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两年央行上调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率,什么信号?
人民币汇率突破“7”后,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关注度持续提升。 26日早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7.0298,贬值378个基点。
随后,央行发布公告称,为稳定外汇市场预期,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将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由0%提高至20% 2022年9月28日起,离岸人民币兑美元短期上涨逾200个基点,由跌转升。 截至10点25分,美元兑在岸人民币报7.1556,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报7.1568。
时隔两年,央行调整风险准备金率释放出哪些信号? 此次调整对人民币汇率有何影响?
为什么要调整?
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被市场视为外汇市场的“自动稳定器”工具。 一般来说,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的调整与人民币升贬预期密切相关。
远期售汇业务是银行向企业提供的汇率对冲衍生产品。 企业通过远期购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未来的汇率风险。
对于此次调整,市场普遍认为,提高远期售汇业务准备金率,意味着要求金融机构按照远期售汇合同金额的20%缴存外汇风险准备金,相当于让银行为未来。 为可能的损失提供风险准备金、通过价格传导抑制企业远期结售汇是逆周期宏观审慎政策工具。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斌认为,这将增加银行远期售汇成本,减少企业远期购汇需求,从而减少即期市场购汇需求,有助于平衡外汇市场的供需。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央行提高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主要是通过市场化手段,使得远期购汇成本增加了企业,影响了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行为。 促进外汇市场供求平衡,避免企业过度“顺周期行为”和“羊群效应”,导致外汇市场非理性波动,影响资源有效配置外汇准备金率,拖累我国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和经济复苏。
经过5次调整后
“8·11”汇改后,央行将银行远期售汇业务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并向开展远期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收取外汇风险准备金。 截至目前,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共进行了5次调整:
1、为应对人民币强劲贬值压力,该工具于2015年8月31日调整为20%;
2、2017年9月8日,人民币贬值压力消除,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为0%;
3、2018年8月6日,随着人民币贬值预期加剧,外汇市场出现一些顺周期波动迹象,央行将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由0调整为20%。
四、自2020年10月12日起,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由20%降至0。
本次调整为第五次调整。 周茂华表示,央行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提醒了近期人民币外汇市场的异常波动,释放了人民币汇率“稳定”的信号。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央行稳定汇率的工具箱依然丰富。
9月5日,在国务院例行政策吹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人民币长期走势应该是明确的,世界对人民币的认可度将不断增强。”未来,短期双向波动是常态,不会出现“单边行情”,但汇价点位不可预测,所以不要押注于某个点位。合理平衡,基本稳定这是我们愿意看到的,我们也有实力去支持,我认为不会发生什么事情,不允许出现任何意外。”
未来人民币汇率将如何走势?
近期,美联储加速收紧货币政策,以遏制高通胀。 随着美元指数持续走强,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大部分非美元货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贬值。 不过,与英镑、欧元、日元等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相比,人民币贬值幅度较小,人民币汇率指数总体稳定。
数据显示,1-8月,欧元贬值12%,英镑贬值14%,日元贬值17%,人民币贬值8%。 “人民币贬值幅度比较小,而且在SDR篮子里,应该说除了兑美元贬值之外,人民币兑非美货币也升值,而不是说人民币兑其他货币也贬值。” SDR货币篮子中,基本情况是美元升值,人民币也升值,但美元的升值幅度大于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因此,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大。并没有全面贬值。” 刘国强说。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在美联储强势加息并加速紧缩、欧洲能源危机加剧的背景下,人民币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应对强势美元的压力。 短期来看,人民币汇率面临阶段性压力xm外汇,但尚无趋势。 性的价值被大大贬低的情况。
8月份银行结售汇最新数据显示,衡量结售汇意愿的结售汇率为71%,比今年月均值高出3个百分点。 衡量售汇意愿的售汇率为67%,与今年月均值基本持平。 。
温斌认为,上述数据一方面反映出当前人民币汇率下,市场主体结汇意愿强烈,这将成为人民币汇率重要的市场支撑力量;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市场主体“高结汇、低买进”。 “外汇”交易模式下,外汇市场交易秩序普遍良好。
温斌强调,从我国经济基本面看,三季度GDP增速有望较二季度大幅回升,通胀温和可控,国际收支状况良好,特别是基本项目国际收支外汇准备金率,如经常账户和直接投资。 保持较高的顺差是人民币汇率稳定和外汇市场平稳运行的基础。 人民币不存在继续贬值的基础。
周茂华表示,从国内基本面、国际收支、人民币汇率弹性、人民币资产长期配置价值等方面来看,人民币不具备趋势性贬值的基础。 尽管海外宏观环境发生变化,市场出现剧烈波动,但人民币将继续在合理区间运行,双向波动将成为常态。 同时,随着人民币逐步消化风险因素,国内经济稳步复苏,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人民币走势前景乐观。
执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常然认为,在调控人民币过度升值和贬值方面,货币当局有充足的管理工具,包括但不限于激活中间价逆周期因子调整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 、调整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发行离岸央行票据、调整企业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