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金融机构外汇占款连续十个月正增长后首次下降(图)
央行数据显示,6月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为29.45万亿元人民币,较前月减少883亿元。这是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连续十个月正增长后首次下降,也创下两年半以来的最大单月降幅。因此,有人据此判断资金流出迹象明显,有人说不一定。
那我们到底如何看这个问题。外汇占款是进入境内的资金被央行购买后,以人民币的形式投放到市场上的基础货币,那么外汇占款的形成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境外资金的流入,一个是央行是否购买。
先看资金流入情况,我们从海关那里掌握的数据是,中国6月出口同比增长7.2% 贸易顺差为316亿美元,那就是说至少在六月,对外贸易流入资金达316亿美元,这部分资金如果被央行全部购买就会出现1800多亿人民币的外汇占款,并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出现3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外汇占款比前月减少了883亿元,那么外汇储备的数据怎么变动的呢?今年三月末国家外汇储备3.95万亿美元,到了6月末是3.99万亿美元,也就是一个季度才增加了400亿美元,央行不公布外汇储备的月度数据,我们无法知道6月外汇储备的增减情况,但是我们要知道,截至2014年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95万亿美元,这一数据较2013年末增长了1300亿美元,也就是说一季度就增加了1300亿元,看来二季度是大幅下降的。
一般而言,最近两年每个季度的外汇储备增长都在千亿以上,很少是百亿的数量级的。比如,去年一季度中国外汇储备增加约1300亿美元,相当于去年全年外汇储备增幅。二季度外汇储备增幅出现明显放缓,增加约600亿美元,三季度外汇储备增加约1600亿美元。也就是说6月份一个月外汇储备增长很少或者还是负增长。
那么3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去哪里了呢,我们从央行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到,今年6月末外币存款余额5936亿美元,同比增长34.5%,上半年外币存款增加1286亿美元。我们看去年同期的数据,2013年6月末外币存款余额4415亿美元外汇占款 外汇储备,同比增长9.0%,上半年外币存款增加313亿美元。今年的增量是去年同期增量的四倍。
也就是说,在外汇储备增量很少的情况下,外汇占款负增长的情况下,6月份有一部分的境外流入的资金进入了外汇存款领域,也就是说一些外贸顺差的客户没有选择结汇,而是作为外币存款拿着了。
当然了,央行的外汇管理很多方面是不透明,其中的资产挪移变换外人很难窥知,这样就会出现外汇占款和外汇储备的异常变化,所以从外部的数据很难得到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增强的结论。不过,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周三表示,上半年我国外汇收支形势出现了较大起伏变化,二季度跨境资金流动呈现偏流出的压力,因为国内外市场存在不确定因素,以及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增强,企业外汇收支行为发生了调整。这为我们的分析提供了核心支撑。
管涛进一步分析道,一季度,海关统计的进出口顺差是169亿美元,商务部统计的不含金融机构的跨境直接投资净流入,也就是实际利用外资减去对外直接投资的差额,跨境直接投资的净流入是117亿美元,这两个跟实体经济有关的贸易和投资活动的顺差合计286亿美元。而同期银行结售汇顺差是1592亿美元,远超过286亿美元,显示今年年初我国面临较大的跨境资金净流入的压力。
二季度,进出口顺差是860亿美元,直接投资净流入83亿美元,这两项合计943亿美元,比一季度增长了230%,跟实体经济活动有关的贸易和投资顺差在二季度出现了比较大的回升。但同期,银行结售汇顺差是290亿美元,环比下降了82%,而且这290亿美元远小于943亿美元,这显示二季度中国跨境资金流动呈现偏流出的压力。
他说,二季度出现这种变化是可以解释的,主要是反映了在国内外存在较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的情况下,随着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增强,境内的企业等机构外汇收支行为发生了一些调整。一是表现为企业的结汇意愿减弱,持汇意愿增强。二季度,境内的外汇存款增加了863亿美元,比一季度外汇存款多增104%。二是表现为企业购汇意愿增强,借用外汇贷款的动机减弱。二季度境内银行的外汇贷款余额下降了23亿美元,而一季度增长了626亿美元,这一正一负有了很大的变化。三是随着二月中旬以来人民币汇率呈现双向波动,而且波动率明显增强,境内企业远期结汇签约减少,购汇增加。3-6月份月均远期结汇比1-2月份下降了49%,而远期购汇增长了14%,这一减一增,导致银行对客户的远期结售汇顺差大幅下降,6月份转为逆差。
同时,由于前期大量远期结售汇到期履约,银行未到期的远期结售汇余额发生变化,使得银行增持头寸。刚才也给大家通报了数据,未到期的远期净结汇余额在3至6月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基本上抵消了之前6个月由于远期结售汇顺差增加造成的未到期远期净结汇余额上升的规模,这也造成了同期外汇市场上供求关系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二季度,银行即期结售汇顺差290亿美元,如果考虑到远期市场上银行由于远期净结汇余额下降、增持头寸的影响后,二季度基本上各月外汇供求都趋向基本平衡,即期加远期以后外汇占款 外汇储备,4月份只有顺差38亿美元,5月份逆差35亿美元,6月份顺差22亿美元,顺差和逆差规模很小。二季度,把远期的因素考虑后,实际上只有顺差25亿美元,前面也给大家通报了,也就是说二季度外汇供求关系实现了基本平衡。
管涛认为,目前人民币汇率是双向波动,而不是趋势性调整。人民币汇率的这种波动并没有造成市场上一致的、很强的人民币贬值预期。实际上,5、6月份以来,随着国内经济状况好转,人民币汇率不论是交易价格还是中间价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反弹。特别是我们观察到,境内外市场都有人民币交易,所以有两种价格,这两个价格的差价也能反映目前汇率的市场接受程度。一季度,境内人民币对美元的交易价和境外人民币对美元的交易价日均差价是169个基点,二季度这个差价收敛为37个基点,呈现大幅收敛,甚至跟2012年外汇供求基本平衡时期日均61个基点的价差都要低,意味着这个价格为市场广泛认可和接受,反映了市场出清的状况。
当然管涛的看法是建立在国内宏观经济企稳的基础之上的,但是长期阅读四维宏观金融智库(FHT)研究文章的人士都知道,中国经济最近的企稳主要是稳增长的刺激措施,尤其是货币和信贷的投放,经济增长的基础很不牢固,很有可能是暂时的,而宏观经济下调则是趋势性的,因此资金的流向必然随着宏观经济的表现而发生转向,因此,未来资金流向和人民币汇率攸关于宏观经济情况。
综上分析有两个判断,一是外汇占款减少,说明6月份央行真心减少了市场干预;二是随着宏观经济的进一步下滑,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将更加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