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中国零碳之路:减缓政策与气候融资”国际研讨会成功举办

12-24 财经资讯
       

2023年12月7日,“中国的零碳之路:减排政策与气候金融”国际研讨会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会议汇聚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中国的顶级专家,共同探讨中国在全球气候行动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创新构建中国的零碳金融框架。本次研讨会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主办,全球经济治理50人论坛协办。

国际货币基金各国占比_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介绍_国际货币基金

图为会议现场

开幕式上,清华大学副校长彭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李波分别致辞。博鳌亚洲论坛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发表主旨演讲。开幕式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讲座教授张晓燕主持。

国际货币基金各国占比_国际货币基金_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介绍

图为彭刚

彭刚在致辞中表示,当前零碳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与竞争正在迅速发展。清华大学作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深入贯彻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发挥一流大学应对形势的作用。负责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突破的创新和引领。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在金融支持碳中和、推动零碳金融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清华大学鼓励和支持五道口金融学院围绕零碳金融开展国际化、高水平的工作。层面的学术和政策研究,开展多维度的学术交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介绍_国际货币基金_国际货币基金各国占比

图为李波

围绕2030年全球需要实现的减排目标,李波提出了三个优先关注领域:一是逐步替代化石能源,这需要基于碳定价的政策;第二,推动气候融资;三是技术创新与传播。他指出,中国目前正在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在清洁能源和技术创新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是绿色融资发行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和欧盟开展了广泛合作,建立了可持续融资框架,例如共同分类法和更严格的绿色债券原则。应该沿着这些正确的步骤进一步努力,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本配置中的作用,并继续经济再平衡。李波强调,应对气候挑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

国际货币基金_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介绍_国际货币基金各国占比

图为周小川

周小川在主题演讲中指出,激励机制和碳市场机制是实现净零目标的主要路径,而脱碳需要通过工程来实现,可分为技术工程,主要有三个方面:市场工程和金融工程。他以减排最重要的领域电力行业为例,讲述了如何实现净零目标,重点介绍了如何通过电力市场、电网容量、配套储能和容量电价来实现净零目标。工程,依靠市场机制和激励信号。迈向净零。他还提醒金融界应关注气候变化融资中金融资产的搁浅问题,并建议市场提供的不同类型的价格信号和保险产品可以有效解决过渡性投资可能造成的搁浅问题。 。

国际货币基金_国际货币基金各国占比_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介绍

图为维托尔·加斯帕 (Vitor Gaspar)

第一个主题,嘉宾围绕“气候融资总量与结构性挑战”发表主题演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财政事务部主任维托尔·加斯帕首先介绍了全球气候趋势和政策,分析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存在的财政和债务可持续性、财政支出压力和税收政治。红线三难困境。他指出,应建立各国行动的全球激励机制(如全球激励基金),并在多边框架基础上利用碳税分享财政收入。

国际货币基金各国占比_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介绍_国际货币基金

图为卢时泽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卢世泽介绍了中国碳市场建设进展。强制碳排放交易市场定位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工具,重点关注电力、建材、有色金属、钢铁等重点碳排放行业。 。目前已建立了配额管理、数据质量管理、交易监管三大制度体系。通过市场机制将减排责任分配给企业,形成符合我国当前实际的碳价格信号。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将鼓励更广泛的行业和企业参与减排。目前重点支持林业碳汇、甲烷减排、可再生能源、节能增效四大领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介绍_国际货币基金_国际货币基金各国占比

图为:法比奥·马西莫·纳塔卢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与资本市场部副主任法比奥·马西莫·纳塔卢奇提到了所需私营部门资金的规模、显着增加新兴市场资金成本的结构性问题、数据的缺乏以及私营部门的作用。中介机构。这些变化以及企业评级与ESG评级之间的正相关性造成了投资障碍。对此,他建议新兴市场国家加强金融增量利用,进一步弥合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的认知差距,明确私营部门资金的作用,促进效用最大化。

国际货币基金各国占比_国际货币基金_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介绍

图为杜向晚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顾问杜向晚认为,中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务实贡献改变。对于缓解路径,他指出,首先要做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电要灵活转型,参与深度调峰。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必须协调互补,安全减少碳排放。同时还强调,我国中东部地区要提高能源自给率,确保能源“并进”,而我国西部地区要利用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其经济。通过智慧能源、储能加可再生能源、再电气化、用户侧灵活性等手段,做好城乡能源一体化发展,向非化石能源为主体迈进。

国际货币基金各国占比_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介绍_国际货币基金

图为陈十一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绿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陈十一指出,气候金融聚焦于减缓和适应。难点在于边界的划定、目标任务的协调、工具方法的运用、支持范围的确定、金融的绿色化等。数字化创新。对此,陈十一从政策、金融机构、企业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主题2聚焦国际零碳金融发展中的竞争、合作与治理。

