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破局差异化竞争 相互保险锚定细分领域

05-20 财经资讯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郑嘉意 北京报道

近期,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简称“信美人寿相互”,以及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简称“众惠财产相互”,先后公布了它们2023年度的年度报告。

据相关消息透露,信美人寿在报告期内实现了原保险保费收入高达90.84亿元,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5.37%;而众惠财产相互公司同期累计的原保费收入为9.52亿元,其规模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7%。这两家公司的增长速度均超过了行业平均水平9.13%。

面对2023年保险产品更迭频繁、销售渠道面临压力的宏观环境,该数据资料再度将行业关注点聚焦于保险领域内的“边缘”群体——相互保险公司。

相互保险的核心特征体现在“会员共同治理、共同拥有、共同受益”——这一特点将之与一般保险公司区分开来。相互保险是一种由被保险人为了维护自身经济利益而建立的互助性保险机构,其独特之处在于被保险人同时也是保险人,保险资金由各成员共同出资,并吸纳外部投资者的资金参与。

目前,我国拥有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简称“阳光农业相互”)、众惠财产相互、信美人寿相互、汇友财产相互保险社(简称“汇友财产相互”)以及中国渔业互助保险社(简称“中国渔业互助”)等五家相互保险公司和组织。

记者观察到,在2023年的保险业务领域,一些相互保险公司表现出色。信美人寿相互公司实现了原保险保费收入高达90.84亿元,这一数字较上年同期增长了35.37%;众惠财产相互公司累计的原保费收入为9.52亿元,同比增长了17%;而阳光农业保险公司的已赚保费达到了38.44亿元,同比增长了11.94%。

除此之外,汇友财产相互保险的保费总收入达到了1.29亿元,而中国渔业互助保险的业务收入则是0.35亿元。

四家公司盈利

根据各公司公布的数据,在五家相互保险公司及所属机构中,有四家在2023年成功实现了盈利。

信美人寿在报告期内实现了净利润5746万元,且这一盈利态势已持续四年;众惠财产相互的净利润达到8053万元,实现了由亏转盈的喜人变化;阳光农业相互的净利润为28134万元,但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汇友财产相互的净利润为1147.15万元。同时,中国渔业互助目前仍处于亏损状况。

相较于股份制保险公司,相互保险公司和组织在运作模式、管理架构以及资金筹集方面均有显著差异。这种“会员共同治理、共同拥有、共同分享”的特质,使得它们在成立伊始便倾向于聚焦特定领域,以便于进行差异化竞争,从而在规模上追求“小而精深”、“精深而专业”。

以净利表现较好的信美人寿相互与众惠财产相互为例。

记者得知,在养老领域,信美人寿相互推出了多款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比如,针对特定疾病,开发了针对肝癌的保险,并且还推出了全球领先的医疗险产品。截至报告截止日期,信美人寿相互已经推出了康养服务品牌,并采取了“分龄”的服务策略,通过“旅居养老、居家养老以及住院养老”的轻型跨行业合作养老服务模式,来满足50岁至80岁会员的不同需求。

众惠财产相互公司以普惠金融为切入点,持续扩大其相互特色业务的规模。根据数据统计,目前该公司在运营的相互类项目数量已超过十个,服务人数超过五十万。这些项目主要面向“一老一小”、患有慢性病的人群、货车司机以及新市民等特定群体。

李静,众惠财产相互的董事长,在分析中指出,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相互保险的运作模式与时代发展的节拍相得益彰。首先,它能够惠及广大民众,使保险回归到保障的初衷。其次,它能够针对不同的市场进行细分,提供专业且精细的风险管理方案。

李静指出,鉴于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众惠财产相互联合公益机构推出了公益项目,旨在为百岁以下的慢性病老人提供相应的保障措施。同时,该机构还接连推出了近二十种针对老年人的意外伤害、医疗和重大疾病保险产品,受益人群已超过十万,旨在增强老年人的风险抵御能力。

在市民群体中,众惠财产相互公司推出了众多城市保障计划,并降低了投保门槛。“例如深圳众惠保、爱她保等,新市民的参保比例超过了30%。”李静指出,“与传统的保险产品不同,深圳众惠保具备相互保险的特质,使得当地居民能够享受到权益,包括提高保额、事故援助以及增值服务。截至目前,该项目已惠及约15万人次,分配的保险保额总额接近17亿元。”

锚定细分领域

保险业长期深受产品同质化问题的困扰。在流量驱动的背景下,众多保险公司纷纷追逐热门产品,急于获取保费,从产品设计、销售到服务,各个环节均缺乏创新精神,因而加剧了产品同质化的现象。正如前文所述,相互保险公司和组织通常在成立伊始便倾向于选择特定的细分市场,以便在竞争中实现差异化。

