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局丁志杰: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
中新经纬5月27日电 5月27日,在杭州举行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过去80年与未来展望”国际研讨会暨2024清华中国人民银行全球金融论坛上,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主任丁志杰代表他发布了《2024中国金融政策报告》。报告第三部分是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着眼三个方面,展望未来。
丁志杰认为国家外汇系统,一是继续深化金融改革,促进创新发展,加强金融宏观调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丁志杰表示,这主要有两点,一是完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两支柱监管框架,二是兼顾内外平衡,合理化换手率与汇率的关系。就利率而言,利率调控主要以自身为主,我们将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步下降,以国内市场的稳定对冲各种外部风险和挑战的不确定性。就汇率而言,汇率政策应兼顾内外均衡,既要通过市场化的汇率波动来消化供需压力,又要在汇率出现单边趋势或一致预期时果断干预国家外汇系统,从而打破负循环,使汇率波动呈现收敛特征。
“大家都熟悉,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以来,要着力做好五大条文,特别是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共同特点是支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我们目前的薄弱环节。”丁志杰说。
二是聚焦制度型开放,推动金融对外开放水平高。
丁志杰说,我国制度开放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稳步扩大规章制度、管理、标准等制度开放。在规则方面,要保持规则的基本稳定性,增强金融领域开放政策的透明度、稳定性和可预见性;从监管角度看,要推动更加科学合理、透明高效的监管,推动监管与国际接轨,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从管理角度看,要推进管理体制和管理能力现代化,营造世界一流营商环境,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废除各种妨碍公平竞争的法规和做法;在标准方面,要对国际经贸规则制定高标准,进一步增强在制定国际经贸规则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
丁志杰表示,今后机构对外开放要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推进金融层面的开放
首先,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深化将使外国投资者更容易参与中国债券市场。
其次,基础设施需要国内外互联互通。
第三,中国将积极参与多边发展机构等领域的治理改革,深化与各国的双边金融合作,积极参与国内国际经贸规则的研究和制定。
四是稳步推进外汇领域改革开放,重视宏观层面的安全稳定,逐步减少微观领域的行政审批,由“可控”向“妥善管理”转变,积极探索符合我国的资本账户开放路径xm外汇,不断提高跨境融资便利化水平, 继续深化跨境贸易外汇便利化改革。
三是在开放条件下保持金融安全底线。
丁志杰说,越是开放,安全问题越重要,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大问题,增强自身竞争力,提高风险监督防范能力。
丁志杰强调,要构建与高层对外开放相匹配的监管和风险管理体系。在外汇领域,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二位一体管理框架,加强外汇市场顺周期行为的逆周期调整和市场化调整,维护外汇市场基本稳定和国家金融经济安全。
同时,加强外汇监管,提升监管能力。“特别是过去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我们谈到了外汇管理,这次我们也将外汇管理纳入了广域监管,并提出了外汇监管的思路,就是要以高压打击地下钱库、跨境赌博等违法活动,维护外汇市场的健康秩序。”丁志杰说。(中信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