付

2016年,蚂蚁金服对泰国AscendMoney展开战略投资,通过输出技术和经验,打造泰国版“支付宝”;

2016年,支付宝宣称与慕尼黑机场、东京成田国际机场、大阪关西国际机场等全球十大机场达成合作;

2017年,隶属于运营商GlobeTelecom的数字金融公司Mynt宣布,将引入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和菲律宾公司Ayala的注资;

2017年4月,在韩国蚂蚁金服参股的互联网银行K-bank正式开张;

2017年1月,支付宝进军日本,全日本近1.3万家罗森便利店、以及东京地区的3500余辆出租车全部支持支付宝扫码付款;

2017年春节前,欧洲米兰、慕尼黑、赫尔辛基机场上线即时退税到支付宝服务;

 微信支付美国市场拓展 CITCON _微信支付 外币_支付宝美国市场合作 FirstData

支付宝接入慕尼黑机场

2017年2月6日,芬兰航空客机接入支付宝可支持乘客的购物与服务的付费;

2017年4月4日,支付宝接入意大利首批店铺。

同月,蚂蚁金服与印度尼西亚与Emtek集团共同开发移动支付产品,为当地用户提供数字金融服务。

目前,阿里巴巴还与日本最大电商平台乐天、美国在线支付公司Stripe、欧洲退税机构瑞士环球蓝联、韩国互联网领军企业Kakao等海外巨头展开战略合作。

在渠道商,支付宝现已打通了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资金渠道,跟200多家金融机构达成合作,包括Visa、万事达、花旗银行、渣打银行、巴克莱银行、德意志银行等,在货币结算上,支付宝已支持18种境外货币结算。

目前,支付宝的移动钱包已经支持美国运通、Visa和万事达的信用卡,并且已有多达70个国际市场的超过10万家零售商接受支付宝付款。

这样看来,与FirstDataCorp合作后,坐拥美国400万商户的支付宝,进军美国市场可谓是“一日千里”。

微信支付 外币_支付宝美国市场合作 FirstData _ 微信支付美国市场拓展 CITCON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资料图)

虽然,支付宝与FirstDataCorp的这次合作,目标还是主要针对赴美差旅的中国游客,但支付宝的野心远不止如此。

4月17日,蚂蚁金服宣布上调并购速汇金(MoneyGram)的报价至每股18美元,比之前8.8亿美元的总收购价格高出3.2亿元,至12亿美元。

交易完成后速汇金将成为蚂蚁金服独立附属公司。目前,只需美国监管机构的批准,蚂蚁金服即可将美国最大的移动支付商收入囊中。

而支付宝之所以看中美国市场,市场潜力巨大是一个很重要原因。

在2016年的“黑色星期五”期间,美国的电商在线交易额首次突破了30亿美元,其中差不多三分之一交易来自移动端,创造了美国零售业史上的新纪录。

不过对于蚂蚁金服来说,美国市场也只是其向全球扩张的其中一步。

目前,蚂蚁金服已在美国、新加坡、韩国、英国、卢森堡和澳大利亚六个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并称,未来的三年内,蚂蚁金服的用户将有30%来自海外;十年内,用户量将有望增长至20亿,其中海外用户将占到六成。

支付宝美国市场合作 FirstData _ 微信支付美国市场拓展 CITCON _微信支付 外币

蚂蚁金服玩偶(资料图)

事实上,除了支付宝,微信也正向美国市场发力。

5月4日,微信支付宣布携手CITCON正式走进美国,至此,微信支付已登陆15个国家和地区,支持12种外币直接结算。

进入泰国近一年后,今年4月微信支付宣布其在泰国的业务跟去年同期增长达到6倍。

据了解,微信支付目前已完成对19个国家和地区的考察,在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泰国、韩国、日本、新加坡、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等12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落地,参与及计划参与的10个行业包括货物贸易、旅游租车、留学教育、医疗服务和国际物流等。

