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财经资讯

涪陵榨菜吃不好,贵州茅台也不好喝了

步入而立之年的90后很忙。

买房的主力,买车的主力,买家电的主力,买家居的主力,甚至,还是三孩的主力… …

随着消费者主体年龄结构的变化,很多行业龙头惊讶的发现,原来那套已经固化成型的营销模式,失灵了。

比如格力电器,董小姐也放下身段跑到直播间试图打动90后,而直播经济的主要受众群体,就是以90后为主。

传统消费品的销售模式,是厂家全国范围内建立经销商体系,经销商的业务员到处跑订单,通过这些渠道商送到各地的商超。

所谓渠道为王,就是如此。

格力的经销商遍布每一个县城,公牛的经销商遍布大街小巷,海天最大的财富是数千家经销商… …

相对特殊一点的,是贵州茅台,公司和经销商并不是完整的共生模式,而是更加强势,但长期以来,茅台的经营模式也是依赖经销商为主。

1、贵州茅台的悄然转型

年初的时候,在机构抱团的驱动下,茅台股价冲上2600块。中信证券更是信心百倍的预测茅台股价将超过3000元。

然而事与愿违,茅台不仅没有上3000,反而跌到了1600,市值蒸发1.2万亿。

在此背景下,整个白酒板块都跌的七零八落。

刚刚发布的2021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基酒产量 5.03 万吨,其中茅台酒基酒产量 3.78 万吨、系列酒基酒产量1.25 万吨;实现营业收入 490.87 亿元,同比增长 11.6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46.54亿元,同比增长 9.08%。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制图:星空数据

2020年上半年,茅台基酒产量3.67万吨,2019年上半年,茅台基酒产量3.44万吨。

所以那种茅台酒产能受限的说法可以休矣,只要茅台想,不管用什么办法,基酒的产能就可以是无上限的。

和其他消费品一样,作为消费品种的顶级“奢侈品”,贵州茅台也面临着消费群体转变的危机。

很多投资者甚至消费者,都对茅台的畅销程度持坚定的信心,认为90后早晚会知道茅台的好。

但是,黄牛市场的存在,掩盖了茅台在市场上的真实消费情况。和其他品牌不同的是,茅台的购买和消费不完全成比例。

根据腾讯发布的《白酒行业发展洞察报告》,80后、90后已经成为白酒的主要消费群体,消费场景也由政商消费为主转变为大众消费为主。随着消费群体的更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为了“娱乐”“品味”而饮酒。

大众消费和政商消费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一是价格亲民;二是场合发生了变化。

这对于老气横秋的白酒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茅台是如何应对市场变化的的?

1、强推价格更低的系列酒

动辄几千块的茅台,对于年轻人来说,虽然不是买不起,但买得起也必然是低频消费,为了吸引住更多消费者,茅台广推系列酒。

茅台的营销费也大部分用在了系列酒方面,目前茅台已经孵化出了多个销售额过10亿的子品牌(习酒过百亿,赖茅过10亿),这些子品牌设计更加时尚,面向的客户群体也更加年轻。

2、压缩经销商体系

经过连续三年的整治,茅台的经销商几乎缩水了三分之一。

而“节约”下来的茅台份额,都转移到了电商、大型商超直投等渠道。既提高了利润,又能一定程度上防止黄牛囤货(实际效果另议),一举两得。

茅台的危机感,要比投资圈的酒王们更为强烈。

2、涪陵榨菜

茅台酒最好的下酒菜是什么?

有个酒量以斤计的朋友说,不需要山珍海味,只需要一包涪陵榨菜。

作为曾经的大白马,涪陵榨菜这两年的表现并不能让投资者满意。2021年的半年报虽然实现了营收规模的增加,但净利润却发生了下滑。

增收不增利,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营收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涨价,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原材料涨价。2021年,榨菜的主要原材料青菜头涨幅超过30%,导致成本剧增。

换言之,公司的销量并没有明显提升,进入了瓶颈期。

问题就出在,和大部分快消品一样,涪陵榨菜开始面临消费者群体转型的巨大变革。

涪陵榨菜是如何应对市场变化的?

