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深化经常项目外汇管理改革 服务我国涉外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持续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我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牢牢把握“惠及民生”“防控风险”两条主线,持续深化经常项目外汇管理改革,促进跨境资金结算高效安全稳定,切实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经常账户便利化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国家外汇管理局把惠企惠民作为经常项目外汇管理工作的优先任务,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不断提升外汇服务质量和效率。
第一,进一步优化外贸企业营商环境。继续深化贸易外汇管理改革,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2024年4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贸易外汇业务管理的通知》(汇发〔2024〕11号),并将于2024年6月1日正式实施。此次改革推出优化“贸易外汇收支企业名单”登记管理、简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企业贸易收支办理程序;清理整合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法规等新举措,构建更加完善清晰的货物贸易监管体系,助力外贸稳定提质。
二是深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推动在全国范围内落实优质企业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通过构建营商主体信用治理体系,逐步形成“更加合规、更加自治”和“更加诚信、更加便利”的信用治理体系,提升营商生态。支持银行遴选信用良好的优质企业实施更加便利的贸易外汇收支措施,提高外汇结算效率。2024年1月至5月,办理相关便利化业务规模超过5000亿美元。认真调研市场需求,总结前期部分地区试点经验,将成熟的试点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便利加工贸易净额结算、委托代理收付汇等特殊贸易方式外汇收支,优化市场采购贸易结算机制,帮助企业“减环节、降成本、增效益”,助力夯实外贸基本基础。 全国市场采购贸易网上自助结算率超过80%,约19万户中小企业受益。
三是持续优化服务贸易付汇税务申报。会同税务机关推进完善服务贸易付汇申报电子化,便利企业“一次申报、多次缴纳”,支持“7*24小时、电子化”税务申报核查制度。2024年1月至5月开展税务申报电子核查工作,进一步优化企业付汇流程,实现全程无纸化,有效节省企业服务贸易付汇时间和人力成本,惠及3.6万余家经营主体。
四是提升个人外汇业务便利化水平。推动实施个人外汇业务网上审核系统,进一步便利个人在不占用年度便利额度的情况下通过电子渠道办理结售汇业务。在深圳开展电子外币现钞携带证试点,实现证件电子化开通和便捷使用。截至2024年5月底,已发放电子携带证600余份。配合有关部门完成新版外国人永久居留证适应性改造,持新版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办理外汇业务,强调业务办理要求和注意事项,确保新版外国人永久居留证能认、能用、好用。
二、深化改革创新,主动服务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扩大金融业开放是我国扩大开放的重要方面,国家外汇管理局持续推动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外汇基础书,指导相关机构优化外国人来华外汇服务,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是扩大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在总结前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与优质企业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充分对接,将试点范围扩大到8个地方,包括进一步便利经常项目外汇资金收付,对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提升外贸竞争力发挥积极作用。到2024年5月底外汇基础书,办理经常项目试点业务近3000亿美元。
二是完善外国人来华外汇服务保障。指导相关机构优化业务流程,便利外国人扫码支付打车、就餐、酒店、购物等日常小额消费。将单笔交易指导限额由1000美元提高至5000美元,年度累计交易指导限额由1万美元提高至5万美元,扩充优质商户“白名单”,保障外国人在特定场景下真实合理的移动支付需求,着力提升满意度和获得感。2024年1至5月,支付宝、财付通为外国人提供移动支付服务超过3100万人次。进一步完善网上支付功能,提升全球消费者在我国使用电子支付的获得感。引导工商银行与网上银行合作,为境外持卡人在京东购物刷卡提供便捷支付服务。
三、提升监管质量和有效性,重点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家外汇管理局在推动经常项目外汇业务便利化的同时xm外汇,不断强化业务管理质量效益和风险防范,有效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一是加强宏观形势和政策分析。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形势和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开展全球贸易走势、数字服务贸易等专题研究,为形势分析、风险防范提供决策参考。
二是加强非现场监管能力建设。定期监测经常项目外汇收支情况,加强对经常项目跨境收支变化原因和趋势分析,加大日常监测核查力度,重点对重点单位、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开展高频次等风险业务合规性现场核查和事后核查。对核查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查明原因,果断采取措施,并持续跟踪结果。
三是深化跨部门信息共享和监管协作。深化异常主体监管互助,将监测核查中发现的异常企业向海关、税务、商务等相关部门通报,加强对违法企业的联合监管和跟踪反馈。5月份,向商务、海关等部门通报高风险企业300余家,查处异常企业600余家。
四、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服务“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保障金融安全,加快形成金融支持共建“一带一路”的政策体系,国家外汇管理局推动安全、高效、低成本跨境资金结算和贸易高质量发展,营造支持共建“一带一路”的良好外汇政策环境。
一是优化承包工程企业海外资金统一管理。支持承包工程企业对不同海外项目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切实解决项目所在地外汇管制、汇款渠道不畅等带来的不便,减少账户管理。截至2024年5月底,7家大型承包工程公司已实现41个海外项目、60亿美元资金集中管理。
二是便利派驻外人员工资结算。有效服务了企业包括共建“一带一路”企业派驻海外人员的工资结算需求。外籍人员可通过手机银行、电子银行等网上银行办理工资结算,更加便捷,为“一带一路”跨境人员流动和国际经济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统筹发展和保障,不断丰富便利化政策供给,深化经常项目外汇管理改革创新,服务我国涉外经济高质量发展。
- 上一篇:如何管理外汇风险
- 下一篇:金融怪杰:交易员是六边形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