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2025年9月30日

现在入场建仓,哪些指数基金在“地板价”?2025年低估指数全解析

2025年低估指数基金选择_宽基指数低估机会_2025证券投资基金pdf

最近打开后台私信,十有八九都是类似的疑问:“现在市场一会儿涨一会儿跌,想买指数基金又怕买在高点被套,到底哪些才是真能放心入手的‘地板价’?”这话太戳普通投资者的心思了,2025年A股板块轮动快得让人跟不上,有时候刚认准一个方向,没几天行情就变了,要是能精准找到低估的指数基金,其实就等于握住了长期赚钱的敲门砖。

先跟大家掰扯掰扯当下的市场底子,都是能查到的实在数据。截至2025年9月25日,东方财富Choice平台上的数据很明确:东财全A指数市盈率是17.38倍,对应的市盈率百分位36.5%;市净率1.8倍,百分位才23.84%。简单说就是,现在市场整体不算贵,性价比挺突出的,不是那种“高处不胜寒”的状态。

更让人安心的是政策层面的托底动作。9月23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5年第三季度例会明确说了,要把证券、基金、保险公司的互换便利工具用到位,还有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同时会探索常态化的制度安排,就是为了稳住资本市场。到了9月27日,相关部门又进一步解读,说这些措施不是“一阵风”,会持续给市场注入信心。这么看下来,现在琢磨着布局低估指数,时机确实值得认真考虑。但问题来了,到底哪些才是真的“地板价”?可不能凭感觉瞎猜,必须拿数据说话才靠谱。

一、宽基指数:大盘小盘里都藏着“低吸机会”

宽基指数我一直觉得特适合新手,或者不想天天盯盘费脑子的朋友,它覆盖的股票范围广,不会因为单一板块跌得狠就垮掉,稳定性相对高很多。从2025年三季度初的最新数据来看,有三只宽基指数的低估特征特别明显。

先看上证50指数,这可是A股大盘蓝筹的“门面”,选的都是上海市场里规模大、流动性好的50家龙头企业,像金融、工业这些抗跌性强的板块,占比超过六成。截至2025年三季度初,上证50指数的市盈率近十年分位低于30%。这数据啥意思?就是现在的估值,比过去十年里70%的时间都低,安全垫够厚,就算市场再波动,跌穿的风险也小。

跟踪它的华夏上证50ETF(510050)也得提一提,这是国内第一只ETF,规模长期稳定在几千亿,每天的成交额都很大,买卖的时候几乎没什么价差损耗,就算你想投个百八十万,进出也顺畅得很。可能有人会说,它总费率0.60%,比有些宽基ETF贵点,但你想想,它运作了十多年,管理团队都没大变动,对于想求稳的人来说,这份“踏实”比省那点费率更重要。

再说说中证500指数,跟上证50的“大盘范儿”不一样,它盯的是沪深300之外的中小市值优质企业,工业、信息技术、原材料这些板块分布得均匀,对经济复苏的反应特别灵敏,成长空间也大。截至2025年9月26日,中证500的市盈率是35.95倍,近十年分位在40%左右,属于“合理偏低”的区间,不算贵。

对应的易方达中证500ETF(510580)表现也不错,规模已经突破1000亿了,2025年上半年中小市值企业行情活跃的时候,还帮投资者赚了不少。最吸引人的是它的费率,总费率才0.20%,要是长期持有个五年、十年,光省下的费率就能比高费率的基金多赚一笔。要是你能接受中等波动,又看好中小企业的成长,这只可以重点琢磨。

还有中小100指数,截至2025年9月25日,它的市盈率百分位才27.57%,在主流宽基里低估得挺明显。这只指数挑的是沪深两市市值居中的100家企业,既没有大盘股“涨得慢”的毛病,又比小盘股抗跌,属于“进可攻、退可守”的类型,跟踪它的基金也可以放进备选名单里。

二、行业/主题指数:高景气赛道藏“错杀机会”