半年报上是这么说的:长渠道大批发营销模式向扁平化直控终端营销模式转变,积极拥抱社区团购、生鲜超市等新兴渠道实现公司产品的销售,最大化实现渠道做透、下沉。

对于涪陵榨菜来说,传统的渠道已经远远跟不上消费者的变化。公司也在尝试新零售、直播经济转型。

谁曾想,曾经坚不可摧的渠道,一夜之间被历史车轮碾过。

在电商领域的布局,涪陵榨菜尚未完全完成,还充满许多不确定性。

在销量遇到瓶颈期的时候,公司在2020年破天荒的进行了定增,目的是为了新建20万吨产能的榨菜生产线。

而涪陵榨菜现在的总产能,也不过20万吨多一点,等于再造一个涪陵榨菜。

还有那么大的市场吗?

3 、转型时代

连贵州茅台、涪陵榨菜这种非常传统的消费品都不约而同的在减少经销商,可以预见,随着互联网技术深入到方方面面,厂家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经销商模式正在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

同时,有些从事策划、代运营的公司可能会迎来巨大的商机。

举个例子,大部分新能源车品牌不做4S店,充分利用官网、公众号、微博、抖音等线上平台实现直接触达消费者。

这是新消费时代的特点,也倒逼着全行业进行转型。转型意味着风险,也意味着机会。

A股有史以来发行价最高的股票来了!

“大肉签”又来了!

近日,义翘神州公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提示公告,发行价达到了令人乍舌的292.92元,是A股有史以来发行价最高的股票。

 

义翘神州发行价刷新A股纪录

招股书显示,义翘神州主营业务为向大学、科研院所、医药研发企业等生物研发单位提供生物试剂和技术服务,产品和服务主要用于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医药企业早期研发项目。义翘神州的客户涵盖大学、科研院所、医药研发企业等国内外各类生物研发单位。目前公司已经在美国、欧洲建立了子公司,累计客户超过5,000个,品牌美誉度不断提升。公司营业收入高速增长,已成为国内生物试剂行业国内领先的科技公司之一。

据介绍,目前生产和销售的现货产品种类超过4.7万种,其中重组蛋白超过6000种,包括超过3800种人源细胞表达重组蛋白产品,能够全面满足客户对于最接近人体天然蛋白结构和性质的重组蛋白需求;公司还能提供约13000种抗体,其中单克隆抗体数量约4600种,能够覆盖生命科学研究的多个领域,为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发育生物学、干细胞研究等基础科研方向和创新药物研发提供“一站式”采购生物试剂产品和技术服务的渠道。

新冠疫情以来,义翘神州迅速开发出一系列新冠病毒相关蛋白、抗体等生物试剂产品,被国内外客户大量采购,公司经营业绩迅速增长,2020 年度营业收入为 15.96 亿元,较 2019 年增长782.77%。

值得一提的是,义翘神州是A股发行价最高的新股,发行价高达292.92元。若中签一手(500股),需要缴纳的金额达到14.646万元。

在义翘神州之前,A股发行价最高的三只股票均为近两年上市的科创板股票,分别是石头科技(271.12元)、福昕软件(238.53元)及康希诺(209.71元)。

A股上市公司发行价排行(来源:Wind,截至2021年7月30日)

 

中一签或可赚10万元以上

一般而言,发行价越高,“肉签”的潜质也越大,义翘神州也有望中一签赚10万元以上。

Wind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上市的股票中,共有6只股票的发行价高于150元,其上市首日平均涨幅为89%。若按首日收盘价卖出计算,6只超高发行价股票中有4只股票的单签盈利在9万元以上,最高的中望软件中一签约可赚近13万元。

2020年以来高发行价新股打新单签盈利(来源:Wind)

若义翘神州上市后上涨50%,投资者中一签(500股)的盈利就能达到7.32万元;若上市后涨幅达到100%,中一签的盈利可达14.65万元。值得一提的是,截至7月30日,2021年以来上市的创业板新股首日涨幅平均值高达275%,首日涨幅中位数为223%。

与此同时,尽管从发行价来看,义翘神州的发行价颇高,但其对应的发行市盈率仍远低于行业平均值。义翘神州上市公告显示,目前公司所处行业属于“研究和试验发展(M73)”,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的行业最近一个月静态平均市盈率为147.21倍(截至2021年7月29日)。本次发行价格292.92元/股对应的发行人2020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的净利润摊薄后市盈率为17.76倍,不超过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的行业最近一个月静态平均市盈率。

