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中小企业外汇避险策略
涉外企业因汇率波动而承受的兑换风险、交易风险和经济风险压力不断增大,这是其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选择合适的金融衍生品进行外汇套期保值,可以有效降低涉外企业的资金使用成本。但由于部分涉外中小企业财务人员缺乏相关的外汇套期保值知识,缺乏主动规避外汇风险的意识,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风险成本控制核算制度,往往在汇率风险面前心存侥幸,宁愿“裸奔”也不愿花精力锁定汇率成本,最终导致不少中小企业付出惨重代价。笔者就如何转变涉外中小企业的惯性思维,合理、充分运用外汇套期保值工具xm外汇,主动规避风险,锁定汇率成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当前涉外中小企业运用套期保值工具存在的问题
(一)习惯采取传统方法规避外汇风险,危机仍在。目前,涉外企业采用的传统套期保值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调整内部经营策略来规避外汇风险,如“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制造/采购成本”等;二是通过选择结算货币、价格调整、提前或延期付款等传统方法应对外汇风险。这些方法在发达国家早已被淘汰,大多采用金融衍生品来规避外汇风险。与现代新型套期保值方法相比,传统套期保值方法灵活性不强,套期保值效率差,加之受企业经营状况、企业行业地位、议价能力等诸多因素制约,导致其套期保值效果往往不尽人意。
(二)外汇套期保值业务种类有限、门槛过高。目前,外汇指定银行提供的外汇套期保值业务种类主要有:进出口付汇、保理、福费廷、远期结售汇、人民币外汇掉期、外汇货币掉期、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货币期权等。虽然大部分银行都开展了外汇套期保值业务外汇交易策略,但业务数量和金额都比较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点:一是银行积极性不高,此类业务操作技术难度大、存在风险,利润率相对不太高;二是对于企业而言,上述套期保值产品门槛较高,实际应用成本较高,看上去“高端”的套期保值产品在亲民性方面明显不足。中小企业反映与实际需要差距较大,业务开展受限。 目前,中小涉外企业是应对外汇风险的弱势群体,也是急需外汇避险产品的群体,但由于业务规模小、交易金额不大、业务人员素质不高等诸多因素,它们难以跨过银行设置的套期保值业务门槛,面对外汇避险产品,它们“有心却无力”。
(三)金融衍生品使用范围有限,人们不愿意使用。金融衍生品在发达国家应用广泛,被公认为对冲外汇风险的最有效工具。但我国金融衍生品的使用还十分有限,使用的产品类型单一,以远期结售汇为主。近年来,人民币外币期权业务、人民币外币掉期业务逐渐兴起,但与即期结售汇业务总量相比,占比还较低。主要原因是企业对金融衍生品还比较陌生。另外,金融衍生品在具备风险对冲功能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风险,这一特点使得多数企业对其持怀疑态度,不愿意使用。在少数使用金融衍生品的企业中,部分企业并不是将其作为固定成本、对冲风险的工具,而是作为获取短期收益的投机工具。
一些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风险预测和管理体系,研究汇率。企业要全面提升外汇管理水平,有效规避外汇风险,应从企业内部管理经营上切实转变观念,及时更新观念,改革风险预测和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对未知外汇风险的防范水平。进一步加强对汇率变化的研究,增强对汇率变化的敏感性。企业一方面应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培养专业风险管理人才,增强汇率分析预测能力;另一方面,企业可定期与国内外汇管理部门、各大商业银行沟通金融市场的重要信息,逐步了解和熟悉每日汇率走势,增强企业对汇率的敏感度。
(二)选择适宜的对冲手段规避外汇风险,取长补短。人民币汇率市场的变化不断发酵,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日趋复杂,外贸企业对人民币的走势不再一清二楚,企业的外汇对冲策略面临“辞旧迎新”的考验。传统对冲手段的对冲作用逐渐减弱,目前市场上可供选择的外汇对冲工具日益丰富。各种对冲工具各有优缺点,企业应根据自身主营业务特点和对冲需求,慎重选择适宜的对冲工具。一方面,企业应严格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准确计算对冲成本、风险损失与风险收益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单一的对冲工具未必能完全满足企业的对冲需求。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多种套期保值手段的组合来规避外汇风险,使多种套期保值工具优势互补,发挥最佳套期保值效果。
(三)注重开发“有市场化”的金融产品服务企业。针对目前银行提供的金融对冲工具门槛较高、操作性较差等问题,银行应注重开发“有市场化”的金融衍生品。在产品设计方面,银行应根据我国市场环境、企业特点、客户需求以及外汇市场现状,研发适用性强、操作简便的金融衍生品,扩大市场参与度。在产品操作方面,银行应简化办理金融衍生品的繁琐手续,减少办理业务所需的单据和材料,简化办理流程,简化审批程序,让更多有真正需要的企业能够顺利运用金融衍生品规避外汇风险。
(四)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企业运用衍生品的积极性。据统计,我国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企业正在使用或计划使用金融衍生品进行外汇对冲,而在发达国家,金融衍生品是企业规避外汇风险的主要手段。为更好地满足涉外企业管理外汇风险的需求,一方面外汇交易策略,外汇局可以通过深入企业或举办培训会等方式开展政策培训,加强金融衍生品政策宣传,积极引导有现实需求的企业开展金融衍生品业务,进一步提升企业运用金融衍生品规避外汇风险的能力,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宣传培训,增强企业对金融衍生品的认识,避免出现盲目使用金融衍生品的现象。企业应将金融衍生品作为自身固定成本或锁定利润的对冲工具,而不是获取投资收益的投机手段。 企业应把增强外汇风险管理意识与树立正确的对冲动机结合起来,运用正确的金融衍生产品合理规避外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