国际货币基金各国占比_国际货币基金_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介绍

图为鞠建东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讲座教授鞠建东担任第二、第三场会议的主持人。

国际货币基金各国占比_国际货币基金_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介绍

图为詹姆斯·罗夫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财务部助理副主任詹姆斯·罗夫发表了“气候应对政策与融资缺口”的主题演讲。融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至目前规模的六倍,其中私营部门投资将增加一倍。最大的挑战在于碳定价的提高和碳补贴的增长。电力行业在减排领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发放排污许可证、推动化石燃料替代来进行管理。此外,对于盈利困难的企业和产品,要保证定价信号能够实现预期的传递。精心设计、分步实施的减排政策将在未来10年带来1%的GDP减少。虽然这与不作为的成本相比不值一提,但政策的可接受性仍然不容忽视,因此有必要建立成熟的分配机制,确保受到不利影响的弱势群体得到合理的补偿。

国际货币基金各国占比_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介绍_国际货币基金

图为王欣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欣对詹姆斯·罗夫的主题演讲进行了点评。他提出,碳定价工具是应对气候变化最基本、最有效的工具。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应全力发展碳市场,考虑碳市场与碳税工具的合理协调。但由于碳核算、信息披露、市场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发展中国家的碳定价机制往往不完善。我们还应该重视非价格工具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之一是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和推广。但该领域的地缘经济营营化趋势值得关注,包括对重要矿产和新能源相关绿色技术的限制。在支持绿色科技发展方面,政府、资本市场、商业银行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的ESG理念过于笼统,应区分气候、自然等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议题三讨论中国零碳金融宏观管理框架和政策。

国际货币基金_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介绍_国际货币基金各国占比

图为朱敏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行长、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朱民就构建“中国零碳金融宏观管理”发表主旨演讲框架和政策”,强调金融在实现碳中和方面的作用。在和平与发展进程中承担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首先,从中国绿色金融的成效和经验出发,指出绿色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是为了解决过去的问题,而零碳金融是面向未来的,需要概念上的突破。随着经济走向碳中和,金融也应该走向零碳金融。绿色金融和零碳金融之间还存在差距,需要建立完善的总体政策框架和机制,以连接未来的需求和当前的情况。随后,他介绍了中国零碳金融宏观管理框架和政策,包括蓝图设计、协调机制和基准体系,以及建立支持零碳金融发展的财政和金融激励机制,以及零碳金融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从巴塞尔协议 III 到 BIS-ESG 的资本监管框架。由于碳中和最终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因此需要确保这些要素能够与国际标准挂钩。此外,还需要建立零碳金融市场生态系统,包括信贷、债券、保险、金融衍生品等,并将所有相关机构纳入这个生态系统,使市场更加国际化。这也是整个作品中最重要的一点。部分。最后他指出,要积极参与零碳金融国际合作与竞争,推动国际零碳金融治理机制建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介绍_国际货币基金_国际货币基金各国占比

图为克里希纳·斯里尼瓦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部主任克里希纳·斯里尼瓦桑结合朱民的主旨演讲进行了讨论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中国正处于实现净零的过程中,需要重新平衡经济,有效脱碳。同时,碳交易市场需要改革,包括提高碳定价、加快电力部门改革、加强财政风险管理、建立市场主导的气候变化融资生态系统等。此外,还需要将气候相关风险纳入监管,披露更多信息,采取更多气候适应和气候应对措施。他认为,气候变化可以说是一个具有全球外部性的问题。大多数国家合作力度还不够,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问题还需要更多共同努力。

第四个主题环节,嘉宾围绕“财政政策、结构性货币政策和资本监管支持零碳金融”发表主题演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与资本市场部副主任法比奥·马西莫·纳塔卢奇担任主持人。

国际货币基金各国占比_国际货币基金_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介绍

图为李泉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教授全立以《支持零碳金融发展的财金协作政策的中国经验》为题,重点阐述了零碳金融发展的内在逻辑和阶段性特征。财政金融合作,支持零碳金融发展。 、作用机制和有效性衡量四个部分展开,并给出结论和政策建议。

国际货币基金各国占比_国际货币基金_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介绍

图为张蓓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高级经济学家张蓓以“支持零碳金融发展的结构性货币政策研究”为主题发表演讲,货币政策概述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和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效果。分实证分析、结构性货币政策和碳市场联动效应分析三部分进行。

国际货币基金_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介绍_国际货币基金各国占比

图为刘丽娅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助理、教授刘丽亚聚焦支持零碳金融的资本监管框架,从资本监管的绿色缺陷、绿色支撑因素、气候风险压力测试、气候风险信息披露。

