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供图一张卡上同时出现两家卡组织标识的信用卡将逐步退出市场。
日前,支付清算协会发了一则《有关单标识外币卡、双币卡政策具体内容》,要求银行停止新发双标识信用卡。在卡面上同时印有银联和Visa等国际卡组织标识的双标信用卡今后将逐步退出中国信用卡的历史舞台。
回溯
双标卡已在国内发行14年
所谓双标卡,是指一张银行卡上同时出现两家卡组织标识。比如银行卡上同时有银联和Visa的标识。国际卡组织与银联合作发行双标卡,但在国内使用都是银联的清算通道,以人民币结算。比较普遍的双币信用卡有银联+Visa、银联+Mastercard、银联+JCB等几种。
据了解,第一张双标卡由招商银行在2002年12月推出,具有划时代意义。银行卡资深专家陆金华表示,双标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时代的产物,它解决了在人民币没有实现自由兑换的环境下,国内居民如何在海外和国内刷卡消费的烦恼,以及解决传统信用卡办卡门槛高昂的问题。招行在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内,双币卡的发卡量就突破100万张,创下了业界的奇迹。之后国内各大银行纷纷效仿推出了各自的双标卡,将双标卡带入一个高速增长时期,持卡人无论在国内和国外,出行和购物只要一张信用卡就能解决,也感觉非常方便。
释疑
为何停发双标信用卡?
其实,本次举措是为了落实此前央行、银监会联合发布的《银行卡清算机构管理办法》。该《办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境外机构与境内银行卡清算机构合作授权发行银行卡的,应当采用境内银行卡清算机构的发卡行标识代码。境外机构不得通过合作方式变相从事人民币的银行卡清算业务。
目前,人民币清算市场开放在即,国外卡组织有望进入国内,获得支付清算相应资格,也就可能在国内发行自身品牌的信用卡,并要求商业银行人民币转接清算走自己的通道。因为一张卡背后有两家卡组织,双币信用卡的权益归属存在争议,按国际惯例,一张卡只能归属于一个卡组织,并由该卡组织负责转接清算。所以,在人民币清算市场即将开放的大前提下,停发双币信用卡,是为国外卡组织进入国内市场“清路”,方便以后各家卡组织更有序地进行转接清算。
此外,有专业人士介绍,双标卡多是磁条卡,极易被人克隆盗刷,也是它要退出历史舞台的一个技术原因。2002年后主要发卡银行发行了大量的磁条双标卡,增加了我国的信用卡芯片的升级成本。在欧洲,很多POS机已经不接受磁条卡,使得不少带着磁条双标卡出行的国内持卡人感觉不便。国外通用芯片为EMV标准,银联则为中国特色的POB标准,无法统一在一张芯片上。芯片卡的普及更是只支持单一结算通道和标识的信用卡,以往那些可以选择结算网络的双标卡无法在芯片卡上实现。
影响
今后消费要带两张卡
双标卡退出历史舞台也意味着“一卡走天下”的便利就此结束。今后想要同时拥有银联、Visa、Mastercard发行的信用卡,就要办理多张信用卡了。
停发双标信用卡对没有境外刷卡需求的持卡人影响不大,但对于常有境外消费需求的用户来说,会有不便。因为他们为了境外消费还需要单独申请一张Visa、Mastercard等国际卡组织的单标信用卡。而这种卡平时又不能在国内使用,国内还是只能用银联卡。因此,以前一张卡就能解决境内外全部刷卡需求,现在就必须要两张卡才能搞定。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阶段,银行并没有一刀切地停止新发双标卡。而存量双标卡还可以正常使用到有效期满。所以,如果的确有需求,觉得双标卡更方便,可以赶紧向银行咨询申请,这样至少在未来五年内还能享受双标卡的便利。当然,双标卡是磁条卡,用卡人需要特别注意用卡安全问题。
问题
单标外币卡使用范围有限
单标卡在国内的发行也不是一帆风顺,经过这几年各行的努力发卡,也逐渐感受到单标卡的局限性。
首先单标卡的使用范围非常狭窄,除了在国外使用外,国内只能在一些很少场所,如高档的星级酒店、商场和餐厅使用。而Visa更是在2015年6月1日起关闭国内银行发行的Visa单标卡在中国境内的交易。手中的外币单标信用卡除了在海外交易外,在国内已经无法使用。对于不常出国的人来说,这类信用卡有边缘化的趋势:申请,平时没机会用,如果不足一定的交易次数还会被收取年费;不申请,万一要出国旅游、出差时消费又很不方便。
其次,国内发行的单标卡除了银联卡,其他信用卡无法绑定Apple Pay,最新的支付技术无法应用在这些卡片上,让人徒生遗憾。
现在很多外币单标卡都是打着“全币种卡”的口号进行推广。所谓全币种卡,是指在国外跨币种消费时,不再收取货币兑换费。而很多人眼中的全币种卡就是在日本消费记账日元,在欧洲消费记账欧元,或者在泰国用泰铢记账,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所谓全币卡大多数是美元和人民币记账的,通常来说在国外消费用美元记账,在国内消费用人民币记账,也有银行直接采用人民币记账,无论持卡人在国内或国外交易。
据《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