另外,中国银联也不忘在中国移动支付占领全球的路上分一杯羹——银联目前正积极同美国支付网络合作制定国际移动支付标准。

竞争对手ApplePay已警觉

在3月出访中国时,苹果公司CEO库克就对中国“老太太卖瓜都用移动支付”这一点表示了了高度赞赏,称这是件好事,更加便捷和安全,“这些小事件意义重大,我很赞赏中国在这方面很有远见”。

从去年2月进入中国开始,ApplePay一直想要在中国市场大施拳脚,但无奈由支付宝和微信把控的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真的是铁板一块,挤压得ApplePay根本没有生存的夹缝。

微信支付 外币_支付宝美国市场合作 FirstData _ 微信支付美国市场拓展 CITCON

ApplePay使用场景

据券商中国5月8日称,基于各家银行跟苹果签订的保密协议,大众并不能从官方层面得知来华一年半,ApplePay的用户数量、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到底有多大。

但券商中国记者从一家大型股份行和一家国有大行的零售业务条线高管处获悉,这两家行的情况“不那么乐观”,持卡用户注册ApplePay的占比分别不超过4%和2%。

而且,综合几名银行人士的说法,4%已经算是行业最高的了,很多银行也就在1~2%之间。

很显然,ApplePay已经折戟中国市场,遭遇了“滑铁卢”。

不仅挤不进支付市场,苹果公司原来在中国占据的手机等硬件市场也正在萎缩。

据,这一季,苹果公司来自于大中华区的营收为107.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4%,比上一财季下降了34%;苹果公司2017年第二季度财报

而在中国市场表现低迷也拖累了其全球范围内的iPhone手机销量。这一季,苹果iPhone智能手机的销售量为5080万部,低于去年同期的5100万部,低于上一季度的7830部,未能达到分析师平均预期的5200万部。

苹果公司的软硬件产品如此表现,库克也急了,急火攻心,选择对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开火。

4月19日,微信紧急关停苹果手机iOS系统下的微信公众号打赏功能,原因苹果方面施加压力。

对此,苹果公司于第二天(20日)作出回应,称“微信可以选择提供App内购买让用户赞赏他们喜爱的公众号运营者,如同我们提供这一选择给所有的开发者一样,微信只需正确使用App内购买体系进行开发即可。”

没毛病,苹果这就是在挤兑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外币_支付宝美国市场合作 FirstData _ 微信支付美国市场拓展 CITCON

2016年微信用户数据统计:微信体量如此大,苹果怼微信,很敢哦

对于ApplePay在全球的规模,库克曾于本季财报电话会上表示,现在,ApplePay已经在15个国家和地区运营,包括美国、英国、瑞士、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法国、中国香港、新加坡、日本和俄罗斯等。

而ApplePay第二财季的交易量较一年前同期猛增了450%,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2000万商家的支持,其中美国国内支持ApplePay服务的商家约有450万家。

下一步,苹果可能会推出ApplePay的拓展服务,允许用户利用ApplePay相互转钱。

只用30年,中国移动支付如何领先世界

对于2017年的中国来说,移动支付已经毫无悬念地领先世界,无论是最发达的美国、日本还是欧洲,都没办法像中国这样依靠手机和二维码完成近乎零现金的日常生活。移动支付和高铁,也成了最常向外国友人展示的“西洋景”,几乎肯定能让他们产生“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惊奇感。

可如果你在30年前告诉当时的中国人和中国企业,你们会用30年的时间在移动支付上领先世界,一定会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妄想。1987的中国还没有废除粮票,连人民币都不能算功能完整的真正货币,更别说整个金融体系在软硬件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中国如何用30年做到这一切呢?难道真的是政府放任不管,就会自动升级到世界领先?当然不是,这个伟大成就是众多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

本文选取了招商银行、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作为三个时期的创新代表,他们在竞争中并不是谁打败了谁的简单逻辑,而是持续拓展自己擅长领域的同时,靠伟大的产品把整个行业推向更高的层次。

在移动支付领先世界这个成就背后,商业银行体系没有输,中国银行业的服务能力同样排在世界前列,不信的话可以去体验试试日本的银行;

电商体系同样没有输,支付宝放弃社交背后,是蚂蚁金服这个科技金融独角兽的崛起;

