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差异化竞争 相互保险锚定细分领域
近期,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亦即“信美人寿相互”,以及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即“众惠财产相互”,先后公布了它们2023年度的年度报告。
据悉,信美人寿在报告期内实现了原保险保费收入高达90.84亿元,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5.37%;而众惠财产相互则累计获得了9.52亿元的原保费收入,其规模同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7%。这两家公司的增长速度均超过了行业平均增速的9.13%。
面对2023年保险产品转型升级、销售渠道面临压力的宏观环境,该份数据再次将行业关注点聚焦于保险领域内的“边缘”群体——相互保险公司。
相互保险的核心特征是“会员自治、权益共享、收益均摊”——这一模式与一般保险公司有所不同,它是由投保人为了自身经济利益而成立的一种互助性保险机构。在这种模式下,投保人既是被保险人,也是保险人,保险资金由所有成员共同缴纳,并可能吸纳外部投资者的资金参与。
目前,我国拥有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简称“阳光农业相互”)、众惠财产相互保险公司、信美人寿相互保险公司、汇友财产相互保险社(简称“汇友财产相互”)以及中国渔业互助保险社(简称“中国渔业互助”)等五家相互保险公司和组织。
记者观察到,在2023年的保险业务领域,一些相互保险公司表现出色。信美人寿相互公司实现了原保险保费收入高达90.84亿元,这一数字较上年同期增长了35.37%;众惠财产相互公司累计的原保费收入为9.52亿元,同比增长了17%;而阳光农业保险公司的已赚保费达到了38.44亿元,同比增长了11.94%。
此外,汇友财产相互保费总收入达到了1.29亿元,而中国渔业互助保险的业务收入则为0.35亿元。
四家公司盈利
根据各家公司公布的数据,在五家相互保险公司及其关联机构中,有四家在2023年度成功实现了盈利。
信美人寿在报告期内实现了净利润5746万元,并且这一盈利状态已经连续保持了四年;众惠财产相互的净利润达到了8053万元,实现了同比的扭亏为盈;而阳光农业相互的净利润为28134万元,但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汇友财产相互的净利润为1147.15万元。除此之外,中国渔业互助目前仍然处于亏损状态。
与股份制保险公司相较,相互保险公司及其组织在运作模式、管理架构、资金筹集等方面均存在差异。这种“会员自治、资源共享、利益共享”的特性使得它们通常从创立伊始便倾向于聚焦特定领域,以便于开展差异化竞争,从而在规模上追求“小而精、精而专”的发展策略。
以净利表现较好的信美人寿相互与众惠财产相互为例。
记者得知,在养老领域,信美人寿相互公司成功研发了多款商业养老保险产品,诸如针对特定疾病如肝癌的保险产品,以及全球领先的治疗方法医疗险等。截至报告截止时,信美人寿相互公司已推出了康养服务品牌,并实施了“按年龄段划分”的策略,通过“旅居养老、居家养老、住院养老”这三种轻型的跨行业合作养老服务模式,来满足50岁至80岁会员的多样化需求。
众惠财产相互公司以普及金融为切入点,不断拓展其特色业务规模。据数据表明,目前该公司运营的相互类项目数量已超过十个,服务人数超过五十万。这些项目主要面向老年人、儿童、患有慢性病的群体、货车司机以及新迁入城市的人群。
李静,作为众惠财产相互的董事长,在分析当前形势时提出,相互保险的运作模式与时代发展的节奏相吻合。首先,它能够惠及广大民众,重新聚焦于保障的本质。其次,它针对不同市场进行细分,提供专业而精准的风险管理方案。
李静指出,鉴于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众惠财产相互联合公益机构推出了公益项目,旨在为百岁以下的慢性病老人提供相应的保障措施。同时,该机构还不断研发了近20种针对老年人的意外伤害、医疗和重大疾病保险产品,覆盖人数超过十万,旨在增强老年人的风险抵御能力。
在新市民群体中,众惠财产相互公司推出了多项城市保障计划,并放宽了投保门槛。“例如深圳众惠保和爱她保等,新市民的参保比例已超过30%。”李静指出,“与传统的保险产品有所不同,深圳众惠保具备相互保险的特质,让当地居民能够享受到权益,包括提高保额、事故救助以及增值服务。截至目前,该计划已惠及约15万人次,分配的保险保额总额接近17亿元。”
锚定细分领域
保险行业长期面临产品同质化的难题。在流量驱动的背景下,众多保险公司纷纷追逐热门产品,急于获取保费,从产品设计、销售到服务,各个环节都缺乏创新精神,这加剧了产品同质化的现象。正如前面所述,相互保险公司和组织通常在成立伊始就倾向于选择特定的细分市场,以便在竞争中实现差异化。
在黑龙江垦区,阳光农业公司基于14年的农业风险互助合作,致力于农业保险业务,成为我国首家采用相互制模式的保险公司。据悉,截至报告截止日期,该公司拥有360款主险产品和2383款附加险产品,业务范围广泛,包括种植业、养殖业、林业、企业财产、车辆、温室大棚、涉农意外以及农房保险等多个领域。
