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城镇户籍价值的显化与淡化过程分析

11-03 财经资讯
       

城镇户籍价值体现及稀释过程分析

严格来说,城镇户籍的价值包括货币化和非货币化两个方面。非货币化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作为奖励和补偿的城镇户籍上。奖励主要体现在对具有一定职称的知识分子家属、具有一定资历的中小学教师家属、功勋军人家属、甚至优秀农民工家属给予城镇户口。补偿主要体现在对井下工人、殡葬工人、城市清洁工等一些危险职业和大多数城市居民不愿意从事的职业的职工及其家属给予城镇户籍。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主要讨论变现的价值体现。一、城镇户籍实际价值的形成

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决议》,是影响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决议之一。统购统销制度建立后,政府推动的一系列重要社会变革随之而来。其中一项变化是实行城乡分开的户籍制度。通过严格控制城市人口,控制了粮食消费量,防止农民支付过多费用。更多的粮食供应保持了社会的相对稳定。

1955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城市定量供应粮食暂行办法的命令》,开启了长达30多年的城市居民粮食有计划定量供应的进程。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从农村迁入城市的人,必须持有本市的就业证明、入学证明,或者城市户政机关的迁入许可证明。这一文件标志着我国城乡划分的人口管理体制正式形成。

由于城市户籍人口能够以远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购买基本生活食品,因此与农民相比,他们的生活相当有保障;而且由于城市人民的很多福利都依赖于地方财政拨款,而大部分农村地区则没有这样的福利。这里最突出的方面是教育。由于城市的教育设施比农村优越得多,非城市户口的人无法享受这些设施;如果他们想获得这样的服务,就必须支付高额费用。

城镇户口的价值还体现在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远高于农村居民。目前,我国大部分城镇普遍制定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此处隐藏部分文章内容…………………………………………

。这样的地方的城镇户籍改革显然不能采取西部地区简单开放的做法。

笔记:

①李若健:《利益集团、组织结构和产权对城市人口管理的影响》,《南方人口》20xx年第1期。

②韩军:《当代服装村经济状况透视及现代改革思路》,《中国服装村经济》,1994年第1期。

③左鹏、周青:《户口买卖和户籍制度改革》,《中国人口科学》20xx年第2期。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市人口统计资料》(1990年和1993年),1991年和1993年公开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