在未来业绩方面,公司预测2021年1-6月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至7亿元,同比增长21.17%至41.37%;预测2021年1-6月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亿元至5亿元,同比增长25.50%至49.40%。

基金代销排名:蚂蚁、招行、工行、天天基金

尽管近几个月商业银行APP“模仿”蚂蚁基金(支付宝)平台的痕迹越来越重,但蚂蚁的背影却离它们越来越远。

根据基金业协会日前公布的基金代销机构保有规模排名数据,2021年2季度,蚂蚁基金在非货基金的保有规模一骑绝尘,成为业内第一个保有规模破万亿的代销机构。

这一数据是第二名的1.33倍,是第四名的2倍以上。意味着,蚂蚁在债基产品的代销上,与其他销售渠道的差距越拉越大。

同时,在偏股基金的代销战场上,招商银行与蚂蚁基金厮杀激烈。二季度内,招商银行稳住了这一领域的冠军,但和蚂蚁的差距被追近了40亿左右。

显然,蚂蚁在货币、债基和股基三大基金产品领域内全面发力,而商业银行的“防御战”,效果尚不明显。

▼附图:“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规模”前15名,完整版附文末

冠军非货产品保有规模破万亿

非货币的公募基金市场,历来是行业的兵家必争之地。这里的保有规模排名非常有看点。

首先,蚂蚁基金成为第一个非货基金保有规模超过万亿的基金代销机构。

其次,二季度内,它与第二名招商银行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第二名招商银行的非货保有规模约7961亿元。

再往后数,工商银行、天天基金、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分别以5875、5075、4851、4445亿元的非货保有规模位列第三至六位。以二季度的保有规模论,蚂蚁基金是第二名的1.33倍,第四名的2倍以上。

紧随之后的农业银行、交通银行,非货基金保有规模在2000亿元量级。

此外,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腾安基金、平安银行、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光大银行、邮储银行等10家机构非货基金保有规模在1000亿元量级。

“股票+混合基金”领域激战正酣

而在颇具看点的“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规模”领域里,招商银行仍然是第一名,保有规模约7535亿元。其后,蚂蚁基金保有规模约6584亿元。第三名工商银行保有规模约5471亿元。

再往后看,天天基金、建设银行“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规模”超过4000亿元,也位列前五名。

此外,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相关保有规模超过2000亿元,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中信证券、平安银行、华泰证券相关保有规模超过1000亿元。

可以发现,千亿级“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规模”的代销机构,还是以银行机构为主。中信证券、华泰证券成为唯二达成这一成就的券商。

华泰证券“股票+混合基金”保有规模翻番

与1季度相比,多数机构的“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规模”实现增长。1000亿元量级的代销机构中,仅中信证券略有减少。

尤其是前两名招商银行和蚂蚁基金,厮杀激烈,两者增长都超过800亿元,也是增长最多的两家机构。

排名上看,前十名中,天天基金前进1位,替下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前进一位,替下交通银行。

1000亿元量级的代销机构中,进步最突出的是华泰证券,名次较上一季度前进5位。这是基于它在“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规模”实现了近乎翻倍的增长,从1季度的545亿元增长至2季度的1079亿元。

此外,在“股票+混合”基金领域里,二季度净额增长明显的渠道还有,平安银行(二季度大增190亿元),中信银行(二季度大增165亿元),东方证券(二季度大增146亿元),以及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腾安基金、中信建投、国泰君安等。

银行渠道被迫“求变”

此外,综合基金代销数据可以发现,蚂蚁对其他渠道的“压倒性优势”在2季度越发严重。

一方面,是它的“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规模”较头名招商银行更近了。一季度时,两者差了992亿元,2季度缩小至951亿元,蚂蚁追近了40来亿。

更重要的是,在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有规模上,蚂蚁基金的优势进一步放大。一季度时,它与第二名差异约1822亿元,2季度扩大至2633亿元。

从目前看,蚂蚁基金、天天基金引领的第三方平台,和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带队的商业银行,竞争态势正在日益明显。

▼附图:基金代销机构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