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钱,堵塞依旧……

10-25 财经资讯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9月份货币数据,截至2024年9月末:

广义货币(M2)余额309.48万亿元,同比增长6.8%;

狭义货币(M1)余额62.82万亿元,同比下降7.4%;

流通货币(M0)余额12.1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

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划分货币级别,将货币供应量分为三个级别:M0、M1和M2:

1、M0:指流通中的现金,即银行体系外的现金,包括各单位库存现金和居民持有的现金。 M0是最基本的货币供应量,也是最具流动性的货币形式。

2、M1:狭义上的货币供应量,包括M0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 M1反映了经济体中的实际购买力,其流动性仅次于M0。在我国,M1的统计口径不包括居民活期存款,这与一些国家的定义有所不同。

3、M2:又称广义货币供应量。以M1为基础,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以及城乡居民在银行的各种储蓄存款。外币存款和信托存款等。M2不仅反映实际购买力,还反映潜在购买力。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我国的M1统计不包括居民活期存款呢?

这是由中国划分币值时期特殊的金融环境决定的。

央行划分M1主要是为了反映经济中的实际购买力。在中国,个人不允许开具消费支票。当时,居民很少用银行卡直接转账买东西。他们大多拿现金来买东西——因此,任何时刻,居民的实际购买力都已经体现在“流通中的现金”中,而居民活期存款反映的性质与M2相同,即潜在购买力。因此,央行并没有将居民活期存款纳入M1。

当然,这样的划分主要是根据当时的金融市场和支付技术条件。居民活期存款支付功能相对有限。但随着电子支付技术的发展,个人活期存款的流动性得到显着提升,理论上已经与企业活期存款具有相似的流动性,因此有人一直建议将居民活期存款纳入统计口径。 M1可以更准确地反映货币供应量。

不过,截至目前,我国M1的统计口径尚未调整。

简单地说,M2是所有不重复计算的存款的总和,因此被称为“广义货币”。理论上,某一时刻全社会拥有的货币总量,也是全社会最大的潜在购买力。至于M1,它包括了那些可以立即使用或者可以立即消费的存款,反映了实际的购买力,所以被称为“狭义货币”,即全社会当前正在使用的、可以使用的货币。

央行货币供应量_央行货币供应量怎么查询_央行货币供应量分析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M1是活钱,M2是死钱。

活钱占比越高,货币在经济中的效率越高,经济发展潜力越大,经济增长率越高;

活钱占比越低,货币在经济中的效率越低,表明经济发展潜力有限,经济增速可能较低。

我这里用M1/M2指标来评价某一时刻人民币在中国经济中的“效率”。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巨额M2存款下经济实际用了多少钱。被流传。

因为中国经济真正进入市场经济体制是1994年,所以我的数据是从1994年开始的。

央行货币供应量_央行货币供应量分析_央行货币供应量怎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