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希特勒上台的不是民众,而是每张选票背后的经济和金融危机
前言:
说起1930年代希特勒的上台,很多朋友可能会提到希特勒、他的冲锋队、党卫军的惨痛记录,因此认为希特勒上台靠的是阴谋、阴谋和暴力胁迫。
说实话,德国执政的魏玛共和国政府虽然对外实力较弱,但对付希特勒及其亲信却是绰绰有余。
在酒吧里打架? 一部极端的自传体小说? 或者甚至是架起的火?
事实上,这些都不是希特勒上台的真正原因。 要知道,1933年希特勒就任德国总理,但选民是用选票选出他的,这是合理合法的。
真正将希特勒推上巅峰的,是这些选票背后的经济金融危机,尤其是危机底层的绝大多数德国民众对现状的绝望和变革的渴望。
巴黎和会旨在彻底削弱德国
0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不仅受到精神上的羞辱。
先说一战战胜国特别是法国对德国的精神屈辱。
每年的1月18日对于所有德国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1701年普鲁士在这一天正式建国,1749年德意志帝国在这一天建立。
作为战胜国,法国故意选择这一天正式召开巴黎和会——这是对一战战败国的“处置”。显然,这是对德国的刻意羞辱。
和会在凡尔赛宫镜厅举行的事实纯属巧合,而且使事情变得更糟。 因为这里是威廉一世加冕皇帝的地方魏玛共和国 通胀 外汇,所以法国表达的潜台词很明显:我们要在德意志帝国的诞生地进行审判。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签署和平条约
作为一战战败国,如果只是精神上的屈辱,忍一忍,自己想办法也还好。 然而,对德国经济、金融和主权最致命的打击却是战胜国造成的。 这里我们重点关注对德国经济和人民生活影响最大的两点。
一是从领土完整和经济主权的角度肢解德国。 战胜国尤其是法国,不仅夺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还迫使德国割让大片领土给波兰,特别是“但泽走廊”,有效地将德国本土与东普鲁士隔开,直接造成德国损失16%以上的煤炭产区和50%以上的钢铁产能。 这些能源、交通、物流、贸易等方面的匮乏对德国经济造成致命打击。
二是需要几代人偿还的巨额战争赔款。 法国的主导想法是通过巨额赔偿金彻底削弱德国的经济实力。 赔偿总额高达1320亿金马克,相当于今天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 按照德国当时执政的魏玛共和政府的财政收入水平,整个德国人民勒紧裤腰带需要200多年才能还清。 如果利率不变,这是不希望德国人过上好日子的节奏。
至于其他条约,比如剥夺德国所有海外殖民地、限制德国海空军、限制重型武器的研究和拥有等等,都是小事一桩,至少不会影响德国的稳定。经济和老百姓的生活。
1923年,法国入侵德国鲁尔工业区。
02:魏玛政府处理经济危机的无能和失败。
美国和英国则相对温和。 他们知道,首先需要帮助德国民主政府(即魏玛共和国政府)缓解经济压力、避免金融危机、进行战后重建等,以稳定德国社会矛盾和民族情绪,从而达到根本目的,就是削弱德国的战争实力,全面掌控德国的经济金融命脉。
与美国相比,法国的做法更加鲁莽、鲁莽。 法国对待德国的方式,无论公私,也是想通过吸血、吃肉来治愈自己。
在美国和英国的支持下,特别是在美国向德国输出各种经济贷款和贸易便利的帮助下,一战后的魏玛德意志共和国首先用了三年时间,从1918年到1921年,稳定德国。 政治军事形势,再经过六年的“黄金经济复苏期”,德国的战争赔款基本上每年都能按时还本付息。
但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 1929年对于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西方国家来说是一个重大的经济和金融转折点——一场全面的经济和金融危机。
1920年代末,德国陷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衰退。 从1929年到1932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16%以上,工业生产下降了40%以上,出口总额下降了惊人的60%以上。
有朋友认为,这主要是德国自身的问题。 1918年至1928年,德国经济和金融未能复苏。
这绝对是不对的。 德国战败后如何拥有经济和金融主权? 借助美国的贷款援助和贸易支持,得以维持德国经济金融的基本运行,每年按时支付战争赔款,并保护德国普通民众免受大规模失业的影响。 魏玛共和国政府实际上已经尽力了。
问题主要是外部因素造成的,那就是控制德国经济的美国和法国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首先,美国的地主没有多余的粮食。 1929年之后,美国不再像过去那样慷慨,向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提供廉价甚至无息贷款,更没有能力为德国产品提供订单。 事实上,1930-1931年之后,美国成为长期资本的净接受者。 说白了,美国也开始催德国还钱。
事实上,法国过于自私,急于拯救自己。 当时的法国也拥有雄厚的财力。 当时,法国在吸引黄金和外汇方面比英国有优势。 然而,面对1929年全面爆发的经济金融危机,法国自身的金融体系也被拖入危险之中,法兰西银行一度濒临破产。
20 年代德国恶性通货膨胀——100 万金马克纸币
03:20、1930年代德国人民的悲惨生活。
从1927年德国逐渐失去美国、英国等重要需求国的生产订单开始,1928-1929年德国经济金融危机逐渐爆发。
德国失业人数从1927年的约130万,占全国就业人口的4%xm外汇,猛增到1929年的560万以上,占全国就业人口的17%以上。 这还不是最困难的时刻。
希特勒上台前夕,德国失业率一度超过35%; 德国陷入了恶性通货膨胀魏玛共和国 通胀 外汇,无法自拔。 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条件还能如何更好呢?