汇友财产相互公司专注于为住建和工程行业提供专业服务,同时也是我国首批开展相互保险业务的三个试点组织之一。据公开信息显示,在其报告期内,其保费收入主要来源于以下五种保险产品: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约保证险、建筑工人工资支付保证保险、建设工程投标保证保险、建设工程合同款支付保证保险以及投标保证保险。
众惠财产相互致力于健康险业务的稳健运营。在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该公司积极向面向消费者端的服务模式转变,并与26家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理赔服务通道。根据不同险种和医疗情境,众惠财产相互构建了线上即时直赔系统,实现了结算速度的秒级化、无需预付和等待的便捷直赔体验,自助报案比例更是高达90%以上。
信美人寿相互公司致力于深耕“大健康”领域。截至2023年,该公司已与国内外1600多家医疗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健康服务人次累计超过9000;旅居养老服务已拓展至6个省份和10个基地,受益人数超过3000;居家养老护理服务网络遍布300多个城市,适老化改造服务覆盖80多个城市,住院养老服务则覆盖了11个城市,同时引入了10多家优质服务供应商。
记者观察到,在追求“精巧高效”的发展道路上,众惠财产相互保险公司与信美人寿相互保险公司均着重于推动数字化变革和技术的提升,旨在公司业务、运营和管理等各个层面实现成本降低与效率提升。
信美人寿对互联网新技术的应用和数字化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已将核心系统全面迁移至云端,并不断进行更新升级,逐步形成了“全方位数字化、云架构、系统模块化”的数字化核心模式,同时构建了以会员为核心的完整组织架构与系统架构。
记者获悉,信美人寿相互在降低成本方面,已借助建议书系统、数据播报平台、工单处理系统,有效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投入;同时,通过部署智能云客服、核保自动化机器人以及视频保全服务,确保了服务的连续性,提升了客户体验。此外,其在线客服中心的人员数量维持在十余人,从而实现了人力成本的节约。
在业务效率的增强上,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加快模块化和配置化的进程,以此增强任务的执行力和系统的灵活性;其次,运用数据建模和应用数据驱动的策略,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最后,搭建了“经纪云”平台,为不同合作渠道提供了直接的赋能支持。
众惠财产相互致力于加强数字化风险控制技术的构建,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与外部供应商合作,专门打造了“智能核保、智能核赔、数字风控以及自助理赔”的综合系统,从而确保会员权益得到全面而有效的保护。
同时,该公司致力于深耕健康医疗领域,吸纳医学领域的专业人才,通过科学的核保核赔流程,构建了精确的风险控制体系,力求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客户对于风险保障和服务的高标准需求。
仍有困境待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前面提到的四家企业,我国的渔业互助机构目前依然面临着亏损的困境。
据公开资料披露,我国渔业互助保险社在2023年2月15日正式成立。该社的成立是由中国渔业互保协会携手浙江、山东、福建、广东、宁波、江苏、河北、辽宁以及宏东渔业等共计111家渔业服务组织、捕捞企业及从业者共同发起并筹备的。在成立之初,该社的运营资金达到了5亿元人民币。
年报显示,2023年度,我国渔业互助保险中,责任险、船舶险和意外伤害险的保费收入较高,具体数额分别是2290万元、998万元和78万元。然而,这些险种的承保利润却不容乐观,分别为亏损3491万元、亏损670万元和亏损145万元。
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该险种在承保过程中出现的亏损,与去年自然灾害频发导致的财产损失、以及小众险种发展尚在初级阶段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以水产养殖保险为案例。相关人员向记者透露,相较于农业保险这一较为成熟的领域,水产养殖保险在产品种类上仍显不足,覆盖范围也相对有限。由于水产养殖产品容易受到水温、水质等多种因素的干扰,而养殖场又多集中在沿海地带,一旦遭遇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往往会导致财产损失。
目前市场上此类保险较为稀缺,可供挑选的产品数量不多,大部分由我国渔业互助机构提供,其中政策性产品占据了较大比例。据相关从业者透露,这类保险的保障范围通常包括台风等自然灾害,其理赔方式相对简单,一旦台风发生,即可获得赔偿,且赔偿金额与台风的级别相对应。然而,由于赔偿金额并不高,当地居民对此类保险的购买意愿并不强烈。从产品开发阶段到理赔与定损环节,再到风险降低措施的实施,渔业保险领域尚存在广阔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