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巨手”玩转全球经济
【内容概述】石油美元、亚洲央行、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如同四只看不见的“巨手”,在全球资本市场掀起巨浪。
石油美元、亚洲央行、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公司就像四只无形的“巨手”,在全球资本市场中搅动着风浪。然而,尽管它们财大气粗,却很少有人能解释清楚它们是如何操纵世界经济的。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揭露了这四只“巨手”的真实面目。
四只巨手
报告揭露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从2000年到2006年底,四大巨头的总资产增长了两倍,达到8.5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养老金的40%。对于五年前才刚刚在资本市场崭露头角的玩家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石油投资者是四大投资者中实力最强的,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不断飙升的油价,自 2002 年以来油价已上涨了两倍。报告估计xm外汇,石油投资者持有的海外资产在 3.4 万亿至 3.8 万亿美元之间。
紧随其后的是亚洲各国央行,受贸易顺差、外资投资、汇率政策等诸多因素影响,亚洲各国央行外汇储备总额已高达3.1万亿美元。
对冲基金位居第三,资产规模达1.5万亿美元。如果考虑杠杆借贷,并在原有基金规模基础上乘以收益,对冲基金在金融市场上掌控的资金规模将达到6万亿美元,超越石油投资者,成为最有实力的权力掮客。
四大巨头中的“小弟”是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俗称私募股权基金。报告显示,自2000年至2006年底,私募股权基金为投资者赚取了3倍的回报,总基金规模高达7100亿美元。
石油美元
去年,油价上涨至每桶60美元,石油输出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首次超过亚洲。得益于发展中国家对能源的强劲需求,这些国家将在未来5年成为世界金融市场上最重要的参与者。
如果加上一些未上市的公司,按照市值排序,全球前十大公司中有六家是中东和亚洲的石油公司,沙特石油公司的市值估计是通用电气的两倍,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上市公司。
由于石油输出国国内经济和金融市场规模普遍较小,石油收入大部分最终流入国际金融市场。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估计,如果油价维持在70美元/桶左右(事实上,油价近期已突破90美元/桶),到2012年,每年将有6280亿美元的石油美元流入国际市场,使石油输出国的海外资产规模在未来5年内翻一番,达到7万亿美元。
石油投资者包含不同的群体,包括富有的个人投资者、主权财富基金以及波斯湾、挪威、俄罗斯、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
由于石油投资多以长期收益为导向,且风险较大,石油投资者的行为将刺激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的增长,而他们对发展中经济体的偏好也将加速中东、北非和亚洲资本市场的发展。
亚洲中央银行
亚洲各国央行已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强大力量,它们通常将大量外汇储备投资于美元资产,尤其是美国国债。
但最近,它们的投资倾向愈发激进。韩国、新加坡等国已宣布将向各国有主权财富基金投资高达4800亿美元。新成立的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第一笔投资,就是以30亿美元入股美国私募股权基金黑石集团。
鉴于亚洲各国政府持有的巨额资金,新的投资策略将对资本市场产生巨大影响。一年前,亚洲各国央行持有全球近三分之二的外汇储备。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预计,即便亚洲经常账户盈余增长放缓,2012年其外汇储备仍将达到5.1万亿美元。
目前亚洲央行相对保守的投资政策,虽然美国长期利率下降了0.55个百分点,但每年的投资成本却高达1000亿美元,将部分资产转移到主权财富基金,不仅可以分散资产,还可以提高收益。
有人担心此举将提高美国利率,但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认为不会,因为这些央行的外汇储备大幅增长,使得它们能够继续大量购买美国国债,同时实现投资多元化。
对冲基金
对冲基金近年来发展迅速,截至2007年中,全球有7300多家对冲基金管理着约1.7万亿美元的资产,其中最大的三家对冲基金管理着1000亿美元的资产。
对冲基金增加了资本市场的资金流动,促进了金融创新,但也存在一些隐患。有人担心对冲基金超大规模和大规模举债行为可能破坏金融市场的稳定。1998年,美国著名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陷入困境,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不得不联合几家大银行,调集36亿美元救市。
2007年中,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多家大型对冲基金损失惨重,一些中小型对冲基金也相继倒闭。于是,一个老问题又浮出水面:对冲基金倒闭会引发更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吗?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研究显示,过去10年的发展降低了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对冲基金的投资策略更加多元化,不太可能出现多家机构同时瘫痪的情况。向对冲基金提供贷款的银行也改进了评估,加强了风险管理。同时,大型对冲基金开始在股票和债券市场扩大永久资本,并对投资者的退出设置更多限制外汇私募基金,以便在市场低迷时期生存下来。一旦资本市场出现异常波动,对冲基金就会重回主流。
私人产权
私募股权基金规模相对较小,但在商业世界中的影响力却很大。私募股权基金的市值仅占美国证券市场的5%和欧洲证券市场的3%,但全球三分之一的企业并购是由私募股权公司完成的。其中一些天价并购包括450亿美元收购能源巨头TXU和330亿美元收购医疗保健公司HCA。
私募股权基金引入了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很多企业被收购后业绩有所提升,有研究显示,被收购的60家企业中,有三分之二的业绩有所提升,回报率是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
虽然有人批评私募股权基金目光短浅、只注重短期利润,但事实上,大部分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期为3至5年,这个时间足够彻底改造一家公司。
近期信贷市场收紧使一些并购交易变得复杂,也抑制了资金流入私募股权基金。即便如此,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预测,到 2012 年,私募股权基金的资产规模仍将达到 1.4 万亿美元。
随着行业的发展,私募股权基金将日趋成熟和业务多元化,其在金融领域的影响力也将大幅提升。
充满希望的未来
四大巨头的庞大规模和迅猛发展势头令人惊叹,引发国际资本市场多方担忧。
美欧担心中东、亚洲国家的半政府投资活动可能威胁其“国家安全”;玩家手中的现金流可能产生资产泡沫;对冲基金、私募基金可能给资本市场带来不稳定因素,包括信用危机和“制度危机”,就像1998年一家大型对冲基金出问题,波及多家基金公司,最终导致全球资本市场近乎崩溃一样。
但四大银行也在许多方面使金融市场受益。例如,石油投资者和亚洲央行的存在创造了全球储蓄热潮,压低了世界各地的利率,并创造了更多的贷款形式。
例如,在当前信贷危机蔓延全球之际,石油投资者和亚洲各国央行可以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为市场提供急需的流动性,从而放眼未来,制定长远规划,而不必像大多数市场参与者一样,按季度向股东负责。
同时,更加重视亚洲、中东等新兴市场,让传统资本中心以外的市场更快发展。
至于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其中许多已进入主流并成为上市公司。
因此,四大巨头不太可能在人们担忧中缩水,未来几年它们仍将是全球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称,如果保持目前的增速外汇私募基金,到2012年,四大巨头的总资产将达到20.7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养老金的三分之二。
即使油价下跌、亚洲贸易顺差减少、人们减少对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四大巨头的实力仍将继续增强。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预测,未来五年,四大巨头的总资产将翻一番,达到15.2万亿美元。(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