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金融舆情周报:10月新增社融1.85万亿 M2同比上涨10.3%

06-10 财经资讯
       

1. 宏观新闻

1.10月份,社会融资规模新增1.85万亿,同比增长10.3%。

11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10月份金融统计和社会融资数据显示,10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和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均有所增加。当月,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加1.85万亿元,同比多增9108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7384亿元,同比多增1058亿元。

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0.3%、9.3%和10.9%。其中,M2同比增速、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与上月末持平,反映出金融对实体经济继续保持较强支持水平,货币政策有效性不断显现。

2.国家外汇管理局:积极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11月13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文章指出,要加大跨境贸易外汇便利化政策供给,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深化贸易外汇政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经营主体差别化管理,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让更多“信用好、规模小、交易量大”的中小企业享受优质外汇服务。

二是积极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开展新型贸易结算,丰富贸易结算渠道和工具,进一步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降低结算成本。

三是加大对区域开放创新和特区建设的外汇政策支持,探索实施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跨境贸易便利化政策,助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高水平开放平台建设。

3.央行大幅增加MLF面值操作

11月15日,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对冲纳税季高峰、国债发行兑付等短期因素影响,同时适度投放中长期基础货币,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中国人民银行”)进行了495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和1.45万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操作利率分别维持在1.8%和2.5%不变。

随着15日8500亿元1年期MLF和474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央行净投放6000亿元MLF。Wind数据显示,该规模创下2016年12月以来单月最大纪录。

2. 行业观察

一、银行理财规模两周新增超2800亿元

跨季后,理财规模基本保持较快增长。回顾跨季以来的周度规模变化,10月第一周扩容幅度最大,环比增加7446亿元;第二周扩容2469亿元。进入第三周,理财规模由增转减,环比减少540亿元。

进入11月以来(截至10日),理财存量规模再度回升,11月第一周增加1619亿元至27.44万亿元,第二周继续保持百亿元增量,环比增加1227亿元至27.56万亿元,创下去年“负反馈”后新高。

2.国家金融监管局:商业银行前三季度累计实现净利润1.9万亿元

11月1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2023年三季度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及分机构主要指标。今年前三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9万亿元,同比增长1.6%。平均资本回报率为9.45%,比上季末下降0.21个百分点。平均资产回报率为0.74%,比上季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2023年三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总资产40.98万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大型商业银行本外币总资产17.33万亿元,同比增长12.1%,占比42.3%;股份制商业银行本外币总资产6.96万亿元,同比增长6.7%,占比17%。

3、信托行业大事记!重磅文件出台,差异化监管拉开帷幕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日前发布关于发布《信托公司监管评级分类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通知,并于11月16日晚间在其官网全文披露。

《办法》对信托公司实行分级分类监管,设置公司治理、资本要求、风险管理、行为管理和业务转型五个评级模块,分别赋予20%、20%、20%、30%和10%的权重;并将信托公司的监管评级结果分为1-6级,数值越大,表明该机构风险越大,需要监管关注的程度越高。

此外,《办法》明确了系统性影响的考核要素和考核方法,以信托业务规模、信托投资者状况、同业负债余额等指标作为考核因素,赋予不同的权重,筛选出系统性影响较大的信托公司;信托公司的非现场监管强度和现场检查频次由监管评级一级逐步提升至六级,对存在系统性影响的信托公司的监管强度相较同级别公司进一步提高。

3. 公司新闻

1.多家银行降低服务费 信用卡限额上调至100元

11月13日,中国银行发布《2024年我行信用卡部分服务费减免公告》,减免部分信用卡服务费,减免项目共计11项。这是今年10月份以来,中国银行第二次宣布银行卡服务费用减免和优惠。

事实上,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也在10月30日发布公告称,自2023年10月31日起,持卡人未在期限内全额还款,且未付金额在100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以下的,将视为持卡人已正常全额还款。

业内人士指出,银行出台减免收费举措主要是为了响应银保监会号召,以用户为中心xm外汇,查处不合理收费项目,切实让利消费者。从减免收费项目来看,大部分服务项目不会产生额外成本或成本十分有限。暂停、取消项目收费不会对银行手续费收入造成大的影响,而且能有效提升金融消费者的体验和获得感。

2. 银行备战“开门红”,存款产品热销

近期,多家银行已开始为2024年“开门红”采购营销促销物资,如内江农商银行发布采购促销物资通知,包括日化、油品、电器等赠品,泸州农商银行的采购则包括食品、家居用品等。

一家大型国有银行地方分行人士向记者表示,该行尚未开始准备“开门红”,但已经制定了2024年各项业务的发展目标外汇利率平价,并制定了涉及储蓄存款、消费贷款、工资支付等相关激励措施。

3、江苏省多家农商银行高管层呈现年轻化趋势。

近期,常熟银行多位高管发生变动,新任行长、副行长均为80后,而原董事长卸任后或将赴江苏省其他农商行任职,成为舆论关注焦点。

事实上,包括常熟银行在内,近期江苏省内多家上市农商行均出现高管变动,包括张家港银行、无锡银行、江阴银行等,涉及行长、副行长、董事长等职位。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变动多发生在农商银行体系内部,且新任高管人员多为70后、80后,高管年轻化特征更为明显。

4. 海外新闻

1、美国PPI数据创近8个月新低!

周三(11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0月零售销售(PPI)月率为-0.1%,为今年3月以来最低。同时,美国10月PPI月率为-0.5%,为2020年4月以来最大降幅。

该报告以及就业和工资增长放缓导致经济学家得出结论,美联储目前的加息周期已经结束。零售额在连续数月大幅增长后出现下滑,表明消费者正感受到利率上升带来的压力,大多数低收入家庭在用完疫情期间积累的过多储蓄后,都依赖信用卡来支付购物费用。

2、巴菲特计划加大对日本股票的投资?伯克希尔哈撒韦年内第二次发行日元债券

据财联社报道,当地时间周五,沃伦·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发行了价值1220亿日元的日元债券,期限为3年至35年,与此前的发行相比,利差有所收窄。

这是该公司今年第二次发行日元债券。今年4月外汇利率平价,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发行了五批日元债券,总额为1644亿日元(约合11亿美元)。

外界分析,巴菲特很可能在此轮日元债券发行后加大对日本股票的押注。日本大和证券的一位分析师本月早些时候撰文称,巴菲特可能将日本的银行、保险公司和汽车制造商作为他的下一个投资目标。

3. 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14年来首次低于8000亿美元

据财联社报道,当地时间周四(11月16日),美国财政部发布了2023年9月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报告显示,美国前三大海外“债权国”——日本、中国和英国——9月份均减持了美国国债,导致当月海外投资者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降至5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

其中,9月份中国减持美国国债273亿美元,为连续第六个月减持,总持有量由上月的8054亿美元降至7781亿美元,创下2009年5月以来新低。

自去年4月以来,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一直低于1万亿美元,这是14年来首次跌破8000亿美元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