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党委书记跨境使用至今已达12个年头可能还处于初级阶段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党委书记霍颖励6月11日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从2009年签发第一份文件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至今已达12个年头,人民币国际化目前可能还处于初级阶段,人民币跨境使用中用于金融市场交易占比较多,基本在百分之七十以上。
霍颖励将人民币这一初级阶段的特征用“五多五少”进行概括:一是人民币在跨境使用当中使用得比较多,全部跨境使用当中40%以上是使用人民币的,但是国际使用中是少的,只有2%的水平。二是跨境使用当中用于金融市场交易占比比较多,基本在百分之七十以上,但是真正服务实体经济、来自于进出口贸易的比重相对来讲比较少,在15%左右。三是与我国港澳地区与周边国家使用较多,但是其他国家和地区使用得比较少。四是在对外循环和与中国经济相关的活动使用人民币比较多,也就是俗话讲的一条腿在内的经济活动中使用较多,两条腿完全在外面进行的经济活动、特别是第三方国家使用人民币几乎没有,这也是我们面临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五是比较主观的一点,很多机构、很多国家愿意使用人民币,使用意愿多,但是实际使用比较少。这些特征与我们对人民币可自由使用的要求有较大的差异。
据霍颖励观察,过去几年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人民币国际化一些特征有非常大的显现。在本币市场特别是债券现券交易市场中,目前境外投资者机构加速,境外投资者去年交易量占比超过了4%,比3%的债券持有量大。今年到目前为止境外投资者交易活动更加活跃外汇交易论坛,交易份额超过了6%,是非常快的增长趋势。
同时,“双循环”格局下本币和外币联动性增强,在市场交易中能充分显现出来。据透露,在外汇市场参与主体当中,大概有20%来自于境外机构外汇交易论坛,很多境外机构在外汇市场进行交易之后直接流向了债券交易以及股票交易。境外商业银行在国内外汇平盘交易中90%以上直接和境内债券购买密切相关。这显示了我们从初级阶段外汇市场功能直接服务于企业的贸易投资,现在逐渐转到向金融市场的开放以及金融市场的交易进行深度拓展,“这也是我们下一步继续推动金融市场发展开放过程中需要着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霍颖励表示,由于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资产增长比较快,自然而然就带来了一个新需求,就是对于风险管理以及相应的套期保值的需求。目前境内市场已经具备了相应的衍生品安排,包括外汇衍生品、有债券利率的衍生品,以及信用的衍生品。从交易情况来看,境外机构的外汇衍生品的交易量去年基本实现了100%的增长,虽然量比较少,但是看到非常大的增长趋势。
在上海的“十四五”规划中,上海提出要在风险中性原则以及持续原则基础之上,推动外汇交易中心建设,发展外汇期货产品。“我们会进一步完善交易体制机制,对标接轨国际规则,进一步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特别是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以人民币资产为基础的资产管理中心以及风险管理中心。”霍颖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