要是你想在低估里找成长潜力更强的,行业和主题指数里其实藏着不少“被错杀”的机会。这些赛道要么是刚需属性强,不管经济怎么样大家都得用;要么是政策重点支持的高景气领域,现在估值低,等行情起来了,反弹空间可能更大。

中证主要消费指数绝对是低估里的“刚需王者”。截至2025年9月27日,它的PE分位点才2%,这数据有多极端?就是现在的估值,比指数发布以来98%的时间都低,相当于“打两折”买消费龙头。

这只指数覆盖的都是啥?食品饮料、家电这些日常要用的东西。你想啊,就算市场跌了,大家该吃饭还得吃饭,该用家电还得用,需求稳得很,所以它抗周期的能力特别强。而且它的股息率能到3.2%,就算短期不涨,拿着分红也挺安心,堪称资产组合里的“压舱石”。想长期布局、追求稳定收益的朋友,跟踪这类指数的基金可以重点看。

再说说恒生医疗指数,这可是医药赛道的“低估潜力股”。现在它的PE-TTM大概在27-28倍,处于近5年10%的分位,比历史中枢35倍低了不少。医药里的生物科技、创新药都是未来的高景气方向,而且现在中国创新药出海的步子走得越来越稳,就像百济神州的BTK抑制剂,已经在欧美获批卖了,这些都能给指数带来长期增长的动力。

当然了,医药板块波动确实不小,这点得提前说清楚。但现在这个估值,已经把不少风险提前释放了,要是你能拿得住,愿意长期持有,现在布局也挺合适的,不用太怕短期的波动。

还有港股通互联网指数,也值得多留意。截至2025年9月27日,它的PE分位点是11%,比历史上89%的时间都低。这只指数聚焦的是港股里的互联网巨头,龙头股占比很高,咱们日常用的不少APP,背后的公司其实都在这个指数里。

可能有人会担心互联网行业不行了,其实不是,它的盈利韧性一直很强,之前就是受各种因素影响,估值才掉下来的。现在这个“地板价”,相当于给长期投资者送了个低成本入场的机会,就看你能不能把握住了。

对了,保险行业指数也得提一嘴,截至2025年9月25日,它的市盈率百分位低到只有0.68%,几乎是历史最低水平了。保险作为金融板块的重要部分,受宏观经济影响比较大,现在经济慢慢企稳,保险行业的业绩也有望跟着好转,当前的低估值其实正是布局的好时候。

三、建仓攻略:低估≠随便买,这3点一定要记牢

看到这么多低估的指数基金,可能有朋友会着急:“那我赶紧满仓冲?”别慌,“地板价”可不代表马上就会涨,建仓也得讲方法,不然很容易踏错节奏,反而被套。这里有3点建议,大家一定要记牢。

首先,看估值得“货比三家”,不能只盯着PE(市盈率)一个指标。还得结合PB(市净率)和历史分位一起看。就像有的指数,看着PE挺低,但PB却很高,这可能是资产质量有问题,不是真低估;而像上证50那样,PE分位30%以下、PB也在低位的,才是真·低估。这些数据都能查到,东方财富网、基金公司官网上都有最新的,截至2025年9月26日的宽基指数估值数据,就很有参考价值。

其次,建仓别“一把梭哈”。就算是低估的指数,也可能继续震荡,甚至短期跌得更狠,这都是正常的。我建议大家用定投的方式入场,比如每个月固定一天买一笔,这样能把成本摊薄,避免不小心买在短期高点。像沪深300、中证500这类宽基,或者中证主要消费这种刚需行业指数,都很适合定投,不用天天操心。

最后,选基金要盯紧“核心指标”。优先选规模大、流动性好的基金,比如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超过5000亿;华安创业板50ETF过去一年每天的成交额有15.54亿,买卖方便,也不容易因为大额申赎导致净值波动。另外,跟踪误差和费率也很重要。跟踪误差小,说明基金跟指数贴得近,不容易跑偏;费率低,长期持有下来能省不少钱。像易方达中证500ETF,总费率才0.20%,长期拿着优势特别明显。

看到这儿,开头大家问的“哪些是地板价指数基金”,答案其实已经很清楚了:2025年的“地板价”基金,既有上证50、中证500这样的宽基,也有中证主要消费、恒生医疗这类行业主题品种。但必须提醒一句,低估只是入场的参考,不是说买了就一定赚,投资哪有百分百稳的事儿呢?