微信支付当然也没有输,虽然苹果公司从规则上封杀公众号打赏,可是依托社交关系链的金融功能探索也才刚刚开始。

以史为鉴,搞清楚中国是如何用30年时间让移动支付领先世界,未来的方向自然也会浮现出清晰的轮廓。

一、招商银行的一卡通和一网通

招商银行创建于1987年的深圳蛇口工业区,同龄的银行还包括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以及曾经的深圳发展银行。

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人民银行既是中央银行,又是商业银行,此时的“工、农、中、建”四大行是作为专业化银行经营,可以说市场化的金融体系都是从零开始建设。在这个人民币还要搭配粮票使用的年代,连货币完整功能都是问题,更别说计算机这样刚刚进入中国的昂贵新玩意。

在20世纪90年代,或许很多人会气呼呼地不以为然,但是中国银行业确实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蜕变。关于支付最重要的两个标志性产品就是招商银行首创的“一卡通”和“一网通”。可能出乎很多人意料,这两个产品其实都诞生于90年代,“一卡通”始于1995年,“一网通”始于1999年。

当时的招商银行虽然网点数量很少,却已经在科技领域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资源,支撑业务发展的信息系统可以做到全国统一联网。90年代的中国没有什么理财产品,银行的存款利率也都一样,小银行的网点数量少只会导致客户办业务不方便,清晰打印着账户余额的纸质存折看起来并不比用磁条的银行卡差多少。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招商银行在1995年之后全力推动用磁条银行卡代替存折,并不是十拿九稳的战略选择。

“一卡通”背后的原理是用客户号代替账户,无论客户在银行有多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人民币、外币等不同账户,都可以归到同一个客户号进行管理。在把这些金融账户整合之后,才能用磁条银行卡完成存取款、刷卡消费、水电煤气缴费等一系列附加功能。

当客户把钱从纸质存折转移到磁条银行卡,接下来科技创新自然是在互联网上完成支付。不知道有没有人还记得1999年曾经轰动一时的“网络生存实验”:

有人出钱把你关在一个只能上网的宾馆房间里,看你能不能靠互联网买到食物等商品生存下去。这种实验要是放到现在简直就是送钱给人享福,但那时候还没有诞生淘宝和众多外卖,国内电子商务还处于非常原始的发展初期。很多人由于没法完成网络支付而饿肚子,其中成功买到食物的那个人就是用了招商银行的“一网通”。

在央行和银行业的共同努力,“磁条银行卡”和“网上银行”成为中国银行业的标配,可以说中国的金融支付领域从这个阶段开始就已经开始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哪怕现在中国银行业的客户体验屡遭诟病,但真要去体验一下欧美和日本的银行,恐怕没人敢说比中国银行业的信息化程度更高。

市场给予创新者的奖励同样价值不菲,招商银行能够从深圳崛起成为中国第六大商业银行,离不开“一卡通”和“一网通”在90年代奠定的基础。在这个时期,现在的BAT三大互联网巨头在90年代末才刚刚诞生。

如果中国银行业没能在这个阶段完成金融系统的信息化基础建设,支付宝也就没法以此为基础做出快捷支付和余额宝,遑论让中国的移动支付大大超出银行业可以独立达到的水平。

二、支付宝的快捷支付和余额宝

马云在2003年创办淘宝的时候,美国的电商平台eBay已经有非常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彼得蒂尔的“PayPal”和埃隆马斯克的“X.com”都是那个时代的网上收付款金融工具,他们还曾在eBay上为了争夺用户大战一番,双方合并后最终卖给了eBay。淘宝初期学习了eBay和PayPal的现成经验,但很快青出于蓝,淘宝和支付宝在中国创造出比eBay和PayPal更大的互联网奇迹。

支付宝最初是淘宝这个电子商务平台的收银台,负责为买卖双方提供担保交易,随后在2004年成为一家独立的公司。此时的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准贷记卡与信用卡根本是两码事,还是招商银行在2003年才开始逐步推广国际标准信用卡。

