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瑞郎海啸,交易商感受像“9·11”(瑞郎冲击)

07-27 财经资讯
       

“在中国,人们更倾向于投资股票和房地产市场。我们如何鼓励中国人参与外汇市场投资?”

“我认为外汇投资并不适合所有人。与其他投资活动相比,外汇投资需要投入大量时间,需要时刻关注市场,但同时也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这是《国际金融报》记者去年11月20日采访英国公司首席执行官David Hodge时的对话。当时,是全球领先的外汇经纪商之一,该公司正在积极开拓亚洲市场。David Hodge此行的目的是为上海办事处做准备,完成采访后,他立即赶赴韩国。

采访中,大卫·霍奇始终热情高涨,他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自己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中国人的金融素养非常高,只是缺少投资机会。我觉得上海自贸区的试验是一个突破。”

然而两个月后瑞士外汇经纪商,这家成立17年的公司却轰然倒塌。瑞士央行意外宣布放弃瑞郎兑欧元的汇率上限,让包括在内的多家外汇交易商损失惨重。挣扎了一个周末后,未能找到买家,只得宣布破产

1月20日,《国际金融报》记者再次联系David Hodge,却收到毕马威高级公关经理Katy 的回复,英国高等法院已指定毕马威组建联合特别管理小组,接管阿尔弗雷德·辉瑞有限公司。

凯蒂·布鲁姆黑德在信中回复记者:“现阶段,特别管理团队没有进一步的评论。”

黑色一周

消息来得突然,1月15日晚间,瑞士央行突然“变脸”,宣布降息,同时放弃1.20瑞郎对欧元的干预水平,消息传出后,瑞郎对欧元汇率飙升38%,市场一片混乱。

上海川泽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外汇分析师方荣利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瑞士央行的决定令市场感到意外。“当时我正在开车,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瑞郎对美元升值了。我看到给我打电话的人有2000多人,我第一反应是这不可能。我马上把车停在路边,拿出手机确认这是真的。”方荣利说。

瑞士央行的这一突发决定,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货币“海啸”,导致全球众多外汇交易商、对冲基金和银行遭受巨额损失。

美国上市外汇经纪商福汇(FXCM)宣布,其账面上有约2.25亿美元的客户债务。同一天,纽约上市的福汇股价从12.63美元跌至1.49美元,跌幅达88%。该公司从一家美国上市资本集团筹集了3亿美元,这让它获得了喘息的空间。

投资银行在这次危机中也损失惨重,瑞郎突然升值,导致花旗集团共计损失1.5亿美元,德意志银行也损失了1.5亿美元,巴克莱银行损失近5000万美元。

彭博社报道称,经营基金公司的马尔科·迪米特里耶维奇正在关闭旗下最大的对冲基金Fund。该基金自2014年底以来已投入8.3亿美元做空瑞士法郎。在大涨之后,该基金几乎损失了所有的资金。

IG 集团市场分析师亚历山大·巴拉迪表示:“市场的反应完全出乎意料,而且非常激烈。(瑞士)央行没有给市场留出准备的时间。(这一决定)引起了恐慌。”

在此前的声明中表示:“瑞士央行意外改变政策,放弃瑞郎/欧元上限,引发汇率波动,导致市场出现异常波动,流动性极其稀缺。”

“这导致大多数客户遭受的损失超过了他们的账户资金。当客户无法弥补损失时,他们就把损失转嫁给我们。这迫使 确认该公司已破产。”

消息一出,国际金融报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上了上海代表处市场总监曹阳,她告诉记者,目前上海办公室还在正常办公,大家都在等待“最终结果”。

“瑞郎事件给我们带来的影响非常大,甚至比9·11事件严重得多”,曹阳说,“当年美元暴跌900多点,而这次瑞郎暴涨了3000多点,再加上瑞郎的流动性不如美元,导致用户的账户瞬间爆仓。”

黑天鹅即将来临

新加坡FX1外汇学院创始人兼总裁马里奥·辛格认为xm外汇,瑞士央行的意外举动引发了金融市场的“海啸”,堪称外汇史上最大的“黑天鹅”事件。

2010年初至2011年9月底,随着欧债危机的持续发展,大量欧洲资本涌入传统避风港瑞士,推高了瑞郎汇率,瑞郎升值将极大影响出口商的利益,尤其是占出口总额一半的旅游业。

为了防止瑞郎进一步升值冲击实体经济,瑞士央行于2011年9月宣布将瑞郎与欧元的最低汇率定为1.2瑞郎兑1欧元,只要市场有需要,瑞士央行就会通过卖出瑞郎增加储备,再通过买入欧元的方式压低本币汇率,防止该国贸易竞争力下降。

此后三年,瑞郎对欧元汇率基本保持稳定,2014年12月18日,瑞士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并表示准备无限量购买外汇,捍卫欧元兑瑞郎1.20的底线。

然而,瑞士央行为何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突然改变立场?