随后,在圆桌讨论中,多位嘉宾就“中国零碳金融政策框架的协调与实施”进行了精彩的讨论。

主题五,嘉宾围绕“零碳金融创新与市场、信息披露、风险管理”发表主题演讲。

国际货币基金_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介绍_国际货币基金各国占比

图为齐翔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法规司司长齐翔主持本次会议。

国际货币基金_国际货币基金各国占比_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介绍

图为张晓燕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讲座教授张晓燕以“零碳投融资市场的中国实践”为主题发言。演讲重点介绍了中国的零碳投融资体系,包括融资、投资和交易三大结构。她提到,绿色股的业绩收益相对较低,碳市场仍有继续建设的空间。张晓燕指出,信息披露、投资者意识和金融工具创新是中国零碳金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这些挑战的政策建议。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介绍_国际货币基金各国占比_国际货币基金

图为谭从彦

中国证券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谭从彦以“构建零碳金融信息披露体系”为主题发表演讲。谭从彦表示,构建零碳信息披露体系需要明确总体目标和原则,充分借鉴国际经验,政府和市场协同努力、分步推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介绍_国际货币基金各国占比_国际货币基金

图为金庆禄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教授金庆禄以“中国零碳信息披露制度:现状、需求与前景”为题发言。金庆禄认为,信息披露制度是资本市场的基础,可以为零碳转型提供指导。他指出,零碳市场未来需要加强技术支撑,利用区块链、大语言模型等技术解决碳排放核算问题。他还强调要通过政府与市场协调、宏观管理框架建设、利用科技手段促进零碳金融信息披露。

主题六,嘉宾围绕“一带一路下的气候融资与绿色技术传播”发表了主题演讲。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介绍_国际货币基金各国占比_国际货币基金

图为张永胜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胜主持会议。

国际货币基金各国占比_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介绍_国际货币基金

图为:埃里克·伯格洛夫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埃里克·伯格洛夫以“一带一路”下的气候金融与绿色技术为主题发表演讲。他指出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国际舞台上“一带一路”倡议的关联性和区别。他讨论了气候融资的推动因素和阻碍因素,列举了项目规模较小、环境标准提高的趋势,以及中国在绿色技术和金融方面的领先地位。他强调了多边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促进气候融资方面的承诺和作用。

国际货币基金_国际货币基金各国占比_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介绍

图为王一鸣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指出,绿色发展理念已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但共建国家的碳减排任务还很艰巨。任务十分艰巨,资金缺口还很大。他探讨了国际气候融资的分布、成本和资金多元化,提出了加强绿色金融体系对接、创新绿色产品和服务、探索碳交易市场国际联系、充分发挥碳交易市场作用等建议。多边开发融资推动“一带一路”气候融资国际合作。

国际货币基金_国际货币基金各国占比_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介绍

图为姜克隽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姜克俊以“为了我们可持续的未来”为主题发言。姜克俊汇报了气候变化及应对技术发展情况,强调联合国气候大会越来越注重在《巴黎协定》目标下推动减排的具体合作项目。他详细阐述了中国未来的能源转型,并对光伏、风电、电动交通、电动船舶等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姜克隽还指出,产业布局、建筑业、工业、农业都将发生巨大变化。

国际货币基金各国占比_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介绍_国际货币基金

图为阿贝贝·艾姆罗·塞拉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非洲部主任阿贝贝·埃姆罗·塞拉西在讲话中强调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面临的气候挑战。他指出,该地区准备不足,非常脆弱,对全球变暖的影响微乎其微。未来非洲需要更多资金支持人口增长、新能源、绿色基础设施、低碳矿业等。

国际货币基金_国际货币基金各国占比_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介绍

图为柴启民

国家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研究部主任、研究员柴启民以“全球气候金融及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为题发言。柴启民指出,全球气温上升已超过1.1度,气候挑战依然严峻。他详细介绍了气候投融资、碳市场和全球碳排放的现状,并强调了《巴黎协定》下金融机制、损失和损害基金以及气候治理的重要性。柴启民建议,“一带一路”国家需要融合绿色转型战略,注重透明、公正转型和创新机制。

闭幕式上,李波、朱敏先后致辞。

李波分享了参加本次会议的五点感受。首先,中国的脱碳进程对国际社会非常关键。国际社会需要中国的领导力来实现《巴黎协定》下的净零目标。其次,在实现净零的过程中,我们将面临很多挑战,需要制定严格的政策,并密切协调和有效执行。第三,碳定价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机制,因为碳定价是一种激励相容且公平的机制。第四,气候融资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而碳定价是气候政策的核心。第五,气候融资的加速增长需要其他政策和能力的支持,需要建立生态系统来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融资。

朱民在总结发言中指出,从传统经济学理论的角度来看,碳中和是一种公共产品,是政府为应对气候危机、解决政府和市场失灵而提供的公共服务。最基本的问题是新的公共服务如何应对和解决以往政府和市场的失灵以及以往公共产品的失灵。从这一点出发,如果我们预测未来,未来三四十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三维空间,包括经济理论、一些宏观政策、生产和消费行为、生产函数、金融等主题。这一切都出现在这个三维空间中,为每个人提供了无限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