在黑龙江垦区,阳光农业保险已发展了14年,它以农业风险互助为基石,专注于农业保险领域,并成为了我国首家实行相互制的保险公司。据悉,到报告截止时,该公司拥有360款主险和2383款附加险,产品主要覆盖了种植业、养殖业、林业、企业财产、车辆、温室大棚、涉农意外以及农房保险等多个方面。

汇友财产相互是一家专注于为住建和工程行业提供专业服务的相互保险公司,同时也是我国率先开展相互保险业务的三个试点组织之一。据公开信息显示,在报告期内,该公司保费收入最高的前五种险种依次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约保证险、建筑工人工资支付保证险、建设工程投标保证险、建设工程合同款支付保证险以及投标保证险。

众惠财产相互致力于健康险业务的稳健运营。面对愈发激烈的行业竞争,该公司积极向面向消费者的服务模式转变,携手26家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理赔服务通道。根据不同险种特点和医疗环境,众惠财产相互构建了线上即时直赔平台,实现了快速结算、无需预付、无需等待的便捷理赔体验,自助报案比例更是超过了90%。

信美人寿相互深耕“大健康”领域。2023年,公司携手国内外1600余家医疗机构展开合作,健康服务人次突破9000;旅居服务已拓展至6省10地,超3000人享受服务;居家养老护理服务遍布300余城,适老化改造覆盖80余城,住院养老服务覆盖11城,并引入10余家优质服务供应商。

记者观察到,在追求“小而精”的发展道路上,众惠财产相互和信美人寿相互均高度重视数字化进程与技术进步,认为这两者在公司业务、运营和管理等各个层面都能有效降低成本并提升效率。

信美人寿对互联网新技术的运用和数字化进程极为重视,已将关键系统全面迁移至云端,并不断进行优化升级,逐步形成了“全方位数字化、云平台架构、系统模块化”的数字化核心体系,同时构建了以会员为核心的组织和系统架构。

记者获悉,信美人寿相互在降低成本方面,已借助建议书系统、数据播报系统以及工单系统,显著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投入;同时,通过推出智能云客服、核保机器人和视频保全服务,确保了服务的连续性,提升了用户体验。此外,其在线客服中心的人员数量保持在十余人,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

在业务效率的增强上,公司通过加快模块化和定制化的进程,增强了任务的执行力和系统的灵活性;借助数据分析和驱动,提高了管理效能;同时,搭建了“经纪云”平台,为不同合作渠道提供了直接的支持和赋能。

此外,众惠财产相互公司致力于强化数字化风险控制技术的构建,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与外部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了“智能核保、智能核赔、数字风控、自助理赔”的一体化系统,从而为会员提供了全面而有效的利益保障。

同时,该公司致力于深耕健康医疗领域,招募了众多医学领域的专业人才,通过科学的核保核赔流程,构建了精确的风险控制体系,力求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客户对于风险保障和服务的高标准需求。

仍有困境待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前面提到的四家企业,我国渔业互助组织目前依然面临着亏损的困境。

据公开资料披露,中国渔业互助保险社在2023年2月15日正式成立。该社的成立是由中国渔业互保协会携手浙江省、山东省、福建省、广东省、宁波市、江苏省、河北省、辽宁省以及宏东渔业等共计111家渔业服务组织、渔业捕捞企业以及渔业从业者共同发起并参与筹备的。在成立之初,该社的运营资金达到了5亿元人民币。

年报显示,2023年度,我国渔业互助保险在商业保险领域,责任险、船舶险和意外伤害险的保费收入分别达到了2290万元、998万元以及78万元。然而,这些险种的承保利润却呈现出亏损状态,具体为责任险亏损3491万元,船舶险亏损670万元,意外伤害险亏损145万元。

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该险种在承保过程中出现的亏损,与去年自然灾害频发导致的财产损失、小众险种尚在初级发展阶段等多重因素密切相关。

以水产养殖保险为案例。从业者向记者透露,相较于农业保险这一较为成熟的领域,水产养殖保险在产品种类上相对匮乏,覆盖范围也较为有限,面临诸多挑战。由于水产养殖产品易受水温、水质等条件制约,且养殖场多集中于沿海地带,一旦遭遇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往往会导致财产损失。

目前市面上此类保险较为稀缺,可供挑选的产品数量有限,大多数产品均由中国渔业互助公司提供,其中以政策性产品为主。据相关从业者透露,这类保险的保障范围通常包括台风等自然灾害,其理赔方式相对简单,一旦台风发生,即可获得赔偿,赔偿金额与台风的级别相匹配。然而,由于赔偿金额并不高,当地居民对此类保险的购买意愿并不强烈。从产品开发阶段到理赔和损失评估,再到风险降低,渔业保险领域仍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