当前市场正处于信用上行周期,从宏观环境来看,比2024年同期好不少,而且还有储备政策会陆续出来,各类指标大跌的可能性很低。对咱们普通投资者来说,现在找对低估的指数基金,用科学的方法建仓,其实就是在把握分享经济成长的机会。

投资这事儿,最忌讳的就是急功近利,耐住性子很重要。选对方向后长期持有,那些现在看起来的“地板价”,说不定就是未来的“收益起点”。

2025年证券从业考试题型分数分布表

如果不想留下59分的遗憾,不想反复经历等待报考和备考的麻烦,建议大家认真学习教材内容,并配合刷题!下面是证券从业学霸君整理的学习资料,速来学习!

如果想一举拿下证券从业合格证,不想反复经历等待报考和备考的麻烦,建议大家认真学习教材内容,并配合刷题!下面是证券从业学霸君整理的学习资料,速来学习!

1、考前1周押宝测评:证券从业+专项考试考前押宝测评考前5天开始,每天1套押宝卷,每天24点限时关闭当天押宝卷,刷到就是赚到!

证券从业考试教材内容_证券从业考试刷题攻略_证券从业人员真题

2、证券题库考前狂刷:考前不刷题库真的后悔!证券从业考试是从官方系统题库抽题,考过的题目很可能反复再考!233网校证券考试题库包含章节练习、历年真题、模拟试卷、易错题等类型,立即扫扫码进入【233网校金融类考证题库】,随时随地刷题吧!

立即免费刷题>>2025年证券从业在线题库

证券从业考试教材内容_证券从业考试刷题攻略_证券从业人员真题

3、学习资料包下载:证券从业已经上线各科冲刺资料,包括数字考点、考前必背100句、近三年真题考点、2024年11月真题及答案等资料,抓紧下载吧!

立即免费下载>>证券从业考前冲刺资料PDF

证券从业人员真题_证券从业考试教材内容_证券从业考试刷题攻略

4、60s考点速记:60s速记必背考点,你的掌上速记神器!证券从业考点速记已上线近三年真题考点、超高频考点、6月真题考点等冲刺资料,立即扫码进入小程序领取,随时随地背考点,还可以下载PDF版哦~

APP端路径:233网校APP→题库→考点速记

证券从业考试刷题攻略_证券从业考试教材内容_证券从业人员真题

2025年月日A股走势分析与展望分析基金三天流入和流出哪些板块

2025年月日A股走势分析与展望分析基金三天流入和流出哪些板块2025年9月23日至25日A股走势分析与基金板块资金流向

一、A股市场整体走势分析

1. 9月23日:银行板块逆势护盘,科技板块承压调整

当日沪指微跌0.18%,深成指跌0.29%,创业板指小幅收涨0.21%。市场成交额显著放大至2.49万亿元,反映资金活跃度提升但分歧加剧。资金流向呈现明显分化:银行板块净流入16.55亿元,工程建设、航运港口等低估值板块同步获得资金关注;而科技板块全面承压,软件开发、互联网服务、半导体等行业净流出超70亿元,主因市场对AI算力、半导体等高位板块的获利了结情绪升温。

2. 9月24日:科技与新能源反弹,市场情绪回暖

三大指数全线反弹,沪指涨0.83%,创业板指大涨2.28%。半导体、光伏设备、储能等板块领涨,主因华为昇腾芯片迭代计划刺激国产替代预期,叠加欧洲需求边际改善的利好催化。资金流向显示,半导体设备ETF单日净流入超11亿元,电力设备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约39亿元,宁德时代、阳光电源等龙头股获机构加仓 。

