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资讯 > 正文

国务院任命易纲为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图]

11-15 财经资讯
       

新华网北京8月4日电(记者姜锐)据新华社8月4日发布消息,国务院任命易纲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

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突破2万亿美元的背景下,如何解决外汇储备保值增值难题北京外汇管理部,有效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当前外汇管理的“重点任务”。 。 易纲此时上任北京外汇管理部,格外引起关注。

易纲: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

经济学博士,教授。 曾任教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经济系。 历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秘书长(正司级),货币政策司副司长、司长。 2004年7月,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党委委员(期间:2006年9月至2007年10月,兼任营业管理部主任、党委书记)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北京外汇管理司司长); 2007年12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党委委员。 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党委委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

“谦虚、优雅、博学”是人们对易纲的普遍印象。 易纲,51岁,拥有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经济系终身教授。 1994年回国,与林毅夫等发起成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担任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时至今日,北京大学教授易纲还经常受邀到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讲学。

易纲在货币及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 业内众所周知,易纲早在1998年就曾预测通货紧缩,对当时监管政策的及时转向产生了影响; 他的书《中国的货币化进程》解释了中国经济中的货币。 为什么供给多年来保持两位数增长,而没有引发严重的通胀。

易纲1997年加入中国人民银行,历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营业管理部主任。 十年后,易纲于2007年晋升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易纲是一位学者,在货币理论、金融体系改革和宏观经济研究方面著述颇丰,熟悉中国货币政策的走向和变化。 易纲在中国人民银行的12年,也是中国货币政策和金融宏观调控不断变化和调整的12年。

对于1998年以来实施近10年的稳健货币政策,他曾这样解释货币政策的艺术:“同样是稳健,但内涵不同”。 对于中国经济存在的“储蓄率过高、贸易顺差过大、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等问题,他这样表示:“我们现在面临的这些问题是别人的梦想,关键是“实现科学发展”彻底诠释了中国经济的困难与机遇并存。

2008年底,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出现企业倒闭、出口大幅下滑、就业困难等问题,部分民众也表现出恐慌情绪。 面对来势汹汹的金融危机,易纲去年12月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指出:从企业库存来看,我国经济有望在明年二季度全面复苏。 事实证明,目前企稳复苏的中国经济,以“二季度GDP增速达到7.9%”等一系列积极、扎实的经济数据,兑现了易纲此前的判断。

面对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新工作,易纲“任重而道远”。 今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21316亿美元,同比增长17.84%,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地位。 外汇储备激增已成为管理难题。

今年上半年,易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外汇储备用于投资。 总体而言,外汇储备应考虑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个原则。 未来央行将研究如何降低风险、管理好外汇储备。

巨额外汇储备、我国美国国债持续增加等问题,直接影响我国自身金融安全和经济发展。 它们还关系到中美战略关系,甚至关系到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角色。 业内猜测,易纲上任意味着我国将从更加宏观、全面的角度衡量未来的外汇管理政策。

今年以来,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等一系列工作也深入开展。 这些都是易纲今后工作的重点。 业内人士认为,易纲的海外归来背景和对国际规则的熟悉将有助于易纲履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的“新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