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恶性通货膨胀
严重的经济危机叠加金融危机的后果就是大萧条。 与德国相比,同期美国的大萧条对民众来说是最温和的。
在1929年至1933年最悲惨的岁月里,德国每年有超过60万人因饥饿、寒冷和疾病而死在街头。 超过150万乞丐散布在德国首都和几个大型工业城市。 大量失学儿童和失业妇女在街头乞讨。
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恶性通货膨胀
这还不是全部,每年还有巨额的战争赔款需要补偿,尤其是用武力压榨的法国。 由于战争赔款的影响,普通老百姓不仅要忍受失业带来的危机,还要承受更重的税收负担,因为此时的魏玛政府已经没有多少工业和贸易收入了。
这种悲惨的境地甚至让法国记者忍不住同情。 他们在德国进行实地采访后,在《法兰克福报》上发表文章:他们(指普通德国人)的处境比1524年至1525年期间还要糟糕,农民战争蹂躏德国土地时更糟糕。
魏玛共和国时期物资匮乏
04:希特勒演讲的内容和效果的本质。
希特勒身材并不高大魁梧,但他有很强的演讲天赋。 这个人本身就具有演讲天才的典型特征——一来到讲台上,他立刻变成了一个小电动机,他很有活力,他的眼睛很亮,他似乎总是对解决问题充满信心所有的问题,他也能表现出坚强的挣扎。 和进取精神。
希特勒早期的所有讲话都能够捕捉到人民特别是底层民众的心理,而且针对性极强。 当时德国全体人民对《凡尔赛条约》及其造成的生活困难极为不满。 他们认为,德国在割地赔偿上损失太大,民族自尊心和人民生活水平受到极大损害。
希特勒利用了这种不满,极力煽动。 1933年之前的演讲中,希特勒经常用一句话来结束演讲:我们必须用手中的剑来犁出属于我们的土地。 希特勒还洞察了德国人民普遍的“反犹太”心态——所有问题的制造者。 所以希特勒提倡民族主义,以增强自己的民族优越感。 你甚至可能感觉他把心里的一切都说了出来,你就会坚信:那就是共鸣。
希特勒对德国经济金融危机做了大量研究,因此他会给普通民众描绘一个美好的前景,阐述他应对经济金融危机的解决方案。 至于这些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否有效,没有人会特别关注或认真验证——因为普通老百姓已经受够了魏玛政府的无能和无所事事。
希特勒上台前的所有讲话都围绕着仇恨、羞辱和危机的自我解释和自我夸大。 他还提出了自己的全套解决方案。 普通人怎么看待这个效果呢? 如果你把自己置于当时德国人民的真实困境中,你会怎么想?
你不妨尝试一下。 这个人似乎懂得很多,很了解我们。 他比现任德国政府更有希望。
05:希特勒上台时的经济和金融措施。
希特勒上台后,确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德国的经济状况,增加人们的就业。 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国家计划经济、社会重组和迫害少数民族等。 但这些措施带来的效果并不都是积极的,很多实际上是打着解决经济金融危机幌子为全面战争做准备。
例如,国家计划经济是纳粹德国改善经济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 当时的纳粹政府通过大力扩张军备和公共工程来刺激经济并创造就业机会。 这确实带来了短期经济增长,但也加剧了德国的国债问题。 为了支持这样的经济增长,纳粹政府采取了大量借贷的方式,以至于在二战爆发之前,德国就已经负债累累。
工业复苏
例如,纳粹政府对德国社会进行大规模重组和调整,废除工会和政党自由,镇压反对派。 这些措施限制了个人自由和民主权利,加剧了社会紧张和不稳定。 德国的科学、艺术和文化领域也受到极大压制,进一步抑制了社会的创造力和创新力。
比如纳粹政府残酷迫害和剥夺犹太人等少数群体,掠夺他们的财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家财政的好转。 然而,这些措施不仅侵犯人权,而且剥夺少数民族的生命和自由。 这些人对德国经济没有做出任何积极贡献,仅仅因为宗教信仰和民族身份而受到迫害。
工业复苏
在这一系列措施下,当时的德国人生活得怎么样呢? 一名普通德国国防军士兵的工资约为每月300马克。 这笔钱不仅可以养家糊口,攒了几年还能买车买房。 表面上看,二战开始前,希特勒几乎兑现了他对选民的所有承诺,包括面包和黄油、牛奶和牛肉、汽车和电器等,甚至还有超低失业率和更多的休闲假期。
但这种短暂的经济崛起是以牺牲所有德国人的未来为代价的。
鲁尔工业区
结论:
没有任何政治或经济法则可以预测经济和金融危机。 唯一可以预见的是,当经济金融危机足够严重,无法缓解或转嫁时,社会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变革。
例如,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的美国,面对大萧条,国家资本主义将暂时取代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很可能在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罗斯福
例如,面对大萧条,已经丧失部分领土、经济和金融主权的德国,很容易出现国家资本主义之外的更为极端的形式,导致解决经济和金融危机的最高形式——全面资本主义。战争和世界重组。 。
本文回顾了二战前夕的经济和政治困境以及民众和政客做出的选择,希望悲剧不再重演。 严重的经济金融危机和残酷的大萧条如果不能自行缓解、不能传导给外界,就会造成更大的损害——而这种损害可能是选民通过选票获得的。 的这个后果。
- 上一篇:「出口退税」详细操作大全
- 下一篇:外汇交易的模式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