成立于2002年的银联此时发展重心也在线下,在银联成立之前想刷卡只能找对应银行的刷卡机,最早的商场收银台都是并排放四五台,此后才逐步做到所有银行卡都能使用同一台银联刷卡机。在这些外部条件的限制下,支付宝的发展同样超越了时代,不再是淘宝收银台这样的简单功能,而是提供了类似“银行+银联”的完整支付体验。

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标志性产品是支付宝在2010年推出的快捷支付功能。站在客户的角度看,银行卡只要绑定了支付宝的快捷支付,就能脱离网银在支付宝直接完成支付,这是客户体验的巨大提升,支付成功率和客户活跃度大大提升。

从银行和支付宝的角度看,快捷支付平衡了风险和便捷,与支付宝合作的银行数量迅速达到上百家。与PayPal相比,具备快捷支付功能的支付宝完全超越了最初学习的美国原型,成为地位不可动摇的互联网金融账户。

快捷支付实际上为整个第三方支付行业奠定了新标准,包括微信支付、京东钱包、百度钱包等等都按照这个标准与银行建立了快捷方便的资金流转通道。

如果没有支付宝开创的快捷支付,也就不会有之后余额宝以、二维码支付等让银行业感到震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特别是支付宝在2013年推出的余额宝创造了货币基金的奇迹,成为互联网金融兴起的标志性事件。

试图模仿余额宝的产品数不胜数,但是没人能够复制它的成功,余额宝还在2017年以1.2万亿的规模帮助背后的天弘基金成为全球最大的货币基金。

余额宝等理财方向的应用实际上已经是支付宝综合优势的结果,难以复制的关键因素是依靠淘宝建立起来的商户和用户生态。因此,当支付宝升级为蚂蚁金服之后,只有同样有电商背景的京东金融能够尝试复制支付宝的完整架构,哪怕是同为BAT的腾讯和百度都无法威胁支付宝的市场优势地位。

根据一份艾瑞的报告数据,2014年支付宝的移动支付市场占有率高达82.3%,第二名腾讯财付通仅有10.6%,支付宝的领先优势看起来不可动摇。但也正是在这一年的春节,微信红包来了。

三、微信支付的红包和二维码

在支付宝成为线上支付领导者的时期,腾讯也具备第三方支付牌照“财付通”。这个第三方支付品牌虽然是市场第二名,但是存在感始终不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都无法与支付宝相比。

在二维码和NFC的争夺中,银联曾在NFC标准上胜过中移动,但最后却是看起来技术更落后的二维码成为移动支付市场的主流。

二维码胜出的关键在于用户的使用和教育成本。银联标准的IC银行卡当然在技术更先进,但是必须彻底改造刷卡机,不仅需要用户把手中的磁条卡换成IC卡,还需要用户学习区分能够刷卡和钱和支持NFC功能圈存的钱。二维码的技术比NFC落后,用摄像头拍照也比挥一下卡片更麻烦,但是推动二维码的整体成本要低得多。

从2014年春节开始,微信支付从红包开始把移动支付推向前所未有的普及度。对于大量不愿意尝试移动支付的客户群来说,用微信抢红包的过程也是绑定银行卡和学习收付款的过程。

如果不是依托社交关系链让客户自发学习,几乎不可能有企业能够完成如此大规模的客户教育。支付宝作为与微信并列的国民级APP,在商户推广上仍然可以占据优势,但是在卖菜大妈等街头更末端的支付场景中逐渐败给了社交关系链支撑的微信支付。

在2017年1月,有传闻说马化腾在内部会议上表示微信支付线下份额已经全面超越支付宝,并且奖励微信支付团队1亿元人民币。支付宝也在经历追逐社交关系链的诸多风波之后,在2017年3月放弃社交回归商业和金融。

同样是在这个时期,可以说中国移动支付已经全面领先世界。一个有趣的例子是苹果公司封杀了微信公众号的赞赏功能:

从中国用户的角度看,这是显而易见的个人转账功能,我在iPhone上给APP花钱可以让苹果抽成,通过iPhone个人转账显然轮不到苹果揩油;

从苹果公司的角度看,公众号赞赏确实违反了iPhone上关于APP的内购协议,毕竟只有中国移动支付发达到能够支撑内容创业的程度,美国公司看不懂公众号赞赏要求按老规矩执行也在规则允许的范围之内。