3. 9月25日:科技内部轮动,电力设备与计算机成主线

沪指微跌0.01%,深成指和创业板指分别上涨0.67%、1.58%。资金聚焦电力设备(净流入39.16亿元)和计算机(净流入25.45亿元)两大板块,上海电气、浪潮信息等龙头股单日净流入超10亿元。与此同时,电子、半导体板块遭遇大幅抛售,中芯国际、北方华创等个股净流出超7亿元,反映资金从高位科技股向低位成长股转移 。

二、基金板块资金流向特征

1. 科技板块:内部结构性轮动显著

– 半导体与AI算力:9月23日受短期涨幅过高拖累,主力资金净流出76.37亿元,但24日在政策利好刺激下反弹,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单日净流入11.86亿元 。中际旭创、新易盛等CPO龙头三天累计成交超600亿元,显示机构对科技自主可控的长期配置意愿。

– 计算机与数据中心:25日主力资金净流入25.45亿元,浪潮信息、用友网络等AI算力与企业级软件标的获重点加仓,反映资金对数字经济政策红利的预期升温 。

2. 新能源板块:政策驱动与业绩担忧并存

– 电力设备与储能:24日和25日主力资金合计净流入超70亿元,上海电气、宁德时代等龙头股单日净流入超10亿元,主要受益于新型储能专项行动落地和钠电池技术突破。但ETF资金流向显示,科创新能源ETF三天仅微增296万元,反映部分资金仍持观望态度 。

– 光伏与能源金属:23日因欧洲需求疲软净流出31.78亿元,但24日在硅料价格企稳后反弹,阳光电源、隆基绿能等个股获主力资金回流。

3. 传统行业:低估值防御属性凸显

– 银行与工程建设:23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6.55亿元和6.17亿元,招商银行、中国建筑等个股获避险资金青睐,主因板块股息率优势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加速。

– 消费与旅游:受中秋国庆假期临近预期提振,24日旅游酒店板块小幅反弹,但三天整体仍净流出超50亿元,云南旅游、曲江文旅等个股资金流出显著,反映市场对消费复苏持续性的担忧。

三、北向资金与ETF资金动向

1. 北向资金:科技成长仍是配置主线

尽管三天具体行业流向数据未完全披露,但9月以来北向资金已连续11日净流入,累计超400亿元,重点加仓通信设备、半导体、消费电子等科技成长板块。25日深股通净买入31.43亿元,立讯精密、宁德时代等深市龙头获显著增持 。

2. ETF资金:科技与金融呈现分化

– 流入方向:半导体设备ETF(560780)、证券ETF(512880)三天合计净流入超22亿元,反映资金对科技自主可控和券商板块估值修复的预期 。

– 流出方向:科创50ETF、沪深300ETF三天净流出超20亿元,主因部分资金获利了结和市场风格切换至小盘成长股 。

四、市场展望与配置建议

1. 短期(1-2周):震荡分化中把握结构性机会

– 指数层面,沪指在3850点附近存在强支撑,但3900点压力位仍需量能配合突破 。

– 板块方面,建议关注三条主线:

(1)科技自主可控:半导体设备、AI算力(中际旭创、中科曙光);

(2)新能源政策红利:储能、钠电池(宁德时代、鹏辉能源);

(3)低估值防御:银行、黄金(招商银行、银泰黄金)。

2. 中长期(1-3个月):关注美联储降息与三季报业绩

– 若美联储9月降息落地,外资有望加速流入,科技成长板块(半导体、通信设备)或迎来估值修复。

– 三季报业绩披露期临近,建议优先布局业绩确定性高的行业,如电力设备(储能)、计算机(数据中心)和医药(创新药)。

3. 风险提示

– 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如台海、南海问题);

– 美联储降息幅度不及预期导致外资回流放缓;

– 国内经济数据弱于预期引发市场情绪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