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内:短期内通货膨胀抬头的概率仍在低位(图)
第五,短期内通货膨胀抬头的概率仍在低位。2018年3、4月,中国CPI同比增速分别为2.1%与1.8%,虽然高于去年同期的0.9%与1.2%,但依然处于较低水平。2018年3、4月,中国剔除了食品价格与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增速均为2.0%,甚至低于去年同期的2.0%与2.1%。2018年3、4月,中国PPI同比增速分别为3.1%与3.4%,显著低于去年同期的7.6%与6.4%。纵观2018年,可能导致通胀加剧的因素有中东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导致原油价格进一步上升。但考虑到中国经济增速的回落,尤其是投资增速的回落,笔者依然维持CPI增速温和上升(全年低于2.5%)、PPI增速继续回落(全年约在3.0%上下)的判断。
第六,美国长期利率上升对中国长期利率的影响有限。有观点担心,如果今年美国长期利率进一步上升,可能推动中国长期利率相应上升,否则这会造成中国资本外流与人民币贬值卷土重来。笔者认为,考虑到以下三点,短期内美国长期利率上升对中国长期利率影响将是相当有限的。首先,中国央行在8·11汇改之后已经显著加强了对资本外流的管制,由此造成的效果,是曾经持续了11个季度的资本账户逆差(2014Q2至2016Q4),在最近5个季度已经转变为持续的顺差(2017Q1至2018Q1);其次货币政策调整,通过在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机制中加入逆周期因子货币政策调整,中国央行已经成功地扭转了市场上的人民币持续贬值预期,当前人民币汇率已经呈现出双向波动格局;再次,一行三会自2016年年底开始的金融强监管行为,已经造成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由2.6%左右一度上升至4.0%左右,尽管今年以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显著回落至目前的3.7%左右,但与美债收益率的利差依然高达70个基点。换言之,由于有了资本管制、逆周期因子与利差的三重保障,中国央行没有必要对美联储亦步亦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