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欧洲央行一周内料将大规模购买国债,这是全面实施量化宽松(QE)的第一个明确信号,欧元供应量增加可能导致欧元进一步贬值。

在欧元普遍市场贬值的背景下,人为压低汇率的成本很高。过去3年,瑞士央行购买了大量欧元资产,导致瑞士外汇储备在2014年11月底膨胀至4600亿瑞郎。瑞郎汇率达到创纪录的水平,超过瑞士国内生产总值的70%,是2011年8月的两倍瑞士外汇经纪商,这让瑞士央行捍卫其汇率上限变得越来越困难。

“随着欧元持续走弱,瑞士央行外汇储备中的大量欧元已经贬值”,马里奥·辛格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此外,欧美央行货币政策出现分化,欧央行即将实施QE,而美联储则趋于紧缩,这意味着未来的趋势是欧元走弱、美元走强。浙商证券指出,在欧元兑美元持续贬值的格局下,维持“准固定汇率”必然导致瑞郎兑美元持续大幅贬值。在美联储加息预期下,资本外流压力明显增大。

投资者该如何应对瑞郎引发的“海啸”?瑞银财富管理全球首席投资官马克·海菲尔建议投资者保持冷静,全球其他央行已展现出更多宽松意向,能源价格下跌也使得美联储和英国央行加息时机可能推迟,同时全球经济增长保持稳健,这些因素对全球风险资产有利。

马里奥·辛格对《国际金融报》表示,瑞郎事件促使投资者买入避险资产,比如日元或美元。因为这两个国家的货币政策更加清晰。“现阶段,投资者需要关注市场是风险偏好型还是风险规避型。同时,投资者也应关注各国央行货币政策的差异。”

行业洗牌

事实上,外汇历史上也发生过类似的“黑天鹅”事件。

1992年,英国经济疲软,但为了加入欧洲汇率机制,英镑兑美元汇率被定在2.95的高位。包括索罗斯在内的投资者认为英国经济无法支撑这一高汇率,动用大量资金做空英镑。两天之内,英国政府动用269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救市,但依然没能阻止英镑暴跌。

1992年9月16日,英国政府宣布不再履行维持汇率波动区间的义务,英镑退出欧洲汇率机制,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三”。

1997年7月2日,在华尔街巨额押注的压力下,钉住美元的泰铢无法再继续依靠美元维持汇率稳定,最终宣布泰铢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导致泰铢兑美元单日暴跌18%,亚洲金融危机正式爆发。

马里奥·辛格指出,外汇市场在这两起事件中损失惨重,“外汇经纪商必须从中汲取教训,实施更严格的风险控制措施和更好的策略,以避免不可预见的情况。”

零售外汇交易在过去15年中蓬勃发展,吸引了个人投资者将自有资金投入此类交易,交易时间长、费用低,但风险高,收益相对较低。

国际清算银行最新调查显示,零售外汇交易占全球每日近2万亿美元的现货外汇交易的近4%,而20世纪90年代期间几乎没有零售外汇交易。

如此小的比例意味着零售外汇交易对金融系统的风险有限,但零售交易商承受巨额损失的能力远低于银行。新西兰、香港、英国和美国的监管机构表示,在了解波动性后,他们会考虑购买股票。在看到金融危机和损失后,他们正在审查交易商和银行。

方荣利认为,瑞郎事件也将引发外汇行业的重新洗牌,甚至用户资源的重新分配,“只有那些严谨、正规、遵守金融风险管理准则的外汇经纪商,才能在新的竞争格局中再次崛起。”方荣利说。

金融脆弱性正在加剧

事实上,在瑞郎事件爆发后不久,1月21日,加拿大央行也意外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0.75%,导致加元兑美元暴跌逾200点。

加拿大央行称,此次降息将“确保”油价下跌带来的下行风险。声明进一步指出,央行预计加拿大经济将在2015年下半年缓慢走强,2015年实际GDP平均增长率为2.1%,2016年为2.4%。2016年即将结束,一切又回到正轨。

方荣丽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瑞郎事件扰乱了全球金融市场,但并不是坏事,“这给投资者一个深刻的教训,一定要留意市场不时可能出现的意外信号。”方荣丽说。

“此次瑞郎事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方荣利表示,“随着人民币逐步国际化,类似事件还有可能发生,我国监管部门应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更加严格的监管。”

在“美紧欧松”的背景下,资本流动趋势将更加明显,申银万国指出,更多意想不到的“黑天鹅”政策可能不断涌现,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正在增加。

早在2014年年底,韩国央行行长就曾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存在波动性加剧的风险,对于亚洲新兴经济体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亚洲各国需要加强合作,使区域金融一体化更上一层楼。

“今天我们的全球货币金融体系正处于一个完全无序的时代,没有人能够根据国际货币金融秩序做出趋势判断。”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所长、副所长向松佐在文章中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