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储备体系

专家判断无误!中国王牌举措立竿见影,中方连抛257亿美元债

2025年9月底的全球大舞台,同时上演了两出引人注目的大戏:一边是中国悄然减持257亿美元美国国债,持仓规模降至7307亿美元,创下2009年以来新低;另一边,美国联邦政府因两党预算之争陷入瘫痪,75万联邦雇员被迫无薪休假。这两件事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在同一根金融神经上共振,共同揭开了美国财政体系深层次的结构性危机。

中国外汇储备下降影响_中国减持美债_美国财政危机

中国减持美债绝非一时心血来潮。细看数据你会发现,这已经是一场持续三年的战略性调整——从2022年的1.05万亿美元一路降至如今的7307亿美元,三年间减持比例接近30%。与此同时,中国央行已经连续10个月增持黄金-7,这种“去纸资产换硬通货”的转向,正在悄然重构中国的储备体系。

美国财政危机_中国外汇储备下降影响_中国减持美债

而美国的政治闹剧则准时上演。民主党坚持要在临时拨款中维持《平价医疗法案》补贴,共和党则斥之为“福利扩张”,双方谁也不肯退让。于是,联邦政府时隔近7年再度停摆,数百万低收入家庭的食品券可能延迟发放,疾控中心和药监局的日常更新速度放慢,甚至护照、绿卡办理都要大排长龙。特朗普政府却趁机要求各机构制定“大规模裁员”预案,试图借机推进联邦政府“瘦身”计划。

这两件事在同一个时间点上碰撞,绝非巧合。中国减持美债,就像一位谨慎的投资者,悄悄远离一个债务规模已突破37万亿美元、年利息支出超过1万亿美元的市场。而美国政府关门,则彻底暴露了这个国家政治机能失调的痼疾——在一个分裂时代,共识如此脆弱,稳定已成为一种例外。

中国外汇储备下降影响_中国减持美债_美国财政危机

美国的财政根基已经不再稳固。特朗普政府通过的‘大美丽法案’,未来10年将让美国联邦政府的负债额外增加2万亿美元。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国国债规模占GDP比例已达123%,远超国际公认的60%警戒线。这就好比一个家庭年收入10万美元,却背负12.3万美元的债务,利息都快还不起了,还在不断刷卡消费。

问题在于,这种靠借钱度日的模式,需要有持续的买家接盘。但现在情况正在变化——不仅中国在减持,美联储也在缩表,国际投资者对美债的兴趣明显降低。曾经“美债稳赚不赔”的金字招牌,正显露出裂痕。美国财政部如今面临巨大的困境:市场上主动购买美债的人越来越少,融资成本却不断攀升。

中国这次减持美债,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战略动作,绝非市场恐慌下的抛售。在中国的外汇储备篮子里,美债占比持续下降,而黄金储备已增至2436吨。更重要的是,随着CIPS系统交易量年增37%,人民币跨境支付占比在2025年达到12%,中国手中的工具比过去丰富得多。

中国减持美债_美国财政危机_中国外汇储备下降影响

这种“静默式”的金融博弈,反而让美国更加难以应对。特朗普政府虽然嘴上依旧强硬,声称“关门”是为了控制开支,但实际行动却开始转向——美财长贝森特急忙宣布,预计下一轮中美贸易谈判将迎来“一次相当重大的突破”。这种态度的转变,明眼人都看得清楚。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这场博弈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你来我往”对抗模式。中国不再是被动的参与者,而是有意识地运用市场化手段来传递信号、影响局势。美债仅仅是这场多维博弈的一个切入点,背后还涉及全球供应链、资源市场和技术格局的全方位竞争。

中国外汇储备下降影响_美国财政危机_中国减持美债

回顾这场风波,美国政府的“关门”表面上是财政争端,实则是其政治和财政机制双重失灵的集中体现。而中国减持美债,虽然看似普通的金融操作,背后却是一个大国在应对风险、优化资产配置方面的深谋远虑。

这场中美之间的棋局还在继续,但规则已经改变。中国通过精准的金融布局,既没有激化矛盾,又让对手不得不认真对待。展望未来,中美互动绝不会简单重复过去的模式,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规则适应者,而是有能力参与塑造局势的重要玩家。在这场静默的金融突围中,延续80年的美元霸权剧本,或许正在被悄悄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