这也体现出中国在移动支付领域取得了怎样惊人的成就。

30年前,在中国想花人民币还需要配上粮票,但也只花了30年时间,就可以在大城市体验近乎零现金的生活方式,移动支付更是让众多新产业成为可能。在这个发展过程里,银行、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是层层递进的发展关系,没有以往一步步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在能让外国友人感到惊奇的移动支付“西洋景”。

四、移动支付的未来战场

互联网金融这个词在最近几年经历了从天上到地下的巨大转折。就像本文前面讲到的,中国银行业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改造金融服务始于90年代,移动支付的发展历史远远早于2013年之后才火起来的互联网金融。

在P2P等涉足信贷的互联网金融项目被监管部门整顿之后,互联网金融这个词也成了行业避之不及的名词,哪怕和以往做的事情相同也要用上新名词“Fintech”,反倒是发展历史最长的移动支付再次成为最引人注目的金融领域之一。

回头看招商银行、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这三个在支付领域先后各领风骚的创新者,并不是后一个打败了前一个。招商银行的“一网通”没能成为支付宝那样的线上支付领导者,但是支付宝的壮大也没有影响招商银行成为信用卡和银行零售业务的领导者。

接下来,微信支付依靠微信红包完成大规模用户教育之后,把二维码推向支付宝原本力不能及的街边小店和卖菜大妈,这同样没有影响蚂蚁金服继续拓展理财、保险、征信等一系列金融市场。未来也是同样道理,想在社交关系链上打败微信和QQ绝无可能,但是移动支付市场可能会以其它方式再次颠覆微信支付现有的优势。

虽然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创新还有很多领域需要依靠美国硅谷,但在移动支付这个领域已经没有可以模仿的对象,需要拿出信心来相信自己真的已经领先世界,然后再撸起袖子继续加油干。

尽管“生态”这个词已经有用滥用臭的趋势,但还是要说移动支付的未来战场在生态。作为接受严格监管的金融行业,并不需要指望生态有什么神奇的化学反应,就是简单看未来能覆盖以及链接多少需求和供给。

招商银行在“一卡通”和“一网通”之后没能再诞生同样级别的颠覆性产品,但2017年一季度利润超过资产规模仅次于四大行的交通银行,成为银行业的热点新闻。

仔细看招商银行近几年的创新成果,掌上银行和掌上生活这两个APP都达到两千万以上的用户量,与联通一起创立的招联消费金融在2015年更是实现贷款约182亿元、净利润3.24亿元。腾讯和阿里巴巴也都参与创建了民营银行,但是并没有真正影响银行为客户承担的那些金融功能,大家都活得很好,当中概股回归的时候还是要靠招商银行来做金融业务。

支付宝的未来同样可期。蚂蚁金服已经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独角兽,支付宝以外还包括芝麻信用、蚂蚁聚宝、网商银行等一系列产品或机构,蚂蚁金服也频繁对外传达做好技术支持金融机构做好金融的信号,这样的金融综合化道路与以往的金融控股集团完全不同。

在彻底放下社交之后,蚂蚁金服转向开放平台,支付宝长久积累的庞大用户群能够对接的商业和金融场景还有很多,需要更丰富的想象力去用好这个连接商业和金融的平台。

余额宝创造了世界第一的货币基金,从原理上看这样打通账户余额和货币基金的功能并不复杂,针对客户在理财、保险、个人信用等更深层次的需求还有更多可以挖掘的金矿。

放下社交关系链也是一个新起点,支付宝只靠金融功能早就成为与微信并列的国民级APP,用户不需要自己使用支付宝的时间超过微信,而是需要支付宝在更高层次上拓展新的使用场景,就像当年的一卡通、快捷支付和二维码那样去推动整个市场发生改变。

这就是中国如何在移动支付方面领先世界的故事,取得如此惊人成就的时间非常短,在众多中国企业的共同推动下只花了30年。如果曾经火爆的互联网金融能像移动支付这样用30年时间积累成功,恐怕就不会像过山车那样一会变红一会变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